肉牛流行热病临床诊断及防治

来源 :畜牧兽医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72282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肉牛流行性热病主要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表现为急性、热性传染病。该文从流行病学方面对洪湖市2016年引起的牛流行热病进行调查分析,根据患病后肉牛表现出实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断,并及时按牛流行热病进行综合防治,很快控制病情,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肉牛;流行热病;诊断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21.099
  0 引言
  自2016年,洪湖市先后有6家规模化肉牛养殖场发生一种急性热性流行性疾病,患牛主要呈现发病急,传播快,体温高,呼吸困难, 口流泡沫等症状。共有256头肉牛发病,死亡18头,经济损失20多万元。早期畜主将其作为牛的流感和牛的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病进行治疗,疗效不佳,并陆续出现肉牛死亡病例。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病理解剖和药物治疗效果分析等综合判断,该病为牛流行热病。牛流行热病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中兽医学又称牛的三日热)。按牛流行热病进行综合防治,很快控制病情,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1 流行病学调查
  (1)该病主要发生于规模化肉牛养殖场,传染速度快。而同时期农户饲养的耕牛没有病例报告,这与肉牛集约化养殖相互感染造成流行有关。
  (2)该病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全市先后爆发的6例牛流行热病有4例发生在当年6-9月夏秋高温季节,蚊虫活跃时期。另2例分别发生在当年3月和11月,说明蚊虫叮咬和天气高热与该病的传播有密切关系[1]。
  (3)该病的发生与流行有明显诱因,先后发生的6例牛流行热病有5例发生在近期通过长途贩运引种的牛场,其中有3例发生在引种到场后1周内,2例发生在引种后1月内。另一起因当年11月维修牛舍将肉牛赶自农田露宿后发病。说明饲养中的应激因素与该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2]。
  (4)肉牛长期舍饲,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差,加之长途贩运等应激因素刺激。治疗中大剂量使用解热镇痛和地塞米松等药物,忽视抗病毒治疗和抗继发感染是导致病牛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5)病原体是属于弹状病毒的牛流行热病毒。病毒不抵抗外界,对脂肪溶剂、紫外线和酸基敏感。一般常用的消毒药物就可以杀死病毒[3]。
  2 發临床症状
  病牛体温升高到40~42℃,皮干毛焦,被毛粗乱,鼻镜干燥,部分病牛眼结膜发红有黄白色眼屎,大部分病牛反刍减弱或停止,口空嚼,口角流大量白色泡沫。严重病例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快,有较重呼吸音。疾病后期病牛颈胸部皮下明显水肿,手压有捻发音,濒死期病牛卧地不起,大小便失禁,部分病牛口腔溃烂[4]。
  3 病理变化
  病变部位主要在胸部,切开颈胸部皮肤可见明显皮下水肿,切开肌肉有少量淡黄色液体流出,严重的肌肉纤维肿胀破裂呈豆腐状,硬度及弹性消失,手压易破碎。胸腔有积液,肺气肿,肺间质明显增宽。切开气管充满泡沫状粘液,刮除粘液可见气管壁有出血点。腹腔器官少见明显特征性病变。
  4 流行特点
  在自然条件下,这种病只会发生在牛身上,传播速度较快,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部分牛群的发病率甚至能达到30%~90%,通常呈跳跃式流行,但具有较低的死亡率,通常呈良性经过,死亡率在5%以下。牛的种类也会对发病率产生影响,不同种类的牛发病率是不一样的,黄牛和奶牛这2种牛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水牛的发病率较低;肥胖肉牛和高产母牛也同样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中生产不频繁的牛较少发病;在年龄上也会出现差别,如3~5岁的青年肉牛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稍微老一点或者更年轻一点的牛发病率就比较低。热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3~4年会发生一次小规模流行,在这个期间1~2年会出现一次更小规模的发病,大规模流行都是在10年左右发生。同时,该病的发生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发生在夏末到秋初时节,即7~10月,但是地区不同也有特殊性,如我国南方,牛在4月刚开始时就可能出现一定规模的发病[5]。
  5 诊断
  在临床诊断中要注意与牛的流感,传染性胸膜肺炎,伊氏锥虫病和卡他热等病进行鉴别诊断。该病仅限于牛发生,起病急来势猛,体温40℃以上,病牛呼吸困难,眼结膜发红有黄白色眼屎, 口角流大量白色泡沫。严重病例颈胸部水肿,按压有捻发音。治疗只要控制好继发感染,及时使用抗病毒药物配合抗生素进行治疗,2~3d大部分病牛都可明显好转。据此可初步判断为牛流行热病[6]。
  6 防治方法
  6.1 治疗
  用四川精华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精品抗毒金峰(板蓝根)注射液,配合奥迪赛(头孢噻呋钠)粉针。按每100kg体重各用1支混合肌肉注射,1次/d,连用3~5d,效果良好;对呼吸困难的牛用江西用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毒喘天下(氟苯尼考)注射液按5mL/100kg体重臀部肌肉注射,1次/d,连用2~3d。呼吸高度困难的病牛可先用氨茶碱25~30mL进行肌肉注射,待病牛呼吸困难症状缓解后再进行治疗,病情反复的可隔天重复一次;对皮下水肿严重的牛用四川精华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抗毒水肿灵(恩诺沙星)注射液按2.5~3mL/100kg体重肌肉注射,1次/d,连用2~3d;对治疗后期体质较弱,食欲较差的牛用葡萄糖生理盐水2000mL配维生素C3g,维生素B6注射液5支,肌苷注射液5支静脉滴注,1次/d,连用2~3d。可有效改善病牛体质。对卧地不起、体温过低、大小便失禁等严重病例治疗价值不大牛的建议淘汰。
  6.2 预防
  ①消毒用16%~23%的过氧乙酸按300倍稀释喷雾消毒栏舍和用具。按1:1稀释后用容器剩好放置在栏舍内熏蒸消毒牛舍空间等,②驱灭蚊蝇。③在饲料和饮水中按说明剂量添加板青颗粒,黄芪多糖粉和维生素C粉,供牛群自由饮食,连用5~7d。提高牛群抵抗力可有效减少发病。
  7 结束语
  过去洪湖市很少发生牛流行热病,但随着规模化肉牛养殖业的发展,加之洪湖市没有肉牛繁育良种场,育肥所需小牛需经长途跨区引种,使该病呈现明显多发趋势。为保证牛场无疫,引种一定要选择非疫区,并积极配合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做好防疫监测,积极推动肉牛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开展肉牛的自繁自养,尽量避免病从外来。要提高牛流行热病对肉牛养殖危害程度的认识,许多畜主认为牛流行热病不严重,结果耽误治疗时机,造成病牛发生死亡。由于肉牛与耕牛体质上的差异,流行热病的发生与流行趋势也在发生变异,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不要局限于肉牛发病的季节和年龄而导致误诊。
  参考文献
  [1] 付琳,李红安.牛流行热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19, 35(2):41.
  [2] 陈录燕.牛流行热病诊治及预防措施[J].中兽医学杂志,2019(3):60
  [3] 林保民.高温季节牛流行热的预防及治疗[J].今日畜牧兽医,2018,34(4):72.
  [4] 庞传文.高热症状疫病在牛养殖中的诊断和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33(12):180.
  [5] 张治雄.牛高热症的鉴别与诊断[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8(10):81
  [6] 刘海东.一例牛流行热的诊治体会[J].甘肃畜牧兽医,2017, 47 (5) : 74-75.
  作者简介:任道生(1961-),男,湖北洪湖人,大专,畜牧师。
其他文献
针对常规三分量感应共面线圈系在薄层中的响应变化大、难以有效分辨薄层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两发射一接收"的子阵列结构,以解析法实现正演模拟,应用层边界的切向连续,引入Bess
在分析了应用Java Bean(用Java语言描述的软件组件模型)是JSP(Java Server Pages,动态网页编程技术)的优势之后,提出一个在简体中文JSP网页中访问ACCESS数据库的Bean解决方案.把
在高效地震数据采集中,日采集量可达上万炮。以往基于最小炮检距的初至炮检距方法、线性校正方法及基于线性校正的共炮/检点道集叠加剖面的观测系统质控方法,都因需人工识别
采用基于模型灵敏度信息的非结构化自适应网格算法生成面向反演需求的高质量网格,并进一步开展直流电阻率三维反演研究。模型灵敏度作为地下模型改变量对观测数据集总体响应
<正> 本文作者叙述了自1998年3月至2001年3月共收治各种皮肤溃疡187例,其中门诊病人114例,住院病人73例。男性149例,女性38例。年龄最小2岁9个月,最大67岁。皮肤溃疡的原因有
会议
脱髓鞘疾病是以神经髓鞘脱失为主要或始发病变而轴索、胞体和神经胶质受损相对较轻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MS)、慢性炎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CIDP)、中枢和周围神经
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注释有一些瑕疵:一些词语注释存在解释简单、含义笼统含混的情况,甚至有些个别的注释还有望文生义与今意强解的现象,有些释义错误或者该释未释。这一系列
美国《现代轮胎经销商》(www.moderntiredealer.com)2019年11月19日报道如下。倍耐力公司表示已开发出“世界上第1款与5G网络互动的轮胎”。据倍耐力官方称,公司最近举办了一
对投资对象进行了选择,提出了投资对象选择模型,并研究了在投资对象选择模型下组合证券的有效边界,发现其有效边界是由N种投资对象选择模型的有效边界上的点组成的抛物线段。
摘要:为了提高屠宰检疫工作质量,要重视加强检疫流程的研究,该文基于工作实践,深人对其进行了探索,从屠宰前检疫流程与屠宰后2方面进行研究,希望结合进一步探索能不断提高生猪屠宰检疫水平。   关键词:生猪屠宰;检疫工作;分析   中图分类号:S851.3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2.095   0引言   随着新时期发展,为做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