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核酸分型定量法(BMRT)HPV检测用于自取样子宫颈癌筛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9月深圳市子宫颈癌筛查项目Ⅳ(SHENCCAST-Ⅳ)研究中保存的839例妇女的DNA标本[每例妇女均同时有自取样标本(是指参加筛查的妇女自己获取阴道子宫颈脱落细胞)和医生取样标本],采用BMRT HPV检测两种标本中14种高危型HPV亚型(HPV 16、18、31、33、35、39、45、
【机 构】
: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科暨深圳市女性重大疾病早期诊断技术重点实验室 518036,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科暨深圳市女性重大疾病早期诊断技术重点实验室 518036,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科暨深圳市女性重大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核酸分型定量法(BMRT)HPV检测用于自取样子宫颈癌筛查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9月深圳市子宫颈癌筛查项目Ⅳ(SHENCCAST-Ⅳ)研究中保存的839例妇女的DNA标本[每例妇女均同时有自取样标本(是指参加筛查的妇女自己获取阴道子宫颈脱落细胞)和医生取样标本],采用BMRT HPV检测两种标本中14种高危型HPV亚型(HPV 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型)的感染情况和病毒载量,并评价BMRT HPV检测方法的筛查效能。
结果839例筛查妇女中,有完整BMRT HPV检测数据者804例,将其纳入本研究,其年龄为(46±7)岁。(1)804例妇女中,自取样、医生取样标本的14种高危型HPV亚型的阳性率分别为12.2%(98/804)、12.8%(103/80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71)。85例HPV感染亚型完全一致的妇女中,自取样标本的取样细胞数(中位数为19 901.0个)明显多于医生取样标本(中位数为1 778.4个),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61,P<0.01);自取样标本的HPV单一亚型感染、总HPV感染的中位病毒载量分别为2 642.8、3 246.0拷贝数/标本,医生取样标本分别为2 015.4、2 015.4拷贝数/标本,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HPV 16、18型和其他12种高危型HPV亚型在自取样与医生取样标本中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9.8%、100.0%和96.1%,Kappa值分别为0.95、1.00和0.81,自取样、医生取样标本检出的高危型HPV感染型别具有高度一致性。804例妇女中,组织学诊断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及以上病变者6例,BMRT HPV检测此6例患者的自取样和医生取样标本中HPV均为阳性,无一例漏诊。
结论BMRT HPV检测用于自取样标本HPV检测的子宫颈癌筛查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7(Toll-like receptor 7, TLR7)对乳腺癌患者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入组2017年12月—2018年3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3例乳腺癌患者、23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选CD8+T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D8+T细胞中TLR7蛋白表达和mRNA相对表达量。使用TLR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高脂饮食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C57BL/6J雄性8周龄小鼠高脂诱导12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脂饮食组(8只)和高脂干预组(9只),同时设对照组,分为正常饮食组(4只)、正常干预组(4只)。正常干预组和高脂干预组腹腔注射利拉鲁肽(400 μg·kg-1·d-1),正常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注射8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
目的评估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的非计划再次手术率,并分析其原发病和再次手术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眼科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病例资料,对其中进行非计划再次手术病例的原发病和再次手术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3 356例。在初次住院期间,共出现非计划再次手术共81例97例次,男45例,女36例,年龄(47.3±16.8)岁,再次手术率为2
目的探讨硫糖铝混悬凝胶(SC)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所致小鼠胃黏膜损伤和胃肠菌群的影响。方法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H.pylori组(HP组)和硫糖铝组(HP+SC组)。HP组和HP+SC组以H.pylori悉尼菌株(SS1)灌胃,HP+SC组同时予SC灌胃14 d。小鼠处死后取胃黏膜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并行胃黏膜损伤评分(EDS),免疫组织化学法(IH
子宫颈癌是截止目前人类唯一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同时也是可早期发现并能有效预防的恶性肿瘤,但我国目前并未使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反而有持续走高趋势。本文对以往的子宫颈癌筛查模式重新审视,以期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筛查策略,提高筛查的精确性和有效性,缩小与欧美国家的差距。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对HPV研究的不断进展,发现HPV分型及定量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及意义,以此为核心,探讨子宫颈癌筛
本文报道1例子宫肌瘤患者术前使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致皮肤过敏反应。此例患者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因子宫肌瘤拟行子宫切除术,术前予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以缩小肌瘤和子宫体积,注射后第2天皮肤出现少量红色皮疹,伴轻度瘙痒,7 d后皮疹消失;28 d后再次注射此药,注射后第2天头颈部、躯干、四肢出现与前次相同的红色皮疹伴瘙痒,停药并给予抗过敏治疗,症状缓解,2个月后症状完全缓解、皮疹全部消失。
子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近年来,我国子宫颈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有增高趋势。对适宜年龄女性进行子宫颈癌筛查,可以有效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生。但如何选择适合我国的子宫颈癌筛查方法值得探讨。细胞学检查作为子宫颈癌筛查的基本方法,已有50多年的历史。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应用细胞学检查开展大规模人群筛查,减少了80%的子宫颈癌的发生,其不足之处是敏感度低和重复性差。随着HPV感染与子宫颈癌发生的关系明
目的探讨双胎孕妇妊娠中期和晚期的子宫颈长度(CL)对妊娠<32周、<34周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妊娠中期(20~24周)和妊娠晚期(28~32周)行经阴道超声测量CL的双胎孕妇共490例,其中161例于妊娠中期及晚期均行CL测量。按照测量的孕周分为妊娠中期组427例,妊娠晚期组224例,评估CL对早产的预测价值,并以
目的通过建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大鼠模型,研究VVC感染的疾病过程及不同治疗后阴道上皮的免疫修复情况以及阴道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使用雌性SD大鼠建立VVC模型,并分别予不处理(模型对照组)、制霉菌素(制霉菌素组)治疗、中成药康妇消炎栓治疗(康妇消炎栓组),每组6只。对阴道上皮行透射电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