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运报道中感受文化差异和传播心态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yi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读CNN对奥运会的批评性报道
  
  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坐在五环路外绿色家园媒体村的餐厅里,享受着奥运会开始前难得的悠闲早餐。餐厅的各个角落有多台大屏幕电视,几乎不约而同地都调到了CNN的早间新闻节目,而里面也恰好非常合拍地播放着奥运专题报道“北京倒计时”。这样一家全球知名的电视新闻网,在奥运揭幕数天前就开设了这样一个每日播出的专题栏目,足见奥运会及其主力城市享受的媒体关注度之高。
  这天的“压轴”报道是有关北京奥运期间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记者的视角也很独特,找到了一位民间禁烟积极分子,一路跟拍他在车站、广场等公共场所宣传戒烟,甚至不容分说地从一些正在吞云吐雾的“烟民”口中抢下半截烟来直接掐灭丢掉。然而,最具“震撼”效果的却是这个报道的最后几个镜头:似乎是为了给禁烟的必要性添加背景注解,记者话锋一转谈起了中国人随地吐痰的陋习,屏幕上随即连续出现了3名中国男子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的镜头,1秒1个,过程完整,剪接流畅,让人看了确有身临其境之感。
  “呃——哦——啊——”伴随着每一个吐痰镜头的出现,餐厅里正对屏幕的一位外籍女士——从服装和证件上看应该是北京奥组委媒体服务团队的成员——发出了一声接一声的惊叹,而与她围坐在同一张餐桌旁喝着咖啡的外国同事们也是或蹙眉或摇头。刚吃到一半的我对这样的画面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先是一阵恶心,胃口顿失;在看到邻桌外籍人士的反应后,又感到一阵羞愧乃至无地自容。环顾左右,凡看到这个报道的中国同行们也都是一脸尴尬。
  一个美好的早晨和良好的心情就这样被破坏殆尽。此后几乎一整天,我始终在想,为什么CNN要把这样的镜头展现在世人面前?餐厅里的那几位外国人,应该是己在北京居留了相当一段时间。他们看后尚且有如此强烈的反应,那么那些对中国几乎完全不了解的外国受众又将对这个国家和民族产生何种观感呢?
  让我疑惑的还有:为了报道禁烟,就一定要扯到吐痰么?就算非要联系起来,难道就不能口头介绍一下,而一定要放出如此不雅的镜头么?再反向对比一下,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在国外肯定会少得多,但也不可能绝迹,而中国记者们在国外采访时,特别是对奥运会主办城市的报道中,恐怕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去专门关注并撷取这些镜头的吧?
  带着这种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觉,我和同事一起就此事进行了一些采访。然而,当我们完成采访,准备撰写稿件时,却发现我们的认识已经从最初直觉性的反感和排斥,上升到更深一层的思考,心态也随之变得相对冷静平和了。
  比如,一位受访的英国路透社记者就此事发表看法说:“我刚好看了今天早上的这个报道,我觉得我看明白了它主要是想告诉观众北京为了奥运会而禁止了在公共场所吸烟及吐痰,而不是想告诉他们北京有多么糟糕。”另一位资深编辑则表示,新闻价值是路透社记者做报道的最重要判断标准,他们总是想给读者展现“不同、特别、有趣”的东西。
  在采访中方人士时,一位服务奥运的北京志愿者说,虽然他没亲眼看到这个报道,但觉得其暴露吐痰问题并没有什么不妥。虽然北京近年来在推进城市文明方面进步很大,在奥运区域和大学校园里可能已经鲜有随地吐痰现象,但在这个大都市的其他角落这个问题可能还相当严重。
  最有趣的还是一位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的点评。他认为作为奥运东道主的北京就像一个待嫁的新娘,虽然并不十分美丽,但却尽可能地盛妆打扮迎接自己一生中仅有一次的婚礼。如果此时有人非要点破她的弱点,她一定会感到十分难堪和委屈。但他同时指出,不少外国媒体习惯并善于用批评性眼光来发掘新闻、采写报道,如果撇开感情因素,他们的这种风格甚至值得中国同行们学习借鉴。中外奥运报道突显文化差异
  细细品味,来自双方的观点确实都比较实在中肯,且发人深思。对比北京奥运前夕和期间中外媒体的非赛事报道(在赛事报道上双方相对贴近甚至一致),往往在同一个事件上,双方的报道角度、选取材料和写作手法都大相径庭。比如,关于北京的空气质量问题,我们着力写政府与公众7年来如何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做了大量艰苦努力改善空气保障奥运,而外媒却抓住奥运前北京连续一周的闷热多雾天气,对北京到底能否保障奥运期间空气清新提出质疑关于“文明奥运”建设,我们大量报道北京市的禁烟措施、文明礼仪常识普及、学习英语热潮等,而外媒的视角却对准了奥运村里禁烟难、北京东城区挂出“八不问”涉外礼仪牌、“中国式英语”依然大行其道等话题。更突出的例子是,在奥运会开幕式取得巨大成功之后,我们有的媒体津津乐道创作团队如何追求完美,让两个小女孩一个出镜、一个出声联合演绎《歌唱祖国》,外媒却几乎一边倒地认为这种“造假”行为是开幕式的一大败笔,还可能伤害两个孩子的纯真。
  粗粗看去,在这些话题上,我们媒体的报道都是正面的,而外媒报道多少带有一些负面色彩,有的甚至和当众吐痰的镜头一样让人看了相当不舒服。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这些外媒就是存心要找中国的茬,要拆北京奥运会的台,因为只要查看一下他们对雅典、悉尼等往届奥运会的报道,就会发现,虽然涉及的具体事件不同,但报道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怀疑、质问当先,发现问题后就揪住不放,深挖到底,毫不顾及东道主的面子问题。很多时候,他们连本国选手的疑点也绝不放过,比如《纽约时报》就大胆质疑美国游泳巨星菲尔普斯在北京历史性地夺得的8块金牌中有一块可能涉嫌操纵比赛,因为他与提供比赛计时装置的欧米茄公司有商业赞助关系。
  透过中外媒体奥运报道的差异,我们可以真切地发现和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文化上的巨大差异。这种文化差异不仅仅体现在媒体立场观念、新闻价值判断和报道手法技巧上,还体现在更为宏大的历史、人文、社会背景之中。当然,最直接的体现还是在受众对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可能产生的反应与感受上。
  拿吐痰的例子来说,很多中国人对此可能已经见多不怪,但对外国受众来说,其震撼却可能远超我们的想像,所以CCN记者会来中国抓拍,而中国记者在国外不会。北京的天气到底是暂时的雾霭还是不散的污染,是很多要来北京参赛、旅游的外国受众最关心的话题,虽然赛事组织者有一个说法,但外媒却不肯轻易地人云亦云。(随着整个赛事期间天气晴好,外媒也毫不吝啬地给出了“北京蓝天堪比地中海沿岸”的赞语。)为奥运禁烟、提升公众文明程度当然是好事,但如何才能求得奥运来宾的理解配合,政府挂牌宣讲的效果是否理想,也是外国受众很自然要提的问题,因为他们并不熟悉中国大规模社会宣教的做法与模式。
  由此可见,外媒对中国的报道并非随心所欲、难以捉摸,其背后有一只强大的“文化推手”。如果我们能换位 思考,尽可能地从外国受众的文化社会背景和思维习惯、接受能力出发看问题,或许我们就能够更好地把握外媒对中国报道的脉搏与趋势,预见他们关心的话题,及时向他们提供有效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而外媒报道的一些角度和切入点,其实也完全可以为我所用,使我们少做一些自说自话的无用功,以更加平衡客观、引人入胜的报道,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
  反之,如果我们漠视文化差异的存在,我们的对外传播就不仅可能徒劳无功,还可能适得其反。拿开幕式演唱风波来说,我们报道此事的本意或许是想颂扬个人利益让位于集体利益,个人牺牲造就整体完美的感人精神,但外国媒体和受众——尤其是欧美国家人士——从小就接受教育并高度认同的观念是“个人成就带来集体成功”、“集体利益不应侵害个人权益”。两种文化价值观念相差如此悬殊,我们“以我为主”、一厢情愿的传播又怎能收到良好效果?非但不会得到理解和赞扬,还必然导致质疑和批评。这样的传播,其实做还不如不做。
  
  以平和、宽容的心态接受审视
  
  由于文化间的巨大差异,跨文化的传播要求传播者必须对受众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有较为全面、深刻的了解,才能实现有针对性的、有一定效果的传播。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可奢望通过这种传播去输出我们的文化,让别人接受、赞叹甚至景仰,而应该抱着一种平和、务实的心态,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沟通、理解为目的,首先激发受众的兴趣,逐步消除他们的误解和排斥,直到引导他们产生一定程度的共鸣。
  我曾走访奥运村内的“中文学习区”,并被那里的气氛所深深打动。在中文老师和志愿者的帮助下,兴之所至而踱进这间小屋的外国运动员、教练员们兴致勃勃、专心致志地做着他们自己想做的事情——学习简单日常会话、弹古筝、写毛笔字、取中文名字,等等。在这里,他们是完全、真正的主角,没有任何课堂教学的影子,也没有人给他们宣讲中文的精妙、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或塞给他们什么宣传品。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是请中文老师帮助自己、家人或朋友取一个中文名字,然后再用毛笔在纸上写下来——有的请老师代笔,有的则自己执笔,跟着老师照葫芦画瓢地一笔笔描摹下来。这些歪歪扭扭的“书法作品”,将成为他们个人的纪念品或送给亲朋的礼物。我想,可能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记不住任何一个中文字,也会很快忘记毛笔的握法,但这份文化的体验和对中国的记忆,却可能伴随他们一生,并通过他们的讲述与馈赠,长久地在世界各地传播。
  当我们自身的传播力量还很有限,必须借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传播者来传播中国的时候,保持一个良好、端正的心态就显得更加重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彻底摆脱了一元化的传统模式,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社会与公众的宽容度和包容性也不断增强,这种变化推动了社会与国家的进步。我们要想融入国际传播的主流,成功实现跨文化传播,同样需要一种多元、宽容和包容的精神,要清醒对待正面的褒扬,更要容忍真实客观的揭短批评。当国际舆论纷纷评价北京奥运会“使中国冲上世界舞台的中心”,“证明了中国的大国地位”之际,我们的传播心态是否成熟健康,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反映出我们是否当得起这样高的评价。
  所以,那天我们最后播发的稿件题目是《奥运使中国人开始学会接受世界的审视》。这是我们采访到的中国人给我们的印象,也是我们对更多中国人的一种期望。在稿件发出之时,心情复杂的我甚至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如果能由央视把CNN向全球播放的国人吐痰镜头在国内转播一下,交代清楚背景,可能会让很多人“知耻后勇”,其对社会公德与文明建设的推动效果,可能比国内媒体进行上百次类似的抓拍曝光还要显著。
  
  责编:吴奇志
其他文献
教材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因素,随着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统编类或规划类教材已经不再适合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开始编写出版具有高职特色的适
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艺术,是人类的共同
为了解决以往在标准件形成过程中零件信息分散,零件升级为标准件的过程未有效管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成熟度的标准件成长过程模型,该过程模型借鉴软件成熟度的思想,定义了
Polarization and radiation measurements and microwave studies show that the planets and the great majority of asteroids in the solar system are covered by soils
目的分析5例腹膜胶质瘤病(GP)的临床、影像与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GP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患者原发瘤均为卵巢未成熟性畸胎
介绍一种利用半导体收音机接收广播电台的无线电报时信号,经单片机识别后对实时日历芯片MSM5832自动校时系统硬件核心部分的设计。
体育竞技本身就因其竞争特性而充满压力。动员群体的日常生活几乎全部围绕训练和比赛,加上运动队管理严格、运动员生活自主性低等因素使得运动员与一般社会人员相比体验着更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和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并购实现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证监会在2011年8月发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支持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同步进行,明确了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可以同时通过定向增发募集部分配套资金。在并购活动中,公司的股权结构及股东背景对于实现积极的并购绩效十分重要。作为公司所有者的股东拥有关于公司并
2017年12月27日,国家发改委官网以12号委令的形式,废止了一批文件,其中就有《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的通知》(发改能源[2010]1803号)。正值元旦节日前夕,这个消
报纸
目前,能源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化石能源储量十分有限,有数据表明石油在40年内会耗光。另外,中国能源的供应以煤炭为主,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SO_2、粉尘、CO_2导致大气污染及温室效应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降低能源消耗,解决能源生产及消耗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人类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中含有较高浓度、难降解的有机物,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