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问题及建议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_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质量水平应从完善其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着手。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初步分析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师资、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内部质量保障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引言
  2009年以来,教育部为加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开展了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并计划到2015年,全日制学术型硕士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比例达到1:1。这就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发展需要科学、健全、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为基础,才能更好地保障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否则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偏离自身的目标。从我国当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及各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上海市教育主管部门也在质量保障方面积极创新,基本满足专业学位培养的要求,但其作为一项复杂而系统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仍存在一些不足。
  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指高校内部为实现研究生教育质量目标,运用系统学的理论和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把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紧密相关部门的职能组织起来。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内部质量保障包括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导师队伍建设、学科优势与行业特色、创新激励机制、管理机制和质量评价体系等。[1]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估和认证来进行的,因评估主体、评估体系、评估方法等方面不尽相同,呈现多样化趋势。根据全国第九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会议内容,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内部质量保障问题主要集中在准入机制、招生、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教育评估和职业资格等方面。
  本研究调查以上海综合性研究型F大学为例,其自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现有工商管理硕士等24种学位类型,涉及培养院系25家。本研究试图通过对F大学部分全日制专业内部教育质量进行调查,探究当前全日制专业硕士内部教育质量保障的突出现状问题,为完善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内部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建议。
  一、 F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现状及问题
  (一) 调查数据
  为及时准确地了解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的现状问题,为教育内部质量保障提供更丰富有效的信息,上海教育评估院“上海市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课题组,于2012年12月对F大学8个院系(金融硕士、税务硕士、保险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工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法律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新闻传播硕士、药学硕士、护理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合计230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和78名导师进行问卷调查。收回问卷250份,回收率为81.2%,其中有效问卷243份,有效率为97.2%,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研究生卷184份,占75.7%,导师卷59份,占24.3%;男性100人,占41.2%,女性143人,占58.8%。为保证问卷质量,调研数据均通过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输入和处理分析。
  (二) 调查结果分析
  1. 招生情况:生源观念和质量仍需改善
  自2009年以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方面规模迅速扩大,各培养单位出现了多方面的问题。专业学位招生工作是专业学位教育的首要环节,生源质量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全日制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生源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质量。因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史近年才收到重视,很多学生、企业、社会对专业硕士教育并不了解,甚至产生了认识上的误区。史田野等学者认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较,缺乏优秀生源,并指出这类研究生的招生存在分数低而不得已读之的误解,并且缺乏有效地激励机制。处旭新学者也指出正因为我国的用人单位和相关部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了解不多,需求不够主动,以及我国的用人制度和长期以来的重学术轻实践,严重影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制约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生源的质量发展。[2]
  根据调查结果如表1,随着专业学位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现实就业压力,F大学学生对专业学位报考观念有较大改变,逐渐接受硕士专业学位。在被问及为什么选择攻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时,有21.1%的认为专业学位能够提升专业技术水平,19.2%的人为了更新知识,17.9%的人是出于自身兴趣,16.3%的人是迫于就业压力,只有8.7%的人认为是了更容易获取学位,6.5%的人是被调剂。由此可见,出于自身兴趣、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更新知识角度报考全日制硕士比重占近三分之二,而就业因素、容易获得学位和被调剂因素所占比重到了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明,F大学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和发展角度选择全日制专业教育,这也说明学生们基本普遍认同全日制学位的培养目标初衷,但是一些旧观念依需要转变。
  从统计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F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生源来源较为稳定,近一半以上生源来自于国家211重点建设高校,一定程度保证了生源质量,而其他学校生源比重占45%左右。但是与F大学学术学位同时期的生源质量相比,F大学的学术学位生源质量要高于专业学位,国家重点211高校占近七成比重。由此可见,专业学位质量生源比例较为稳定,但专业学位生源质量有较大提升空间,如何吸引高质量的生源是招生时考虑的重要问题。
  2. 师资方面:师资建设的质与量问题
  师资队伍建设时保证教育质量的根本,专业学位的培养要求导师能够兼顾学术领域和实践领域两方面,因此导师在专业学位教育中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建设一支合格的、称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保证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而保证专业学位教育质量又是专业学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师资是保障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关键,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师资队伍建设可能是其最大的软肋。徐文虎学者认为我国专业学位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存在不同的问题和困难,目前只能借力于学术学位的师资,和“双导师”制权作代替。[3]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从事专业学位教育的师资数量增长慢,实践经验不足。F大学只有10.7%的导师仅指导专业学位,并且较多为3年以内的新聘老师;而89.3%的导师同时指导专业学位硕士和学术学位硕士,导师并没有充足的实践经验。基于上述现象,“双导师”制在实施中也不尽人意,只有22.3%的受访学生表示所在专业试行“双导师”制,而77.7%学生表示自己没有校外导师;32.2%的导师并不认识学生校外导师,35.6%的校内与校外导师偶尔联系;而仅有16.8%的学生对“双导师”制度表示满意或较满意;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或专业导师在培养过程中缺乏准确科学定位,问题突出体现在师资队伍结构复杂、混乱,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有效的管理建设。就专业学位师资方面而言,专业学位师资队伍的构建和管理一定程度上制约着F大学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
  3. 课程学习方面:降低要求的学术型学位
  目前专业学位课程学习方面,依然打上学术学位课程的烙印。在课程学习方面,应大胆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新途径、新模式,将质量保障落实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每一个环节去。印杰学者曾指出,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早期发展往往是通过比照学术型学位的各项质量标准进行部分调整,或者是为了体现两者差异性,通常在某些方面降低要求,并受思想观念、办学条件、培养机制等方面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对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路径依赖,[4] 这些问题体现在F大学课程建设中。
  课程建设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结构、设置、内容方面。在回答”您认为所在专业课程整体设置是否合理?”问题时,52.5%的教师和66.8%的学生认为一般和不合理,只有8.5%的教师认为课程合理和12.5%的学生认为合理;在回答”您是否认应该增加应用性、专业性课程?”问题时,72%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增加,并有57.8%的受访者认为课程实用性不强,特别是税务、法律、金融、临床医学和保险专业。根据进一步了解,F大学一些专业型课程与其它学术型可曾没有什么明显区别,甚至有部分课程安排在一起,课程设计上为体现针对性,课程教学过于学术化,选课缺乏自由度,限制较多,导致了课程的实用性和工作需要之间一定程度的脱节。这些方面都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从F大学调查结果表明,学校教学实践方式不断改进,但教学效力和满意度有待提高。学校50.8%的老师主要采用研讨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20.2%的老师采用案例教学,28.8%的教师采用传统理论灌输式方式教学。虽然教师教学方式有很大改进,但教学效力和学生满意度不高,由于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灵活的教学方式很容易流于形式。所以,仅有12%的学生对现行教学情况满意,29.9%较为满意,58.1%的认为一般和不满意。根据问卷统计,学生期望通过灵活有效的授课方式,来增强自己在实践就业方面的能力,42.9%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是最喜欢和有效地学习方式,39.1%的选择讨论教学,13%的学生选择现成教学,而仅有4.3%的选择理论灌输。
  4. 专业实践方面: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中
  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学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满足职业需求为目标、以提高实践技能为核心、强调理论和应用的有机结合,这也就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这种要求体现在教学方式上,就是要多运用案例分析、研讨教学、现场教学等有益于提高教学效果、增长学生实践技能的教学手段。[5]
  F大学校外专业实践方面问题主要体现在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性课程的开展两方面。据统计,2010年底,F大学实践基地主要以企事业单位为主,政府机关和其他团体为辅,部分新增专业学位还未设置实践基地。[6] 2012年,F大学实践基地建设制度逐步完善。但通过问卷调查,51.1%的学生对校外实践基地认为“一般”或“不满意”,只有16.3%认为满意和22.6%的较为满意;此外,仅有37.8%的学生认为自己与实践基地保持紧密联系,19%认为基地形同虚设,和43.2%的学生则表示自己所在专业没有实践基地。在实践课程方面,学分比重低,考核方式单一。根据F大学培养方案,专业课程学分比重较低,学分要求从2至8分不等,62%的学生通过“撰写实践报告”,20.7%的根据实践表现给分,而14.7%的学生没有实践环节考核。由此可见,在实践环节考核上,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考核上并没有太大差异,依然打上学术学位的烙印。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校外实践环节,特别是发挥实践单位的积极性,客观评价研究生的实践效果,避免研究生实践过程走过场,建立导师激励制度等方面,都是培养机构和实践基地应该认真考虑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F大学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许多方面逐步完善和改进,但依然受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束缚。解决好上述几方面的问题,将有助于提升F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二、 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议
  根据上述对F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问题,提出完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几项建议:
  (一) 招生方面:加大宣传提高生源质量
  为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完善国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总方针政策,并结合各培养机构的硬件设施、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各项因素来设定培养机构的招生规模,避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盲目招生;第二,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社会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的正确认识,帮助应届毕业生正确认识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和优势,鼓励优秀学生积极报考。第三,重视选拔考试改革,严格按照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制定合理严密的录取方案,重视复试和综合素质能力方面的选拔,加大录取选拔程序的透明度。第四,完善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奖助体系和就业保障,给予全日制专业学生学习及就业政策扶持。   (二) 师资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管理
  建设一支合格的、称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保证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而保证专业学位教育质量又是专业学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首先切实提到对专业学位教育的认识,尤其是提高高校领导的认识是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的首要举措;第二,重建专业学位教师师资的考核标准,制定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并要下决心落实;第三,积极构建专业学位教师的准入制度和增加准入比例,设立独立的专业学位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并逐步把取得“两证”作为专业学位教师师资的准入条件,作为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第四,建立提高师资素质的培训机制,成立专门的培训中心,加强教师队伍新陈代谢过程;第五,改变校内外导师的简单结合,实现校内外导师的有机融合,并进一步提高校外导师的学术能力。
  (三) 课程学习方面:增强课程实践应用特色
  在课程学习方面,应大胆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新途径、新模式,将质量保障落实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每一个环节去。第一,在课程设置上坚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突破学术学位培养模式,满足职业需求为目标,将职业领域对专门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相结合;第二,在教学方法上,坚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职业导向为方向,突出实践教学,完善全程的管理、服务和评价体系;第三,在课程建设上,增加实践应用特色,完善专业学位教材的编写,鼓励高校根据自我特色编写特色教材。
  (四) 专业实践方面:全面合理构建实践基地
  健全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议具体如下:第一,学校多渠道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第二,结合多种形式实践教学模式,发挥学校能动性,鼓励学校和有条件的导师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加强对实践基地的对口交流,指导学生实践学习;第三,加强实践环节与实践基地工作的结合,增加实践环节在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提高实践应用性,建立完善的实践环节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熊玲,李忠.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分析和借鉴[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74-78
  [2]处旭新,乔俊飞,李娟,刘赵淼.国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对我国的借鉴[A].全国第九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议[C],2012(9),71
  [3]徐文虎,周环.关于专业学位教育中师资建设的思考[A].全国第九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议[C],2012(9),189
  [4]印杰.上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改革与实践探索(1991-2011)[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8
  [5]朱晓芸、杨潮,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2.13-14:105
  [6]数据来源:上海市学位办.上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改革与实践探索(1991-2011)[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11-315
其他文献
摘要:毛主席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上的一系列的成果大多来自于实验。初三化学既是学生初学化学的一年,又是初中学习的最后一年。如何运用化学实验帮助学生轻松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基础理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无疑成为了我们广大化学教师研究重点。  关键词:实验课;探究性;趣味性;多媒体;微型实验  中国分类号:G633.8  一、重视课堂实验的探究性和趣
期刊
【摘要】教学设计的实质就是一门科学,作为老师应该以教学和教育规律为依据,结合课程的内容、教学环境条件以及学生各自的特征来进行教学设计。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在初中、高中甚至大学中良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所以老师应该以教学和教育规律为依据,结合课程的内容、教学环境条件以及学生各自的特征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分析教学活动中
期刊
【摘要】图形符号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实践应用能力是设计师整体水平的直接体现,具备良好的图形符号运用能力就等于掌握平面设计核心技能。本文以平面设计课堂中具有广泛研究领域的图形符号为对象,深入探讨几种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法,希望能够给予该学科教师一些借鉴,或者帮助提升图形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关注力度。  【关键词】平面设计;图形符号;教学实施方法;探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1.前言  图形符
期刊
摘要:高校扩招致使毕业的大学生数量逐步增加,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大学生就业面临泰山压顶之势。毕业及失业人数激增,产生了强大的求职需求。一种新的行业在国内悄然出现--求职培训。急需了解大学生对求职培训需求,增加培训机构的竞争力,力求让更多大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岗位。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求职培训机构;培训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6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存在
期刊
于耀小组是我班的一个课后小组,这个小组并不是按照同质异建组的,而是由自制力差、学习状况不理想的后进生组成的。将近一年了,这个小组现在红红火火,品质优良,越来越棒。  小组长的魅力:于耀担任小组长,也是我班的军体委员。于耀本人已荒废了高一高二两年时间,他就是上了高三才开始努力的。这个小组也只有于耀一个人是刚蜕变的自制力较强的人,当时我还真担心他会坚持不下来,可事实给了我一记耳光,这是我见过的一个最优
期刊
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虽然我们都明确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也都按这些教育内容去实践。但,反思我们今天的德育教育所取得的实效性,不能不引起我们新的思考。为什么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会缺失呢?为什么我们仍有许多人不那么重视德育教育?为什么德育教育会演变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要可不要的剧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并呼吁,应该进行责任教育,重视责任教育,加强责任教育。也可
期刊
【前言】在一片注重实操,注重技能教育,注重实际就业率的职业教育改革形式之下,就业形势仍旧研究,市场上仍存在于用人单位需求无法满足,职业院校实操课程落实成本过高等问题。针对这个现象,本文大胆从商业角度出发,以音响师这一市场需求为例,将职业技术课程以就业导向为方向,课程内容,课程用材,课程执行团队三方面打包,形成职业院校主体课程之外的附体课程,外包解决职业院校的前述问题。  【关键字】职业技术课程开发
期刊
摘要:职业指导是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其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培养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于学生培养职业素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有准备就业,最终实现成功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具体高职院校为例,从职业指导的教学与实践着手,阐述职业指导对促进高校毕业生成功就业的作用和重要性。  关键词:职业指导;高校就业;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G640  1职业指导的理论
期刊
摘要: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边远农村小学。造成这一现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语文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很重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小学语文教育面临的一项任务。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语文; 课外阅读;构建精神家园  【中图分类号】G623.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0  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常常发现多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总有这样的困惑:无法用流畅的语言、清晰的思想表达自己不错的立意。我想究其根本是受了阅读的影响。现实中学生不注重对课文的阅读,更别说课外读物了。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改背景下,不得不再次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因为生花的妙笔往往与阅读经历密切相关。大量的阅读无疑会有力地推动并提升写作能力,成为写作的助推器。我认为阅读是写作之母,营养之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