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案例化思想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acle_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当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以知识点为主线,以典型零件为载体,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教学中,通过案例分解,将案例与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其工程意识。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案例教学法 知识点
  
  引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是全国高等教育专业目录合并以来,新培养计划中明确规定的工科机械类各专业学生都必需学习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1]。本课程的内容是将原“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所开设的《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刀具》、《机床概论》、《机床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等专业课程中的最基础的内容抽出来,进行有机的整合与重组,使它成为一门研究机械制造原理和方法的新课程。因此,该课程内容丰富,综合性、灵活性很强,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因此如何在新形式下进行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一直以来研究的课题。总结几年来的教学与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必须克服灌输式教学、被动式学习的模式,教师要引发学生去学、去想、去做,方能感受和理解知识。教师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如何学习知识,让学生具备自己拓宽知识的能力。为此,根据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我们把它大胆地应用于该课程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多而学时少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按照宽口径机械工程类培养模式,在原机械制造专业开设的5门专业课程基础上,按照重基础、少学时、宽面向、知识新的原则,对其基本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与重组,使其成为一门研究机械制造原理和方法的新课程,主要目的是为宽口径新专业的学生奠定在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方面基本的知识基础。因此,该课程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灵活性。但是课程课时锐减。《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现为54学时,而原5门专业课总学时为250学时。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师不可能向学生教授的面面俱到,学生也不可能一一接受。
  (二)学生听得多而实践少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紧密相连,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知识,如对机床和刀具的认识、机床操作、零部件加工与装配过程[2]。因此,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很强。而学生实践经验少。在以往教学中,我们大多采用代理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负责的是“传”、“授”、“解”,单项信息传递,灌输知识;而学生是处在“接”、“受”、“听”的位置上,是被动的接受者。因此,难以保证在较少学时内既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又能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资源少而学生多
  受硬件资源、实验室人员编制限制,使得如此多的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环节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多数实验限于对课堂理论验证的程度上,学生仅仅是看老师示范,听老师讲,结论等着老师下,因此很难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样,如此众多的学生到工厂实习,实习单位很难一下子接收,加之市场经济的影响,生产实习受到企业生产任务以及实习经费等限制,原本是一次获得一定现场工作经验的生产实习,实际上变成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或者是学校教学内容的一种重复。结果是“劳命伤财”。学生呢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二、本课程案例化教学思路
  (一)案例化教学的基本思想
  案例教学最早是在工商管理领域提出并采用,而后被引入到医学领域,用来教授从业人员业务实践中的重要思想、技能及内在原理。随着案例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经验的日趋丰富和完善,案例教学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案例教学逐渐地被运用到教育中来[3]。在教育领域中,案例教学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其中,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案例教学不仅仅强调教师的“教”(引导),更强调学生的“学”(研讨),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要有相当大程度的转变。把案例教学法引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是近年来教学工作者们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种新尝试。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培养目标
  “以学生发展为本”既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归宿。首先,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个性、创造性等)为出发点来确定教什么和怎样教,教学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使学生的发展适应教学: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得到生动活泼、创造性的锻炼;最后,要把学生的发展情况作为衡量教学成败的主要标准,以此来衡量教学的效率和质量[4]。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对机械加工方法及机床、刀具、夹具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机械加工过程中与工件安装、工序设计相关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结合基础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针对典型零件,分析其在设备中的作用、结构特点与工艺性,从而正确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以及工艺装备,进行工艺规程设计,能够进行工艺方案改进,并对关键工序进行工装设计或改进。
  (3)素质拓展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兵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工程职业素养。
  (三)以知识点为主线的案例化教学方案
  机械制造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实践并最终服务于生产实践。因此,课堂讲授要本着理论联系实际,以用为主的指导思想,对一些纯理论推导的内容应尽量少讲或不讲,与生产现场联系密切的内容用生产实例贯穿起来讲,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课程案例化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以知识点讲解为主线,以典型零件加工为载体,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教师按照图1左所示分解案例展开教学,结合图1右所示知识点进行讲解,融入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教学。每一次上课时,首先向学生展示本案例,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然后进行本次课知识点的讲解与学习,以逐步增强学生对案例中存在的理论或者技术基础知识点有一个清晰地感性认识;最后,再结合案例进行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评价,从而启发学生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案例举例
  (一)典型零件
  提供的零件是某扇形导向座零件,如图2所示。本次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如何确定工件定位方法。
  (二)实施计划
  按照案例化教学的流程组织教学,教师展示该零件并提出问题,学生明确问题后互相讨论一会儿,然后引出本课堂的主要内容。具体计划为:
  1.展示扇形导向座零件图
  通过课件演示其在机器中的作用,进而展示其零件图,尤其突出结构特点和设计要求5分钟。
  2.提出问题
  若加工圆周上的三个孔ф8,如何设计定位方案?
  3.学生明确问题后互相讨论5分钟
  板书:讨论后的方案
  4.以教师为主的启发式讲解:定位基准的选择
  (1)根据加工特征,找出零件上最容易想到的定位基准有哪些?
  当前工序:加工圆周上的三个孔ф8。最容易想到的定位基准有:扇形导向座的主孔ф22,与主孔ф22中心线垂直的左、右两个端平面;三个孔ф8所在的外圆周面;外圆周面ф44;扇形面的两个斜侧面。
  (2)根据三个孔的设计要求,结合零件的结构特点,分析(1)中各定位基准的合理性
  知识点:此处重点强调基准重合原则的概念。
  a.以主孔ф22为定位基准,可以较地保证加工出来的三个孔ф8的中心线过主孔ф22的中心线;
  b.以与主孔ф22中心线垂直的右端平面B,或者与之相对应的左端平面为基准,可以保证三个孔的中心线与之平行;根据图示要求,优先选择右端平面B,以保证位置尺寸22;同时右端平面B比左端平面要大,定位较可靠;
  c.以外圆周面ф44为基准,看上去也可以保证图纸上的位置要求200,但是该特征为毛坯面。若先安排加工,则降低了生产效率,没有必要。
  5、师生互动:定位方法讨论
  思考题:根据三个孔的设计要求,工件应该被约束几个自由度?
  知识点: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欠定位、过定位等概念;
  可能的定位方式:
  组合定位方式一:主孔ф22+右端平面B分别限制工件的4个自由度和1个自由度;
  组合定位方式二:右端平面B+主孔ф22+分别限制工件的3个自由度和2个自由度;
  思考:有否其他方案?哪种方案最合理?
  6、知识点总结
  四、结束语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机械加工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夯实基础,开展案例教学法,灵活运用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模式,发挥了任课教师的指导作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兴趣,还可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培养其工程意识,拉近学业与就业的距离。
  [参考文献]
  [1]尹明富,孙会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09(11),132
  [2]杨俊茹,张悦刊.《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探索.高教论坛,2010(4):86~88
  [3]朱涛,马恒.专业技术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91~93
  [4]赵丽,张东.环境影响评价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7):105~106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教育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而我国现阶段高职毕业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弱,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存在弊端。本文针对目前高职教育中电子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了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方法和内容。  [关键词]电子专业 实践教学 模式 改革    高职教育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教育。高职电子类毕业生应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是现代企业所需要的既具有一定
期刊
[摘要]为了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本文在调查了解本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的管理体制与运作、体育教学与课余训练、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及师资等因素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对农村学校体育的改革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旨在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促进农村体育教育,为搞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农村学校 体育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 课程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教育部门前面贯彻党的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做大量的调查,结合当地的民间传说,通过分析、取证、论述,对家乡风土做了风俗调查,把康县对嘴山佛庙几百年的盛衰史展现了出来。  [关键词]对嘴山 佛庙 传说 寺庙 塑像 宗教    对嘴山位于我省康县迷坝乡,是县境内四大庙山之一。山上寺庵禅院,星罗棋布,且奇峰林秀,石怪洞异,气势恢宏,惟妙惟肖,恰似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山上山清水秀,是个旅游观光、求神拜佛的好地方。由会长石景、周增有等
期刊
[摘要]写作与翻译是二语习得过程中强调的产出能力,也是对语言能力较为全面的反映。本文探讨了英语写作能力与汉译英翻译能力之间的关系,指出适当的翻译练习对提高、促进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对促进英语写作教学也提供了启示和积极意义。  [关键词]翻译 写作 合理    翻译和写作都是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产出能力。翻译是为了帮助不懂某种语言的人进行交际,写作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际活动,它们之
期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数学知识枯燥、抽象,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下降,轻视数学学习,甚至被学生打入“冷宫”。面对此情此景,许多数学老师也陷入迷茫之中,发出“数学不好教,越教越难教,越教越不会教”的感叹——也许这是对教学效果不佳的一种反思与悲叹吧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金秋季节—走进大自然》这一主题的提出背景、活动目标、实施过程、总结交流过程、指导教师体会五大方面进行介绍,着重讲述总结交流过程中学生的调查成果及活动感受,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为下一步研究主题的确立埋下伏笔。  [关键词]主题的提出 实施过程 总结交流过程 指导教师的体会    一、主题的提出:  从农村学生的家庭生活背景出发,选取五谷丰登
期刊
目前,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开展,更加注重于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的发展为出发点,使课堂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力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所以教学应当全面考虑教学的目标、学生的特点、教材的特点,教学方法体系的内在规律,实现教与学的要求、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思想品德和道德观念教学和教学手段的最佳优化。而在实际教学中在以上各个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呈现出了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
期刊
“双自主”学习就是“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一种学习方法,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管理”从学生个体来说,自我管理的意识较弱,但通过老师的教育、同学的影响,也可以达到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的自觉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双自主的学习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堂,”让学生在自由的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广西与东盟各国间的经济、文化、教育交流也越来越密切,广西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学生赴东盟国家留学的合作办学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本文介绍了目前广西高职院校与东盟国家合作办学的特点,列举了几个常见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实践提出了几点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广西 高职院校 合作办学 现状 对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
期刊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评价语言代表着老师的知识涵养和对评价对象的认知程度。评价语言富有技巧,也极具艺术性。鲜明独特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会产生潜移默化作用。  [关键词]课堂评价 语言 问题    课堂评价语言在教学语言中占重要的地位。所谓评价语言,就是根据评价的对象、特定的主题和交流过程所采用的恰当表达。比如对学生发言给予的评判、讨论的引导提示、案例教学的“结案”陈词、课堂小结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