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主阵地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hu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标准化考试”或人为制造难度分析题用于语文考试之后,语文教育的怪圈就已形成且令人越陷越深。为了提高升学率,就千方百计地跟高考接轨,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应试训练,不顾语文教材及大纲的要求,不顾语文本身的工具作用与交流作用,不顾语文本身具有的文学性与鉴赏性,更不顾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的培养与人格力量的拓展,不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造力的养成,把学生的阅读、思考、评价、鉴赏等思维训练与发展异化成了简单的“A、B、C、D”答案的机械的单一选择,或是一味拔高的异样技术性分析,或是一味训练写作空话、套话、假话的“入格”文章。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不顾及学生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的种种问题及弊端不断暴露出来。痛定思痛后,重要的是要寻出一条生路来走,即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
  一、实现教师“大法官”向“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转变
  要实现这种转变,就要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成为“乐学”的主人。罗杰斯明确提出:“教育者必须注意和重视学生情感上的需要,而不只是认知上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像和创造,从而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可以说,民主的教学气氛,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因此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活动须创设一个学生“可接受”的气氛。试想:如果课堂上学生连谈话的自由都没有,满门心思尽在揣度老师的提问,期望得到标准的答案,亦步亦趋,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岂不成了一句空话?不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不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积极性,学生创造的动机和愿望就得不到引发。其间,教师要学会宽容,具体表现为三个欢迎,三个允许。即欢迎提意见,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理解;允许讲错、答错,允许改变观点,允许保留意见。我们的教学就是要百计千方地解放学生的脑,使学生敢想会想;解放学生的口,使学生敢说会说;解放学生的手,使学生敢做会做。
  二、实现“教师教的目标”向“学生学的目标”转变
  制定目标时,要立足于学而不仅是立足于教。要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大纲、教材、学生的实际和比较成熟的高考试题上。要“心中有纲”“心中有本”,更要“心中有生”。要下功夫了解、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思维特点及学习起始状态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水平、自学成效等综合情况制订出学习目标,体现层次性和阶段性,既有基本目标,又有高级目标;既有课时达成目标,又有学段发展目标。教育要通过准确生动的行为语言和情感语言描述出来,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使学生能产生愿学、乐学和相信自己能学好的情感和态度。其次,教师应针对以前的教学实际,随时制定和指明当前的学习目标,不断地降低目标,减小成功的难度,减小目标与目标之间的梯度,并在每次授课过程中将达成的目标明确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成功,体验成功,以极大的调动学习的内驱力。还有,教者要帮助学生在众多繁杂的知能点目标中找到纲领性或核心目标,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
  三、实现阅读盲点向阅读亮点的转变
  李扬的“疯狂英语”一扫“哑巴英语”的阴云而风靡全国,对人们学习英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现象引起我的反思。语文课,不也正面临“哑巴语文”的尴尬局面么?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语文学习的特点,要让“哑巴语文”变成“响亮语文”。我国古代用诵读的方式培养出了无数名垂青史的大学者、大作家。楊雄“读千赋”,杜甫“破万卷”,白居易诵读到口舌生疮,蔡文姬靠诵读回忆父亲的文稿。古人就是用这种吟诵的方式学习语文,从而取得巨大成就的。20世纪初,叶圣陶、朱自清等先生也都对吟诵方式推崇备至。叶老说:“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我们应该像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描写的寿镜吾先生那样,读书时自得其乐,读得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真正尽情地体会作品的音乐美、绘画美、语言美、才情美。
  在阅读教学策略上,应以阅读能力训练为中心展开教学,阅读的人文精神必须渗透在阅读能力训练之中;要把“随意被动”、违背阅读规律的阅读教学盲点,变成“自觉主动”、符合阅读科技原理的阅读教学亮点。①变盲无目的的“漫读”为定向择优的“选读”,提倡“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②变拘于一隅的“偏读”为广泛涉猎的“博读”,引导学生“博约结合”,走文理兼通、全面发展之路。③变肢解课文的“析读”为整体感知的“意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言语体式的整体感知出发,通过整体观照下的局部分析,达到到整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正确综合。④变没有记忆的“白读”为注重积累的“诵读”。没有记忆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应充分利用学生“记性好”这个阅读生理优势,多背诵一些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多积累一些终生受用的文化知识。⑤变食而不化的“吞读”为质疑问难的“攻读”。要从被动的“接受式阅读”起步,向质疑问难的“探究式阅读”发展,读出共性中的个性。⑥变单纯吸收的“心读”为勤于表达的“写读”。表达既是阅读的必要手段,又是阅读的深化阶段。所以,必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⑦变只管认知的“空读”为知行统一的“活读”。下大力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阅读创造力,实现文本向实际生活的迁移,完成有字书向无字书的过渡,将阅读吸收的精神营养化为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能量,才算学到了阅读的真本事。⑧变逐字逐词的“慢读”为一目十行的“快读”。绝大多数学生只会“点式阅读”,不会“线式阅读”,更谈不上“面式阅读”。在精读、略读基础上实施和推广快读训练,养成与朗读、默读配套的“视读”习惯。
  四、实现教师“独脚戏主”向“导游”“导购”的转变
  教师、学生、教材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要素,构成了课堂教学的“金三角”。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明确“导游”“引店员”角色,引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是“导游”,要把学生带入那美丽的自然风景区,让他们自主欣赏和享受那属于他们的独特的风光;应该是“引店员”,要把学生带到那最实惠的饭店,让他们尽兴品尝和咀嚼那适合他们口味的菜肴。课上,创设情境,创设“愤”、“悱”的氛围,把学生引入主体角色;人人爱说,人人要说,人人能说,对学生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予以适当的点拨。指导帮助他们解除阅读、思维、判断等方面的困惑;让他们交流感受、展开阅读、写作“争鸣”。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讲,把时间给学生去扩大阅读量,自行理解作品,进而讨论和写作,这大概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和产生“启发式”教学的钥匙。课后,根据学生的心理、兴趣,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作品,增强他们的“饥饿感”,为他们打开一扇文学的窗口、文化的窗口、文明的窗口,使他们走上最自由、最愉悦、最美好的心灵之旅。
  曾有学生坦言:老师应该学会“偷懒”,不要为我们做得太多而一个人唱“独角戏”,要给我们自主的时空,多让我们“上台亮相”;《再别康桥》是那么美妙,让我们自己去描摹我们心中的“康桥”;《陈情表》感情淋漓酣畅,还是用我们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陈情达意吧。是的,我们应该找点时间,找点空闲,带着学生课堂上谈谈。学习的体验,大家说说;习得的收获,大家谈谈。一般情况下,一节课的2/3以上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学习与活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可分三个层次:浅层次参与,指一般的阅读、复述,以加强语感体验为主;较深层次参与,指质疑讨论,归纳文章要点,分析内容写法,比较文章异同,其参与特点是这些活动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深层次参与,即创造性参与,其参与特点是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
  五、实现动口向动手和作文单一批改向多元批改的转变
  我认为,语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尤其是动好手,是最主要的训练形式。动脑、动口、动手,三个层次,两次飞跃。动得了脑,不一定动得了口;动得了口,不一定动得了手;只有能动好手,才算有了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和较高水平的语文能力,才有助于学生动好脑、动好口。因此,在语文训练中,一定要在指导学生动手方面下功夫,尤其是写作训练,应该从小加强,并和“读”很好地结合来。“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两个根本点,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也是为了写。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引导学生由动口向动手转化呢?我的感觉,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把“写”引进每一课书和每课时的教学中去,做到课课有写作,堂堂有动手。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实,学生动手的过程就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把“写”引进课堂,让学生很好地动起手来,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根本点。课堂上,根据“读”的不同而安排形式不一的写,一般以十几分钟为宜,侧重写理解、写体会、写感情、写场面、写景物、写人物、写片断,或改写,或扩写,或缩写,或迁移性地写,用“写”来直接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增强直观性,便于指导、矫正,耳听面谕,感受深,记忆牢,同时也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避免抄袭现象的发生。再者,学生练好了片断写作,掌握了各种文章的部件写作技巧,那么连缀成文的能力也就上来了。
  自1999年高考作文打破了僵化的套路训练模式,作文训练到了不得不走出误区的时候了。笔者在此仅提出操作层面上的技术性策略,具体为以下几点:
  1.关注人生,练真、善、美之内功。作文也是育人的手段之一,中学作文训练不能为作文而作文,应以作文促做人,让学生关注人生,关注自我人格的修养,炼好真、善、美之内功。善与美在高考作文命题的体现一直很明显,近年高考有引导写“真”趋势,这点要特别引起我们的注意。要让学生养成“说真话,写自己”的作文意识。叶圣陶先生曾提出作文“求诚”的要求,“从原材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意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抒写真情实感,不人云亦云,不做他人的代言人,提倡写“自我”,鼓励个性化,倡导独创性。要想邂逅缪斯,与她一道无悔地走过青春甚至一生,就一定要含情脉脉的拥自然入怀、和社会握手、与历史对话。
  2.多看多想,练联想想像之基本功。自1999年高考举起了创新大旗,想像力作为创造力的依托应是训练的重中之重。引导学生从观察和积累做起,写好观察思考日记或随笔,因为联想与想像不是无本之木,它植根于对现实的观察,勃发于对积累的思考。生活积累的厚重与否,左右着联想、想像的丰富与否,又影响着作文内容的生动性、丰富性和深刻性。教师要注重联想方法的指导,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想像的空间。
  3.多读勤析,练谋篇布局之巧功。高考作文打破了議论文“三大块”“五段论”的套式,文体多样化,且有淡化趋势,谋篇布局作为一种写作技能,必须予以重视。除课文教学注重读写结合训练外,课外精短文章的阅读赏析(如小小说、散文)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可以摘抄、剪贴、交流或教师精选佳作美文,师生共同赏析解剖。名篇引路,示之以范,这是切实有效的途径。
  4.细品多写,练语言表达之硬功。语言训练是作文训练的一个重心,套式作文千人一面,套语空话多,难见语言功力之高下。作文语言要求准确与生动,过去准确性重视了,而生动性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记叙文的语言训练被许多人忽视了,叙事干涩罗嗦,写人苍白呆板,状景贫乏单调,抒情矫揉造作,议论肤浅空洞,已成了中学生作文语言的通病。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还在于“多写”。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将有明显收益。形象思维在高考作文中越来越受重视,在表达方式上描写较议论更能看出语言运用的功力。所以叙事描写的训练要重新摆到应有的位置上。
  作文批改:改变教师一人包办的批改模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变这种传统的批改作文方式为教师部分范改、学生互改和师生共改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批改方式。其特点是加强教师范改的指导引路作用,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批改。具体作法是:其一,范改。即在全班作文中挑选各种不同层次,并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问题的一部分作文(一般来说约占全班干部作文的四分之一左右),由教师精批细改,并在讲评课上细加讲评。每次讲评只就普遍存在的两三个典型问题作重点剖析,不必全面进行评讲。其二,互改。即在第一步范改的基础上,全班大部分作文(约占全班作文的四分之三左右),应当交给学生自己互相批改。这样做,作文相对写得好的学生可以指导相对写得差的;而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批改优秀作文,则可从中学到对方的优点,从中汲取精华以为己用,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大家在批改中都能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借鉴,相得益彰,这就不仅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使学生的分析和纠错能力得到了共同提高。其三,师生共改。即选出好的习作由学生宣读,然后由师生共同评讲。教师此时处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他既像节目主持人,又是作文评改的参与者。教师在与学生共同探讨写作得失时,最重要的是善于及时发现学生见解中的独到之处,随时进行诱导、引路和评价。这样,既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口才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教,不在全般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其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善教者也。”面对崭新的形势,我们语文教师要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出发,牢固确立“学生第一,以学为本”的理念,摆正教师“服务主体,为学而教”的课堂教学地位,树立“以学生能力主体发展”的目标,找回失落的“主体”,让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主阵地”。
  参 考 文 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苏立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3.牛家彬《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两个转变》《学语文》2000/5
  4.曾祥芹《“新概念阅读教学”宣言》《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1-2
  5.王默涵《作文教学改革刍议》《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8-9
  6.曹国庆《高考作文命题的反思》《中学语文教学》2000/3
  7.蔡肇基《一定要导好文本学习》《中学语文教学》2005/2■
其他文献
由自治区林业厅、新疆农业大学联合举办的自治区首期特色林果中、高级技术人员培训班2月18日至2月30日在乌鲁木齐举行。来自全疆各地100多名林业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参加了培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包含三个基本矛盾,即人类利益的片面性与全面性之间的矛盾、不同主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以及人类利益与自然界自身性之间的矛盾。联合国历次环境会议和环境问题
[摘 要] 社区是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的和谐稳定不仅对本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推动力,而且对全社会的和谐稳定起示范辐射作用。而电梯的安全运行对于保证社区和谐稳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保证电梯安全运行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影响电梯安全运行 因素构成 辩证关系    我国电梯设计、制造业的发展十分迅
日前,由中央财政拨付的100万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已全部拨付到保护区,保护区将严格加强资金管理,专款专用,积极开展667公顷山区重点公益林的封育工作,切实发挥资金使用效益。667
现代跨栏跑技术的基本特征是跨栏和栏间跑技术更加连贯,跑、跨结合的更加自然流畅,全程跑的节奏更加稳定明快。正确的跨栏技术是快速地栏间跑和尽量缩短身体在过栏时的腾空时
1枸杞新品种(系)"精杞2号"来源"精杞2号"为大麻叶枸杞的自然杂交后代。大麻叶枸杞在精河县多年的栽培过程中,通过自然杂交和精河县独特的气候环境条件影响,出现了许多变异类型,"精杞
[摘 要] 中国诗歌已形成了关注苍生、反映黎民疾苦的传统。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抒写“社会底层”劳苦群体真实情感和悲凉意境的“怨诗”不乏其例。当代诗歌洞穿底层生活表层的哲思性创意有了新的突破;从火热的底层生活语境中提炼出来的活泼晓畅而含蓄凝重的语言更富于表现力。对于“底层”体验诗歌而言,应该坚持“目光向下”与“诗心向上”并重,服膺于诗人内心的真实、个我的品吟与言说,才是更应该操守的作为语言艺术的诗歌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键康越来越重视,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是增强体质的良方,而且是现代人追求娱乐生活的一种时尚方式。在众多体育项目中,跑步特别是健身跑深受
本文介绍了箱形柱的制作技术,着重说明箱形柱制作工艺流稗,材料、划线、切割制孔及接料,箱形柱的组装、焊接,成品检验修理,防腐及标识。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不仅是一种物理现象,也是人类社会活动中的普遍现象,异性之间的接触能够使人体验到难以言传的愉悦感。所谓的“异性效应”,就是指男女同在而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