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3年,随着我国《旅游法》的实施,其对从业者、经营者、管理者以及旅游者提出了强制性和规范性要求,并且对旅游管理专业带来一定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基于《旅游法》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给予我国教育行业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旅游法》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旅游法》的出台不仅促进旅游业规范化,同时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行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在此背景下,我国相关院校一定要充分研究《旅游法》,并且将其贯彻到教学中,进而为社会输送高技能以及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才,为我国旅游业的稳定以及健康发展。
一、《旅游法》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影响
(一)对学生职业观带来影响
在我国推出《旅游法》后,为旅游管理专业指出了人才培养方向,并且对教材、课程以及师资力量提出新要求,同时,《旅游法》也对学生职业观带来影响。当前,在专业教学中,院校对人才的职业操守和人文素养更加重视,但是复杂的社会环境对学生价值观和心理也带来各种影响,学生毕业后,要需要运用较长时间完成价值观重塑和心理调整[4]。而《旅游法》可以充分净化旅游产业中的不良空气,对市场进行了有效规范,帮助学生在毕业后,可以快速实现岗位对接。
(二)对专业课程体系带来影响
由于旅游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为专业教学的有序开展带来影响,而《旅游法》的实行,有助于我国院校完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在《旅游法》的指导下,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更加完整,有助于学生在毕业后快速融入行业中。同时,旅游法也是规范游客行为的关键保障。
二、基于《旅游法》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一)举办宣讲活动
院校要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并且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以及教学理念作为改革的重点。院校要针对《旅游法》举办宣讲活动,在教师群体中掀起贯彻、宣传、研究以及学习《旅游法》的热潮,并且促进教师了解相关法规,对教学中与旅游法不符合的内容进行完善和修改。院校要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开展专题讲座和讨论,设立课题针对《旅游法》进行研究,并且培养一批熟知《旅游法》的专业教师团队,促使教师领会法律内容以及立法本意,进而开展针对性教学。
(二)开展对性教学
院校要将《旅游法》贯彻与具体教学中, 使其走进课本、走进课堂、走进教室,并且针对其开设针对性教学课程,举办知识竞赛、开展专题论坛、编写专业教材,提高学生对《旅游法》的理解和掌握,以《旅游法》为指导开展专業教学。院校要提供给教师参加学术交流的空间和机会,并且鼓励教师投入到旅游产业第一线,到旅游部门锻炼,到景点进行实地考察,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院校还要充分利用兼职讲师的经验优势,将行业最新问题以及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让教学更加符合行业发展,院校还要从社会中聘请以及吸纳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人才,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
(三)整合课程体系
院校要结合《旅游法》的及内容对课程体系进行有效整合。当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呈现分散性,教学内容重复,教学效率不高,因此,院校要以任务为导向、以项目为驱动,将《旅游法》贯彻到课程体系设计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在现有的旅行社经营、景区管理以及导游业务等课程中,要加入《旅游法》中的有关条例。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设置《旅游法》实训专题,将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同时,教师还要通过任务教学法开展教学,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任务版块,确保教学与岗位的有效对接。
(四)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基本从事的是服务类岗位,院校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院校要与当地具有实力的酒店和旅行社开展合作,将其发展为校外实践基地。同时,在旅游旺季,院校还可以将学生送到酒店以及旅行社开展实践锻炼,在旺季结束后,学生可以回到课堂开展理论知识学习。通过实习与课本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毕业后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五)举办旅游文化节
院校还要积极举办旅游文化节,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平台,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组织和策划中,促使学生将实践活动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发挥学生的才华,锻炼学生的能力,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以及人文素养。同时,学生还能够根据自身兴趣和产业需要,对文化节的形式、内容、定位以及主题进行策划,从校外到校内进行协调组织,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锻炼,教师还要给予适当的指导。
(六)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优势,联合旅游协会、行业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对从业人员进行《旅游法》教育活动,并且对旅游从业人员、营销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其专业能力、职业操守以及知识水平,进而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结语
总而言之,旅游管理作为我国近些年的新兴专业,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同时,旅游产业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但是当前,我国旅游业的服务质量以及发展水平依然较低,不能充分满足时代的要求,与欧美发达国家依然具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相关院校一定要提高认识,以《旅游法》为基础,为社会输送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的现代化人才。
(作者单位: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董志文,董效臣.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以中国海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1:99-101.
[2]黄翅勤,彭惠军,李伯华. 基于认知迁移理论的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教学创新研究——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J]. 市场论坛,2012,01:92-93+91.
[3]秦炳贞.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之我见[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6:152-154.
[4]于霞. 基于“慕课”视角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究[J].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5,04:49-51.
关键词:《旅游法》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旅游法》的出台不仅促进旅游业规范化,同时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行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在此背景下,我国相关院校一定要充分研究《旅游法》,并且将其贯彻到教学中,进而为社会输送高技能以及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才,为我国旅游业的稳定以及健康发展。
一、《旅游法》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影响
(一)对学生职业观带来影响
在我国推出《旅游法》后,为旅游管理专业指出了人才培养方向,并且对教材、课程以及师资力量提出新要求,同时,《旅游法》也对学生职业观带来影响。当前,在专业教学中,院校对人才的职业操守和人文素养更加重视,但是复杂的社会环境对学生价值观和心理也带来各种影响,学生毕业后,要需要运用较长时间完成价值观重塑和心理调整[4]。而《旅游法》可以充分净化旅游产业中的不良空气,对市场进行了有效规范,帮助学生在毕业后,可以快速实现岗位对接。
(二)对专业课程体系带来影响
由于旅游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为专业教学的有序开展带来影响,而《旅游法》的实行,有助于我国院校完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在《旅游法》的指导下,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更加完整,有助于学生在毕业后快速融入行业中。同时,旅游法也是规范游客行为的关键保障。
二、基于《旅游法》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一)举办宣讲活动
院校要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并且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以及教学理念作为改革的重点。院校要针对《旅游法》举办宣讲活动,在教师群体中掀起贯彻、宣传、研究以及学习《旅游法》的热潮,并且促进教师了解相关法规,对教学中与旅游法不符合的内容进行完善和修改。院校要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开展专题讲座和讨论,设立课题针对《旅游法》进行研究,并且培养一批熟知《旅游法》的专业教师团队,促使教师领会法律内容以及立法本意,进而开展针对性教学。
(二)开展对性教学
院校要将《旅游法》贯彻与具体教学中, 使其走进课本、走进课堂、走进教室,并且针对其开设针对性教学课程,举办知识竞赛、开展专题论坛、编写专业教材,提高学生对《旅游法》的理解和掌握,以《旅游法》为指导开展专業教学。院校要提供给教师参加学术交流的空间和机会,并且鼓励教师投入到旅游产业第一线,到旅游部门锻炼,到景点进行实地考察,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院校还要充分利用兼职讲师的经验优势,将行业最新问题以及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让教学更加符合行业发展,院校还要从社会中聘请以及吸纳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人才,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
(三)整合课程体系
院校要结合《旅游法》的及内容对课程体系进行有效整合。当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呈现分散性,教学内容重复,教学效率不高,因此,院校要以任务为导向、以项目为驱动,将《旅游法》贯彻到课程体系设计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在现有的旅行社经营、景区管理以及导游业务等课程中,要加入《旅游法》中的有关条例。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设置《旅游法》实训专题,将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同时,教师还要通过任务教学法开展教学,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任务版块,确保教学与岗位的有效对接。
(四)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基本从事的是服务类岗位,院校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院校要与当地具有实力的酒店和旅行社开展合作,将其发展为校外实践基地。同时,在旅游旺季,院校还可以将学生送到酒店以及旅行社开展实践锻炼,在旺季结束后,学生可以回到课堂开展理论知识学习。通过实习与课本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毕业后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五)举办旅游文化节
院校还要积极举办旅游文化节,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平台,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组织和策划中,促使学生将实践活动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发挥学生的才华,锻炼学生的能力,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以及人文素养。同时,学生还能够根据自身兴趣和产业需要,对文化节的形式、内容、定位以及主题进行策划,从校外到校内进行协调组织,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锻炼,教师还要给予适当的指导。
(六)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优势,联合旅游协会、行业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对从业人员进行《旅游法》教育活动,并且对旅游从业人员、营销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其专业能力、职业操守以及知识水平,进而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结语
总而言之,旅游管理作为我国近些年的新兴专业,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同时,旅游产业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但是当前,我国旅游业的服务质量以及发展水平依然较低,不能充分满足时代的要求,与欧美发达国家依然具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相关院校一定要提高认识,以《旅游法》为基础,为社会输送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的现代化人才。
(作者单位: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董志文,董效臣.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以中国海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1:99-101.
[2]黄翅勤,彭惠军,李伯华. 基于认知迁移理论的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教学创新研究——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J]. 市场论坛,2012,01:92-93+91.
[3]秦炳贞.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之我见[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6:152-154.
[4]于霞. 基于“慕课”视角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究[J].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5,04: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