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不奇幻的漂流,将我变成写作者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1848668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我忽然患上了头疼病,遍访小城名医,都没有找出问题。医生建议我休学。就在这时,我姥姥从乡下来了,我便吵着要跟她去乡下。临走那天,我媽送我们到汽车站,在寒风里我被吹得不住吸溜鼻子,但并不妨碍我的快乐。
  那是1987年,我所在的地区百分之七十的乡村都没有通电,但这并没有给我造成多少困扰,相反,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煤油灯的气味,以及它摇曳出的气氛。
  我姥姥有两个弟弟因为成分高,成了老光棍儿。在村里他们人缘极好,天一擦黑,他们家就成了村里人的活动中心。
  收音机里播着“全国报纸新闻摘要”或是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他们有时候安静地听,有时候会随口聊点儿什么。
  比如庄稼、雨水或是阳光,也谈陈年旧事。村里所有人的历史,都为他人所洞察,甚至是一桩复仇的命案,也被村里人讲得风轻云淡。
  姥姥还常带我去后庄一位长辈家串门。那长辈有很多我从未看过的书。
  我以前读过的书有两种,一是少儿读物,如《童话三百篇》之类,还有一种,是我爸揠苗助长般地硬塞给我的,像《三国演义》之类。前者对于当时的我过于低幼,后者我只能煞有介事地看看。
  这位长辈家中的藏书则不同,都是些小说,比如戴厚英的《人啊人》、路遥的《人生》、苏叔阳的《故土》、韩静霆的《凯旋在子夜》等等。应该说,我当时读到的,都不是一流作品,但它们将我的生活与阅读打通了。
  在过去,我看似耳听六路眼观八方的,但那只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可在乡下那些无所事事的日子里,我动辄遇到生活的真身。
  比如在河边,忽见满树桃花,夭夭灼灼,触目惊心。还有下雨。有一次,在需要雨水的时节,它却摆起了架子,久不光临。田野龟裂,禾苗蔫萎,“下雨”成了村里人的高频词,他们对现实的忧怖,也传染了孩子,大家都觉得下雨是一件大事了。最后雨水在某个下午突然落下,雨点如深色花朵。正在割草的我们,片刻惊疑之后,不约而同地把篮子抛向天空,碎草如礼花,是我们的小仪式。
  我在乡下过了四个月,开学在即,就回到了城市。那时我情绪饱满,不知怎的,我觉得我接下来的日子会不一样。
  很快,语文老师发现我善于表达。我喜欢描述,尤其长于景色描写,这在小学生里是罕见的。老师让我谈谈写作文的经验,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也许说了要多看书之类,但我知道那不是主要原因。
  应该是那段不用上学,也不在父母治下的生活,帮我在与现实之间建立起了一种间隔,一种缓冲,让我缓慢而自觉地,和生活彼此诚挚以待。
  我还想说,在乡下的这段并不奇幻的漂流,打通了我和世界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我像是穿越了漫长混沌的甬道,终于找到出口,光线涌进来,周围变得透亮。我看得见也听得清,我很想对人说,我都看到和听到了什么。而写作,不就是想对人说点什么吗?
  (墨晗摘自大家)
其他文献
她叫文晏,不久前刚获得金马奖最佳导演。让她获金马奖的片子叫《嘉年华》,讲的是儿童性侵的故事。这部电影之所以取这个片名,文晏解释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嘉年华式的世界里面,喧嚣到没有一分钟能够停下来,每天都在坐过山车。但是这种光鲜之下到底是什么?”    《嘉年华》的上映打破了中国在儿童性侵事件上的沉默,让国产电影也有了直面当下现实的勇气与力量。  当文晏从美国回来后,对于国内儿童性侵的新闻深为震动。在
期刊
蒋甲6岁那年,一次上课时老师为了教同学们学会表扬他人,让全班同学站在讲台上,各自选择一人进行表扬,被表扬的人就可以回到座位上。同学们一个个得到表扬离开,只有蒋甲尴尬地站在原地。老师问:“谁愿意表扬一下蒋甲?”教室里鸦雀无声。  从那之后,原本喜欢说笑的他开始变得内向,不敢对别人提要求,有什么事都默默藏在心里。这时比尔·盖茨的一个演讲让他备受鼓舞,找到了新的目标——25岁之前创办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买
期刊
幼儿园时,父亲去接我放学,发现我游戏时反应总是慢半拍。回来后父母商量让我去学个乐器,多练习练习,让反应机灵一点儿。后来,父亲带我去看了一场手风琴表演,问我要不要学,答案是“要”,于是就这么决定了。  刚开始弹琴我很兴奋,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学点儿东西,而且懂了点节拍,可以看懂五线谱。音乐课上,老师在反复讲解各种节拍,带大家唱各种简谱练习的时候,我的心里颇有几分得意。  在这些得意的背后,其实是枯燥的练
期刊
十九世纪前的瑞士,是个极其贫穷的国家。男人们要养家糊口,只得出国去当雇佣兵,用命换钱。谁都知道,这可不是什么好营生。  雇佣兵是要与雇主签合同的,当时的欧洲战争不断,瑞士雇佣兵能坚持到合同期满還活着的只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这是因为瑞士人虽说只是雇佣兵,纯为了钱打仗,但他们却颇讲“契约精神”:作战勇敢,绝不贪生怕死、临阵脱逃。这么看来,瑞士人可是太“傻”了,没了命还谈什么合同?但瑞士雇佣兵偏
期刊
李昆华和郑强是美国新移民,虽然彼此不认识,但是同在波士顿查理士高中读书。前不久,他俩收到同一条比赛信息:波士顿华埠小区中心在波士顿市公立学校的华裔学生中,举办一次主题为“勇于改变”的DV比赛,获奖者将被邀请到华盛顿白宫领奖。    李昆华和郑强都跃跃欲试。然而,没过多久,两人都遇到了困难。李昆华虽然会写剧本,却对拍DV心有余而力不足,拍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不想看。而郑强呢,虽然对拍DV颇有心得,但是
期刊
我跟朋友们在客厅聊天,说到最近看过的一个故事:一位雕塑家得到一块绝佳的大理石,仔细端详后,觉得它适合雕塑人物。他拿起凿子,可能因过于紧张,一时用力过猛,只那么一凿,一道裂痕出现了。  这时,我问朋友们:“如果诸位是那个雕塑家,会怎样对待那块有了裂痕的大理石?”  甲随口说:“反正已经有了裂痕,再多几道也无所谓。材料是我的,雕成啥样是我自己的事。”  乙略一沉思说:“用其他材料反复练习,炉火纯青了,
期刊
郑爸爸生活在杭州,有一个一听就特踏实的名字:郑安全。他今年61岁了,头发花白,一派儒雅的样子,不大爱说话,最大的爱好就是鼓捣木匠活儿。他为妻子做了一辈子礼物,每一件都是人间孤品、千金不换。    年轻的时候,郑妈妈有一头长发,经常盘着,不经意间就会掉下一绺……有一回,郑爸爸参加一个做筷子的体验活动,别人都忙活着做筷子,他却悄悄做了两支木头发簪。  郑妈妈体质弱,退休后喜欢去公园舞舞剑,但是看了别人
期刊
近日,央视大型国宝探秘节目《国家宝藏》正式开播。这档集结九大国家重量级博物馆27件珍贵馆藏,讲述国宝前世今生的综艺节目,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首期节目介绍的是故宫博物院的三件重器:《千里江山圖》卷、各种釉彩大瓷瓶和石鼓。  其中,各种釉彩大瓶工艺最为复杂。有“农家乐”审美品位的乾隆把红釉、青釉、钧釉、哥釉等几种颜色釉和青花、五彩、粉彩、斗彩等不同的彩绘装饰合在一起做了个“各种釉彩大瓶”(瓷母)
期刊
在加拿大紐芬兰与拉布拉多省,有一群中年壮汉组建了一个“八字胡与络腮胡社团”。近日这些大叔们突然身穿美人鱼服,戴上花环,在海滩上摆出各种妖娆的姿势,拍摄了一组画风清奇的新年日历。    原来,他们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募款,捐给慈善机构Spirit Horse NL,一个通过培养和治愈马来帮助精神病患的组织。虽然很多人用惊异的眼光看着他们,但大叔们并不觉得尴尬,“我们看着对方都忍不住笑,简直太欢乐了,而且
期刊
或许这是穴居时代遗传下来的本能,一切洞穴对小孩子都有莫名其妙的诱惑。这诱惑里有收获的期望,也有危险的刺激——洞里说不定有什么宝贝呢,但也可能有一条蛇,一头猛兽,一架骷髅……潜在的危险使收获变得更具挑战性,可能的收获则使危险充满了召唤力。就这样,小时候的我们带着拿得到手的各种器具,到处挖呀挖。    論寻宝,史蒂文森的《金银岛》真是把少年寻宝的险要写尽了。强盗、宝藏、地图、孤岛、阴谋、枪战……你能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