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方塘”之课前演讲学生受益之“天光云影”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yun99a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演讲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形成颇有帮助,同事还能以其独特的公众效应引发强烈的反响。我在教学中尝试把课前三五分钟演讲作为学生必需的课堂活动之一。
  1.课前演讲有助于学生主动搜集资料,选取精华,有序组织
  现代高中生压力大,负担重,每天都有大量的作业要完成,没有时间主动去阅读和关心时事。这与语文学习的规律与方法是相悖的,而课前演讲很容易激起学生的表现欲,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布置他们课余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图书馆,与语文的源泉——广阔的社会天地进行充分的接触,并且要求他们搜集大量的素材编撰入文,形成自己的思想。这种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开拓了学生的创造性精神。
  2.课前演讲有助于学生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高中的学习生活单调而枯燥,课前演讲给他们提供了互相交流的平台。由于上台演讲是一次自我的公开展示,对于个体具有增强自信实现自我的非比寻常的意义。学生课下形成了讨论交流的热烈风气,无论在选材、撰文、立意、文风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切磋琢磨,真正地把语文作为一种兴趣活动。当学生走向讲台展示自我的时刻,听众容易感受到演讲者真实的心声和活跃的情感,这种活动极易培养同学之间的友谊,增进生生之间的信任,使学生更加团结奋进,携手互助。
  3.课前演讲有助于学生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为学生搭建运用课上所学的平台
  高中学生的语文能力更多地通过课堂学习、作业、试卷等形式表现出来,其语文能力很容易与生活脱节,与社会疏远。课前演讲自然而然成为他们联系社会、结合生活、表达思想、交流观点的舞台。在这个小小的舞台上,学生可以运用课本素材启迪听众的智慧,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可以原创性地表达对青春、梦想的渴望,对亲情、友情、爱情的认识,可以批判性地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以及由此而生的肩挑重任的信念。
  4.课前演讲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由于课前演讲要求学生个体单独上台展示自己,学生必然精心准备,言之有物。学生会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吐露发自肺腑的心声。所以课前演讲容易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主见,不再人云亦云随大流。他们或批判时事,或标新立异,或奋勉励志,或借题发挥,在构思演讲稿的同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如云开月明,或独辟蹊径,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而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登台演讲,更利于自我认识的提高。
  5.课前演讲有利于老师认识到自身教的不足,学生认识到自身学的不足
  由于课前演讲是面对面的当众交流,学生看到演讲者也就像看到了一面镜子。具体在神态、语言、表情等方面有哪些不足,每个听众都能在对方身上找到自己些许的影子。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有唱独角戏的可能,因为讲台的距离,自身却浑然不觉。课前演讲的聆听就像对着镜子审视自己,老师很容易看出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存在哪些不足。
  6.课前演讲促进了教学评价功能的完善,有利于初步建立评价体系
  每个学生登台后,演讲过程必定有各自的特点,当然也会存在不足。他们或文采飞扬,或义愤填膺,或掷地有声,或循循善诱,或虚张声势,或哗众取宠。还有的对当今的教育体制进行了批判,对现存的高考模式进行反思,虽然背离了他们这一阶段的学习态度,可是仍能从他们激情慷慨的语言中感受到他们积极的思考和如火的热情。教师必然对学生的演讲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希望他们能透过演讲看到自己在语言表达运用上的优势和不足。
  7.课前演讲激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点燃了学生下笔作文的热情
  课堂演讲要言之成文,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必然要拿出最佳的作品。由于是按照学号确定演讲顺序,学生早已知晓自己的演讲时间,方便进行充分的准备。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增加了阅读量,古今中外,散文政见,故事诗歌,无所不及。学生阅读的兴趣被激发,写作的动力也随之增强。在演讲稿中,我看到了历史的风云,看到了社会的道德呼唤,看到了非主流的思想见地,看到了甚至比学生大作文还要流畅优美的文笔。那整齐的句式,那铿锵有力的语调,无不为演讲的震撼人心锦上添花。
  8.课前演讲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促使学生调动感官体会语文的博大精深
  中学生虽然学习任务繁重,可是闲暇之余仍有读武侠言情等非主流小说的,大作文的风格就可窥见一斑。那么课堂演讲由于展开在语文课堂,所以必须入大雅之堂。经典阅读、深度思考成了学生们所必须面对的。在这个稍微浮躁略显功利的社会,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档次和思想风貌,而浅陋、低俗、狭隘、平庸依然屡见不鲜。课堂演讲成为每课必需之后,学生的境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这是他们用心思考用心写作用心体悟的结晶。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小小的方塘投射出悠闲自在的云影和明丽无比的天光,课前演讲虽然只占了三尺讲台极小的空间和极短的时间,却无形中发挥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安徽省天长中学)
其他文献
河南省试题rn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1、2题.(4分)rn渔家傲·秋思rn范仲淹rn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rn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rn1.有些同学在默写时会把“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雁”写成“燕”,请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里用“雁”字.(2分)rn[解析]这道题其实是考查学生对“雁”这一意象的掌握情况.答题时要注意两方面内容:一是作者为什么会选择“雁”,二是“雁”这一意象的具体含义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期刊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是事件,不是故事.rn时令已经进入4月,粉白的杏花还在枝头恋着,粉红的桃花已经迫不及待地挂了出来,唯恐错过了春天.小秦无意观赏这些春色,山坳中密不透风,蚰蜒似的路,稍不留心就在胳膊上画记号的荆棘,以及闷热、疲惫,使得他有些焦躁、懊恼.
期刊
清早,没有迎来温暖的阳光,却迎来呼啸的暴风雨.许久,风停了,狭窄的高窗上飘下一朵花,淡紫色,带着晶莹的水珠.雨水打湿了它的翅膀,却也将它漂洗得非常纯净,就如同孩子那柔嫩的脸庞,让人心里一阵阵发颤.乔年将它拢在手心里,靠在腐臭的墙壁上,不自觉地嘴角上扬.
期刊
从思辨性角度进行名著阅读,是指一种理性的阅读方式,将其运用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可以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禁锢,促使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塑造理性人格,核心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以《骆驼祥子》为例,首先分析了思辨性名著阅读的内涵与特征,并重点阐述了基于思辨性角度下的名著阅读教学方法,旨在引导学生学会站在文本的角度、自身的角度去理性地分析文本中传达的思想意蕴,并能够从名著阅读中形成属于自身的独到观点,促进学生阅读思维品质的生成.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的行为动因较多被归纳为乡村女性习惯和迷信思想浸染,而从个体心理学角度解读《阿长与〈山海经〉》,分析阿长的个人特质,会发现应对个体自卑感,寻求补偿感、认同感与超越感是影响阿长行为的另一原因.幼年的“我”不能理解阿长行为动因与行为逻辑,人到中年、饱经世故的“我”终于达成对“往日阿长”的理解.理解使得阿长形象的书写超越了个体的“自卑”,阿长形象客观上也成为旧中国女性的一种集体写照.
《桃花源记》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名作,但人们对于“桃花源”存在的真实性却存有很大争议.本设计通过分析关键字词,了解背景知识,把握故事情节等方法,揭示《桃花源记》这篇文章虚实相生的写作秘妙.理解作者寄托其间的思想情怀.
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属于“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笔者希望在教学中能以“篇”带“本”,拓展学生阅读的广度与深度.
随着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推广,语文测评出现了三个新动向: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从教考分离走向教考一致、从机械问答走向情境创设.发挥语文测评的导向功能,撬动语文教学变革的杠杆,有利于形成语文测评和语文教学的合力,推动语文学科育人方式变革,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我老爸的舅舅戚卓人是南京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我老爸深受其舅影响,退休在家还笔耕不辍。我又深受老爸影响。
期刊
语文深度学习强调语文知识的运用和理解,提倡用高阶思维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怎样的课堂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呢?以宁鸿彬老师执教的《皇帝的新装》为例,笔者试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结果四个方面分析宁鸿彬老师这堂课“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