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科竞赛促进计算机“双创”人才培养研究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ui_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科竞赛对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双创”人才培养有促进作用,在创新意识培养、团队意识培养、企业实践、新技术及应用、就业和创业方面尤其显著,学科竞赛也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师资水平提高有促进作用。现阶段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资金和比赛环境模拟。
  关键词:学科竞赛;计算机;双创;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3-0151-02
  “双创” 即创新创业[1]。20 世纪 80 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 21 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这一新的教育概念[2]。从本质上说,创业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提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3]。2015年5月,国务院颁行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1 以学科竞赛促进“双创”人才培养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各种国家级和企业组织的大学生计算机软、硬件竞赛层出不穷。大学生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3]。“以赛促学”成为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教学的特色,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手段。
  1.1创新意识培养
  計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更新非常快,因此课堂的教学内容滞后于实际应用的技术,而由各个社会部门或者企业组织的学科竞赛都强调应用性,竞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课堂教学内容,紧跟技术发展,强调应用性,刚好能够填补课堂教学的空白。各个竞赛通常强调创新,学生要取得优异成绩,必须掌握相关知识,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每个比赛从赛前宣传到参加比赛都要持续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学生有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够在课外时间将比赛所涉及的知识掌握,以期待能在比赛中获奖。因竞赛中内容的知识不仅限于书本,常常关系到最新的技术及应用,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去学习。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使其在比赛中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帮助其在后期进行弥补。在比赛的各个阶段,也有助于学生和外校师生交流,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学习不足,增加学习的动力。
  1.2 团队意识培养
  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过程中,团队的协作与相互沟通十分重要,对于项目是否能如期完工起决定作用。但是在课程讲授及练习中,作业都是基础结构的简短程序,都是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的,不涉及团队协作,因此,学生对实际应用中的项目开发流程及团队分工合作没有概念,也不能体会到什么样的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才能符合用户需求。
  目前很多赛事都要求团体参赛,一般都是3人左右团体参赛,在报名参赛直至比赛完成,都要极大发挥团体的智慧与凝聚力。每次比赛少至2个小时,多至5个小时,需要团体分工协作,将团体的能力最大化,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与分工协作能力。
  由美国计算机协会组办的全球ACM 程序设计大赛,必须3人一队,在5个小时内现场完成答题[4]。2015年的“甲骨文”杯全国Java程序设计大赛,必须3人一队,在90分钟内完成答题[5]。这种成组测试,团队成员可以相互沟通,互相帮助,所以最终的成绩包含选手的个人成绩和团队成绩两部分。团队成员必须协同工作,相互配合,水平相当才能获得好成绩。在平时训练时,也要相互了解,相互帮助,相互督促,这样才能在比赛中发挥出团队的最高水平。
  1.3企业实践
  本科生教育中实践环节学生接触企业的机会不多,在实习中安排的参观实习,一般是介绍企业的产品,让学生对本专业从事的技术开发有一个明确认知。这种参观实习只能够在技术开发上有了解,不能够对一个企业的运行流程有过多接触。
  硬件应用方面,由于实验室建设的资金限制,部分实验只能将范围缩小,有些实验是在软件的虚拟环境中完成的,学生并未看到实物以及动手操作,实验结果也是在屏幕上看到的虚拟效果,甚至有部分实验没有实验设备不能开设,因此不能完成相关的知识验证。
  在企业组织的相关硬件竞赛中,尤其是后期的半决赛和决赛阶段,企业都有组织培训,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相关硬件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学生对硬件应用和操作设置能够获得直接的技术工程经验。如由2010年开始举办的“华三”杯全国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公司会派出讲师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为期两天的培训,如有需要,还可以到公司参加培训 [7]。进过这样的培训,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公司的产品及使用,能够调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4新技术及应用
  软件编程技术和程序设计语言更新很快,在课堂上讲授的基础知识部分很难涉及。另外,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一个大的架构和用户使用数量才能体现出技术的优越性,而课堂上小的应用程序很难使用到这些技术并看到新技术与现有知识结构是如何配合的。
  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过程中,团队的协作与相互沟通十分重要,对于项目是否能如期完工起决定作用。但是在课程讲授及练习中,作业都是基础结构的简短程序,都是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的,不涉及团队协作,因此,学生对实际应用中的项目开发流程及团队分工合作没有概念,也不能体会到什么样的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才能符合用户需求。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以一年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和一年创业计划交替进行[8]。在计算机相关专业中,基本上是以一个软件作品的方式参赛。2015年开始举办的中国青年APP大赛,要求提交的作品就是一个APP应用程序或设计方案[9]。这类软件开发的比赛需要一个团队的创意和分工,尤其是在创新性、成熟度和发展前景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的前提下。   1.5 就业和创业
  在赛事中获得的知识与经验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找到心仪的工作,为创业积累经验。如果在赛事中获得较高层次的奖项,学生有机会去大型公司去参观实习甚至就业,一些学校也能够提供直接读研的机会。公司管理层会组织宣讲会,学生能够更深一步了解企业文化,企业运行机制,有助于学生早期的职业规划,减轻就业压力。
  从2008年开始由工信部组办的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总决赛三等奖及以上选手,如果获得本校免试推研资格,将获得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等院校的面试资格,并优先录取为该院普通硕士研究生。IBM、百度等数十家知名企业为优秀的参赛选手及获奖选手提供实习、工作绿色通道,优先安排面试、实习、就业[10]。
  2016直通硅谷创新创业大赛就组织了参赛团队到美国参加了为期十天的训练营活动,参访谷歌公司、腾讯美国总部、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等,参赛团队与硅谷资深创业者进行交流,获得了丰富的经验。洛阳大学科技园也积极与获奖团队签约,在资金、场地上予以支持。
  2 学科竞赛促进教学改革
  2.1教学计划调整
  在赛事中获得的技术经验,有助于调整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因赛事的内容强调技术前沿性和实用性,为制定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提供了现实依据,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等做出相应调整。
  近年来,云计算和大數据计算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 “华三杯”全国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就明确的将云计算添加到考试内容中。这样就为我们指明了市场需求人才的一个方向,需要对大纲做该类课程的调整。
  2.2 师资队伍建设
  在整个赛事中,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有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为组织学生参加比赛,获得良好成绩,指导教师需要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在此期间也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学习先进技术,这也提高了师资水平,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的讲授相关知识点。
  3 需解决的问题
  3.1 资金问题
  以学科竞赛促进“双创”人才培养目前也存在一些困难,首先是资金问题,因参加竞赛都涉及到报名费和差旅费问题。创业大赛则需要团队建设以及启动资金和注册公司等环节,需要大量资金。在高校中,虽然对竞赛有一定支持,但是要达到启动创业计划还是有一定差别。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还需要各级科技园区或者其他组织的参与,能够将创业计划进行下去。
  3.2 考试环境模拟
  一些竞赛都有限定的环境,如何模拟考试环境,让学生熟悉考试环境也是个难题。很多考试环境都使用大型服务器,限定的软件,学生的程序在终端提交,在服务器上运行,直接判定得分。这样一个复杂的软硬件环境在学校的机房不容易实现。由于学生不熟悉考试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成绩。
  4 结束语
  要培养双创型人才,参加竞赛是提升计算机各专业学生应用水平,刺激学生进行更深层次学习的动力。组织学生参加比赛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其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使他们达到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与产业界的互动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训机会,为校企合作打开新局面。同时能够形成良性的教学,对课程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都有促进作用。目前就资金和考试环境模拟还存在困难,亟待解决。
  参考文献:
  [1] 梅毓,杜兆芳.“纺纱学”课程建设与“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J].纺织服装教育,2013(4):110.
  [2] 李世佼.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19.
  [3] 杨爱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探讨[J]. 科技创业月刊,2006(1):87.
  [4] 王晓勇,俞松坤.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 2007(12):59.
  [5]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EB/OL].http://acmicpc.cn/.
  [6] 竞考网[EB/OL].http://www.jingkao.net/.
  [7] “华三杯”2016全国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EB/OL].http://www.h3c.com.cn/pub/weizhan/201603/H3CB_2016/pc/default.html.
  [8]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EB/OL].http://www.tiaozhanbei.net/.
  [9] 首届中国青年APP大赛[EB/OL].http://ad.jxnews.com.cn/xiongtao/2015/appds/.
  [10] 第八届蓝桥杯大赛[EB/OL].http://dasai.lanqiao.cn/.
  [11] 直通硅谷创新创业大赛[EB/OL].http://www.45ck.com/index.php?m=content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成立创伤中心对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严重创伤患者(ISS评分≥16分)救治情况,以2018年3月8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
本文探讨了“观众参与”的电视新闻模式的成因与意义,对电视新闻节目实施“观众参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目的探讨下调miR-9表达在口腔鳞癌Tca83细胞对顺铂(DDP)耐药性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口腔鳞癌亲本细胞株Tca83及耐药细胞株Tca83^(DDPR)。实时荧光定量PCR(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以及超声评估具体应用准确性的相关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南通市如东中医院收治的8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依次执
摘要:网络课程教学是互联网信息时代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传统教学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实现了教师和学生间的自主教学。从客观角度讲,网络课程的应用提升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与此同时,网络课程资源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素材,学生也可以从网络课程资源中获取自己想知道的资料。Moodle平台基于建构主义设计开发,功能丰富、简单易用,为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关键词:网络课程资源;Moodle
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而课程建设在专业建设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多年来,随着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不断深化改革,传统的以理论为主,按学科体系设置的课程体系
摘要:针对VB程序设计的教学现状及现存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VB程序设计的贯穿式案例教学模式。该模式以一个案例为中心,以任务驱动形式不断完善案例并融入多个知识点。通过该教学法的实践,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入,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学生利用VB语言开发项目的能力也得以提高。  关键词:贯穿式案例教学法;结构化程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