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家禽免疫失败的问题逐渐蔓延,为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掌握家禽免疫失败的原因并给予预防成为了十分紧迫的问题。
关键词:家禽;免疫失败;原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S852.5 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家禽疾病出现和扩散的主要方法,可是,近几年来许多养殖户觉得疫苗免疫已经无法较好地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并且通常还会出现不免疫不发病、一免疫就发病的状况。家禽在接种疫苗之后,除却具有正常的接种疫苗的反应以外,还时常产生很多不良反应及免疫失败的现象,这不但无法达到预防疫病的目的,还会引起新疫病的可能。
1 造成家禽免疫失败的原因
1.1 疫苗质量问题
疫苗并非正规厂家生产,质量出现不合格或者已经过期的现象。病毒或细菌疫苗含量不充分,出现冻干或密封不严的现象,油乳剂的疫苗油水分层,或者疫苗在取出以后、免疫接种之前被日光照射,或取出时间较长,疫苗在稀释之后没有在规定的时间里用完等等,都会对免疫的效果造成影响,令免疫失败。
1.2 疫苗的不合理使用
疫苗存在单苗及联苗的差别。通常会有养殖户由于担心家禽出现一些疾病,就使用联苗预防的方式,而不通过单苗的方式进行预防,实际来讲,所有联苗的效果都不如单苗,联数越多,效果越低。油苗的效果又远远低于活疫苗的效果,这使得家禽长时间处在亚健康的状况,产蛋无法出现高峰期,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
1.3 疫苗稀释剂
疫苗稀释剂没有通过消毒或者已经污染、疫苗稀释剂存在质量问题、直接通过井水或自来水对冻干苗进行稀释、饮水免疫的饮水器没有经过消毒、清洗液或者饮水里具有消毒药成分都会令免疫失败[1]。
1.4 母体抗体影响
母体抗体对于新生家禽具有保护作用,也会对家禽的免疫效果造成影响。所以,家禽使用质量较高的疫苗时,是否能够起到较好的免疫效果,同母体抗体滴度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母体抗体滴度较高时,进行免疫接种,疫苗病毒会在抗体的中合下而失去保护的作用。幼龄家禽母源抗体能力高低不平,假如母源抗体太高反而会对后天的免疫造成影响,无法起到良好的免疫效果。
1.5 疫苗血清型问题
选择的疫苗血清型同疫病流行血清型不符,无法起到良好的保護效果。比如有些家禽厂通过正规方式使用某厂家的法氏囊疫苗进行防疫,屡次出现免疫失败的现象。
1.6 应激原因
如果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恶劣条件下,就会令家禽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使得免疫效果有所降低,对于抗原刺激无法产生相应的免疫效果。
2 采取的预防措施
2.1 正确的选择、使用疫苗
应当购买国家指定生产商生产的优质疫苗,在通过兽医部门批准经营生物制品的专营店进行购买。使用之前要先对瓶体进行检查,查看是否存在裂痕、封口是否严密、是否在有效期之内,有任何不合格问题就无法使用。而且在购买之前,一定要对当地疫病的流行状况进行了解,要选择符合当地的疫苗进行使用。
2.2 拟定相应的免疫程序
通过当地疫病流行状况,家禽的种类、日龄、饲养环境以及疫苗的类型、性质等不同原因制定出相应的科学免疫程序。
2.3 使用正确的免疫操作方式
疫苗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一切疫苗都要进行现配现用。饮水免疫不可以采用金属容器,饮水一定要选用蒸馏水或者冷开水,水中不可以含有任何金属离子或者消毒剂,可以在疫苗溶液里添加0.3%的脱脂奶粉进行保护。饮水前可以适时限水来确保疫苗能够在规定时间里饮用完,而且设定充足的饮水器来确保所有的家禽可以同时饮用疫苗水。如果采用点眼或滴鼻的方式进行免疫,就要确保疫苗确实进入到眼内和鼻腔。刺种痘苗一定要将刺种针刺一下、浸一下,确保刺种针每次都浸入到疫苗的溶液里。采用连续注射器对疫苗进行接种,注射剂量要不断调整,令误差低于0.01mL,针头不可以过粗,否则拔针时会有疫苗反流。
2.4 提高饲养管理,做好环境卫生
使用全价配合饲料,确保家禽在生长发育中各类营养充分。不喂食已经变质、发霉的饲料。将平时的管理工作做好,将饲养的密度降低,确保舍内的空气流通,降低家禽的应激反应。接种前后的3d里,可以在饮水和饲料中添加抗应激的药物,比如维生素C、电解多维等等。在免疫前后的2d里,通常不应用消毒药或者抗生素药。在接种以前对于一些病禽应当进行隔离,之后再对健康禽进行接种。将消毒工作做好,只有具备较好的环境,才能够有效提升免疫接种的效果。
2.5 免疫效果的观察
在疫苗接种后的一定时间里应当对疫苗的效果进行检查。通常来讲,弱毒苗在接种10d之后,灭治苗是在接种后的20d,对新城疫、法氏囊等疫苗接种后进行抗体滴度的测定[2]。要观察痘苗接种以后是否结痂。针对喉气管炎苗的接种,要观察眼结膜是否出现潮红。如果免疫效果不好,就要再次对家禽进行免疫。
3 结束语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免疫,提高环境卫生,加强管理,杜绝购买劣质产品,正确喂养,才能够有效提高家禽的免疫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道伟.疫苗使用的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J].家禽科学,2010(01):31-32.
[2] 衣宝章.鸡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新农业,2010(03):44.
关键词:家禽;免疫失败;原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S852.5 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家禽疾病出现和扩散的主要方法,可是,近几年来许多养殖户觉得疫苗免疫已经无法较好地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并且通常还会出现不免疫不发病、一免疫就发病的状况。家禽在接种疫苗之后,除却具有正常的接种疫苗的反应以外,还时常产生很多不良反应及免疫失败的现象,这不但无法达到预防疫病的目的,还会引起新疫病的可能。
1 造成家禽免疫失败的原因
1.1 疫苗质量问题
疫苗并非正规厂家生产,质量出现不合格或者已经过期的现象。病毒或细菌疫苗含量不充分,出现冻干或密封不严的现象,油乳剂的疫苗油水分层,或者疫苗在取出以后、免疫接种之前被日光照射,或取出时间较长,疫苗在稀释之后没有在规定的时间里用完等等,都会对免疫的效果造成影响,令免疫失败。
1.2 疫苗的不合理使用
疫苗存在单苗及联苗的差别。通常会有养殖户由于担心家禽出现一些疾病,就使用联苗预防的方式,而不通过单苗的方式进行预防,实际来讲,所有联苗的效果都不如单苗,联数越多,效果越低。油苗的效果又远远低于活疫苗的效果,这使得家禽长时间处在亚健康的状况,产蛋无法出现高峰期,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
1.3 疫苗稀释剂
疫苗稀释剂没有通过消毒或者已经污染、疫苗稀释剂存在质量问题、直接通过井水或自来水对冻干苗进行稀释、饮水免疫的饮水器没有经过消毒、清洗液或者饮水里具有消毒药成分都会令免疫失败[1]。
1.4 母体抗体影响
母体抗体对于新生家禽具有保护作用,也会对家禽的免疫效果造成影响。所以,家禽使用质量较高的疫苗时,是否能够起到较好的免疫效果,同母体抗体滴度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母体抗体滴度较高时,进行免疫接种,疫苗病毒会在抗体的中合下而失去保护的作用。幼龄家禽母源抗体能力高低不平,假如母源抗体太高反而会对后天的免疫造成影响,无法起到良好的免疫效果。
1.5 疫苗血清型问题
选择的疫苗血清型同疫病流行血清型不符,无法起到良好的保護效果。比如有些家禽厂通过正规方式使用某厂家的法氏囊疫苗进行防疫,屡次出现免疫失败的现象。
1.6 应激原因
如果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恶劣条件下,就会令家禽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使得免疫效果有所降低,对于抗原刺激无法产生相应的免疫效果。
2 采取的预防措施
2.1 正确的选择、使用疫苗
应当购买国家指定生产商生产的优质疫苗,在通过兽医部门批准经营生物制品的专营店进行购买。使用之前要先对瓶体进行检查,查看是否存在裂痕、封口是否严密、是否在有效期之内,有任何不合格问题就无法使用。而且在购买之前,一定要对当地疫病的流行状况进行了解,要选择符合当地的疫苗进行使用。
2.2 拟定相应的免疫程序
通过当地疫病流行状况,家禽的种类、日龄、饲养环境以及疫苗的类型、性质等不同原因制定出相应的科学免疫程序。
2.3 使用正确的免疫操作方式
疫苗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一切疫苗都要进行现配现用。饮水免疫不可以采用金属容器,饮水一定要选用蒸馏水或者冷开水,水中不可以含有任何金属离子或者消毒剂,可以在疫苗溶液里添加0.3%的脱脂奶粉进行保护。饮水前可以适时限水来确保疫苗能够在规定时间里饮用完,而且设定充足的饮水器来确保所有的家禽可以同时饮用疫苗水。如果采用点眼或滴鼻的方式进行免疫,就要确保疫苗确实进入到眼内和鼻腔。刺种痘苗一定要将刺种针刺一下、浸一下,确保刺种针每次都浸入到疫苗的溶液里。采用连续注射器对疫苗进行接种,注射剂量要不断调整,令误差低于0.01mL,针头不可以过粗,否则拔针时会有疫苗反流。
2.4 提高饲养管理,做好环境卫生
使用全价配合饲料,确保家禽在生长发育中各类营养充分。不喂食已经变质、发霉的饲料。将平时的管理工作做好,将饲养的密度降低,确保舍内的空气流通,降低家禽的应激反应。接种前后的3d里,可以在饮水和饲料中添加抗应激的药物,比如维生素C、电解多维等等。在免疫前后的2d里,通常不应用消毒药或者抗生素药。在接种以前对于一些病禽应当进行隔离,之后再对健康禽进行接种。将消毒工作做好,只有具备较好的环境,才能够有效提升免疫接种的效果。
2.5 免疫效果的观察
在疫苗接种后的一定时间里应当对疫苗的效果进行检查。通常来讲,弱毒苗在接种10d之后,灭治苗是在接种后的20d,对新城疫、法氏囊等疫苗接种后进行抗体滴度的测定[2]。要观察痘苗接种以后是否结痂。针对喉气管炎苗的接种,要观察眼结膜是否出现潮红。如果免疫效果不好,就要再次对家禽进行免疫。
3 结束语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免疫,提高环境卫生,加强管理,杜绝购买劣质产品,正确喂养,才能够有效提高家禽的免疫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道伟.疫苗使用的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J].家禽科学,2010(01):31-32.
[2] 衣宝章.鸡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新农业,2010(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