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部指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中,职业教育标准化是质量的保证。但是,我国各大高校主要依据自身对职业教育的不同理解和不同条件实施教学。职业技能大赛能帮助学校调整自己的教学工作,促进全国职业教育平衡发展。正确对待职业技能大赛,充分发挥其影响力,大赛将能成为教学改革的重大推进器。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教育标准化;后效应
一、职业技能大赛促进职业教育标准化的重要性
2013年1月23日,职业教育部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试点工作汇报会暨论证会在天津举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职业教育要完善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2年6月,为贯彻落实规划纲要要求,教育部组织上海市和天津市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展职业教育部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试点工作。截至2012年11月,上海市、天津市借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经验,开发出首批25个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教育标准化与世界前沿技术接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能型人才。所以,职业教育标准化就是杜绝任意与随意,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职业技能大赛能够为职业教育标准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建立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职业教育标准化是质量的保证。我国的职业教育目前还属于起步阶段,尚属于摸索时期,很多职业院校还没有完全理解职业教育的目标、特点,因而未采取正确的教学模式开展职业教育,出现了定位上的偏差,原因主要是其根据自身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和本校的条件实施教学。这种没有标准的教学过程形成很多的差异,如教师之间的差异、学校之间的差异、地区之间的差异,这种多方面的差异,反映在学生身上就是能力的差异和质量的差异。消除这种差异,只有标准化。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精神中有一条是要定期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故职业技能大赛有助于推进职业教育标准化的执行和落实。职业技能大赛与教育制度相结合形成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大赛已成功地举办过多届,从只有少数职业院校参加到大赛基本上普及到所有职业院校,从开始的只有很少的一些大赛项目,到2012年大赛的项目翻了几番。有更多职业院校和更多在校生参与到大赛中来,大赛已经在职业教育届深入人心。经过职业教育战线上上下下的努力,大赛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技能竞技的平台,大赛的功能在拓展,大赛的后效应逐步显现,大赛的后效应更加耐人寻味。
理论教学是教师的看家本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对教师不是一件难事,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主是教师个人之间的差异和教材之间的差异。实践教学标准化相对于理论教学部分,困难稍高,因为涉及到场地、环境、设备、工具、工作对象等具体内容,教学效果的差异被扩大。尽量缩小学校与学校间的差异,教师与教师间的差异,靠的是什么?标准和规范是最终的答案。
我国现行法律和政策规定,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主体在地方、在行业,这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地方性和行业性,职业教育主要是服务地方经济,所以各职业技术院校的行政管理权在地方。由于各地方经济发达程度的差距,各地方主体经济的差异,造成各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和要求的差异。有些专业是地区性的和民族性的,如餐饮、旅游、服装设计等专业不适用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但有些专业是国际的,是有国际标准的,如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机械制造、汽车制造与维修、电气自动化等专业,这些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统一的、规范的、与国际接轨的,这些行业也是我国制造业的主体,这些专业的教育水平高低关系到我国制造业在世界上的核心竞争力。教育主管部门无法做到有效对各职业院校执行教育标准化情况进行监管,因而,我们可以通过技能大赛考察各个职业院校执行教育标准化的力度。所以,技能大赛应该是职业教育标准化体系中的一个部分,职业技能大赛服务于职业教育标准化。
二、职业技能大赛促进全国职业教育平衡发展
职业教育应该服务于地方经济,地方经济的差异直接反映到职业教育上,造成职业教育在全国各地发展的不均衡,原因有很多,例如:有些不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地处偏远地区,比较封闭,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不完整或是比较片面;有些职业院校由于招生的原因,盲目设立一些热门专业,不顾本校的设备条件和师资储备,造成教育质量不高。诸多因素可以造成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要想职业教育均衡发展,除了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参观以外,构建一个平台,让所有的职业院校都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展示学校的教育成果,能发现问题和差距,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最终消除学校间的差距。全国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大赛就是这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职业院校的技能选手同场竞技,一比高下,没有选手参加大赛的院校可以到场观摩、学习。大赛打破了院校封闭的办学模式,没有横向交流的局面,大赛既是各路选手比拼的赛场,也是个职业院校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大赛不仅加强了地区之间的横向比较,也加强了各个职业院校之间的横向比较。大赛可以使各大职业院校了解自身的优势,同时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所以,各职业院校可以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办学方向和思路,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的态度,消除差距。各职业院校应该主动找差距,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如给政策、给资金扶持,派教师、校长到职业教育先进校挂职培训等手段,下大力气重点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三、职业技能大赛成为教学改革的推进器
职业技能大赛不仅是选拔几个技术能手的大赛,更重要的意义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目的就是要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赶上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水平,最终目标是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职业教育从大处说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从小处说关系到每个毕业生的就业,国家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大赛中获奖的选手纷纷被著名企业所聘用。例如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系的两名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被清华大学聘用到实验室当实验辅导员。搞好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战线上所有人的责任,但是如何搞好职业教育、怎么才叫搞好职业教育没有一个标准和参照物,很难定论,让各职业院校不知所措。有了职业技能大赛就有了尺度,有了参照物,自己就可以下结论了。赛场上能分出技能的高低上下,但对于职业教育这盘大棋,这显然不是唯一的目的。要发挥大赛的积极作用,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的进步,让大赛后的余温持续作用。
大赛不能只是一阵风,大赛的思想要常态化,平时的教学过程就应该像培养参赛选手一样,立足于理论联系实际,立足于动手能力的培养,立足于解决问的能力的提高,立足于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培养,立足于全方位高标准严要求。2013年4月,在日本举办了网络综合布线的国际大奖赛,成绩最好的是日本代表队。日本代表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绝不是突击训练的结果,是点点滴滴渗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
大赛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我国很多职业院校急功近利,为了大赛只重视精英教育,所以有些学校的大赛成绩很不稳定,这是由于基础水平不高的原因。这就像中国足球,尽管我们的运动员很努力,也很刻苦,但是到了国际赛场上,收获的却是失败,成绩不佳。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基础不好、不扎实。在大赛中获奖的选手受到很多企业的追捧,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企业所需要的,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大赛获奖选手受用人单位追捧的例子告诉我们:只要你有能力,就业就不成为问题。所以,我们的职业教育,要以大赛为目标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改变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计划、教学设备,采用校企合作、定岗实习等多种手段,开展目标明确、方法灵活的教育过程。
參考文献:
[1]解京选.加强高职教材建设,提高高职教学质量[J].教育与职业,2004(31).
[2]冯德万.职业院校课程开发基本路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1).
[3]王有存.以发展方式转变高职内涵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2(2).
[4]马英.职业教育校内生产(服务)型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3).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教育标准化;后效应
一、职业技能大赛促进职业教育标准化的重要性
2013年1月23日,职业教育部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试点工作汇报会暨论证会在天津举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职业教育要完善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2年6月,为贯彻落实规划纲要要求,教育部组织上海市和天津市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展职业教育部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试点工作。截至2012年11月,上海市、天津市借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经验,开发出首批25个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教育标准化与世界前沿技术接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能型人才。所以,职业教育标准化就是杜绝任意与随意,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职业技能大赛能够为职业教育标准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建立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职业教育标准化是质量的保证。我国的职业教育目前还属于起步阶段,尚属于摸索时期,很多职业院校还没有完全理解职业教育的目标、特点,因而未采取正确的教学模式开展职业教育,出现了定位上的偏差,原因主要是其根据自身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和本校的条件实施教学。这种没有标准的教学过程形成很多的差异,如教师之间的差异、学校之间的差异、地区之间的差异,这种多方面的差异,反映在学生身上就是能力的差异和质量的差异。消除这种差异,只有标准化。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精神中有一条是要定期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故职业技能大赛有助于推进职业教育标准化的执行和落实。职业技能大赛与教育制度相结合形成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大赛已成功地举办过多届,从只有少数职业院校参加到大赛基本上普及到所有职业院校,从开始的只有很少的一些大赛项目,到2012年大赛的项目翻了几番。有更多职业院校和更多在校生参与到大赛中来,大赛已经在职业教育届深入人心。经过职业教育战线上上下下的努力,大赛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技能竞技的平台,大赛的功能在拓展,大赛的后效应逐步显现,大赛的后效应更加耐人寻味。
理论教学是教师的看家本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对教师不是一件难事,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主是教师个人之间的差异和教材之间的差异。实践教学标准化相对于理论教学部分,困难稍高,因为涉及到场地、环境、设备、工具、工作对象等具体内容,教学效果的差异被扩大。尽量缩小学校与学校间的差异,教师与教师间的差异,靠的是什么?标准和规范是最终的答案。
我国现行法律和政策规定,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主体在地方、在行业,这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地方性和行业性,职业教育主要是服务地方经济,所以各职业技术院校的行政管理权在地方。由于各地方经济发达程度的差距,各地方主体经济的差异,造成各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和要求的差异。有些专业是地区性的和民族性的,如餐饮、旅游、服装设计等专业不适用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但有些专业是国际的,是有国际标准的,如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机械制造、汽车制造与维修、电气自动化等专业,这些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统一的、规范的、与国际接轨的,这些行业也是我国制造业的主体,这些专业的教育水平高低关系到我国制造业在世界上的核心竞争力。教育主管部门无法做到有效对各职业院校执行教育标准化情况进行监管,因而,我们可以通过技能大赛考察各个职业院校执行教育标准化的力度。所以,技能大赛应该是职业教育标准化体系中的一个部分,职业技能大赛服务于职业教育标准化。
二、职业技能大赛促进全国职业教育平衡发展
职业教育应该服务于地方经济,地方经济的差异直接反映到职业教育上,造成职业教育在全国各地发展的不均衡,原因有很多,例如:有些不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地处偏远地区,比较封闭,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不完整或是比较片面;有些职业院校由于招生的原因,盲目设立一些热门专业,不顾本校的设备条件和师资储备,造成教育质量不高。诸多因素可以造成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要想职业教育均衡发展,除了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参观以外,构建一个平台,让所有的职业院校都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展示学校的教育成果,能发现问题和差距,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最终消除学校间的差距。全国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大赛就是这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职业院校的技能选手同场竞技,一比高下,没有选手参加大赛的院校可以到场观摩、学习。大赛打破了院校封闭的办学模式,没有横向交流的局面,大赛既是各路选手比拼的赛场,也是个职业院校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大赛不仅加强了地区之间的横向比较,也加强了各个职业院校之间的横向比较。大赛可以使各大职业院校了解自身的优势,同时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所以,各职业院校可以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办学方向和思路,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的态度,消除差距。各职业院校应该主动找差距,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如给政策、给资金扶持,派教师、校长到职业教育先进校挂职培训等手段,下大力气重点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三、职业技能大赛成为教学改革的推进器
职业技能大赛不仅是选拔几个技术能手的大赛,更重要的意义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目的就是要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赶上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水平,最终目标是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职业教育从大处说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从小处说关系到每个毕业生的就业,国家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大赛中获奖的选手纷纷被著名企业所聘用。例如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系的两名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被清华大学聘用到实验室当实验辅导员。搞好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战线上所有人的责任,但是如何搞好职业教育、怎么才叫搞好职业教育没有一个标准和参照物,很难定论,让各职业院校不知所措。有了职业技能大赛就有了尺度,有了参照物,自己就可以下结论了。赛场上能分出技能的高低上下,但对于职业教育这盘大棋,这显然不是唯一的目的。要发挥大赛的积极作用,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的进步,让大赛后的余温持续作用。
大赛不能只是一阵风,大赛的思想要常态化,平时的教学过程就应该像培养参赛选手一样,立足于理论联系实际,立足于动手能力的培养,立足于解决问的能力的提高,立足于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培养,立足于全方位高标准严要求。2013年4月,在日本举办了网络综合布线的国际大奖赛,成绩最好的是日本代表队。日本代表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绝不是突击训练的结果,是点点滴滴渗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
大赛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我国很多职业院校急功近利,为了大赛只重视精英教育,所以有些学校的大赛成绩很不稳定,这是由于基础水平不高的原因。这就像中国足球,尽管我们的运动员很努力,也很刻苦,但是到了国际赛场上,收获的却是失败,成绩不佳。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基础不好、不扎实。在大赛中获奖的选手受到很多企业的追捧,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企业所需要的,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大赛获奖选手受用人单位追捧的例子告诉我们:只要你有能力,就业就不成为问题。所以,我们的职业教育,要以大赛为目标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改变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计划、教学设备,采用校企合作、定岗实习等多种手段,开展目标明确、方法灵活的教育过程。
參考文献:
[1]解京选.加强高职教材建设,提高高职教学质量[J].教育与职业,2004(31).
[2]冯德万.职业院校课程开发基本路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1).
[3]王有存.以发展方式转变高职内涵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2(2).
[4]马英.职业教育校内生产(服务)型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