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阶段专本贯通培养实现策略

来源 :科教创新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xingjie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国家 “智能制造”战略的实现提供了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与普通高等教育类型不同,但同等重要。当前中国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体系先进,能够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培养注重“专本贯通”,要探析其实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而要求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要为学生后期的本科学习打下理论基础,探索出一条“专本贯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专本贯通;探索;新模式
  一、前言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欧盟、英国、新加坡、日本等多个国家分别构建了“职业技能资格框架”、“专门职大学”等职业教育人才系统化培养体系,世界职业教育悄然掀起“系统化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浪潮[1]。当前,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数字竞争力大国,人力资源质量成为国家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如何将“人力大军”提升为“人才强军”是国家和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2013年12月在十八大第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呼吁“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目前国家正处在鼓励部分普通高等院校逐步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历史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对匮乏,“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了国家对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有益补充形式,对于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破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构建职业教育发展的“立交桥”,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二、高职阶段专本贯通培养实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尽管在高职阶段专本贯通培养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主要方面之一,但是单一的教学渠道难以应对社会各种思想、网络媒体的冲撞,无法实现全面培养。其次高职阶段专本贯通的培养工作主要是针对的是最后一学年的学生,大一、大二学生的课程主要以专业课为主,专本贯通培养可能接触的机会较少,无法实现全程专本贯通培养理念的传达。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每天面临各种繁杂信息的冲击,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会受到影响。高职阶段专本贯通培养正是为了贯通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更多关注职业教育内部纵向发展的问题,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发展需求的技术型人才。
  (一)高职阶段专本贯通培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已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多次改革与创新。作为一次有益的探索,“专本贯通"是实现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和打造现代职业教育高级体系的必然要求和选择。在高职教育体系中,无论何种教育模式,课程与教育管理者又始终是该种体系的核也要素。因此,能否实现高职与应用本科间课程的有效衔接,将成为制约"专本贯通"有效性的一大关键[2]。因此必须要注意一下几点:第一,实现高职与本科有效贯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课程衔接;第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高职和本科贯通课程的衔接;第三,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必然需要高职和本科贯通课程的衔接。
  (二)高职阶段专本贯通培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本科教育都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处于下层,应用本科处于上层,虽然两者之间有着较多的不同,但是在培养目标和学校定位等诸多方面存在共性,此为高职和本科贯通及其课程衔接创造了可能。同时,国家和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及校企合作提供的合作环境等,均使“高职和本科贯通”课程衔接变得更加可行。第一,高职和本科课程衔接需要有一定的政策环境与合作基础;第二,高职和本科与应用本科在專业和课程上是可衔接的;第三,高职和本科课程衔接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要搭配。
  三、高职阶段专本贯通培养实现的策略——基于专业教师角度分析
  (一)制定与不同于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
  “专本贯通”教育模式是近些年在我国高职院校逐步建设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来说属于高职教育领域的新事物。没有太多符合中国国情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而科学合理的“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方案是一切教学的基础,以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为主导,结合本科院校专业教师提出的要求,同时通过行业、企业深度调研,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后,量体裁衣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仅仅要继续保留传统职业教育注重实践的特点,还要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上面下功夫,一定程度的深化理论知识。在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科配置上找到“平衡点”和“结合点”,真正培养出职业技能过硬,同时理论知识扎实的现代理论型职业人才。
  (二) 探索符合“专本贯通”学生的教学模式
  从学生入学源头上看,“专本贯通”学生的在中学阶段对知识的掌握与普通高职学生相比较为扎实,学习能力较为突出;从学生毕业归属角度来看,“专本贯通”学习高职阶段毕业后,继续进行学历深造而不是直接面临就业。因此“专本贯通”学生和普通高职学生的教育“起点”和“终点”大不相同,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需要对其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编活页式教材,对知识内容进行重构,可以进行知识跨界,将理论知识更好与实践相结合。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过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比重,更多的采用“翻转课堂”、“TBL+VBL”等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进行教学。可以尝试“教师走进来”,引进普通高等院校教师进行部分课程的独立教学,或者辅助教学;“学生走进去”,学生走入贯通本科学校,提前体验其教学氛围,学习环境,使学生在高职阶段对本科教学有一定的了解,做到提前适应。
  (三)探索不同的学生管理模式
  专业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专本贯通”学生与普通高职学生的差异性,要相对较多的释放其主观能动性,更多的为其创造自我发挥的空间,配合辅导员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其保持平和心态,不能在高职学习阶段“自视过高”,也不能对未来的学习心生恐慌,面对普通高等学生产生“妄自菲薄”的心理。
  有明确意见指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业务能力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载体”[3],同时激发教师面对“专本贯通”学生的创造性教学动力,教学模式科学且灵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职阶段专本贯通培养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孙露,杨若凡,石伟平.中本贯通课程衔接体系构建的实然与应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2):27-31,60.
  [2]戴汉冬. 职业教育“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34.
  [3]张欣,宋如敏.浅析与中职机械专业衔接的高断课程标准的开发[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227.
  作者简介:郭庆军,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1982-),男,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电子工程
其他文献
摘要:中职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学生处于初中阶段的边缘,因此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无疑增加了对中职班主任的压力。中等职业班主任不仅应通过良好地管理学生,而且还应通过教学生掌握技能,并使学生在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来提高课堂管理技能。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管理艺术;分析  不要说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只是在一般水平上进行分析;中等职业班级的管理也是独特的,除
期刊
摘要: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性地位已经是任何其他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数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础性学科,如果中学数学基础较差,在今后的高层次发展中将处于不利位置。对于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师来说,如何把传统的数学文化融入到现代的数学课堂中,形成独特的教育理念,应该是所有教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从数学教育的现状出发入手,研究了影响数学文化融合的一些相关因素,提出了解决如何将数学文化融入到数
期刊
摘要:教育体制改革后,职业教育受到正视和重视,但是因为受到传统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的影响,职业教育的整个革新并不顺利,而且是困难重重。而随着国家建设和企业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那么在这样的紧张急迫的形势下,职业教育应该如何发展?这已经成为现阶段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教育者参与到这一课题的探寻之中,基于此,本文对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职业教育
期刊
摘要:“学会交往”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采用问卷形式对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支持与校园归属感进行调查,研究校园归属感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发现,学校的归属感会的增加会提高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支持也会通过增加校园归属感来影响人际交往能力。  关键词:寄宿制中学;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支持;校园归属感  人际交往人将伴随人的一生,对人的生活、工作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
期刊
摘要:生态教育理念是教育部门提出的一门新兴教育思想,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主要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进行探索。目前很多幼儿园应用生态教育理念开展幼儿园主体活动,利用生态学锻炼幼儿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但目前幼儿园生态教育活动存在一定弊端,因此,幼儿园开展开生态教育活动时,需正确认识幼儿发展现状,保证活动内容切合实际,重视幼儿体验感,发挥生态教育活动有效性。  关键词:生态教育;幼儿园活动;研究策略  生
期刊
摘要:幼儿园是幼儿接触教育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的教育对于幼儿今后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幼儿阶段培养幼儿的品德,增强幼儿的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本文幼儿园在品德教育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  关键词:幼儿园;品德教育;问题及策略  引言  幼兒阶段正是幼儿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因为幼儿的家庭环境不同,文化背景等都不同,生活方式也不相同
期刊
摘要:在当前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如何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确保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成为小学教师首要关注的问题。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发挥德育教育的最佳效果。本文将首先从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问题具体指出小学德育教育中核心素养能力渗透培养的策略,为当前小学教师的德育教学提供借鉴
期刊
摘要:中小学阶段的心理辅导工作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教师如何开展才能够真正构建出高效的课堂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呢?那么这就要从教师能够细心发现学生的问题开始说起,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那么就能够做出调整,从而真正帮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当中解决问题。这才是培养学生正确心理健康观念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教学方式。因此心理辅导教师必须更加细心和耐心,只有这样才能够从学生实际的
期刊
摘要: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高中班主任的教学重点。班主任作为班级的“大家长”,应起到良好的领导作用,做好班级活动的组织者,管理好学生在校园中的生活,并在管理过程中向学生宣传德育知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完成有效学习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本文将针对高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展开讨论,提出几条合理的德育教育策略。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期刊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影响极大,是培养幼儿综合能力、促进幼儿自我探索与成长的重要途径。这其中,幼儿教师在设计区域活动时,应高度重视生活化材料的选择与应用,需结合实际生活设置教学内容,以此加强幼儿的参与体验,使幼儿感悟生活、融入生活。对此,下文围绕“凸显层次性”“体现动态性”“蕴藏暗示性与开放性”等方面,提出了幼儿园区域活动对生活化材料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材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