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之探讨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zhi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知识是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理论,学习数学知识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实践。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多结合一些生活实例进行教学,更有助于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对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在多年的努力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小学教学的发展也一直广受关注。小学阶段的教学尤为重要,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今后的人生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融合了心理学与教育学理论,很好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习情况结合起来。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理念
   1.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
   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知识、吸收知识,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经验一般包括数字、数学计算和数学符号,教师只有结合这些生活经验,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新的课程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才会得到提高。
   2.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要学习的内容和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把小学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实现教学的生活化。联系生活的数学教学模式可以保证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具体来说,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把数学语言转化为学生熟悉的容易接受的生活化语言,降低学生接受的难度,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此外,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存在的误区
   1.过于追求生活原型
   尽管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很多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过于追求生活原型。教师为了把生活和数学教学联系起来,把一些本来和数学教学无关的生活经验也生硬地拉进来,不但收不到理想的效果,还可能导致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因此,要正确地看待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思考教学内容能否结合生活,不要为了追求片面的效果而矫枉过正。
   2.与生活的结合形式化
   目前,很多教师在实行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追求数学知识与生活挂钩,走向了形式化的道路。表现为只是从表面上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挂钩,但是不深入,不从根本的意义出发,导致没有实际的效果。如果要把数学知识很好地与生活结合,就要做到不同方法的尝试。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挖掘能够真正吸引学生的兴趣点,学生首先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并在实际的运用中掌握数学知识。
   三、小学数学融入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
   要做到真正提高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水平,就要对它的内涵及外延进行分析,找到不足,并找出方法来弥补。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整合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
   优质的教学内容是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和保证。在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之前,一定要对教学内容严格把关,整合教学资源,把教学内容系统地整理和归类,然后将整理归类的教学内容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比如,在教授正方形、长方形和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常见的物品展示出来供学生参考,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在体验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地完成数学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化,这才是优质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最好的诠释。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
   2.改善教学方法,创设生活情境
   改善教学方法,创设生活情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来说尤为重要,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这一教学方法改善了传统教学中不好的方面,如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死板,一味地以“填鸭式”的教育手段使学生被迫接受知识。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总是按照固定的套路讲解知识点,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而教学情境就是更为高效、更为人性化的传播知识的方式。教师将抽象、难懂的数学公式融入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中,在情境中传授知识,讲解难点,不仅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乐趣,还能让学生把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3.优化教学环境,营造生活氛围
   优化教学环境,营造生活氛围也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手段。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中,感受更多的是轻松、自在,不像传统的教学课堂那样严肃、拘束。在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关系,减少了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感。
  参考文献:
  [1]曹凯华.小学数学知识走向生活化,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J].考试周刊,2011(35).
  [2]边芳.生活情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丝绸之路,2010(4).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