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君宇与《向导》周报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ian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向导》周报是20世纪20年代中共中央机关刊物。作为该刊的创办者、编辑、记者,高君宇为之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革命先驱贺昌同志在《悼我们的战士——高君宇同志》一文中,称赞高君宇“在《向导》与《政治生活》等刊物中,做了不少理论上的指导”。
  1922年7月,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从苏联归国不久的高君宇参加了这一会议,并被推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接着,于同年8月参加了党中央西湖特别会议。会议决定创办《向导》周报,以作为指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舆论工具。会后,根据党的决定,高君宇和蔡和森同志一起投人《向导》的筹备工作。9月,《向导》周报正式出版发行。从此,《向导》就像暗夜之明星、夜海之灯塔,闪耀在漫漫长夜的中国,激励着广大人民群众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冲锋陷阵!
  但是,《向导》周报从创刊之日起,就受到军阀政府的百般阻挠和破坏;尤其是编辑部由上海迁移到北洋军阀政府严密控制下的北京之后,刊物的印刷和发行更是充满危险和困难。为了蒙蔽暗中窥伺的“狼眼”,高君宇和同志们把印刷厂设在偏僻的小巷,并以承揽市民活计为掩护;他们还经常搬迁编辑部,来和敌人“周旋”、“捉迷藏”。当时,党的经费异常缺乏,这也给《向导》的印刷出版带来了困难。高君宇便将自己生活费的大半拿出来,作为刊物的活动经费,而他自己却过着节衣缩食的清贫生活。为了让《向导》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播,他们在上海、北京、广州、武昌、济南、南京、成都等地都设有分售处。而太原分售处——晋华书社,就是高君宇指导和帮助山西革命青年集资创办的。
  高君宇在编辑《向导》、进行革命活动的同时,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高度,以反帝反封建为宗旨,紧密配合国内外革命运动的斗争形势,撰写了一篇篇旗帜鲜明、文锋犀利、富有战斗性的文章。他常常在灯下伏案疾书至深夜;有时为了配合突变的斗争形势,他就彻夜不眠,甚至夜以继日地挥笔奋战。他患有严重的肺病,曾几次吐血不止,每当劳累过度,就禁不住剧咳起来,但他不以为然,只是服点药,或用拳头捶捶胸脯,或在地上走一走,待咳嗽稍稍平息之后,就又立即工作起来。为了节省吃饭时间,他常常到附近的小摊上买回一些他喜爱吃的芝麻饼和烧红薯,在写字台前边吃边写。同志们看到他那日益消瘦的面容和布满血丝的眼睛,劝他要注意身体,他总是一笑置之。高君宇就是这样呕心沥血地撰写了大量的文章,仅在《向导》周报上发表的就有数十篇。这些文章以其灼灼闪亮的思想光辉,在党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了宣传这一纲领,高君宇多次在《向导》上发表文章,反复阐述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他指出,中国“是国际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他的经济生命被他们宰割了,同时支配政治的又是这些海盗们和他们扶植成的封建势力”。因此,“中国现在需要的是打倒军阀和外国的压迫”。而要打倒军阀,他十分明确地提出两点:一是“要靠人民自己武装起来”;二是“把一切军阀官僚当一个整个”来打倒。因此,当中国工人运动不可避免地遭到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时,高君宇愤然撰文,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军阀和外国的武力。”“联合着向中国苦百姓的进攻”,并大声疾呼:“中国的苦同胞呀,这样的进攻,只有你们一致的团结方能抵抗罢!”
  为了把我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我党从1922年7月起,就开始发出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的号召。为了促进联合战线的建立,高君宇在和蔡和森通过《向导》宣传党的这一主张的同时,还亲自撰写并在《向导》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这一新课题从理论上作了科学的阐述。他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现状出发,分析了当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所处的政治地位和同受压迫的事实之后,明确指出,这就“决定目前的革命是两个阶级都要来做”,以“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压迫”,因此,“吸收一切的革命势力都参加这个奋斗,这是一件最大需要”。同时,他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高度,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各自不同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态度,指出这两个阶级对目前的民族民主革命是“呼声同而心理不同”,因此,无产阶级“无论何时,不能因连锁放松了他对资本阶级的阶级利益的斗争”。当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愈来愈突出地摆在处于幼年时期的党的面前时,对中国工人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以及在民族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均有比较深刻认识的高君宇,撰文明确指出:“在中国革命当中无产阶级是要占个主要的地位,资产阶级是被召集而参加;就是说,这个革命要群众革命的动因来支配。”高君宇还多次撰文对国民党压制工人运动的言行及时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对国民党一些领导人的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及时进行了劝告和引导;特别是当国民党右派出于破坏革命统一战线的罪恶月的,打出排斥共产主义者、防止国民党共产化的破旗时,高君宇怀着强烈的义愤,立即撰写檄文,奋起进行了反击。
  高君宇还站在中国民主革命必须取得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援助的这一高度,在《向导》上连连发表介绍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介绍各国革命运动,回击中外反动派对苏维埃红色政权造谣诬蔑的文章。他满腔热情地赞扬列宁领导下的苏俄红色政权“不止是代表俄国劳动阶级的利益的”,而且是“被压迫民族的好朋友”。因此,“中国要脱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只有是和他(指苏俄)建立亲密的关系”。他在批驳了中外反动派对苏维埃红色政权的诬蔑、诽谤后指出,这些中外反动分子之所以这样,其根本原因是“俄国是工人革命,国家由工人管理了,如果各国工人都学起俄国的榜样来,全世界资本阶级马上就得要倒”。高君宇的这一系列文章,对于粉碎中外反动分子的阴谋,捍卫俄国十月革命,澄清被谣言蒙蔽了的人们的认识,坚定革命者坚持十月革命道路的信念,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对各国革命运动颇为关注的高君宇,还及时地发表了介绍蒙古、印度、土耳其等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文章。他在研究外国革命运动时,特别注意借鉴外国革命的经验,以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
  在党的领导下,由于高君宇和蔡和森等同志呕心沥血的努力,《向导》像锐利的匕首刺向帝国主义和中国军阀,像嘹亮的号角鼓舞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志。因此,这一“笔底惊雷万鬼哭,天昏地暗一星赤”的周报,被读者誉为“把一般醉生梦死的人们唤醒”的“警钟”。她像长了翅膀似的,冲破反动军阀的重重封锁,飞向全国各地,飞向远离祖国的海外留学生中间……
  1925年3月5日,高君宇为革命事业“劳苦过甚”,积劳成疾而与世长辞。《向导》编辑部的同仁极为悲痛,他们在以编辑部名义撰写的《悼我们的战士》一文中,沉痛哀悼:“君宇再不能以文字与读者诸君相见了!但他那热烈的革命精神永留在本报,也便永留在读者诸君的记忆之中!呜呼!君宇死了!君宇的精神仍时时在读者诸君的前面徘徊啊!”
  
  (责编 岩春)
其他文献
就业平等权是公民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上海市的户籍管理制度和上海市政府对公务员的户籍要求都有户籍歧视的因素,侵犯了外地劳动者的就业平等权。户籍歧视产生主要有三个原因:(1)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rn根据、国务院有关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安排和加快发展循环
公元前32~22年间,罗马奥古斯都皇帝时代,罗马人维特鲁威写出典籍,在中就提出了建筑的建造原则:“建筑还应当造成能够保持坚固、实用、美观的原则.”1932年林徽因在“论中国建
刑事起诉制度作为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连接侦查程序和审判程序的桥梁。纵观世界各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以看出,赋予检察官一定的不起诉裁量权,已成为现代各国刑事公诉制
以中共八大到十七大的10份党的政治报告为研究素材,运用计量分析和语意分析方法,对党的政治报告中涉及“党内民主”的文字表述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党内民主的发展过程虽非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文所要研究的是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方式。笔者通过定量分析、文本分析以及全面加典型分析的研究方法,总结出现行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存在着诸如“公开方式大体雷同”、“公开方
本文以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为出发点,回顾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认识的历史过程并总结其历史启示,分析农民收入问题的现状,探讨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之道,庶几有益于整个“三农”问题
一、对“适用、经济、美观”内涵的认识rn“适用”即适合使用,舒适享用.其建筑学的内涵表现为:(1)建筑物采用合理的布局,造型、空间、式样运用新型的结构、材料、设备、技术
通过北京美林香槟小镇的设计实践,探讨在郊区住区创作中整体形态营造的方式和方法,并思考形成宜居的社区形态的过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