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分分,像命根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h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还没上课,但同学们已经不约而同地回到教室了。有几个同学正分发着试卷,分分分,像命根。有的同学按着桌子,用期盼的眼神盯着发试卷的同学,好像在说:“我在这儿,是不是没找到我?”有的同学坐立不安,便一个箭步冲上去,抢过几张试卷,好心地说道:“我来帮你发!”有的同学一看前桌拿到了试卷,就伸长了脖子,探头看,再东看看西望望,一脸茫然地等着自己的试卷。所有的同学在拿到自己的试卷后,都把试卷紧紧地按在怀里,像吝啬鬼捡到了一块金子,然后要么背过身去,要么把试卷放在抽屉里,掀起卷的小小一角,偷偷瞄一眼分数。如果考得好,长出一口气,打开来放到桌面上,庆祝一样;如果不好,瞄一眼就立刻合上,倒吸一口冷气,塞回抽屉里,不许任何人问起分数。
  我属于后者,而后面那位是前者的放大版。我跟他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他的地理得了50分,响当当的满分;我得了43分,顿时就比人家矮了一截。正当我黑着脸,捂着试卷的时候,他顿时换上了高分贝大喇叭,向全世界炫耀他的满分:“哎!你考多少?我考了满分!”他前后左右问了一圈,全小组基本快被他问完了,还被他狠狠地贬低了一句:“你不行!”
  我一直在祈祷他千万别问我分数,要被他奚落,我这张脸可真丢尽了。但平时没烧香拜神,侥幸之神一脚把我踢开了。他伸长了脖子,我一没留意,被他窥到了那鲜艳的“43”。只见他立刻抓起那一张50分的试卷,用另一只手在写分数的地方“啪啪”地弹了两下,又弯成大拇指朝自己戳了两下,挑了挑眉毛,用那已经伤害过组员的话又扎了一次我:“你不行!”我冷笑一声,刹那出手,说时迟,那时快,前一秒还在他手中像得胜将军的满分试卷,瞬间成了我手上奄奄一息的俘虏。我一边防备着他张牙舞爪来抢试卷,一边快速地将我与他的试卷核对了一遍。看着看着,我就乐了。他竟然有一个错误,老师没看出来。“唰唰唰”,老师大笔一挥,荣耀无比的50分瞬间成了荣光不再的47分。
  有首歌叫什么?“就这个感觉,倍儿爽!”这句歌词来形容我此刻的心情真是再恰当不过了。旁边的同学嬉笑着看着他。再看他,低着头,那股神气劲儿没了,不知在懊恼什么。有女同学又抢过他的试卷:“再找找还有没有错?”他大吼了一声,吓得女同学连忙放回了试卷,就好像上一秒还在云端漫步,这一秒就坠入了万丈深渊,成了众人的笑柄。
  他可能是生气了。他平时学习一般,难得考一次满分,我本可以采取委婉的语气,告诉他的错误,这样也许他的心里会好受些。他赌气似的气冲冲地看着试卷,眼睛眨也不眨,坐在那儿一动也不动,好像成了一尊蜡像。我看着他,心中有些后悔。可过了几分钟,他把试卷一推,又扭头像没事人一样与周围同学说笑了。
  窗外,一群不知名的鸟儿散乱着从空中掠过,我看到它们忽明忽暗的身影,应该是鸽子吧!
  指导教师
其他文献
冯守益是一不折不扣的富二代,他的家族在全国多处开有多家木地板工厂,资产数千万。而且,他不仅是家中的长孙,还是家族中唯一的男丁。总之,他家底气很硬,硬到别人家为了考上清华大学,将来能有一个好前程,不惜挤破脑袋,而他本来可以报清华大学,爷爷却为了能照顾他,一句话,便轻松放弃了。  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他的前途自然无需打拼,早已是前程似锦。即使大学毕业后学着做生意,他也有经验老到丰富的父亲和叔叔手把手教
晚清官员谭钟麟政绩卓著。一天,杭州府遗缺知府谭钟麟拜会浙江巡抚李翰章,行跪拜大礼后,李翰章只是抬了抬眼皮,轻轻地“嗯”了一声,就端坐着自顾自地饮茶。谭钟麟对李翰章的傲慢早有耳闻,但没想到如此登峰造极。在地上跪了许久的他,不禁怒火中烧,问道:“李大人,莫非您的腿脚有毛病?”猝不及防的李瀚章顺口回答:“没有。”谭钟麟又问:“那要不就是您正在害眼疾?”李翰章一愣,反问道:“这是什么话?你到底是何意?”谭
如大家所看到的这样,因为基因突变的缘故,让我从小得了一种世界性的罕见疾病,叫作成骨不全症。它让我的骨密度非常脆弱,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我经历过十多次的手术和骨折,又加上我跟我的健康的同学们一同坐在教室里听课、学习。初一那年,我的脊椎开始发生了形变,从一开始我的背部感到非常酸痛,一直到后期,压迫到我的心脏、肺部、胃,乃至我的神经。到了最严重的那个时候,我的脊椎完全形变成了一个字母S状。我早上喝一点点牛
娱乐圈里有一句形容艺人名气很旺的话,叫红得发紫。单凭这一句话我就臆断过,在色彩的浓艳上,红色是略逊于紫色的。大红大紫的人生谁都向往,但是世间很多的事,往往都是循着盛极而衰的规律发展的。有好的开端很容易,可是最后能圆满收官的,几乎很少有人能做到。也许从红到紫的追求,初衷是为了更上一层楼,可是到最后却落得几家欢喜几家愁,寂寞的人总在风雨后啊。  人生有一抹红做点缀,亮丽自己的心情就已经足够,何必一定要
欢迎同学们来到南开,从此,我们就成为终身校友了!  初次见面,但我并非对大家一无所知,至少我知道大家在原来的学校都是响当当的学霸,向大家学习。我当年不是学霸,因为“文革”失学,我的大学前学历是小学五年级。  我今天要给大家出三道题。  第一道就是关于学霸的:这么多学霸会聚在这里,我相信大家都想要“将学霸事業进行到底”。那么,你们想过没有,这“学霸的学霸”,大家准备怎么争取呢?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里,陈天娇是一直被羡慕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很喜欢天文。但妈妈觉得研究天上的星星并没有什么用,强行让她把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当成目标。一开始的她并没有想过要抗争,直到她遇到高翔,她才意识到人应该要做自己喜欢的事。  其实故事的本身并没有让我多感动,很老套的剧情,不够新颖的观点,甚至我关注的重点是她真的好努力、好拼,而我当时为什么不努力?但我仍然要把它写出来的原因是,电影想表达的
1937年秋,戴乃迭到牛津读书,并参加了牛津大学的中国学会,而学会的主席是中国留学生杨宪益。两个人情投意合,很快坠入爱河。婚后,两个人也是翻译上的黄金搭档。他们合译中国文学名著时,一般是由杨宪益译初稿,然后由戴乃迭修改润色,最后定稿。杨宪益译初稿一般是在打字机上译一遍。戴乃迭修改则常常要打两三遍,所以她花的时间更多。《长生殿》《牡丹亭》《红楼梦》《老残游记》《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一部部中国名
2012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中国第一位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不仅才华了得,口才更是了得,每每在采访时妙语连珠,侃侃而谈,让人爆笑不已。  答非所问,闪避有术:“这个奖给我带来了数百条贺信”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以后,莫言便成了人们追捧的对象。有记者问莫言:“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带有怎样的特征?”莫言答道:“得了奖之后要用
想必大家一定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小男孩彼得向妈妈开了一份账单,向她索要他每周做家务所应得到的报酬。第二天,他在自己的枕头底下发现了一张崭新的纸币和一份账单,上面写着:  妈妈的账单  彼得在家过了10年无忧无虑的生活的费用:0元  10年的衣、食、住、行的费用:0元  学费、书籍费:0元  生病需要照料的费用:0元  彼得有一个慈爱的妈妈:0元  看了之后,彼得十分愧疚。  每次,当我想起这个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起用一批新人,替换一批旧人,短短时间便将北大由官僚养成所,改造成了名副其实的高等学府。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日益高涨,反对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固守道统的林纾对蔡元培表示不满,便借文言小说《妖梦》宣泄怒火。他写了一个叫郑思康的人梦游阴曹地府,说阴曹地府里有一所白话学堂,学堂门外有一副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学堂里还有一间“毙孔堂”,堂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