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x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民生观,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传统认知定位,是从更高、更深的层面认识到生态环境不仅仅关乎着经济的发展方式,也关乎着人民的幸福生活与美好发展,还关乎着民族的兴衰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民生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的核心力量,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方式,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全民参与,共建美丽中国。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民生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民生观,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传统认知定位,是从更高、更深的层面认识到生态环境不仅仅关乎着经济的发展方式,也关乎着人民的幸福生活与美好发展,还关乎着民族的兴衰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以人民为中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价值所在、宗旨所在。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生态环境作为重大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的一个重要方面,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坚决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群众源自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民生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民生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基本原理,我们党带领人民披荆斩棘、不懈奋斗、创造了辉煌的新中国,带领人民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改革开放、依靠人民的创新创业,我国的发展沿着科学的轨道前进,建设生态文明,同样依靠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塞罕坝、在成百上千名几代塞罕坝人,以"勤俭建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精神,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创造出塞罕坝日益辉煌的绿色事业;浙江湖州吉安、在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建成了富饶幸福的美丽乡村;在福建宁德坦洋村、习近平大力推动生态农业,依靠群众开辟荒山,发展生态茶产业,带领村民走出一条致富的路子。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从过去“盼温饱”到现在“盼环保”、从过去“求生存”到现在“求生态”,期盼享有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GDP在40年上涨了33.5倍,但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严重的雾霾、触目惊心的黑臭水体,土壤污染,生态破坏、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一段时间内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新时代,我们面临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要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永远牢记心中,要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得失根本标准,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发展新阶段和人民新期待,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改革开放、建设经济强国,提高人民医疗、教育、住房、等各方面生活水平,保障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良好生态环境意味着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安全的食品、宜居的环境、关系着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属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不能仅仅发展经济,忽视生态建设,造成生态危机,威胁广大人民的福祉,那样的发展就是失败的发展,一定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的核心力量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民生观,体现了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谋求中华民族复兴、中国人民幸福作为党的使命宗旨,习近平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的核心力量。
  回顾我国70年辉煌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最根本的就在于不断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发挥党的核心力量,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河北正定及塞罕坝、浙江湖州安吉、福建宁德坦洋村、无一不体现出党带领人民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经济、创造奇迹、造福百姓的宏伟壮举,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保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精神,才能解决祁连山、秦岭、腾格里沙漠等重大生态环境破坏事件,才能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治理雾霾,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村脏乱差等突出环境问题、还老百姓蓝天白云、鱼翔浅底的优美环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实践证明,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我们党必须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从严治党,从党员做起。
  三、建设生态文明、倡导全民参与,共建美丽中国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我们共同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去解决、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粗放式、掠夺式增长方式,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要加快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这三条红线,绝对不能再干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事,也绝对不允许再干。
  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全社会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培养低碳绿色、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加快垃圾分类科学处理、在全社会弘扬生态文化,形成人人关爱環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构建以党委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而要凝聚起全社会的共识,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部门主要负责人要身体力行,发挥好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一方面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他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率先垂范,引导民众走生态发展之路。在甘肃考察时,他关心群众的饮水安全,在村民家中直接舀村民水缸中的“生水”喝;在江苏考察时,他询问生活污水往哪儿排,怎么处理;在宁夏考察,他看到福建和宁夏共建的生态移民点已发展成为6万多人的“江南小镇”,实现了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两不误时,甚感欣慰。习近平总书记切实地关心着“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身体力行地推动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为广大领导干部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要转变思想观念、坚持绿色发展观、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坚定党的领导。治污、重在治心、心中不明、天空就不亮,心中不净、水土就不净,做共产党的官、就要把人民装在心中,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建设美丽中国。
其他文献
摘 要:农业一直以来是我国的主要产业之一,并且其相关于我国的基本要求。而对于农业发展来说,其粮食安全问题直接的影响着我国的发展与民众的健康,这直接的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状态以及民生。而对于农业而言,其农产品的种子是农业作物种植以及安全的基础,所以只有保证了作物种子的安全性才能够在基础上保证农业的发展与农产品的安全性,本文就以此进行相关的研究探讨,以求能够解决其潜在的安全性问题。  关键词:粮食;种子;
期刊
摘 要:从目前自然资源管理实际工作情况中来看,我国许多地区在耕地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土地资源的养分流失,土壤出现盐碱化和荒漠化的趋势,影响着耕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现存问题分析引发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重点介绍加强土地整理工作的重要性,研究有效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  关键词:土地整理;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是科学开展农业种植工作的基础前提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土地资源逐渐紧张,而土地规划对解决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土地规划的工作思路进行创新成了重要的课题。本文从土地规划现状、问题入手,分析并探讨了土地规划工作的新思路,促进土地规划理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及应用效果,为土地规划部门及工作人员提供详实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新形势;土地资源;土地规划;思考  分类号:  一、引言  目前,我国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规模
期刊
摘 要: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体现着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红色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弘扬体现着民族的文化自信,我们应深切学习贯彻文化自信和红色文化的重要理念,努力学习延安红色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红色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的精神源泉,传承和弘扬延安红色文化的精髓,努力将提高全民族文化自信作为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关键词:延安;红色文化;文化自信  延安
期刊
摘 要:林伯渠原名林祖涵,字邃园,号伯渠,1921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参加过南昌起义和长征等革命活动,担任陕甘宁边区的政府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后,林伯渠先生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的一生是职业革命家战斗的一生。经历过旧民族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彻底的革命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杰出的领导人。本文对林伯渠政治生涯的三次关键性选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林伯渠
期刊
摘 要:在企业管理活动中,财务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提高内部控制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内部控制策略是影响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将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探讨企业财务管理会计的内部控制策略。  关键词:企业经营;财务管理;会计内控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内控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综合管理产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数字微波技术的应用的广泛性和成熟性也在逐步的提升。进行数字微波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的运用探讨,实现广播电视节目传输工作开展进程中,数字微波技术的更加理想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有效的提升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实现我国整体传媒行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字微波技术;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运用  引言  当下广播电视数字化全面发展,实现了数字微波
期刊
摘 要:中国共产党98年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我们党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运用,并不断结合实践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实践证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程,新中国的
期刊
摘 要:庄浪县李咀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严格落实各项建设制度,在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组织实施,强化科技,培育产业,保护生态等环节上,通过健全管理制度,注重工程质量,突出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积累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  关键词:小流域;李咀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做法经验  李咀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区位于庄浪县西北部,距县城10km,项目区总面积10.96km2。项
期刊
摘 要:作为我国的传统乐器,琵琶有着很强的表现力。在我国传统的音乐体系中,琵琶的演奏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现下,琵琶演奏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人们也不断对琵琶的演奏技法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进行改革创新。所以在琵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着重关注演奏技法这一部分,技巧之外的部分也要重视起来,合理地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通过理论和创新实践的高度结合来达到提高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素质水平。本文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