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来源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f1s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它能体现学习的行为、意识,创新等方面的表现。教师在使用语言时要准确规范,讲究科学性,浅显易懂,具幽默感,才能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用话;通俗易谨;比喻恰当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基本上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一、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自己有个透彻的了解,不要影响学生表现自己的积极性。
  二、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怎样才能实现上述要求呢?
  首先,要用形象化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一般地说,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一位教授在讲解“阶乘”的概念时说:“1001这个结果大得惊人哟,所以我们使用!”。“数的阶乘”这个概念,从意义到算法,使我们记忆深刻,终生不忘。其次,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数学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更是不同凡响。据说陈景润的老师曾经用诗一般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哥德巴赫猜想: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他还意味深长地说:“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你们中的一位同学了不得,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这句话产生神奇的力量,激励陈景润开始摘取皇冠明珠的万里长征,他“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切线”与“切线长”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又如有的教师讲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就忽略了“同底等高”的条件;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度”等,就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最小的整数就是“O”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缺少准确性。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比如,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优化现行的课堂、打破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模式的观念。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几点肤浅体会。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教学生学会书本知识,不教学生会学知识,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质疑能力差。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教授有个评论:“中国的学生学习很刻苦,書本成绩很好,但是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一针见血的击中了我国传统教育的要害。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有的教师“口头禅”太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破坏了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甚至发生有学生上课专门统计教师说“口头禅”的次数,语言重复,拖泥带水,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要矢志不渝,百折不回,最终创造了数学的辉煌。
  不等式③的证明,若不利用排序不等式,则是一个较难证明的不等式,而通过这一变换过程,学生则可初步掌握这类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当然,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颇。集中思维的结果体现于知识的深度,发散思维的结果则表现出方法的可行性。
  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是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
  针对学生不注意分析已知条件,忽略隐含条件而引发出错误的证题思路,结合当今中学生错别字较多的情况,笔者分析题意后说:“这位同学的思想走到牙路上去了”,故意将“邪”读成“牙”,引起学生轰堂大笑,这既提高了学生认真分析已知条件的重要性,又告诉了学生“重理轻文”的思想要不得。二是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的同学心悦诚服。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假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理智,动辄对学生发火训斥,其弊端是众人皆知的,如果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就大不一样。三是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课堂教学的幽默,应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教给学生理智,学生会产生会心的微笑,获得美感享受。
  值得一提的是,运用幽默语言时,应该注意将幽默与无聊的插料打诨和耍贫嘴区别开来,不能人为地穿插一些与教学无关的笑料,不可滥用幽默讽刺挖苦学生,因为不管幽默批评多么高明,都难免不带有讽刺意味,如果有意或无意地贬损了学生人格,挫伤了学生的自尊,那就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了。
  事实上,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远非上述几点所包罗,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辨证统一。若如此,教师的教学水平自然就会不断地得以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当今的小学数学练习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练习存在的问题,并着重对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方法探索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
期刊
摘 要:立体引学式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感觉学习目标“立体”要求课堂上学生有“学案”,老师有“导学案”。在学案中,通过把问题“分块”,一步步“引学”,达到循序渐进掌握知识的目的。有了“导学案”,利于老师有精力照顾每一个学生;有了“学案”的引导,让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形成学习的连贯性。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堂模式,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效果。  关键词:立体引学式;八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模
期刊
摘 要:师爱是一种力量、是教育成功的秘诀。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爱学生。教师要用真诚的爱打动学生,用无私的爱感化学生;在宽严之中,显露真爱;在理解和信任中,予以尊重,让师爱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关键词:师爱;学生;成长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师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包头市青山区中学的体育与健康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其中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法;对老师则进行访谈。结果表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领导、老师的因素,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本文就此提出一些建议:学校领导要加强对体育健康课的重视,老师要充分理解主动探究和研究新课改的精神与目标、学生应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的要求等。  关键词:包头市
期刊
摘 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本文将就自主学习的意义、理论依据及其能力的培养作简要论述。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课程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得到大力的提倡。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要求,新课标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
期刊
摘 要:化学实验是来不得半点虚假及侥幸取胜心理的,需要严格按照化学步骤及程序进行,现行新教材探究实验三次失败,原因方方面面,只要教师善于诱导,尊重客观事实及规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各种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并且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化学探究实验;失败教训;总结经验;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  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学生探究实验
期刊
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怎样才能排除学生听力障碍,帮助他们学好英语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分析了解每个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搞“一刀切”,工作中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态,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还要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学生克服畏难、焦虑等不良心理因素,树立自信心。  一、排除
期刊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人文精神熏陶中逐步得到感染、渗透;要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情感交流感受对方的美,进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知识,人格也得到健全与发展,人文精神得到提升,道德修养也将得到提高。  一、强化人文理念  语文教师是语文教育行为的主导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促进者,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树立起人文教育的理念,具备良好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潮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着重体现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构成创新素质的三个要素。本文就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生物;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之源。提高民族创新能力的关键是人才,创新型人才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来培养,教育的创新是时代的呼唤,也是自身发展的
期刊
摘 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作为一门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特殊学科,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开展高中的历史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成为了人们倍加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存在问题;策略  本文将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谈起,着重探讨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历史教学的新策略。  一、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历史学科一直被认为是“副科”,家长学生都不重视,导致学习时间保证不了,特别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