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拍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yan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拍化疗是一类全新多靶点的化疗模式。与传统化疗完全不同,节拍化疗通过细胞毒作用、抗血管生成、免疫调节等多重作用机制发挥协同持久的抗肿瘤作用。口服长春瑞滨节拍化疗单药及其联合治疗模式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随着对节拍化疗的深入了解,节拍化疗必将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治疗模式。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检测胰腺癌相关糖尿病的血清代谢标志物,拟构建诊断模型。方法纳入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被诊断为胰腺癌伴新发糖尿病和新发2型糖尿病的患者各30例。采用代谢组学液相色谱-质谱(LC-MS)检测对纳入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原始数据经正交偏最小二乘法方法(OPLS)分析,获得两组间最具差异性表达的代谢产物。以每组各前15例为训练样本,其余为验证样本进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术前肠道准备方案对肠道清洁度和息肉检出率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镜中心2018年3月至8月拟行结肠镜检查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肠道准备方法。观察患者自身因素和不同肠道准备方案的肠道准备质量和息肉检出率,采用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BBPS)对肠道准备质量进行评分。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 008例结肠镜检查患者中,男506例,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针对胆胰疾病的高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也是内镜领域临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有许多新方法和新理念涌现,如困难插管的应对策略、并发症的预防、取石扩张技术的优化等,同时其培训和质量控制策略也在不断完善,技术体系日趋学科化。现主要介绍其中一些普适性较强的研究进展,以供临床参考。
期刊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6年1月30日至2017年11月1日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240例。所有患者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850 mg/次,1次/d,28 d为1个周期至疾病进展,评价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PFS和OS的危险因素。结果240例
脑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脑转移在三阴性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更常见,而在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中发生率相对较低。乳腺癌脑转移与原发肿瘤的基因突变和表达不同,一些具有治疗靶点的突变位于脑转移瘤中,而不是在原发肿瘤中。乳腺癌脑转移的靶向治疗药物有限,大部分是从对原发肿瘤有效的药物中选择,缺乏针对脑转移的特异性靶向治疗药物。脑转移特异性的基因突变和表达改变的鉴定对于今后脑转移的
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分泌多种因子可导致乳腺癌的发生,诱导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转移,诱导肿瘤耐药;同时,亦可通过CAF的表达判断患者的临床预后。CAF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目的探讨周剂量紫杉醇同期放疗治疗鼻咽癌多发肝转移的疗效、预后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入的64例鼻咽癌多发肝转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皆给予肝脏姑息性放疗,中位放疗剂量30 Gy。试验组在放疗开始第1天给予紫杉醇(40 mg/m2)每周同步化疗,对照组给予顺铂(40 mg/m2)每周同步化疗,两组均每周连
小细胞肺癌(SCLC)生物学行为恶劣,复发转移概率高,治疗手段有限。Notch信号传导通路是一种进化保守途径,可通过局部细胞-细胞相互作用来调控多种类型细胞的生长,其可调控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存活。Delta样蛋白3(DLL3)作为Notch通路的配体,特异性高表达于SCLC细胞表面。DLL3在SCLC的肿瘤启动和上皮-间质转化、侵袭和转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Rovalpituzumab tesir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在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基因检测为EGFR敏感突变的190例晚期NSCLC患者的资料,包括治疗前LDH水平、一般病理资料、肿瘤分期、用药情况等。根据治疗前的LDH水平,将患者分为LDH正常组(LDH≤252 U/
外泌体内含有丰富的非编码RNA,且具有重要的基因调控功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外泌体非编码RNA有望成为新型的肝癌液体活检标志物,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新手段。尽管当前外泌体非编码RNA的临床应用仍存在不足,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外泌体非编码RNA在肝癌的诊断、个性化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