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之花在思品课堂绽放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思品课的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感情,情理结合、以情激情、创境生情、实践唤情,才能使思想品德教育为学生内化。
  【关键词】情感 思品课堂
  
  Make the feeling flower dissilient at the ideological and ethical class
  Zhu Jing
  【Abstract】In the ideological and ethical education, only to arouse students’ feeling, to combine the feeling and the reason, to arouse the effect through the feeling, to produce the feeling through creating the condition and to call out the feeling through the practice just can make the ideological and ethical education interiorize students.
  【Keywords】FeelingIdeological and ethical education
  
  情感是感知客观事物而产生的,感知是人们认识的向导。《课程标准》中指出:“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因此在思品课的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感情,才能使思想品德教育为学生内化。
  1.情理结合。众所周知,“理”就是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思品课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使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知识越丰富,晓理越深刻,情感就越深厚,美好的情感,需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熏陶,情感和认知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纯情感的,也没有纯认知的,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如《做遵守社会公德的好少年》一课,文章紧紧围绕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这一主题,列举了许多具体事例加以说明,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老师应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总结,让他们谈谈自己如何去做一位遵守社会公德的好少年?把情感引入道德观点的思考之中,使之由感情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外部的情绪转化为内部的道德情感,在晓理的基础上动情,在动情中晓理,做到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情理结合,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情感所独有的感染魅力,以丰富动人的情感去感染、熏陶学生的心灵。
  2.以情激情。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情感共鸣是感染力最明显的表现,尤其是革命先辈、英雄模范等,他们是极富情感活生生的人。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握好情感这条主线。但教学中的情感不是孤立的,它包括教材中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教师在教学时,应积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教学艺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以情激情,给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教学《爱护公共财物》、《做生活的强者》两课时,教师通过激情洋溢、声情并茂地讲述“青年女工向秀丽”、“草原小姐妹”“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故事,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造成独特的情感氛围。学生通过教师这一情感中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学生对英雄的崇敬、爱慕之情油然而生。
  教学中,教师用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把抽象的道德概念和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性化,使学生在积极热烈的氛围中入境入情,从而使学生从这些富于形象性、可感性和可信性的榜样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使课文情、教师情、学生情三情合一,达到情感共鸣的佳境。
  3.创境生情。《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教学中,我们为了唤起,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要有意识地创设相应的情境,渲染必要的气氛。如教学《多为他们想象》时、可采用情景摸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表演盲人贴鼻子,一只手解纽扣、一只手系鞋带等游戏,学生在表演中深刻地体会列残疾人的痛苦和不便,同情之情喷涌而出,而更重要的是他们感觉到健康人的幸福,进而更加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又如教学《民族团结一家亲》时,利用多媒体演示“3.14”西藏分裂分子打砸抢烧的画面情境,期间分裂分子的罪恶行径,受害人民的血泪控诉,打砸抢烧后的惨烈场景,一下子就激起了同学们的愤怒。此时老师把握最佳教育契机,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民族情、兄弟情。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道德情境,如鲜艳美丽的色彩。栩栩如生的形象,真挚情感的肺腑之言和看得见摸得着的感情材料,使学生在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气氛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4.实践唤情。情感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实践是情感形成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的有效途径和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如教学《维护公共安全》一课,可采用小品和游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行为训练,让学生扮演交警,行人、司机在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下应如何遵守交通规则。还可在放学时现场操练、观察、通过这些行动,呼唤出学生自觉维护公共安全的情感,又如教学《我生活的地方》,可要求学生去参观访问或资料调查,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亲身去发现美、感受美,从而使他们迸发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再如教学《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可让学生调查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设计一个保护环境或珍惜资源的公益广告,在活动中,学生爱国、爱家、爱自然的情感就得到了加强。
  情感教育要注意实践性,学生进行行为实践能点化、呼唤相应的情感,行为孕育情感、情感促进行为,实践越多,情感越深,情感越深,实践越乐意,并会变为自觉的行为。
  总之,思品课的教学不但要讲究科学性、教育性和艺术性,更应重视情感性、让学生在情感中感悟、在感悟中生情,从而达到理解认识、掌握技能、养成习惯的目的。最终促进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其他文献
【摘要】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各种策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关键词】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 学生    Discussion on the strategy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question consciousness”
期刊
【摘要】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本文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转换角色 自我提问 行动研究 教学诊断 案例研究 观摩分析 总结记录    1.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①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
期刊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使农村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一样,平等地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特别是农村学生家长育子心理对教育的发展有着什么样的深刻影响,根据我从事农村一线教育管理工作十几年来的亲身感受,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分析,以便有效促进农村素质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分析;②“攀比、爱面子”心理分析;③“只准成功、不准失败”心理分析;④“放任不管、树大自直”
期刊
个性育创新,创新体现个性。培养更多的个性化人才,社会才能保持创新的活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怎样才能更充分地张扬每个学生的个性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地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个“得法”就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创新欲望。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高尔基也有言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推
期刊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界内外关注的热点。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上,要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气氛;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诱导学生创新动机,培养学生探索能力。但同时不应当局限于课堂上,不应当束缚在教材的规范中,不应当限制于教师的指导与布置的圈子内。只有这样才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集思广益,
期刊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重视发展良好的学生学习策略,拓宽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渠道,努力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提供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真正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切实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大力进行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改革信息传递方式与渠道。过去我们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常常是以老师
期刊
【摘要】“破窗理论”这个故事给我们,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行为,特别是未成年人。只有及时修补好第一面被打破的玻璃,才能有效阻止“破窗现象”于萌芽状态。  【关键词】破窗理论 细心 补窗    A painter can paint without limit and a piece of chariness can finish mending a broken wind
期刊
【摘要】教育改革中面临的问题是多样性的,本文只谈谈有关于中等专业学校教育改革中教师素质的问题,即针对教师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职业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等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师素质 教育改革 中等专业学校    Talk about the present teachers’ quality from the education reform   Wei Haoxi   【Abst
期刊
【摘要】学生犯了错误不能姑息,适当的批评对于学生改正错误、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有着积极意义。如何让学生正确接受批评无疑给教师出了一个难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提高批评的艺术水平。  【关键词】批评的艺术 幽默语言 分清场合    The art of teachers’ comment   Wang ChangweiSong Chongmei  【Abstract】We can not ap
期刊
【摘要】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收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思想品德课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课改的原动力,要引导学生察觉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辩析问题。思想品德课学生活动的调控是课改的制动力,只有处理好课堂教学与开展活动的关系,才能真实地做到课堂活动内容化,内容活动化。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是一个会驾驭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