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uihui1986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范围的课程改革,在国家统一部署下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这次课改被誉为课程改革的一次“革命”。但一部分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感到迷惘,不能清楚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编制的意图,究其原因。在于新课程课堂教学没有一个科学的、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因此。构建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显得至为关键。笔者在认真分析当前国内外的教学评价的一些模式的基础上,从三个维度构建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维度一:教学计划方案的评价
  
  教学计划方案的评价是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指导方案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在多大程度上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相一致来进行评价。它包括以下内容:
  (1)教学内容设计的科学性。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否依据了科学的原理原则。这里既包括教学内容本身是否具有一定科学性、知识性;同时还包括教学过程的逻辑顺序是否与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顺序相—致。
  (2)教学内容设计的教育性。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否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和思想性。这里既包括教学内容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养,同时还包括教学中是否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愉悦学生的身心、拓展学生的知识和发展学生个性。
  (3)教学内容设计的合理性。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否遵循了合理性原则。这里既包括教学计划所提出的各项指导目标是否与新课程教育目标相符合内容的选定与教学计划是否密切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同时还包括内容的选定与教学计划是否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需要。
  (4)教学内容设计的实践性。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否遵循了实践性原则。这里既包括教学内容是否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同时还包括教学计划中是否考虑到给每个学生以自主活动和动手操作机会。
  (5)教学内容设计的趣味性。这里指教学内容安排上具有科学性、教育性、知识性的同时,还要具有一定趣味性,能最大程度吸引学生参与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6)教学计划实施的可行性。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否遵循了可行性原则。这里既包括教学内容是否在国家统一要求基础上考虑了地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还包括教学中是否为学生的自主活动准备了必要的材料和活动场地以保证教学按计划开展。
  
  维度二:教学指导过程的评价
  
  教学指导过程评价主要考察教师的指导和教学的方法是否适当,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指导过程的特征评价应考察以下五个方面:
  (1)教学指导过程是否体现了自主性特征。这里不仅要求整个教学的指导要围绕着“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自主能力”这一重要的教学目标进行;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又要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自主活动、操作、体验。
  (2)教学指导过程是否体现了实践性特征。这里不仅要求整个教学的指导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促进体脑合一,知行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示范指导作用而不是越俎代庖。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为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提供充足时间,以便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态度认真,积极主动。
  (3)教学指导过程是否体现了开放性特征。这里不仅要求师生活动时间充分、活动空间广阔,交往广泛、融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活动要求有弹性。尊重个别差异的存在,能根据学生的活动表现及需要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及进程,对学生限制、约束、控制较少。活动气氛民主活跃。
  (4)教学指导过程是否体现了整体性特征。这里不仅要求整个教学指导方法与教学内容和谐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与发展的同时还要关注整体效果,使全体学生在认知、技能和情感多领域获得收获。
  (5)教学指导过程是否体现了创造性特征。这里不仅要求教学内容具有创新,指导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乐于创新,敢于质疑。有创造性教学成果。
  
  维度三:教学指导效果评价
  
  最终能直接证明课堂教学价值的是教学活动开展后所产生的效果,包括一系列价值事实,其中有的是教学计划设计的预期效果。有的是教学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非预期效果。教学指导效果既有教学开展后对于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同时也有教学开展后对于学生团体、班级的进步所产生的作用。它主要包括:
  (1)集体进步效果。集体进步效果主要表现在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上。直接效果指教学活动开展后对于学生团体、班级的进步是否产生一定的作用,是否达到教学计划设计的整体预期效果,是否产生的非预期效果。间接效果指教学活动开展后是否有利于学生整体精神面貌的改观,是否有利于学生团体凝聚力的加强。
  (2)学生个体发展效果。学生个体发展效果主要表现在:既要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又能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既要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又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既要注重教学活动的直接效果,即学生乐于表现、敢于标新立异,又要关注间接效果,即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3)学生发展的外显性效果。外显性效果是指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效果显而易见,有明确的指标参照系,效果直接。便于量化。外显性效果多用与课程学习的知识性评价,借助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易于操作。可测性强。
  (4)学生成长的内隐性效果。内隐性效果是相对于外显性效果而言,指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效果不易发现,有隐蔽性特征。其表现为:周期长,不外露,着重内心的演练与修养,可测性不强等。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优良个性品质的塑造、坚强意志的培养等无一不渗透出内隐性特点。因此,加强教师师德建设、重视校园文化等对学生内隐性效果的实现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风。
  新课程开设以来,其评价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影响了新课程整体育人的功能,没有评价标准,课堂教学就失去了评价参照系。以上所构建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必须在实践中进行验证。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的首发症状,做到及时进行确诊,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首发症状,首诊科室及误诊原因。结果:30例MM中首诊表现为骨痛的占36.67%,贫血、出血
政治课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教材内容较抽象乏味,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及时体验到学习后的用处,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且学生对政治课程学习的动机、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也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这是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对我后来发生重大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因此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测量AC/A值所得结果是否相同以及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方法:随机选取57名在校大学生,使用电脑验光仪和综合验光仪进行规范验光后,分别用隐斜法、梯度法、同视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重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综观我们这几年创新教育的现状,却不
“演员修养”包括专业艺术修养和艺术道德修养。一个好的演员,必须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素质。   一、专业艺术修养   演员扮演好一个角色的关键是什么?笔者演过好多泗州戏古装戏的老生,如《呼延庆打擂》中的王延龄、《贫女泪》中的赵大高、《雷宝童投亲》中的老雷卿等。在这么多古装戏气派老生中,笔者只用一种“戏路”和一种演法,就能获得好评。但演现代戏,再用一种演法去塑造各种角色,那就会失败。   现代戏中
新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是具有最重要作用。”因此。英语学科应从内容实际出发,加强教学教育性。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应如何贯穿德育因素呢?    一、挖掘英语学科的“内在”德育因素    1,爱国主义教育。只有通过学习外语,才能了解国际形势,汲取精华,弃其糟粕,同时弘扬民族精神,努力建设祖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农村经济政策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1982年我省粮食总产量达133亿斤,比81年增长17.29%;农业总产值46亿元。比81年增长11.3%。两项均创历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课程改革以来诞生的一门新课程。它改变了以往教材以知识传授为主的面孔,以全新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眼前,围绕每个单元主题而设计的活动过程画面生动活泼,让人看了耳目一新。然而,这些画面只是主题活动的提示,如果教师单凭教材上课,而不加任何处理,只能上成看图说话课。这就对任生活课程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学会驾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结合实际,把握时机,灵活地使用教材  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从数学的总体目标中我们也深刻地了解、体会到:数学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
建立电子阅览室开放式管理系统, 对高校图书馆实行全面化微机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大型联网公用机房的特点、功能, 并着重介绍了全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各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