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gezu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工具,担负着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奠基的重要任务。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大语文教学观是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背景中,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的一种教学思想。《课程标准》也指出:“各地区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大语文教学的语文学习的材料应是广泛、多样、大量的,现有的教材只是这些学习材料中的一部分。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社会、自然,如仅限于课堂学习,只是井底之蛙,所识有限。而大语文教学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学习,还应该与学校、社会、家庭、自然这个大环境结合起来。语文教学并不等同于语文课本教学,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切实抓好课外活动实践这块阵地,通过课外阅读去扩大知识领域,多指导他们在网上进行阅读、查看,加大了同学们的阅读量,扩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也就是把社会生活辐射进课堂)。那么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要好上许多倍。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摆正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氛围。教学时面向全体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没有任何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同学带着疑问把课听下去。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小学语文教师要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一种愉悦感,有兴趣才有求知欲望,才有才气和灵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在上课伊始即迅速地捕获学生的“芳心”,精心设计导语,巧妙导入新课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用导语法教学,能够使学生对语文课充满新鲜感。同学们会对下一节课精彩的导语充满期待,从而期待上每一节语文课。同学们若是带着疑问听课,就很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所以同学们会很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并且在听课的过程中自觉探究答案,这样同学们对老师上课讲授的内容印象会很深刻。既学到知识又乐在其中。所以教师要设置与课文相关的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同学带着疑问把课听下去。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有较高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不仅要学得多,而且要学得通,学得透,要有自己的见解,又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才能深入浅出,化繁琐为简约。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语文学习首先是一种习惯。良好的习惯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同时也是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人对不熟悉和没有养成习惯的事物进行再认识的反应时间约为2—3秒,最快也不少于1秒,但只要经过几天的连续强化训练,养成了初步的习惯,反应的时间就会缩短到1000微秒左右,使反应速度提高100倍左右。“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享受着它的利息”。叶圣陶先生说得好,“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引导,使学生逐步增益其智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然合度。”教师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即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本领。“字如其人。”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一笔一划都要符合汉字的规范,具备一定的美感。写不仅可以拥有一手漂亮的字体,也可以提升个人的素养。语文学习要求在阅读中细心地理解感悟。学生在朗读时用普通话以适当的语速、音调身历其境地将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情感、旨意准确地表达出来。良好的朗读习惯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也是基本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光靠课堂上老师讲的和课本上的一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书中有黄金屋,书中有颜如玉。”从读书中,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也能促进一个人良好性格的形成。所以我们不仅课堂上要读书,课外还要大量地去读书。读书的过程中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实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总之,小学阶段“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害。”
  总之,“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小学语文)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的一项重点要求,是上好生物课的关键。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教学,必须不仅要求教师应该进行有效备课,还应该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与提问的难度。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初中生物教学的经验出发,提出几点可行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有效教学 有效备课 有效提问 有效讲授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
【摘 要】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既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又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参照相关文献,对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意义、教材的选择、实施注意事项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体育 体育游戏 重要性  1、前言  游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改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在体育教学中,特别是专项技术技能教学中正
【摘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不断普及和应用,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使其面临严峻挑战。为了有效指导和切实改进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高职院校必须恰当选用新媒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体制,不断改进思政教育的工作方法,从而把大学生培养成为能立足社会并能奉献社会的有用之才。  【关键字】新媒体 高职院校 思政教育  一、借助新媒体开展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优势 
幼儿早期阅读的目的在于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为使语言得到快速发展,我们该如何培养早期阅读能力呢?  一、尊重早期阅读之于孩子的本质,重视早期阅读的教育  早期阅读的能力是孩子接触社会,参加社会交往的功能之一,在孩子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途中都产生了阅读的需要,这时的需要就转化为孩子学习阅读的内部动力。而需要当然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产生,所以我们注重早期阅读的日常
作文教学中,依据教材编排的体系和作文训练序列化要求,组织教学时大多是教师预设的比较多,那种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兴趣、.爱好动态生成的课是极其的少。小学作文教学主要旨在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做到乐于倾吐,乐于表达,这就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目的。诚然那种序列化的作文训练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但在长久的训练中不注意训练的方式会湮灭学生作文的兴趣,对全面提高学生作文的素养作用不大,只有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百年大计,是关乎国家兴旺昌盛的头等大事。一个国家重视教育、重视人才是一个民族崛起的开始。教育,教书育人,传承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培养祖国划时代杰出建设人才。教育的责任重于泰山,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各类人才呢?  2002年12月8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方案,该改革方案从评价的内容、方法、原则等不同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解释说明。为了建立符合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