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新课程教学中活化课程资源的研究

来源 :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159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中活化课程资源的内涵、原则、途径和方法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实施课题3年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①建立了中学体育课程资源库;②形成了中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方式;③建立了新的学习方式;④研制了发展性课程评价方案;并对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归结,旨在促进活化课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关键词]课程资源;新课程教学;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发展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0)04-0083-04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教育成果。课程资源只有在经过相应的加工并得以实施时,才能进入课程[1]。课程资源活化的程度,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本身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对课程资源活化和运用的力度。活化课程资源,关注学生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致力于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它是保证体育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那么如何利用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和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所带来的广阔而丰富的课程资源,来进行中学体育新课程的教学,并以此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体育科学素养的提高?这一问题正鲜明而紧迫地摆在每一位从事基础教育的体育工作者面前。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在2005年9月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为载体,启动了题为“在中学体育新课程教学中活化课程资源的研究”。
  
  2研究的内容
  
  2.1活化课程资源的内涵
  体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把众多的课程资源按照一定的标准、原则、特点进行分类,这样便于活化体育课程资源。在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优化整合后,用于教学中并在教学中的身体活动与学生思维相“碰撞”,使学生产生“火花”的课程资源,笔者把它称为活化的课程资源。
  
  2.2活化课程资源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活化的课程资源,必须能够科学严谨地反映课标、教材要求的知识与运动技能。不能因为某些因素的影响,而使学生对体育事实的认识在理解上出现偏差。
  2)健身性原则。
  3)实效性原则。活化的课程资源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应遵循学生的心理要求和发展特点,从学生运动兴趣和身体条件出发,从体育课程目标出发,以多样、有趣、富有挑战性、探索性“素材”展示教学内容,这样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4)探究性原则。
  5)广泛性原则。活化课程资源,在内容上,要反映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体育与社会、体育与生活、体育与心理、体育与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6)发展性原则。活化的课程资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随着体育教学自身的发展,以及学校、社会的发展,已有的课程资源需要不断的加以改进,新的课程资源已经加以吸收。
  
  2.3活化课程资源的途径与方法
  为提高体育课程资源的活化率,促进体育课程有效教学,从整体上考虑,提出下列调整策略。
  1)编制体育课程资源大纲,完善课程资源管理体制。课程资源是影响新课程教学理念能否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2]。因此,应当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力量,统一编制体育课程资源大纲,严格遵照体育课程标准,作为指导体育新课程实施的配套性文件,使体育课程资源的活化标准化、规范化,更符合体育科学的学科特征。同时,应完善体育课程资源的管理体制,从各层次活化课程资源现状的基础上,一要强化管理制度建设,实行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统一指导和管理下,分层次、分级别进行相应监督的课程资源管理体制;二要强化管理内容建设,对已经具备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杜绝闲置与浪费,并不断更新和补充新的课程资源,分门别类建库以便检索;三要强化管理队伍建设,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教育理论、课程理论及管理能力都较强的专兼职结合的体育课程资源研发队伍,对课程资源科学管理,以提高课程资源的活化利用。
  2)建构课程资源使用互动模式,实现师生教学互动。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课程资源活化中的互动,首先,要树立师生均有活化课程资源的权利,突破只是教师使用课程资源的局限。一方面,教师可活化各种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以实现课程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激励学生亲自去接触,亲身去体验,教师应善于挖掘学生学习的经验特长、体会以及“闪光点”;学生也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教师认识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促进自身的独立思考和教学反思。
  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是学校可利用社会资源等支持学校课程发展,社会也可借助学校活化的课程资源创造生机。例如,可利用社会提供的充足的课程资源,如体育俱乐部、少年宫、业余体校等,使学生在社会中参与体育活动、增强社会交际和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借助社会力量开发出的课程资源,如乡土体育教材、研究性学习论文等,也能为当地社会发展起到宣传教育作用。
  3)强化体育课程资源活化与利用的有机结合。体育课程资源应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活化,实现各层次体育课程资源互补。国家课程资源在基础性与统一性方面占优势,活化与利用应从体育信息库、大众视听传媒、文献资料、体育教育职能机构等方面考虑,编制出版国家统一的光盘、多媒体软件以及建构体育信息库、情景库等。地方体育课程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活化与利用多从地方自然、人文资源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考虑,充分挖掘和整合民族传统、地域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课程资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教材、专题系列活动等。学校体育课程资源,亦称校本体育课程资源,主要是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实际及兴趣和需要,由师生共同活化、亲自实践、反思总结[3]。师生活化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是增长体育知识、提高运动技能、体验过程、综合学习与实践的过程。
  4)协调效果、效率、效益三者的关系。具体而言,有效教学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有效果,指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相符合;二是有效率,指教学活动投入的精力、时间与教学产出的关系;三是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毫无疑问,要实现效果、效率、效益三者统一的有效教学,课程资源的活化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有效教学加大了对课程资源活化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因此,认真分析当前课程资源活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活化利用的对策,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实际上,课堂教学中的效益追求表面看来在于优化活动形式,以实现教学的最佳状态,而实则它所指向的是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效率追求看起来是手段追求,在本质上却是目标追求。因此,效果、效率、效益三者之间,效果是立足点,效率是核心问题,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3研究成果与评价
  
  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3.1建立了中学体育课程资源库
  3.2形成了中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方式
  教学观念的转变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体现,新的教学方式应是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交往互动,积极探究,共同发展的过程。改变过去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笔者以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以学生身心发展为中心,按照不同的教育目标,建立了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4]。它为走进新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提示了一条基本思路。如:以“基本技术概念和体育理论、保健”为教材的课型,以“走与跑”为教材的课型,以“球类”为教材的课型等。
  3.3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练方式。自主学练方式是强调预期性、参与性、自控性和创新性等为主要特征的学练方式。该模式的基本程式为:生疑—质疑—释疑—拓展。①生疑: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学练,让学生在自学练中发现自己能力范围所不能解决的问题;②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在交互过程中提出疑难问题,简单的问题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重难点问题经认真筛选,让全体学生参与讨论,筛选问题的形式不仅是选择,还可以是完善、合并、修正演练;③归纳释疑:对知识、技术本身作深入探讨,领悟它们之间深层的联系,并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改进,提出独特见解;④巩固拓展:巩固是对学练知识、技术的尝试,尝试不仅是单一形式的练习,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运用,在反思中调整,并结合现实问题深化发展。
  2)问题学练方式。问题学练方式是强调心理倾向性、问题构成的目的性和开放性为主要特征的学练方式。该模式的基本程式为:酝酿问题—发现问题—明确问题—解决问题。①酝酿问题:在学练过程中可能就某内容产生疑问,经过思练后提出问题;②发现问题:要有最近的认知“冲突”,体现学生的知识素养、思维品质和学练习惯;③明确问题:明确问题既是一个学练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尝试、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己界定问题的存在,自主分析问题情境,自主构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监控;④解决问题:问题解决是寻求和接受信息、反馈知识、技术技能和方法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定向活动,并且学生在时空上有足够的自由度。在学练过程中,学生积极围绕问题进行练习和思维,构建和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案,直至问题解决。
  3)合作学练方式 。合作学练是以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为基础,以师生 、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方式,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运动技能提高为根本目标的学练方式。该模式的基本程式为:目标情境—实践活动—师生互动—自主评价。①目标情境:教师创设目标情境,学生通过尝试,明确学习目标,在目标的驱动下,积极思练知识技术的纵横向联系;②实践活动:在小组内交流和研究,发表己见,筛选最佳的建议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参与全班交流;③师生互动:各小组针对学习目标发表小组意见,倾听他人意见,分析比较各组演练情况、意见;④自主评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形成性评价训练内容,自评分析错误的原因,及时反思纠正;或进行组内互评,交流改进动作技术方法,共享最佳成果,教师参与评价,共同解决存在问题。
  4)探究学练方式。探究学练是指学生通过探究知识技术的发生过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学练方式。它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该模式的基本程式为:发现问题—收集信息—提出假说—得出结论。①发现问题: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游戏和教材,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将要研究的领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②收集信息:教师引导学生集中对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已确定的问题,或由学生共同讨论练习,或观察,或体验等,以收集整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知识、技术;③提出假说:在分析整理知识、技术的基础上,形成假说并提出验证假说的设计方案;④得出结论:由个人或小组共同实施方案(讨论研究、实践验证等),最后,对问题形成一个合理的解释,得出结论。或提出新问题,重新设计,用不同方法组织、解释,再一次进入探究练习过程。
  上述学练方式,在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①循序渐进原则;②互补原则;③可塑性原则:主张有模式,但不模式化,要根据学生和教材内容的实际,设计符合现代学生特征和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案,并且在实践中随时调整优化,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切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3.4努力探索发展性课程评价方案
  评价制度是课程改革的指挥棒,体育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核心是要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而开展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策略是要突出发展性功能和过程性行为,要求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要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5]。据此,笔者研制了《中学体育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手册》和《中学体育学业成绩评价手册》,目前,已有多所学校应用两本评价手册开展实验研究。
  
  4经验总结
  
  活化课程资源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新颖性、实践性。活化课程资源对学生、教师和学校三者的意义重大。
  首先,活化课程资源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其次,活化课程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再次,活化课程资源易于形成学校特色。
  活化课程资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还面临不少困难。
  第一,教师的课程资源活化综合知识和能力较缺乏。活化课程资源还是较为新鲜的事物,因此,教师对活化课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偏差。加上教师过分依赖统编的教科书,这种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活化课程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反差和矛盾。在活化课程资源中,系统规划、理论指导和实践性研究十分缺乏[6]。
  第二,活化课程评价标准不严谨。活化课程的评价主要是内部评价,易造成评价过程松散。同时,教师本身的教学任务很繁重,评价会给他们增加负担,这使得一些教师马虎了事。
  第三,学校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资源不够丰富。
  第四,活化课程容易忽视课程组织的共同性原则。过分强调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着眼于学生的兴趣,而难度要求较高、枯燥的课程,可能无人问津,知识的科学性和学术性得不到保证。
  第五,少有课程专家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课程活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年时间毕竟很短暂,笔者的这个实验研究还很肤浅,还有很多不足。笔者将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学体育新课程教学中活化课程资源的课题。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集中进行活化课程资源的研究,确立优化国家课程、推进地方课程、开发学校课程、活化课程资源的新的学校课程观,努力实现课程的优化和整合,全面推进新课改。
  
  参考文献
  [1]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学科教育,2002,(2):1-5,26.
  [2]范兆雄.课程资源的层面与开发[J].教育评论,2002,(4):74-76.
  [3]李龙正.体育课程资源的分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3):382-384.
  [4]耿培新,曹卫民.对开发体育校本教材的几点认识[J].中国学校体育,2005,(4):4-7.
  [5]钟启泉,崔允淳,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毛振明,赖天德,陈雁飞,等.关于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建议(上)——体育课程性质的表述和目标体系的讨论[J].体育学刊,2007,(3):1-4.
  
其他文献
该文重新讨论了采用Lyapunov方法设计变结构控制器的问题,通过分析和数值仿真表明,总结在专著〔2〕中的相应一些方法,在实际设计中或者是无法实现的,或者是不符合要求的,那么,Lyapunov方法是否还可作
【摘要】操纵派理论关注意识形态等对翻译的控制以及译者翻译方法的选择,而仪式口译的基本要求之一便是符合当前的意识形态和场合需求,因此,意识形态对于译者的翻译方法的选择具有很明显的操纵作用。译者应该发挥译者的主体性,选择合适翻译方法,进而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关键词】意识形态 仪式口译 操纵 译者主体  一、引言  20世纪60至70年代,随着西方翻译研究的持续深入和探索,译界逐渐达成了一个共识,就
研究了专家系统中知识的多重表示情况下推理的非单调真值维护。指出了专家系统中知识的多重表示的必要性,以及知识的多重表示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推理的不一致性。着重讨论了知识
会议
该文从讨论解的存在性出发,对迭代微分议程x(t)=(a<’2>-x<’2>(t))x<’<3>>(t)的定常解的稳定作出了明确的判断,其中a>0。
李雅普诺失指数是刻划混吨运动的重要参数,它给出了非线性动力系统相空间中相邻轨道呈指数发散和收敛的长时间数值平均,一个具有正的季雅普诺夫指数的耗散系统被认为是混沌系统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