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亚硝酸盐的来源、危害的讨论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in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294-02
  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国家允许的食品添加剂,主要应用于肉制品中, 一方面赋予肉制品特有的肉红色、改善产品的组织结构; 另一方面作为防腐剂, 对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目前, 国内外肉类企业全都采用亚硝酸盐作为肉品的发色剂, 来获得理想的色泽和风味, 延长保质期。但亚硝酸盐使用量超过一定标准(>150mg/kg)会导致NO-大量残留, 残留的NO-和蛋白质代谢产物仲胺结合可生成亚硝胺。这些亚硝基化合物均是致癌因子, 能诱导实验动物发生癌变[1]。
  一、亚硝酸盐的性质与来源
  (一)性质
  亚硝酸盐是一类无机化合物总称,主要指硝酸钠。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物,味微咸,易溶于水,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2]。
  (二)来源
  1.食品中的发色剂和防腐剂
  肉制品、肉类罐头等肉类食品,在其加工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即可改善风味,稳定色泽,抑制肉毒梭菌的生长和繁殖。
  2.食品中添加硝酸盐转化
  食物中一般都含微量硝酸盐,如存放过久或保管不当,细菌大量繁殖,可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有些地区饮用水中含有较多硝酸盐,用这样的水烹调食物,并在不洁炊具中放置过久,硝酸盐易在细菌作用下还原为亚硝酸盐[5]。
  3.蔬菜中的亚硝酸盐[6-9]
  a.过量施用硝态氮肥。蔬菜施用过多硝酸铵和其它硝态氮肥后,未被蔬菜吸收利用的过剩硝态氮则以硝酸盐的形式储藏在蔬菜中,硝酸盐在其后的贮藏、加工、食用过程中,在细菌的作用下易转化为亚硝酸盐。
  b.酸菜等腌渍食品。生、鲜白菜等蔬菜中通常含有一定量的硝酸盐,在长期贮藏尤其是腌渍加工过程中,由于硝酸还原菌的作用,硝酸盐被还原成亚硝酸盐,随后自然分解。以居民家庭腌制酸菜为例,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酸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不断上升,第6天时升至最高,随后会逐渐下降,20 天后基本彻底分解。因此,腌渍菜具有一定的安全食用期。
  c.隔夜熟菜、霉变蔬菜。烹调熟化的白菜等蔬菜,其营养成分易被微生物吸收利用;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菜肴中亚硝酸盐细菌含量增多,硝酸盐就会并逐渐被还原成亚硝酸盐。同理,霉变蔬菜的亚硝酸盐含量一般也较高。
  二、亚硝酸盐的作用与危害
  (一)作用
  1.发色作用
  动物屠宰后, 外界供给的氧气中断, 但机体中的酶不会立即失活,所以代谢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动物机体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 如糖酵解生成乳酸, ATP和肌酸磷酸释放磷酸等,使得肌肉环境处于酸性状态( pH值 5.5~ 6.4)。此时被导入腌制肉系的亚硝酸盐会分解生成亚硝酸,亚硝酸不稳定,继续分解生成亚硝基( NO) ,亚硝基的形成速度与环境酸度、温度以及还原物质如抗坏血酸等的存在有关。亚硝基与肉中的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结合生成亚硝基肌红蛋白( NO?鄄Mb)、亚硝基血红蛋白( NO?鄄Hb)。如果亚硝酸盐用量不足或未充分转化成为亚硝基,会使肌红蛋白、血红蛋白不能充分形成亚硝基肌红蛋白、亚硝基血红蛋白,进而影响产品颜色效果[1]。
  2.抑菌作用
  亚硝酸盐对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和产气荚膜杆菌等致病菌的生长繁殖起抑制作用, 其抑菌能力受在肉制品中残留量的浓度及 p H值等环境因素影响。
  3.腌制作用
  亚硝酸盐添加于腌制肉类中具有增加肉制品风味作用。其对于肉制品的风味可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产生特殊腌制风味;二是防止脂肪氧化酸败,以保持腌制肉制品独有的风味。
  4.螯合作用
  在肉制品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能使泡胀的胶原蛋白的数量增多,从而增加肉的黏度和弹性,是良好的螯合剂[10]。
  (二)危害
  一般在肉制品生产过程中添加亚硝酸钠发色和防腐, 国家对亚硝酸钠添加量有严格的规定, 如果添加量超过国家标准就会超过人体的解毒功能, 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急性和慢性危害。
  1.急性危害
  亚硝酸钠对人的中毒剂量为0.3~0.5g, 致死量为2~3g。正常人血红蛋白含Fe2+, 行使全身组织运送O2和带走CO2的功能。当机体吸收过量亚硝酸钠后, 由于亚硝酸钠具有还原能力, 血红蛋白的Fe2+被氧化成Fe3+,使正常的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的能力, 造成集体组织缺氧, 引起呼吸困难、皮肤发绀、血压下降等症状, 严重者昏迷惊厥、呼吸衰竭而死亡。
  2.慢性危害
  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可以生成亚硝酸, 亚硝酸的一氧化氮可与肉中蛋白质分解产物胺类反应形成亚硝胺,而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 据动物实验, 一次多量或长期摄入都可引起癌症。
  三、亚硝酸盐的安全控制
  我国规定,腌腊肉制品、发酵肉制品中,亚硝酸盐作为护色剂、防腐剂允许最大使用量为0.15g/kg,残留量(以亚硝酸钠计)≤30mg/kg。我们等对中国东北地区642 种不同的食物中亚硝酸盐残留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残留量在规定限量标准以内,最高的是腌腊肉制品(14.3mg/kg),其次是泡菜(4.1mg/kg)。
  不论是腌制时还是加工后的成品,温度控制在0到4度最为适宜,因为这个温度既可抑制细菌(包括肉毒杆菌)生长繁殖,又不影响肉制品腌制加工,也不破坏成品的组织结构和感官品质,还可以延长制品的保存期。
  发色与抑菌要求PH控制在6.0左右,而提高保水性能则要求PH接近中性,为了制品的安全与质量,还是以PH6.0左右为好。
  抗坏血酸盐助色剂的使用量要适当,一般应控制在200—300mg/kg之间,并且宜先加入肉中,然后再添加亚硝酸盐与食盐的混合盐水。
  为提高制品嫩度和保水性能,制品的中心温度常控制在68度,20—30min,但为破坏肉毒毒素,最好中心温度达到72度,18min,以保证制品的安全。
  四、讨论与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亚硝酸盐具有成本低、用量少、效果好等特点,对防止肉毒中毒和保持腌肉制品的色、香、味有独特的作用。因此,目前国内外仍在继续使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发色。一般来说,亚硝酸盐的添加量在国家或者相关组织规定的范围内,对人体健康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难以掌握一段时间内亚硝酸盐总摄入量,尤其在某些地区偏好腌渍蔬菜、酸菜等。所以在日常饮食中也要注意控制。
  参考文献
  [1]杜娟, 王青华, 刘利强. 亚硝酸盐在肉制品中应用的危害分析及其替代物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7,(8):166-168.
  [2]杨丽,黄雪琳,王娟.亚硝酸盐来源与检测方法[J].粮食与油脂,2011,(11):13-15.
  [3]徐银,盖圣美,刘登勇. 食物中亚硝酸盐的来源及其控制[J].农技服务,2008,25(9):168-169.
  [4]刘登勇,周光宏,徐幸莲.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替代物的讨论[J].肉类工业,2004(12):17-21.
  [5]王凤英,李文娟.浅谈亚硝酸盐及其危害[J].济宁师专学报.2007,29(4):72-74.
  [6]朱效兵,石晶红.亚硝酸盐与人体健康[J].河套大学学报,2007,4(4):66-69.
  [7]史贤明. 食品安全与卫生[M].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3.
  [8]何计国,甄润英. 食品卫生学[M].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1.
  [9]徐小芳,杜宗绪. 园艺产品质量检测[M].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
  [10]王敏.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作用、安全性及代替物的讨论[J].肉品卫生,2001,207(9):24-25.
其他文献
介绍了天津国家会展中心项目结构总体设计思路、各结构单体结构体系、执行的设计标准和设计关键点.本项目建筑功能多样、建筑造型新颖独特,涉及混凝土、钢结构、组合结构等多
设计了一种新的外压中空纤维膜清洗工艺方法,即中空纤维膜连续过滤技术(CF).在清洗过程中,反洗液由膜组件的滤过液出口进入到外压中空纤维膜内进行反向渗透清洗;与此同时,在
会议
本文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的典型地区——赤峰市为代表,对其近50年来的耕地变化及其政策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该地区今后的土地规划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本文以天津国家会展中心为例分析了大型综合性会展项目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特别关注的五个重点方面,从宏观的选址定位,到总图规划、交通组织,再到展现建筑工程细节设计的展厅
【摘要】教材作为课程内容的大量知识是远离学生生活世界的,忽视了关于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大量信息,普适性的文本教材难以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作出回应。因此,杜威强调作为教师,他应考虑怎样使教材变成经验的一部分,提出“教材心理化”的主张。本文分别从“教材心理化”的主张和原则要求、理念、策略及对“二次开发”教材的启示四方面论述,以期对“教材心理化”有全面的认识,更好指导“二次开发教材”。  【关键词】教材
天津国家会展中心中央大厅采用了树形结构柱,每个树形结构柱为一个稳定的结构单元,通过屋面刚梁将树形结构柱单元连成连续的框架,形成刚度较大的整体结构体系.树形结构柱的树
【摘要】近来“中国模式”,在我国理论界引起极大关注和兴趣。从国内看,主要有三类观点:第一类积极主张使用“中国模式”这一提法。第二类主张慎提“中国模式”,但并不反对这一提法。第三类主张不要用“中国模式”这一提法,坚持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一提法。同时,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更是引起国外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关注,国外学者聚焦中国发展,热议中国模式。他们认为“中国模式”是存在的,并提出了“中国威胁论”
本文阐述了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及其内涵,分析了我国特大城市市区土地利用率及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中国特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解决措施.
介绍了天津国家会展中心项目交通连廊钢结构设计相关内容.交通连廊结构由屋盖及屋盖下方的框架构成,屋盖竖向构件由人字柱及支撑于内框架的屋盖支柱构成,屋盖主要承重体系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也逐年提高,当人们意识到水产品是优于畜禽产品的蛋白质供给品时,水产品的安全与优质也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水产品的高效与安全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