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探究新建隧道上穿引起既有盾构隧道的纵向变形规律,对进一步评估并减少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盾构隧道的不利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有解析方法多是将既有盾构隧道简化为搁置于线弹性地基上的等效连续梁,不能考虑隧道管片环间接头的弱化和土体非线性变形特征。首先,引入接头非连续盾构隧道模型和非线性Pasternak地基模型来考虑隧道管片环间接头的弱化及隧道–地基的非线性作用,推导得到新建隧道上穿开挖下既有盾构隧道
【基金项目】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21–K–074); 武汉市政集团科研项目(wszky202013); 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科技计划项目(2020–YF4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新建隧道上穿引起既有盾构隧道的纵向变形规律,对进一步评估并减少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盾构隧道的不利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有解析方法多是将既有盾构隧道简化为搁置于线弹性地基上的等效连续梁,不能考虑隧道管片环间接头的弱化和土体非线性变形特征。首先,引入接头非连续盾构隧道模型和非线性Pasternak地基模型来考虑隧道管片环间接头的弱化及隧道–地基的非线性作用,推导得到新建隧道上穿开挖下既有盾构隧道纵向变形控制微分方程;其次通过有限差分法和牛顿迭代法求解得到既有盾构隧道纵向变形的数值解答;最后,对2个工程案例及常用等效连续梁模型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等效连续梁模型计算得到的隧道纵向变形表现为连续特征,而所提方法考虑了隧道接头弱化作用,得到的隧道纵向变形表现为非连续特征,隧道纵向位移和弯矩在接头处会发生突变。通过参数分析可知,增加新旧隧道间净距可有效减少既有盾构隧道的隆起变形、弯矩和环间接头张开量;随着管片长度增加,既有盾构隧道的隆起位移略有减少,但是管片间环间张开量及弯矩随之增大;增加环间接头的刚度可有效减少既有盾构隧道的竖向位移和张开量,但是会导致隧道弯矩增加。
其他文献
文中针对不同材质、埋深、走向的地下管线所采用的探测方法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PE等传导信号差的非金属材质管线的探测方法。
神经生长因子(NG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第1个被发现,也是最具特征的成员,目前对于NGF的理化特性、受体以及功能的研究已较为深入和透彻。临床上对于认知障碍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而鼠NGF(m NGF)通过控制神经细胞的分化、成熟、增殖、生长、存活、代谢以及凋亡等在脑损伤导致的认知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m NGF单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已用于阿尔茨海默病、脑梗死、脑出血、小儿脑瘫、新生儿缺氧缺血性
地处珠三角腹地的佛山市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面临大量的冻结法施工,在淤泥质粉细砂、中粗砂、砂卵石等软土地层施工时极易引发冻结帷幕失效等难题。本文以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工程某区间为背景,对冻结施工的温度变化进行多维尺度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测温孔C1~C9在0.5m、1.5m和2.0m监测点温度达到0℃的平均冻结天数分别为48.3、48和47.1d,冻结70d后测温孔C1~C9在0.5、1.5和2.0
多重信号分类(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 MUSIC)算法采用全向天线作为阵列阵元,为提升算法的抗干扰能力和定位精度,针对变电站局部放电检测采用定向天线阵列进行定位的具体应用,将天线方向图增益作为阵列流形系数,提出并推导了用于定向天线阵列定位的MUSIC算法,在运用克拉美罗界和二阶统计信噪比估计理论分析算法定位误差基础上,通过搭建仿真模型进一步验证算法的性能。仿
针对变电站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IS)绝缘缺陷局部放电高灵敏监测需求和现有刚性基底特高频(UHF)天线传感器内置安装的复杂工艺和内置后存在破坏设备内部电场分布的风险问题,本文提出了柔性特高频传感技术研究。本文设计了一款柔性UHF螺旋天线传感器,采用正弦波加载的方式以及提高天线本体间隙比的方式实现了天线本体小型化,同时巴伦与天线本体共面,大幅减小了天线整体体积,设计的柔性天线直径为150mm,较未小型
悬浮隧道管节接头作为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薄弱环节,针对该部位相关问题的研究目前鲜有人涉及。为此,参考沉管隧道、超大型海上浮式结构的管节接头及连接构件型式,提出了一种悬浮隧道管节接头的半刚性半柔性结构设计方案。基于数值仿真方法对管节接头结构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研究其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受荷特性。结果表明,管节接头结构所受应力对弹簧刚度的变化并不敏感,但其位移却随弹簧刚度的增加呈反比例函数趋势减小;外部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采用从东、西人工岛向中间沉放形成合龙口,再沉放最终接头贯通的施工模式,最终接头状态参数测量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针对贯通测量方法效率低,测量精度差,且无法实时调整合龙口状态等问题,提出合龙口状态形成过程的实时测量方法.首先,在形成合龙口的两个管节端面上布设测量特征点,并测量获取管节坐标系下的特征点坐标.其次,在沉放过程中,采用测量塔法和人孔井投点法进行合龙口实时测量及状态调整
大连湾沉管隧道采用了新型最终接头形式和施工工法——顶进节段法。为了解决传统的止水带无法满足该新型工法特殊环境下防水要求的问题,设计人员采用了可伸缩止水带、注浆止水带及其他防水措施。本文着重介绍顶进节段法的构造特点、防水设计,供同类工程作参考。
提出了一种用于局部放电检测的新型小型化宽带Vivaldi天线。该天线采用由短路引脚和渐变微带组成的新型馈电结构,通过加载贴片电阻和梯形贴片,改善天线的驻波比和辐射特性;然后在辐射贴片上方加介质透镜,进一步提高增益。最终得到的Vivaldi天线在0.3-3 GHz的特高频段范围内驻波比小于2,最大增益为4.3 dBi,平均有效高度大于10 mm。由于减小渐变槽线的长度,有效减小了天线尺寸,其整体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