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金课”建设是推进教学改革和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影响因素。高校各专业尤其是设计专业,在建设中必须结合时代发展需求,重视创新型较强、挑战度高的“金课”的建设,在教学中融入新的教学理念,借助互联网技术,重塑“金课”内容,从而提升设计类专业课程的质量,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文章主要分析了设计类专业“金课”建设的重要性,并结合当前民办高校设计专业建设的现状,探讨了“金课”建设探索的策略。
关键词:民办高校;设计专业;“金课”建设
新的发展阶段,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将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体现于学生的学习成果中,强调高校结合实际,重视课程教学内容的梳理,淘汰“水课”,重视“金课”的打造,合理地增加课程的难度,不断拓宽专业课程深度,从而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尤其是“双万计划”的提出,为高质量“金课”的打造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成为当前民办高校教学发展的重点方向,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1 民办高校设计专业“金课”建设的意义
设计类专业包括了艺术设计、环境概念设计、视觉设计等专业内容,经济社会的发展,设计类专业与传统的艺术设计有一定的差别,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双万计划”发展背景下,设计学专业“金课”的打造,具有重要意义。
1.1 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与原有的设计类专业课程相比,“金课”建设革新了原有的授课理念,重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设计类专业对学生的实践性要求较高,学生除了学习设计基础及理论知识,还要参与实际项目训练,在此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设计水平。一些互联网公司有设计需求,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设计比赛中,“金课”建设中教师课堂中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学生学习的进度,给予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1.2 “金课”建设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导
当前高校专业课程改革发展中,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感,当前设计专业类学生的课程改革多是通过翻转课堂来实现,翻转课堂模式下不再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模式,强调以学生为导向,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意识的培养,在设计类课堂尤其是“金课”打造中,不再是传统教学中将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翻转课堂模式下,课堂学习之前学生带着相关问题进行预习,能简单了解课堂所学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总结问题,在引导学生学习技巧的同时,也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
1.3 能将教材内容与实践有效结合
传统设计类专业教学课程,主要是按照教材内容,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讲解,但是忽视了实践内容。新的教学背景下,“金课”课堂的打造和建设,侧重将学生的学习与项目参与、社会工作实际结合,重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且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教师在此过程中补充设计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更重视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等有效结合。
2 民办高校“金课”建设的特征
从直观层面来讲,“金课”即含金量较高的课程,一方面具有高阶性,在发展中将专业知识、学生能力和素养有效结合,从而培养学生能自主独立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学会将简单的知识传授逐渐转向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具有创新性,金课内容具有时代性特点,在授课内容中融入行业发展和变化的态势,教学形式上借助先进技术手段和教学工具,教学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评价方面重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实现以评促教。除此之外,金课课程建设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教师和学生在长期得到探究中不断总结和革新。总体来讲,其具有以下方面的特征。
2.1 动力性
“金课”课程建设的学习动力,主要是课程教学策略的科学设计。首先,通过教育课程与设计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如将通识课程改革和职业道德规范、思政建设等与设计专业有机融合;其次,革新原有的教学内容,结合行业发展和边和,从而更新行业发展的理念,最终在教学内容方面得以体现;在此,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方式,能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习好实践中思考,从而形成开放式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最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考评方式,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2.2 系统性
“金课”课程制定时,需要考虑各分立课程体系。设计专业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需要与工作岗位需求结合,根据工作的过程和工作任务设置课程,并结合设计类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做好课程前后的衔接,才能体现整个课程的系统性。此外,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确定标准体系,并明确学习的重点内容,了解需要解決的实际问题,也体现了课程内容的完整性。而在实际操作中以任务为引领,行动导向等学习方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等,能改变原有的单一课堂授课教学的模式,形成学思结合的课堂,是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很好应用的体现。
3 民办高校设计展业“金课”建设现实问题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现代化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其教学质量会受到高校自身管理、教师队伍、学生生源、教学改革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金课”建设是民办高校教学改革重点研究的领域。
3.1 民办高校阶段性发展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仍然处于基础发展阶段,虽然一些高校近些年不断扩招,教学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需要专门人员负责,院校领导的审核确定等,如果缺乏市场调研及专家论证,会影响到教学方案的合理性,当前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存在定位模糊等问题。
3.2 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近年来,很多民办高校也在重视人才的引进,提高了人才引进的标准和要求,但是虽然这些人才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其多是高校毕业生进入高校工作,教育培训的时间相对较短,且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关的教学技能相对较差,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一些设计类专业教师自身缺乏对当前社会发展及行业发展的认识,不了解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一些教师难以将自身所学的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与其他院校建设相比,民办高校自身的社会知名度相对较低,且社会科研资源等相对不足,影响到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动力的实际效果。
3.3 设计专业学生能力不足
从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自身的文化知识和基础水平相对较差,很多学生忽视了设计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只是单纯地从网上学习一些简单的设计技术及相关软件,自身的动手能力虽然较强,但是所设计出来的作品缺乏文化内涵和创新性,一些学生习惯于借助现代技术软件设计作品,缺少了基础设计理念的支持,难以更好地借助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影响到学生设计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4 民办高校设计专业“金课”建设策略探讨
4.1 明确设计类专业“金课”发展方向
当前民办高校也在积极探索设计类专业课程发展的方向,根据当前发展背景,要积极探索设计专业教训内容的“金课”,在建设中,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和金课建设对专业教师的知识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设计类课程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重视学生认知和探索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设计专业相关知识,重视设计相关设备的投入,重视软件硬件的革新等,给学生创建良好的环境,同时要结合实际发展及时调整课程建设的目标,激发学生的自觉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明确做人的道理。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设计课程的实际,综合多方面因素,重视明确设计类课程的发展方向,推动“金课”建设质量的提升。
4.2 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中,要坚持以生为本,了解课程大纲的制定是否符合专业建设实际,要根据教学质量标准,通过与设计行业、企业的合作开展协同育人,共同建设设计实践课程,重视与设计产业链、创新链结合的实践课程建设,并完善课程建设机制,将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结合,实现人才培养地所在地区经济、产业发展的对接。
同时,在建设中要重视专创融合发展,建设课程双创的金课建设体系。并组织专家团队参与到建设中,加强对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研究,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对学生培养的规格、毕业生要求及与学校的专业匹配度等结合,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根据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反向推导。此外,要突出专业可新课程的建设的地位,针对设计专业的教学特点,重视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来培养人才。
在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研究中,主要是以学习成果为起点,对人才培养方案及过程进行反向推到,分析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等,构建从培养目标到毕业要求、指标分解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关联矩阵,建立不断改进的闭环式教学质量体系,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
4.3 重视革新教学理念,推进“金课”教学设计
首先,要将工作过程系统化,作为金课建设的核心所在,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解读和重构。原有的教学目标制定,主要是通过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最终形成整体性的教学目标,每个章节的目标之间相对比较笼统,跨度相对比较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模式下,教师能将教学内容加以分解和归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
其次,要革新设计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等,要满足“金课”建设的深度和实际要求,需要根据文件要求,提升课程内容的含金量,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在设计类专业课程内容中融入艺术、科技、社会发展、文化建設等内容,实现多学科的融合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再次,在设计类核心课程建设中,要遵循成果向导教育理念,重视教学设计的研究,在课程讲解和课程结束后进行课程的总结,了解课程完成情况,民办高校科研部门、教授等团队要发挥其积极作用,对教学进行有效监督和评估,并及时做好教学反思。具体来讲,预期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学生能根据企业岗位实际需求,项目发展的需要,为其提供可行性的设计方案,并参与专业的比赛获得奖项,将设计应用于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难题,申报相关专利等。因此,“金课”教师队伍必须积极汇报课程教学成,展示教学成果,并实现教学互动和反馈。
最后,在教学实践中,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设计理论知识的同时,给学生设计实训的机会,更好地体现教学的高阶性和创新性,并重视将设计课程与思政教学邮寄结合,充分借助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给学生讲解最新的科技和工艺水平,提升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
4.4 设计类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学
在民办高校发展中,要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融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实现全方位育人发展,推进高等教育事业朝新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课程思政。
设计专业教学中,要结合专业知识的讲解和价值引领,根据课程学习的目标,充分挖掘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增强专业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其养成诚信、敬业等良好的品质,并引导学生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从其中挖掘设计的新元素,带来新的设计灵感。 此外,根据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完善,重视提升教师的整体素养,更好地做好设计工作,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革新教学体系,在设计专业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服务意识和学术诚信等原则,促进思政教育与设计专业融合发展。
4.5 完善课程考核机制
“金课”考评体系要不断完善和发展,首先是针对课程本身的考核,还包括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评价两个方面。要关注设计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根据学生设计作品的实际水平,企业对作品的采纳情况,设计比赛获奖情况等,对其进行综合的评价,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态度、学习方法等。在实际设计专业考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差异化发展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鼓励学生不断创新,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设计更多的作品。
因此,要改变原有课程教学模式下单一的评价方式,树立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在革新教学方法的同时,要重视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积极做好教学反思,评价中除了学生设计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了解学生学习中的表现,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水平、课内外活动的参与积极性等,从多方面加以评价,并根据考评结果,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推动人才建设质量的提升。
5 结语
综上所述,新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双万计划”得到了推广实施,当前民办高校设计专业课程建设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设计专业学生自身的实践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金课”建设背景下,高等院校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发展中要结合设计类专业课程建设的实际,革新教学理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当前建设现状,设计专业“金课”建设要符合社会实际需求,培养高质量的设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余招文.“金课”视域下创造性思维与图形创意课程创新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02):152153.
[2]田淼.设计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戏剧之家,2021(04):176177.
[3]孙蕊.“金课”视域下高职课程结构重塑——以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3):8993.
[4]徐宏.学习分析视域下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块优化设计——以环境艺术专业“装置艺术创新与实践”课程为例[J].美术大观,2020(12):149151.
[5]金鈺.“金课”导向下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实践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105106.
[6]李宁宁.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J].东西南北,2020(06):240.
[7]苏赞.民办高校产品设计专业核心课程“金课”建设[J].大观,2020(02):7172.
[8]赵吉成.包装设计“金课”课程建设探究[J].美与时代(上),2019(12):112114.
[9]孙虎鸣.关于工业设计专业表现技法课程建设的思考[J].美术大观,2018(09):142143.
项目:202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实验室教学模式研究—以设计专业类实践课程为例,项目编号:2020SJA0895
关键词:民办高校;设计专业;“金课”建设
新的发展阶段,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将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体现于学生的学习成果中,强调高校结合实际,重视课程教学内容的梳理,淘汰“水课”,重视“金课”的打造,合理地增加课程的难度,不断拓宽专业课程深度,从而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尤其是“双万计划”的提出,为高质量“金课”的打造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成为当前民办高校教学发展的重点方向,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1 民办高校设计专业“金课”建设的意义
设计类专业包括了艺术设计、环境概念设计、视觉设计等专业内容,经济社会的发展,设计类专业与传统的艺术设计有一定的差别,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双万计划”发展背景下,设计学专业“金课”的打造,具有重要意义。
1.1 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与原有的设计类专业课程相比,“金课”建设革新了原有的授课理念,重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设计类专业对学生的实践性要求较高,学生除了学习设计基础及理论知识,还要参与实际项目训练,在此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设计水平。一些互联网公司有设计需求,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设计比赛中,“金课”建设中教师课堂中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学生学习的进度,给予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1.2 “金课”建设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导
当前高校专业课程改革发展中,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感,当前设计专业类学生的课程改革多是通过翻转课堂来实现,翻转课堂模式下不再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模式,强调以学生为导向,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意识的培养,在设计类课堂尤其是“金课”打造中,不再是传统教学中将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翻转课堂模式下,课堂学习之前学生带着相关问题进行预习,能简单了解课堂所学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总结问题,在引导学生学习技巧的同时,也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
1.3 能将教材内容与实践有效结合
传统设计类专业教学课程,主要是按照教材内容,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讲解,但是忽视了实践内容。新的教学背景下,“金课”课堂的打造和建设,侧重将学生的学习与项目参与、社会工作实际结合,重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且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教师在此过程中补充设计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更重视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等有效结合。
2 民办高校“金课”建设的特征
从直观层面来讲,“金课”即含金量较高的课程,一方面具有高阶性,在发展中将专业知识、学生能力和素养有效结合,从而培养学生能自主独立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学会将简单的知识传授逐渐转向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具有创新性,金课内容具有时代性特点,在授课内容中融入行业发展和变化的态势,教学形式上借助先进技术手段和教学工具,教学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评价方面重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实现以评促教。除此之外,金课课程建设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教师和学生在长期得到探究中不断总结和革新。总体来讲,其具有以下方面的特征。
2.1 动力性
“金课”课程建设的学习动力,主要是课程教学策略的科学设计。首先,通过教育课程与设计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如将通识课程改革和职业道德规范、思政建设等与设计专业有机融合;其次,革新原有的教学内容,结合行业发展和边和,从而更新行业发展的理念,最终在教学内容方面得以体现;在此,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方式,能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习好实践中思考,从而形成开放式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最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考评方式,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2.2 系统性
“金课”课程制定时,需要考虑各分立课程体系。设计专业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需要与工作岗位需求结合,根据工作的过程和工作任务设置课程,并结合设计类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做好课程前后的衔接,才能体现整个课程的系统性。此外,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确定标准体系,并明确学习的重点内容,了解需要解決的实际问题,也体现了课程内容的完整性。而在实际操作中以任务为引领,行动导向等学习方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等,能改变原有的单一课堂授课教学的模式,形成学思结合的课堂,是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很好应用的体现。
3 民办高校设计展业“金课”建设现实问题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现代化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其教学质量会受到高校自身管理、教师队伍、学生生源、教学改革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金课”建设是民办高校教学改革重点研究的领域。
3.1 民办高校阶段性发展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仍然处于基础发展阶段,虽然一些高校近些年不断扩招,教学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需要专门人员负责,院校领导的审核确定等,如果缺乏市场调研及专家论证,会影响到教学方案的合理性,当前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存在定位模糊等问题。
3.2 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近年来,很多民办高校也在重视人才的引进,提高了人才引进的标准和要求,但是虽然这些人才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其多是高校毕业生进入高校工作,教育培训的时间相对较短,且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关的教学技能相对较差,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一些设计类专业教师自身缺乏对当前社会发展及行业发展的认识,不了解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一些教师难以将自身所学的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与其他院校建设相比,民办高校自身的社会知名度相对较低,且社会科研资源等相对不足,影响到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动力的实际效果。
3.3 设计专业学生能力不足
从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自身的文化知识和基础水平相对较差,很多学生忽视了设计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只是单纯地从网上学习一些简单的设计技术及相关软件,自身的动手能力虽然较强,但是所设计出来的作品缺乏文化内涵和创新性,一些学生习惯于借助现代技术软件设计作品,缺少了基础设计理念的支持,难以更好地借助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影响到学生设计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4 民办高校设计专业“金课”建设策略探讨
4.1 明确设计类专业“金课”发展方向
当前民办高校也在积极探索设计类专业课程发展的方向,根据当前发展背景,要积极探索设计专业教训内容的“金课”,在建设中,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和金课建设对专业教师的知识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设计类课程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重视学生认知和探索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设计专业相关知识,重视设计相关设备的投入,重视软件硬件的革新等,给学生创建良好的环境,同时要结合实际发展及时调整课程建设的目标,激发学生的自觉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明确做人的道理。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设计课程的实际,综合多方面因素,重视明确设计类课程的发展方向,推动“金课”建设质量的提升。
4.2 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中,要坚持以生为本,了解课程大纲的制定是否符合专业建设实际,要根据教学质量标准,通过与设计行业、企业的合作开展协同育人,共同建设设计实践课程,重视与设计产业链、创新链结合的实践课程建设,并完善课程建设机制,将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结合,实现人才培养地所在地区经济、产业发展的对接。
同时,在建设中要重视专创融合发展,建设课程双创的金课建设体系。并组织专家团队参与到建设中,加强对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研究,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对学生培养的规格、毕业生要求及与学校的专业匹配度等结合,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根据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反向推导。此外,要突出专业可新课程的建设的地位,针对设计专业的教学特点,重视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来培养人才。
在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研究中,主要是以学习成果为起点,对人才培养方案及过程进行反向推到,分析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等,构建从培养目标到毕业要求、指标分解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关联矩阵,建立不断改进的闭环式教学质量体系,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
4.3 重视革新教学理念,推进“金课”教学设计
首先,要将工作过程系统化,作为金课建设的核心所在,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解读和重构。原有的教学目标制定,主要是通过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最终形成整体性的教学目标,每个章节的目标之间相对比较笼统,跨度相对比较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模式下,教师能将教学内容加以分解和归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
其次,要革新设计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等,要满足“金课”建设的深度和实际要求,需要根据文件要求,提升课程内容的含金量,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在设计类专业课程内容中融入艺术、科技、社会发展、文化建設等内容,实现多学科的融合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再次,在设计类核心课程建设中,要遵循成果向导教育理念,重视教学设计的研究,在课程讲解和课程结束后进行课程的总结,了解课程完成情况,民办高校科研部门、教授等团队要发挥其积极作用,对教学进行有效监督和评估,并及时做好教学反思。具体来讲,预期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学生能根据企业岗位实际需求,项目发展的需要,为其提供可行性的设计方案,并参与专业的比赛获得奖项,将设计应用于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难题,申报相关专利等。因此,“金课”教师队伍必须积极汇报课程教学成,展示教学成果,并实现教学互动和反馈。
最后,在教学实践中,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设计理论知识的同时,给学生设计实训的机会,更好地体现教学的高阶性和创新性,并重视将设计课程与思政教学邮寄结合,充分借助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给学生讲解最新的科技和工艺水平,提升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
4.4 设计类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学
在民办高校发展中,要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融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实现全方位育人发展,推进高等教育事业朝新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课程思政。
设计专业教学中,要结合专业知识的讲解和价值引领,根据课程学习的目标,充分挖掘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增强专业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其养成诚信、敬业等良好的品质,并引导学生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从其中挖掘设计的新元素,带来新的设计灵感。 此外,根据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完善,重视提升教师的整体素养,更好地做好设计工作,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革新教学体系,在设计专业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服务意识和学术诚信等原则,促进思政教育与设计专业融合发展。
4.5 完善课程考核机制
“金课”考评体系要不断完善和发展,首先是针对课程本身的考核,还包括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评价两个方面。要关注设计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根据学生设计作品的实际水平,企业对作品的采纳情况,设计比赛获奖情况等,对其进行综合的评价,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态度、学习方法等。在实际设计专业考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差异化发展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鼓励学生不断创新,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设计更多的作品。
因此,要改变原有课程教学模式下单一的评价方式,树立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在革新教学方法的同时,要重视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积极做好教学反思,评价中除了学生设计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了解学生学习中的表现,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水平、课内外活动的参与积极性等,从多方面加以评价,并根据考评结果,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推动人才建设质量的提升。
5 结语
综上所述,新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双万计划”得到了推广实施,当前民办高校设计专业课程建设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设计专业学生自身的实践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金课”建设背景下,高等院校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发展中要结合设计类专业课程建设的实际,革新教学理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当前建设现状,设计专业“金课”建设要符合社会实际需求,培养高质量的设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余招文.“金课”视域下创造性思维与图形创意课程创新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02):152153.
[2]田淼.设计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戏剧之家,2021(04):176177.
[3]孙蕊.“金课”视域下高职课程结构重塑——以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3):8993.
[4]徐宏.学习分析视域下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块优化设计——以环境艺术专业“装置艺术创新与实践”课程为例[J].美术大观,2020(12):149151.
[5]金鈺.“金课”导向下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实践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105106.
[6]李宁宁.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J].东西南北,2020(06):240.
[7]苏赞.民办高校产品设计专业核心课程“金课”建设[J].大观,2020(02):7172.
[8]赵吉成.包装设计“金课”课程建设探究[J].美与时代(上),2019(12):112114.
[9]孙虎鸣.关于工业设计专业表现技法课程建设的思考[J].美术大观,2018(09):142143.
项目:202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实验室教学模式研究—以设计专业类实践课程为例,项目编号:2020SJA0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