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海瑞

来源 :男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eyun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瑞在中国历史中算得上是比较特殊的名人。他以刚直不阿、敢骂皇帝著称。我们纵观历史,发现类似海瑞这样的“青天”,差不多都没有什么好结果。经常有人讨论:如果海瑞生活在现在的社会里,他会不会大受欢迎?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制度决定官员的行为,绝对的权力就会产生绝对的腐败,像他这样以儒家思想为道德规范,以明朝法律为准绳的人,显然不被当官为发财的官僚集团所容纳。
  海瑞刚直不阿,是民众的评价,而官场则认为他是茅厕的石头——又臭又硬。他反常的举动最初表现在身居一个县教谕的职位上,见到督学官吏而不跪,声言自己是为人师表的学官,按明朝法律用不着跪。后任淳安知县,对叨扰地方的、勒索的过境官员一律挡驾。当时权臣胡宗宪的儿子一路南下,所有的地方官无不热情迎接,唯恐招待不周。到了海瑞这儿,管驿以常礼标准接待,被胡氏之子倒挂起来重责鞭打。海瑞知道以后,立刻带人把胡氏之子押监入狱,还说:“胡总督乃是朝廷重臣,向来提倡节俭,教导下属不得铺张。这一定不是他的儿子,而是冒充的”。并且还没收了他随身带的一千两银子。胡宗宪知道后,十分恼怒,但也只能隐忍不发。后来,又有权相严嵩的宠臣来到这里,听说这等情况就赶快绕道走别处了……从此他特别另类,引得朝野瞩目。
  在严嵩被罢官后,凡是反对他和其党羽的人都得到提拔。海瑞被提升到户部任职。他刚到任不久,就上疏给昏庸的嘉靖皇帝,指责他“昏聩多疑,自私虚荣。既是昏君,又是暴君。既不是一个好皇帝,也不是个好男人,普天下的臣民都对你有意见。百姓皆说‘嘉靖嘉靖,家家干净’。希望你能改正,不要误国了”。这样的奏疏不用说是专制的皇帝,就是共和国的民主总统看了,也未必接受得了。嘉靖看了半截就跳起来,把奏疏扔在地上,使劲大声喊:“快把这个家伙抓起来,别让他跑了!”身边的太监告诉他:“这个人一向有刚直的傻名,知道上奏疏后犯了死罪,已经买好棺材,并同妻子诀别。他的奴仆都吓跑了,可他是不会逃跑的”。这倒让嘉靖有所触动,又从地上捡起奏疏,连续看了几遍,边看边摇头叹息,最后把海瑞的奏疏留中。在这期间,嘉靖有所反思说:“海瑞说得对,可是我一直有病,怎么能临朝听政呢!”后又说,“海瑞像比干那样忠烈,我又不是商纣王,为什么杀他呢!”但他又咽不下这口气,还是把他投进监狱。这在集权的封建王朝当中,算是罕有的例外。
  嘉靖是历史上有名的恶皇帝,杀了不少大臣,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他为什么没杀海瑞?据我猜测有两种可能:一是嘉靖知道自己罪恶昭彰,在临死前要表现得像个明君,仿唐太宗李世民不杀魏征,以便青史不留骂名;二是树立一个典型,让大臣们向海瑞学习,个个儿都像他似的忠君爱国。海瑞一生节俭,后来虽身居高位,生活水平还不如平民百姓。在那个崇尚奢华的腐败时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特别是他在工余时间,还同家人亲自耕作,以贴补家用。在封建社会里,当官的能够不贪污,不受贿,不徇私枉法,洁身自好,已经是清官了。而海瑞不但做到这点,而且刚直不阿,嫉恶如仇,打击贪官,为民作主,在当时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得到的,可算得上是凤毛麟角了,这样的好官在历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他任县令时,就发布著名的《禁馈告示》和《兴革条例》,内容主要是:约束官吏不得勒索百姓,吃拿卡要;对接待上级不得铺张浪费,不得馈赠礼物(杜绝买官或邀宠);官吏在办公时要节俭,甚至不得随便浪费公文用纸,能重复使用的不得丢弃;他连官吏的私生活都干涉,不许他们佩戴珠宝首饰,不准随意吃甜美的食物等等。他是倡导者,还以身作则,把官府真个办成了“清水衙门”。在那个所谓太平盛世,腐败成风,到处声色犬马的时代,不遭权贵的憎恨才怪呢!
  海瑞罢官以后,回到家乡只靠祖上留下的几亩薄田为生,老宅也破旧不堪,其家境已经不是贫困,而是拮据了。为了生活,他不得不经常卖文来换取些钱维持。他母亲去世也无力办丧事,而是靠他人资助安葬的。他为人有两项原则:一是做官维护祖宗之法,严格按照大明的法律法规办事;二是个人操守遵从孔孟之道,恪守儒家的纲常伦理。嘉靖死讯传到牢狱,他听说放声痛哭,甚至不思饮食。万历当政以后,曾经想启用海瑞,但受到群臣的强烈反对。万历十分清醒,他明白这些大臣的意思,批驳了他们,封给海瑞一个尚书的官儿,不过是在南京陪都,实际上是个有职无权的虚衔。他很郁闷,连续七次上疏辞职,都未获准,直到故于任上。他无儿无女,家徒四壁,还是去拜谒他的一位御史,筹了笔钱给他安葬的。据说,运送灵柩回乡时,沿路百姓披麻戴孝,“号泣载途”,如丧考妣。人民群众给予他很高的“规格”。
  万历是个有头脑的皇帝。他了解海瑞是封建王朝真正的卫道士,如果所有的官吏都像海瑞一样愚忠,那么大明的天下就可以绵延万年了。他还深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这样一个典型,为的是让群臣学习,使他们变成朱氏王朝的奴才,俯首贴耳为其服务。
  海瑞其人引来无止无休的争论,而且这种现象非常怪异:一是当朝皇帝嘉许却不重用;二是百姓爱戴却在官场受排挤;三是虽为历朝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却一直被列为另类。仔细琢磨起来,这里的原因并不复杂:皇帝是因为政治的需要,必须利用他为其统治服务。百姓爱戴他,是因为他曾经打击豪强、给过他们一片“青天”。让人费解的是后者:众所周知的文化大革命,就是以批判戏剧《海瑞罢官》发轫的,从而引发十年内乱。毛泽东认为,这部戏影射庐山会议,而彭德怀就是海瑞。在这次运动中,海瑞被当作反面对象来对待,成了中华民族浩劫的“罪魁祸首”。
  中国对逝去的人,都以盖棺定论。其实事情不见得是那么简单,当权者会根据政治需要,对过世的人予以评价。譬如海瑞,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树为楷模,却罕有身体力行者,而且还有借他的卓尔不群来发动史无前例的运动。因此,现在聊聊海瑞,仍然还具有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16岁那年夏天,父亲用从没有过的略带羞涩的神态,结结巴巴地对我说:“小蔷,我明天中午和朋友一起吃饭,你要不要一起去?”我不屑一顾的甩甩头说:“饭有什么好吃的,我不去了。”想想不对,父亲很少出去交际应酬,他的生活中差不多只有我,看他的样子,一定是有什么秘密瞒着我。  我忍不住问:“是男的还是女的?”父亲说是女的,我回头看他,眼睛瞪得像铜铃那么大,父亲在我审视的目光下,羞愧地低下头。我笑,说:“是相亲
期刊
爱情总是比我跑得快,我的渴望追不上爱情的风,她一次次来去,有影无踪。剩下我在孤单的楼阁梳理如麻的心思,寒冷肆意袭击我单薄的身体,却带不走厚厚的愁……    他的背叛和离去把我对爱情和婚姻的华丽梦想席卷一空。他的不可原谅变成怨恨在我心里持久地纠缠,直到岁月走远,远到一切都已模糊,我才明白如果不爱了恨也显得多余。离婚七年,我默默地躲在庞大的生活贝壳里,假装坚强。  我的第一次婚姻是在25岁的时候,那是
期刊
最近犹如沉渣泛起,痞子文学的祖师爷、文坛骂将王朔,蛰伏十来年之后,再现江湖。他的独门绝学依然老道,照样是“逮谁骂谁”,“逮谁灭谁”。由于多年闭关修炼,其功夫不但更上一层楼,而且已经达到炉火纯青。他一现身就在江湖中掀起轩然大波,而各路媒体的绿林豪强则推波助澜,唯恐天下不乱,“搅得周天寒彻”。更有晚生后辈韩寒者,少年英雄了得,虽初涉文坛不久,却所向披靡,斩获颇丰,因此傲视群雄,口出假语村言,已经把文坛
期刊
编者按:这是一篇多么好的文章啊!已经很少能看到这么精辟和细致入微的说理与分析了,让人看完不由抚卷三叹。现在对男人非议的言论,满目皆是,特别是一些女人,总想把男人驯化成一群沉默的羔羊,一个俯首贴耳的奴隶。殊不知,男人和女人往往得荣辱与共,甘苦同行;如果不相互理解和包容,则无法同舟共济,那么结局将是悲剧性的。希望女人们能够好好地看看这篇文章,这样对夫妻和谐及社会安定,会有划时代的意义。    1多给他
期刊
继父的伤害令我刻骨铭心     我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在我12岁那年,一场车祸夺去了爸爸的生命。爸爸在世时是家里的经济支柱,没有爸爸的日子里,我们的生活日益捉襟见肘。就在我即将面临辍学的时候,妈妈带我走进了另一个家庭。继父比较有钱,与妻子离婚不久,虽然他对妈妈和我都很亲切友善,可我总感到有一种无形的障碍横亘在我们之间,让我无法与他亲密无间。  大概是我们与继父在一起生活半年之后的一天,他1
期刊
我不喜欢我的父亲,倒不是因为他有什么不良嗜好,事实上,他勤劳俭朴、乐于助人,在亲戚朋友间口碑极佳,但我还是不喜欢他。我儿时对他记忆的片段经常是他黑着脸、举着巴掌对我训斥。我小时候可以算是个极乖的孩子,但也常会为一些算不上什么错误的言行而大受责难。我清楚地记得,我四五岁的时候就因为吃饭的时候说话了,他便用筷子敲我的头,因为用力过大,以致筷子都折成了两段;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和同学一起写作业,因为比别人写
期刊
▲陈凯歌——陈红  无心再续笙歌梦,常凝即见桃花面,闲眠浅醉,浅醉闲眠……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别是一番滋味在红妍!   问寻自己,可谓花瓶焉?    冯小刚——徐帆  为容不在艳,独喜抱洁莲。不敛娇媚光,演技却不凡……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别是一番滋味在帆悬!   问寻自己,可谓花瓶否?    ▲鄢波——梅婷  粉影朱纱,谁来折花,折从鄢去,梅枝最佳……   ——才下眉头,却上心
期刊
在做快乐的单身汉时,曾经有过许多对未来恋人的幻想,总希望她既善良又温柔,既聪明又能干。然而,现实总归是现实,幻想不成之后,经朋友介绍认识了萍。  萍看上去不算漂亮,但也挑不出什么特别的毛病,第一次见面时并没有对她产生什么好感,就更不用说一见钟情了。只是交往的时间稍长之后才发现萍还真有不少可爱之处。一向注重实际的我,也就明确了恋爱关系。  也许是处于恋爱中的男女都善于伪装自己,亦或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
期刊
博彩业历经久远,形式花样繁多,参与者上至高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几千年来,在赌场上搏杀的芸芸众生,虽失去江山美女或家破人亡,却皆乐此不疲。为什么博彩屡禁不止,具有如此的魅力呢?各国政府都非常关注博彩业,还给予支持呢?在物质层面上分析,参与者可以不劳而获地取得暴利,从而在精神上得到强烈的刺激,使心理上也得到极大的满足。  对人之初是善还是恶,有着截然相反的观点,而在赌场上面对巨大利益的诱惑,几乎都会
期刊
孙菲菲,长得韩味十足,精美的五官,晶莹剔透的。  各路女星如此美丽,为何没有走红,有其个中原因,或机遇,或自身低调……    曾黎,一个最具古典却异常低调的美女,章子怡的同班同学。  徐筠,这是位青岛姑娘,据说有章子怡脸,巩利嘴……长相十分柔美,清秀……可惜除了张艺谋威弛广告,再也没有什么突出的作品。    霍思燕,虽然外表演技具佳,但是就是不怎么红,不知为什么。  刘园园,少年康熙里的冰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