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谈恋爱的年轻人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nywang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国结婚对数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每年结婚人数,自2013年达到1346.9万对的历史高位后,多年来持续下降。生活压力、个人选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敢轻易走进婚姻的殿堂,甚至不少人拒绝恋爱。
  过年总是与相亲和催婚相伴,二十多岁的适婚青年赶趟似的奔赴人生的节点,“你大舅他妹妹的朋友的女儿,就那个静静,和你一样大,孩子都有两个了。”
  各大互联网平台也上演着恋爱者偏差的戏码,春晚也出现了“单身狗”的字眼。适婚年龄里自愿或不自愿的单身似乎都在一定程度上被孤立或遗忘了。那不妨,我们在情人节说点丧气话。
  恋爱是谈还是不谈,这是个问题。或许,这也不是个问题。

“想找一个城市女孩让自己成为广州人”


  施伟今年27岁,来自小地方的他留在广州工作,有着强烈的脱单欲望。他积极地参加过很多次相亲,却“屡试不中”。对对方要求过高、对自己认知不清,又不善交际,他剩下得并不冤枉。
  珍爱网发布的《2019Q4单身人群调查报告》显示,男性比女性更渴望脱单。施伟能够意识到自己格外想要女朋友的状态。他说:“我经常聊着聊着天就拐到谈恋爱的话题上面去,有时候让朋友有点烦。”
  然而,绝不松口的颜值要求让施伟长时间处于单身状态。曾经追求他的一个女孩就是因为外形没能吸引他而被拒绝。在广州的一次相亲中,施伟还是觉得对方“不好看”,就没有继续接触下去。
  “我觉得她头大,而且脖子太粗了。”施伟发来相亲对象的一张照片。在聊天中,他说自己的择偶最低标准大概是:“不能太矮,年龄最好也不要太大。”施伟有个大他三岁,去年结婚的姐姐。认为姐姐已经算是晚婚的他在择偶中无法不嫌弃“年上”的姑娘。“不能比我姐姐还大吧。”
  家族里的饭局上,总有长辈替他牵线。但凡是听到“可能长得不那么漂亮”或是“比你大一两岁”的形容,施伟就不出声地闷头吃菜。不止一次,长辈让他多和女方交流,不要只看过了脸和身材就否认别人。实际上,施伟却不认为自己的做法有什么问题。“我也不能说是纯粹的看外表吧,”施伟解释自己,“就是没有心动的感觉啊。”
  在珍爱网发布的《2019Q4单身人群调查报告》中,男性单身青年想要恋爱原因的第一位就是“遇见喜欢的人”。施伟自认的观点也很相似:“我总觉得要是有缘分,一下就会喜欢上,想要继续交流下去。但是既然已經没有兴趣,就不想再发展关系了。”
  施伟对身高一米七出头的自己如此评价,“我的硬伤就是不怎么高,工作压力大又有点胖。”总之,施伟评价自己各方面实力都是中上水平,找对象,他绝对不将就。他早就想好了自己想要的姑娘的模样,“高高瘦瘦,长头发,大眼睛。”他像在游戏里建模一样预设好了对象,却忘了自己不是故事线里的主角,现实也大概率不会出现如此完美的相遇。
  施伟对于理想中的女友不只有关于外貌的要求,还要有和他一起奋斗的精神,甚至要能帮助他成就事业。他渴望城市生活,希望逃离是一个小县城的家乡。“我是一定要留在城市的。”他十分肯定地说。
  正因为有这样的理想,他说:“以前追我的一个女孩子只想待在县城,我不一样。”施伟目标很明确,想找一个城市女孩让自己成为“广州人”。“我是一定要留在城市的。”他十分肯定地说。
  好不容易遇到心仪的,现实会毫不留情地打脸。在一次相亲中,为了提升自己的形象,施伟特地买了一套新衣服和一双新鞋。来相亲的姑娘22岁,与施伟同行业,长相漂亮,而且是地道的广州姑娘。施伟对她非常满意,很希望能够进一步发展。
  关于这次见面,他说:“整顿饭都特别紧张,还有点喘不过气。”两个人互留了微信。连续几天下班之后,施伟都在微信中给她发信息,寻找话题。然而,女方却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谈话兴趣。“嗯”“哈哈”“对”这样的短语是漫不经心的最好证明。但是,施伟依然努力制造见面条件:“我比较内向,不太会在微信里说话。我想见见你,聊一聊,你看可以吗?”
  面对这样频繁的邀约,对方终于忍无可忍地回复,“我其实没打算谈恋爱。”看到对方的信息,施伟才知道凉了。“人家看不上我。”被拒绝时他有短暂的清醒。之后,凡是提到这次相亲,他都流露出被对方的不屑伤害的委屈。

  1月11日,百合佳缘集团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男女婚恋观报告——《爱与哀愁之灵魂拷问》中,94%的受调女性和84%的男性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对“快餐恋情”说“NO”!
  由此可见,更多的单身人群还是更加渴望认真而诚挚的美好恋情。从心底来说,施伟也认为自己是“不将就”而非“要求太高”。尽管十分渴望恋爱,施伟却不愿意随便接受一个表白。哪怕到了被频繁催婚的年龄,他说:“我只要没有心动的感觉,就不继续下去了。”他说,家族里的长辈说他“不成熟”。施伟说:“可我是不愿意得过且过。”
  春节回家,施伟已经订好要参加一次长辈安排的相亲。他仍很积极乐观,“现在不排斥各种接触,总要多聊聊才有结果。”

没有需求、自给自足


  25岁,女,母胎单身。日辰在一座小城市当公务员,这不是她的本意,只是兜转几年,考研和考公务员并没有如愿以偿。女生的青春消耗不起,这是她经常听到的话,似乎没有读研和正式工作的几年就是浪费。她也不知道,只是对现状感到焦虑,又不想被这句话限制,“不甘心,再闯闯。”   在小城市上班,生活压力小一点,节奏也慢一点。但她想考回市里,考公期间在市里工作的一两年,她已经和爸妈在A市买了一套房,房贷的压力也不算太大。
  “我为什么不一个人呢?”
  每天,朝九晚五,偶尔加班。工作是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算是被磨得没脾气了。”回到家后,她会刷题、看时政新闻,准备下一次公务员考试。
  早餐一碗鸡蛋荞麦面,中餐在单位食堂吃,偶尔点外卖改善伙食,晚上回家自己做燕麦牛奶香蕉粥或者酸奶水果芋泥。日出日落之间光阴被拉得悠长,若是得闲就看电影、打羽毛球或者看书,悠长得有些单调但也并不乏味。
  经历过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工作生活变迁的动荡以及与有好感的男生建立联结无果,日辰现在更愿意稳一点,在自己搭建的安全空间里,舒适地先做好自己。
  “在物质和精神上我都可以自给自足”,而一旦进入暧昧或者亲密关系中,不可避免的是一定会谈论自己。“但我不太想分享和谈论自己,我的事情也没必要跟别人说吧。”
  没有需求和自给自足,几乎能堵住一切感情涌流的出口,“难怪我母胎单身”,日辰自嘲道。
  日辰的奶奶是典型的一辈子为家庭操劳,她看到自己的朋友在进入恋爱关系、婚姻关系后会不可避免地消磨自我。“一定程度上,家庭和伦理的束缚也是劝退我的重要原因。”25岁,这个年纪似乎不再是单纯只谈恋爱,而是一开始就得考虑结婚问题了。
  “所以我还是先一个人过吧,也许不错。”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单身人口已达2.4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65%。

“在自己的房子里招待朋友却遇不到对的人”


  和日辰态度类似的还有彭玥。彭玥从小城镇出来,大学毕业后留在了武汉工作,10年前就拥有了自己的房子。
  随着两个妹妹成家立业,父母对她的催促越来越紧,越来越多地被相亲“安排”上。一次,介绍人带着彭玥到男方家吃饭,餐桌上双方都礼貌性地打听对方情况,介绍人张罗得无比热情,彭玥只能故作矜持地小口小口吃菜,对方每问一点,都微笑着点头“嗯嗯”。回到家把外套一甩,瘫在沙发上,掏出小零食,点开新剧:“还是这样比较适合我。”
  彭玥并不反感恋爱,只是一直找不到“对的人”,“大家都懒得分更多精力给其他人”如果不是一见钟情,彭玥很难跟对方发展下去。对于彭玥来说,谈恋爱或者结婚只是生命里一个可有可无的选择,满足自己的兴趣才是成年人最大的快乐。
  作为最早在网上冲浪的活跃分子,在兴趣爱好领域内,彭玥有很多亲密的网友。她的家就像朋友关系网中武汉的一个小据点,有网友来武汉玩耍,都可以到她的独居小屋借宿。
  对于她而言,爱好可以和每一个朋友分享,却很难在相亲等等与男性的谈话中得到满足,总是绞尽脑汁去想两性可以进行下去的话题实在太累了。

“感情,更关乎男人的尊严”


  26岁的宋伦在一家知名线上教育机构工作,身边不乏有着房贷为人父母的,也不乏谈婚论嫁,却被经济问题卡在那里的,唯有宋伦单身。
  大学里的那段感情,宋伦形容自己是一头扎进去,两人亲密无间、无忧无虑,最远的未来,也不过是考虑下个周末要去哪玩。但是,现在他在找对象这件事上,开始考虑很多现实问题。“不谈未来的感情是没有必要的。”而未来,是建立在经济的基础之上。
  宋伦说,他现在其实很害怕开展一段感情,害怕遇到如下关乎男人尊严的场景。
  比如女生过生日很喜欢一件东西,但是男生买不起。往往在這个时候,女生内心的声音是“我怎么跟了你混到了这个地步”,男生内心的声音却是“我怎么带着你混到了这个地步”。
  为了不那么自卑和内疚,所以宋伦很享受他目前的单身状态。
  单身一段时间后,宋伦形成了自己的生活轨迹,作为一个二线城市的白领,在租住的标准间里,宋伦很喜欢一个人下班后瘫软地躺在沙发上喝可乐打游戏,悄无声息地消解自己的疲惫。换了小房子之后,属于宋伦的只有10平方米的卧室里,那扇充当生活压力排解渠道的窗户。
  与孤独和平共处后,他很大程度上不想被打扰,更不想因为另一个人的加入而破坏自己建立的内心秩序。除非那个对的人出现,不然宋伦仍愿意一个人过下去,他觉得这样每天认真工作没什么不好,看似消极,但却又时刻准备着。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演艺界名人被国内一些大学聘为教授的新闻屡见不鲜:张铁林被聘为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牛群出任安徽大学兼职教授,李湘担任四川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相比于名人出任教授,钳工、磨工等一线工人当教授的事情还是不多见。最近,河北省的一些金牌工人和能工巧匠被几所高职院校聘为客座教授,并已经走马上任。    26名技工成河北高校客座教授    2009年1月18日,26名当选为河北省首届十大金牌工人或百名
在乡镇干部中间,流传着“五苦”的说法,这“五苦”是:晋升机会少,工作环境差,物质待遇差,学习机会少,工作困难多。正如一位乡干部说:“手中无权,兜里没钱;求人的多,肯定的少;爱人务农、子女‘赋闲’。”    当前关于“三农”问题讨论的热点,由“减负增收”转向了“乡镇改革”。在这讨论中,很多人认为取消农村“两税”后,乡镇一级政府变成了“空壳”,乡镇的存在没有多大的积极作用,主张撤消乡镇政府和部门。还有
浙江曹娥江古时曾名为舜江,因东汉时孝女曹娥投江寻父,改称今名。在唐代时,曹娥江还是一条诗人游历吟咏之路。然而,几年前的曹娥江嵊州仙岩段,因为沿江城市化和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曾遭受浊流的侵袭,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荣光。  在嵊州市有关部门领导的口中,近几年嵊州市的环保工作是做得较为出色的,在绍兴地区也是领先的,其中一项表现就是嵊州城市污水的排放指标是全省所有县市中最为严格的。  除
西班牙著名诗人夏普讲述了这样一件他亲身经历的事: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小男孩。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父亲让我和他一起到拉赛尔的铁匠铺去,我们将需要修理的耙子和锄头留在那里后便到集市上逛去了。等我们返回时,耙子和锄头都已经修好。拉赛尔虽然已经年迈,但他的手艺仍然精湛无比,经他修复的农具几乎和新的一模一样。父亲十分满意,爽快地掏出一枚银币递给拉赛尔。  “‘不用了,’老人说,‘这一类小活我从不收费的。’” 
义务教育“实至名归”洒教育公平阳光    2007年,我国义务教育在经历多年“收费教育”后,终于彻底向全国农村孩子敞开“免费之门”。从2007年春季学期开始,国家免除全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中央财政为此安排“两免一补”资金181亿元,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经济负担普遍减轻。  与此同时,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资助工作也紧锣
2009年8月初的晋南平陆农村,林木葱茏,硕果累累。从嘴尖红到屁股的桃子,挂满枝头,撒满树底,成串翠绿的苹果将树枝压得弯腰驼背。沿途忙碌的农民喜气盈面,正在采摘、装箱、搬运果蔬,满载的农用车,过黄河大桥,进入220多万人口的河南省三门峡市,就将换回一沓沓钞票。  县城里,车流人流不息,店铺摊点林立;华灯亮起,三三两两的中青年男女聚集在县政府西侧的体育场内翩翩起舞,一些人则驾车到黄河对面的三门峡市消
油柑火出圈了。  在广州工作的白领Puffy是茶饮爱好者,她发现,以油柑为主角的茶饮正成为今年的新一季水果明星了。在广州的街头和商场内油柑茶、油柑果汁成为茶饮店的近期主打,甚至也涌现了不少油柑茶专门店。  喜欢尝鲜的她在品尝过某家的油柑茶后,发现口感太甜腻了,“喝不出油柑的回甘味”,就会尝试去另一家,“总之看到有油柑茶卖的店就忍不住下单。”她说,有时早上不到11点就卖完了,得靠抢。  而在5月份,
春节到了,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定会尽情地放松,也要美美地吃上几顿大餐。如今,大鱼大肉未免太腻,清淡可口的蔬菜成了人们的最爱。“食以安为先”。本刊记者南下“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并随货车由“绿色通道”进入北京大型蔬菜批发市场,试图探求鲜为人知的事实。      1月3日凌晨5点,山东寿光,繁星点点,寒意逼人。在中国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场——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西北角的马路旁,中型货车正陆续赶到,成排的货车一字
(编者按)进入21世纪以来,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前提下,中国社会却出现了严重的信仰危机。不仅许多年轻人没有目标,没有理想,只相信到手的现实,在信仰问题上出现动摇、怀疑甚至精神崩溃,以至于金钱至上,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盛行,而且曾经有过信仰的中老年人也出现了信仰危机,不少人精神迷茫,失魂落魄,找不到精神上的寄托,以至于连续出现中年自杀事件。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状态,中国社会目前到底还有没有信仰,
“从没有夜不归宿现象,晚上在单位加班也经常打电话告诉我。对我很关_心体贴……”这是湖南省邵阳县原商务局副局长邓笑天拟提拔公示期间,妻子唐亚玲向县委组织部出具的家庭道德鉴定书。前不久,邵阳县委明确规定,把遵守家庭道德情况作为评先评优、入党、提拔使用的必要依据之一。  (9月8日《人民日报》)  多数成熟的法律,都会比较理解家庭中亲情相连的实质,相关的法条也比较人性化,比如规定至亲家眷不必互相举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