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纳米纤维素晶体的制备及特征分析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uxian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毛竹为原料,首先经过次氯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去除竹纤维中的木质素与半纤维素等成分,再通过30%硫酸溶液与超声波处理结合的方法分离出毛竹纳米纤维素晶体。通过扫描电镜(SEM)与透射扫描电镜(TEM)对分离过程中各阶段产物进行形态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素晶体的直径在20~85 nm之间。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与X射线衍射(XRD)分析显示,毛竹中的木质素以及半纤维素已基本被移去,α-纤维素以及纳米纤维素晶体的结晶度得到明显的提高。热重分析仪(TGA)分析显示各个分离阶段所得产物的热稳定性均高于原
其他文献
以江苏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8-2008年从SPOT VEGETATION中提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分析江苏沿海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江苏沿海地区的NDVI有明显
2013年生物质能源与化学品国际会议(ICBEC2013)于2013年10月14—17日在南京举办。会议由南京林业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江苏省生物质绿色燃料和化学品重点实验室、
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以京杭大运河北京地区为例,利用2006年9月的SPOT5遥感影像数据对运河沿线区域进行解译,获取土地利用数据,并结合野外调查,构建运河沿线遗产数据库;参照已有环境评价模型,提出了历史文化遗产类环境评价的构成要素,构建了包括人文环境在内的新的综合环境评价模型(ICEA=n∑i=1IEEA,i×Wi+n∑j=1IHEA,j×Wj),并应用该模型对运河沿线区域环境状况进
在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苄基化改性木粉,制备出具有可降解热塑性新型材料。相转移催化剂(PTC)对产物的增重率(WGR)和熔融指数(MI)的影响结果表明:四乙基碘化铵的催化效果较好;
<正> 人体血液的pH在正常情况下,保持在一个精确和狭窄范围内。维持人体正常的酸碱平衡则依赖于呼吸系统、血液缓冲系统和肾脏的代偿调节功能。肾脏的调节作用主要是依靠肾小
学院概况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是一个既有厚重历史、又充满活力的新学脘,其历史可溯源至原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及武汉大学等校的森林系。2014年,由学校原森林资源与环境
选择黑龙江省帽儿山林场天然次生林内176株10个阔叶树种的解析木,共收集了3401个枝条的详细数据,建立了一种树冠轮廓模型。分析发现,树冠的形状随着枝深度变化,在树冠上部、中部
通过对四川省青神县慈竹不同变异类型的纤维形态指标进行观测,比较分析了不同变异类型纤维形态特征的差异及变异规律,并对其利用价值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慈竹6种类型的平均
<正> 我院近年来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检查发现退行性心瓣膜病变118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118例均是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男78例,女40例,年龄45~90岁,老年前期(45~59岁)3
<正> 临床试验室中细胞直接计数,大多都是人工显微镜计数。由于各试验室使用的充液工具和方法不尽统一,大多为细玻璃棒和血红蛋白刻度吸管,充液量以充满计数池为准。计得细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