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舞寨英 玉龙闹春

来源 :旅游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fuhai5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贵州松桃县的寨英镇是黔东北武陵山脉梵净山区一个古色古香的小镇。这座始建于明朝初年的古镇总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城如葫芦,一墙七门,五街六巷,内有各种商铺50多家,手工作坊30个,苗族吊脚楼等民居建筑近百幢,是贵州五大名镇之一。
  据有关史料记载,寨英建制比松桃还早三百年,特定的历史环境也创造出了特定的历史文化。流传于当地民间的各种文化现象,均有着与古镇一样悠久的传统风貌。在众多的历史文化现象中,尤以舞滚龙最为独特。每逢传统的喜庆节日,当地人都以滚龙这种形式来庆祝。
  
  代代沿袭的传统习俗
  
  2008年元宵前两天,贵州当地的朋友邀请我到寨英镇拍摄他们的舞滚龙闹元宵。从深圳搭乘火车经怀化、铜仁辗转到达寨英镇时已是元宵当日中午时分。
  朋友告诉我,传说很久以前,寨英磨龙洞里盘踞着一条修炼了多年的滚龙。一日,雷雨交加震动了地脉龙神,滚龙受了惊吓,不得不出走另觅新居。滚龙走出不多远,在如今的猛矿厂处留了下来,寨英人后称此地为“回龙寺”。在寨英人心目中,滚龙是吉祥万能的象征,它不仅能祛除各种魔障,确保一方安宁,还能行云布雨,赢得五谷丰收,是寨英人祥和安宁、足食丰衣的保障,他们便想方设法要使这条滚龙永久长驻。于是,此后每逢佳节,当地人都要舞滚龙,代代沿袭,流传至今。朋友说,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一个非常特殊而重要的日子,寨英百姓将这一天的舞滚龙称之为“滚龙踏青”。当天,寨英的男女老少都会很自觉地拥到田间地头迎接滚龙的到来,并求佑风调雨顺、庄稼茂盛。
  虽然朋友一直给我比画着滚龙的场景,但我脑海里总是浮现出经常见到的舞龙表演。这里的滚龙又有什么特别之处?拐过一条小巷,眼前骤然一亮,映入眼帘的是两条足有三四十米长的金色长龙,如此长的“龙”我还是头一回见到。一位老大爷坐在龙边,正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看着我们一行惊呆的表情,脸上流露着神秘的微笑,似乎在说:“没见过吧!老土了吧!”老大爷告诉我们,这就是“滚龙”的行头,一会儿在这条街上要摆起长街宴,吃完饭后滚龙就开始。滚龙全长36米,共分17节(又称洞),需34人轮番舞动。而舞滚龙时,人们还要编扎一条“黄龙”伴舞。因为滚龙是雄性的,黄龙是雌性的。雄主阳,雌主阴,只有阴阳消长,相生相合,世间万事万物方可完美。
  古街边的石阶上,几个年轻人正在“龙尾”上忙得不可开交,原来他们正在给龙体安装彩灯。只见长长的一条电线连在了后面一个装有发电机的四轮推车上,以便夜晚滚龙时为龙体内部的电灯供电。滚龙时,龙队走在前面,后面还有专人推着这个发电小车跟着。我细细品味起这条长近40米的“巨龙”来,龙骨是由九根拇指粗的竹篾捆扎连接而成,龙身由500个直径两尺左右的蔑圈等距排列连接而成,一整幅白布上画满了斑斓的鳞甲,罩在篾圈上。龙头则以粗竹扭固成框架,再蒙上事先描绘好龙头模样的布料,这样整个龙体看上去便栩栩如生,而在舞动时,人在里面又可以操作自如。
  
  


  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
  
  正看得津津有味,忽然那边一声高喊,长街宴开始了。只见古镇的百米长街上已经一字排开了十几个餐桌,家家户户都将自家做好的饭菜摆上餐桌,无论是镇上的父老乡亲还是来宾游客,都被统统邀请入席,大家频频举杯共同欢庆佳节。酒席散过,百米长街顷刻间被打扫得一干二净。
  临近傍晚,期待已久的“发灯仪式”开始了。“发灯仪式”的时间必须按传统习惯择定吉日吉时。我们纷纷涌入街口的一个小庙里,只见寺庙的大堂内红烛高烧,香烟缭绕。大殿神像前的香案上陈列着刚刚做好的斋粑、豆腐以及茶点果木等祭品。寺庙有威望的老祭司头戴冠扎帽,身穿红法衣,挥动着绺巾和司刀,脚踏九宫步,口里高唱着祈祷与祝福的歌,还不时“嘟嘟”地吹响牛角号,虔诚地为村民们举行发灯祭典。接着,镇上德高望重且技艺精湛的舞龙老手口念吉祥祝词并宣布各种注意事项。随即,唢呐高奏,锣鼓齐鸣,鞭炮震天,两条放射出五颜六色光亮的“长龙”伴随着锣鼓的轰鸣顷刻间舞动起来,与人们的欢呼声融汇在一起。伴随着巨型彩龙上下舞动,整个古镇霎时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夜色逐渐降临,龙体越发晶莹透亮,舞动间散发着五彩斑斓之光,它们时而追逐,时而嬉戏,时而羞涩,时而缠绵,时而头挨着头,时而嘴对着嘴……突然,紧锣密鼓的伴奏打击乐戛然而止,这突然的寂静,将这一幕情真意切的情爱图演绎得如醉如痴。朋友告诉我这才是开场白,即著名的“玉龙闹春”。进而一出“蟠龙戏珠”,只见一少童高举一彩球在两龙之间飞舞,龙头左旋右转总也咬不着它,开始尚耐着性子不停地追逐,后来被逗得性起,索性将长长的龙身一圈一圈盘绕成一堆,龙头自圈内中心部位向上探出高高地雄视四方,顾盼生威。此时彩球突然消失,而滚龙仍固执地四处探寻。突然,彩球在稍远的地方出现了,随着锣鼓节奏的变化,盘成几圈的滚龙瞬间变换成“一字长蛇阵”呼啸着直扑彩球。高人指点我们:这招在表演过程中要求几十个表演者的动作要高度协调一致,若其中有谁稍出差错或体力不支,必定会重重地摔倒而被别人拖着跑,不折胳膊断腿起码也要鼻青脸肿。看来这滚龙也并非全是体力活儿!
  接下来的“祥龙出洞”、“游龙戏水”、“滚龙奔海”等招式,舞龙健儿们拖着巨大的龙体左右翻滚着,毫不犹豫地将滚龙舞进沙滩,然后直奔河边,奋不顾身地跳入齐腰深的河水里,将整个滚龙活动推向高潮。此刻春寒料峭,河水有的地方尚浮着冰块,他们却全然不理会,在河水中舞动、嬉戏着,仿佛春天已经来临。
  
  送龙过后,聚餐庆贺
  
  舞滚龙的整个过程,全靠打击乐器伴奏。由锣、鼓、钹(分上钹下钹)、勾勾锣、包包锣等组成的打击乐队,时而紧张、激烈,时而轻缓、抒张。无论那长长的滚龙如何翻卷、腾挪,均有与其相应的节律为之伴奏,其中较有名的传统曲牌有“大樱桃”、“小樱桃”、“鸡啄米”等。整个活动结束,要“送龙”(也称“倒灯”)了。一般只在正月十五“送龙”。“送龙”之前,老祭司仍然像滚龙开始那样举行仪式,一番“法事”过后,人们将龙身扛起盘成一堆在寺庙前或河滩上烧掉,全村男女老少继续聚餐庆贺,一直持续到深夜。
  
  


  Tips
  交通
  火车:从广州或深圳乘火车可抵达铜仁,硬卧票价广州260元,深圳330元。铜仁汽车站每天有多班发往寨英的班车,票价20~30元,车程2~3小时。
  飞机:目前广州或深圳均有飞往铜仁机场的班机。
   观赏时间
  除正月十五外,每年的除夕、清明、端午、中秋以及国庆或其他一些重大节日,当地都要组织大规模的滚龙表演。
  观赏地点
  寨英镇属下的几个村子也自发地举行滚龙表演,更原始,更古朴,如罗家寨村的河边,可一边看滚龙一边看顽皮的孩子戏水,还可以欣赏到滚龙在田间游弋的情景。
  特色美食
  社饭:顾名思义,即“社”日做、吃的一种饭食,其主要原料是粘米、糯米(比例视米质而定)、蒿菜、野葱、蒜苗、腊肉等。浓香可口,且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强益胆气等功效。
  锅巴粉:主要原料为大米和绿豆。食用分凉热二种:凉食取刚出锅之鲜粉,或切成丝条配以蒜酱、葱花等佐料,或直接抹辣酱卷食;热食种类较多,切成丝条,用滚开水烫后可素食,也可配牛肉、羊肉、脆哨、三鲜等佐料成各种风味。
  松桃卤鸭:配料比较复杂,一般常用三耐、白扣、草果、桂皮,丁香、肉桂、葵香、干葱、花椒、生姜等三十余种。
  住宿
  古镇中有一些民居改成的家庭旅馆,房间不大,但很干净,价格也便宜,只是冲凉如厕的时候不是很方便。
  古镇外还有几间私人开设的旅馆,有公共冲凉间和免费使用的洗衣机,卫生条件尚可,每人每晚15~25元不等。
其他文献
未成绿竹取为丝,三伐还须九洗之。  煮罢篁锅舂野碓,方才盼到下槽时。  双竿入水揽纷纭,渣滓清虚两不分。  掬水捞云云在手,一帘波荡一层云。  ——芦沟民间  手艺:造纸  简介:公元105年,蔡伦向汉和帝刘肇献纸,受到和帝赞誉,造纸术广为天下所知。数百年后的宋代,勤劳、智慧的平乐人因地制宜,用竹子取代麻用于造纸。  手艺人:杨祚钦    竹麻号子    杨祚钦老人现年64岁,平乐钟灵村人。钟灵村
期刊
曾几何时,拥有一门手艺会让很多人羡慕,还能衣食无忧。然而时过境迁,目前已为数不多的民间手艺人生存状态普遍不佳,更可怕的是许多人已经放弃了祖辈们留下的手艺。政策上的空白、手艺人自身的保守观念、商品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漠视……使许许多多值得骄傲的民间手艺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  今天,我们沿着川西茶马古道寻访那些保留下来的古老手艺,通过采访已非常有限的手艺人、梳理手艺历史,以文本和图片的方式留下这些手艺的
期刊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黄磊 李宁 吕晓霞 吴觉巧  采访/萧藤 杏子 柠檬    2009年1月2日清晨,美国皇家加勒比游船公司千人入境游大团搭乘“探索号”豪华邮轮抵达广州黄埔港,掀起了广东新一轮的邮轮旅游热。  广东占有发展邮轮旅游的先天和硬件优势,作为国家旅游局推动“国民休闲计划”的首个示范区,广东应抓住邮轮旅游的契机,大力发展广东旅游经济。除了让广东人登上邮轮去旅游,更要让广东加速进入“
期刊
“香格里拉”这四个字能让人产生无数联想,但亚拉青波则是香格里拉的经典。据说在亚拉青波山顶,环绕着哈巴、玉龙、梅里和四川稻城的三座神山以及无数的无名雪山,是个充满神奇色彩的“雪山宝盆”。    雪山上,我们看到了雪鸡优雅的爪印    下飞机第二天,向导和马夫已整理好了驮运行李的马匹,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距离香格里拉机场六公里的亚拉青波神山。  亚拉青波是藏语,翻译过来是“黑色的石头山”或“黑色牦牛守
期刊
“卡帕多西亚”这个古老的名字虽然在今天的土耳其地图中查不到,但人们更乐意记住它。1907年的一天,法国的耶稣会学者耶发尼昂在他的安那托利亚之旅中,偶然发现了卡帕多西亚这片壮观的诡异的风景,他曾说:“这让我们大吃一惊,我还记得灼人烈日的强光下,最棒的风景在我们眼前流动!”    谁造就了千所火山岩下的教堂    走进卡帕多西亚,走进火山岩下精心挖掘出来的一个个教堂遗迹。神奇的火山岩白天是坚硬的,晚上
期刊
在冬天将尽春天快来的日子,欧洲各地的嘉年华热热闹闹地开场了。  法国——  在尼斯(Nice),花车和美女续写着地中海城市的奢华传奇;在芒东(Menton),柠檬和橙砌成的水果城堡营造童话故事的梦境;在韦尔法兰茜(Ville Franche),花艇载着欢声笑语穿梭在桥与桥之间。  德国——  在科隆(Cologne),平素庄重文雅的德国妇女在狂欢日中犹如火山喷发一样尽情渲泄情感,看哪个男人不顺眼就
期刊
如今,想在和田市寻找和田玉器制作是件非常容易的事,那些玉器厂像玉龙喀什河上的拣玉人一样多。几千年来,这座城市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热闹,但如今的玉石还如从前般坚韧吗?当我向新疆和田市伊力其乡乡长肉孜说明我想寻找传统和田玉制作匠人时,他沉默了很久,之后笑着说带我去那依浦家。  晚上十点,伊力其乡已被黑夜彻底淹没。肉孜打着手电快步走在前面,我跟随在他身后,听见村中小溪缓缓的流水声。在经过了漫长的敲门声后,那
期刊
葫芦竹管生妙音,闻者飘然入梦境。  三日不思茶肉味,疑是仙乐下凡尘。  ——沈云新  手艺:葫芦丝  简介:又名葫芦箫,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作为极富地域特色的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行于傣、彝,在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盛行。  手艺人:沈云新    自己种葫芦    葫芦丝的历史可追溯到先秦时代,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古代乐器的遗风,箫管数
期刊
约旦。佩特拉。一个失落之城。一个石头上硬生生凿出来的城市。我只记得热风吹过耳边,高大的石头变幻着玫瑰色彩。可是就这两样,已让人终生难忘。    从石头上硬生生凿出来的城市    “失落之城”是每个国家最渴望的旅游招牌,一座“失落之城”就能捧红一个国家。如果所有拥有“失落之城”的国家组织一个“失落之城俱乐部”,我想约旦完全可以淡定、骄傲地告诉人们:“失落之城”?我们有两座。佩特拉和杰拉什。  是的,
期刊
这是一个神奇的民族。  这是一个在乞力马扎罗山下世代繁衍的勇武的游牧民族。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们在岁月的历史长河中,成了尼罗河游牧部落文化的传承者。  有人曾说,马赛人是高贵的野蛮人,他们身上有着一种高贵的气质。在非洲众多部落中,马赛人以骁勇善战而著称,他们身披红色战袍,手持长矛,以一种原始的骁勇让世人惊叹。  这是天地精心打造、倾注了无限灵气的幸运儿,在非洲广阔的大草原上,他们看起来显得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