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贵州松桃县的寨英镇是黔东北武陵山脉梵净山区一个古色古香的小镇。这座始建于明朝初年的古镇总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城如葫芦,一墙七门,五街六巷,内有各种商铺50多家,手工作坊30个,苗族吊脚楼等民居建筑近百幢,是贵州五大名镇之一。
据有关史料记载,寨英建制比松桃还早三百年,特定的历史环境也创造出了特定的历史文化。流传于当地民间的各种文化现象,均有着与古镇一样悠久的传统风貌。在众多的历史文化现象中,尤以舞滚龙最为独特。每逢传统的喜庆节日,当地人都以滚龙这种形式来庆祝。
代代沿袭的传统习俗
2008年元宵前两天,贵州当地的朋友邀请我到寨英镇拍摄他们的舞滚龙闹元宵。从深圳搭乘火车经怀化、铜仁辗转到达寨英镇时已是元宵当日中午时分。
朋友告诉我,传说很久以前,寨英磨龙洞里盘踞着一条修炼了多年的滚龙。一日,雷雨交加震动了地脉龙神,滚龙受了惊吓,不得不出走另觅新居。滚龙走出不多远,在如今的猛矿厂处留了下来,寨英人后称此地为“回龙寺”。在寨英人心目中,滚龙是吉祥万能的象征,它不仅能祛除各种魔障,确保一方安宁,还能行云布雨,赢得五谷丰收,是寨英人祥和安宁、足食丰衣的保障,他们便想方设法要使这条滚龙永久长驻。于是,此后每逢佳节,当地人都要舞滚龙,代代沿袭,流传至今。朋友说,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一个非常特殊而重要的日子,寨英百姓将这一天的舞滚龙称之为“滚龙踏青”。当天,寨英的男女老少都会很自觉地拥到田间地头迎接滚龙的到来,并求佑风调雨顺、庄稼茂盛。
虽然朋友一直给我比画着滚龙的场景,但我脑海里总是浮现出经常见到的舞龙表演。这里的滚龙又有什么特别之处?拐过一条小巷,眼前骤然一亮,映入眼帘的是两条足有三四十米长的金色长龙,如此长的“龙”我还是头一回见到。一位老大爷坐在龙边,正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看着我们一行惊呆的表情,脸上流露着神秘的微笑,似乎在说:“没见过吧!老土了吧!”老大爷告诉我们,这就是“滚龙”的行头,一会儿在这条街上要摆起长街宴,吃完饭后滚龙就开始。滚龙全长36米,共分17节(又称洞),需34人轮番舞动。而舞滚龙时,人们还要编扎一条“黄龙”伴舞。因为滚龙是雄性的,黄龙是雌性的。雄主阳,雌主阴,只有阴阳消长,相生相合,世间万事万物方可完美。
古街边的石阶上,几个年轻人正在“龙尾”上忙得不可开交,原来他们正在给龙体安装彩灯。只见长长的一条电线连在了后面一个装有发电机的四轮推车上,以便夜晚滚龙时为龙体内部的电灯供电。滚龙时,龙队走在前面,后面还有专人推着这个发电小车跟着。我细细品味起这条长近40米的“巨龙”来,龙骨是由九根拇指粗的竹篾捆扎连接而成,龙身由500个直径两尺左右的蔑圈等距排列连接而成,一整幅白布上画满了斑斓的鳞甲,罩在篾圈上。龙头则以粗竹扭固成框架,再蒙上事先描绘好龙头模样的布料,这样整个龙体看上去便栩栩如生,而在舞动时,人在里面又可以操作自如。

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
正看得津津有味,忽然那边一声高喊,长街宴开始了。只见古镇的百米长街上已经一字排开了十几个餐桌,家家户户都将自家做好的饭菜摆上餐桌,无论是镇上的父老乡亲还是来宾游客,都被统统邀请入席,大家频频举杯共同欢庆佳节。酒席散过,百米长街顷刻间被打扫得一干二净。
临近傍晚,期待已久的“发灯仪式”开始了。“发灯仪式”的时间必须按传统习惯择定吉日吉时。我们纷纷涌入街口的一个小庙里,只见寺庙的大堂内红烛高烧,香烟缭绕。大殿神像前的香案上陈列着刚刚做好的斋粑、豆腐以及茶点果木等祭品。寺庙有威望的老祭司头戴冠扎帽,身穿红法衣,挥动着绺巾和司刀,脚踏九宫步,口里高唱着祈祷与祝福的歌,还不时“嘟嘟”地吹响牛角号,虔诚地为村民们举行发灯祭典。接着,镇上德高望重且技艺精湛的舞龙老手口念吉祥祝词并宣布各种注意事项。随即,唢呐高奏,锣鼓齐鸣,鞭炮震天,两条放射出五颜六色光亮的“长龙”伴随着锣鼓的轰鸣顷刻间舞动起来,与人们的欢呼声融汇在一起。伴随着巨型彩龙上下舞动,整个古镇霎时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夜色逐渐降临,龙体越发晶莹透亮,舞动间散发着五彩斑斓之光,它们时而追逐,时而嬉戏,时而羞涩,时而缠绵,时而头挨着头,时而嘴对着嘴……突然,紧锣密鼓的伴奏打击乐戛然而止,这突然的寂静,将这一幕情真意切的情爱图演绎得如醉如痴。朋友告诉我这才是开场白,即著名的“玉龙闹春”。进而一出“蟠龙戏珠”,只见一少童高举一彩球在两龙之间飞舞,龙头左旋右转总也咬不着它,开始尚耐着性子不停地追逐,后来被逗得性起,索性将长长的龙身一圈一圈盘绕成一堆,龙头自圈内中心部位向上探出高高地雄视四方,顾盼生威。此时彩球突然消失,而滚龙仍固执地四处探寻。突然,彩球在稍远的地方出现了,随着锣鼓节奏的变化,盘成几圈的滚龙瞬间变换成“一字长蛇阵”呼啸着直扑彩球。高人指点我们:这招在表演过程中要求几十个表演者的动作要高度协调一致,若其中有谁稍出差错或体力不支,必定会重重地摔倒而被别人拖着跑,不折胳膊断腿起码也要鼻青脸肿。看来这滚龙也并非全是体力活儿!
接下来的“祥龙出洞”、“游龙戏水”、“滚龙奔海”等招式,舞龙健儿们拖着巨大的龙体左右翻滚着,毫不犹豫地将滚龙舞进沙滩,然后直奔河边,奋不顾身地跳入齐腰深的河水里,将整个滚龙活动推向高潮。此刻春寒料峭,河水有的地方尚浮着冰块,他们却全然不理会,在河水中舞动、嬉戏着,仿佛春天已经来临。
送龙过后,聚餐庆贺
舞滚龙的整个过程,全靠打击乐器伴奏。由锣、鼓、钹(分上钹下钹)、勾勾锣、包包锣等组成的打击乐队,时而紧张、激烈,时而轻缓、抒张。无论那长长的滚龙如何翻卷、腾挪,均有与其相应的节律为之伴奏,其中较有名的传统曲牌有“大樱桃”、“小樱桃”、“鸡啄米”等。整个活动结束,要“送龙”(也称“倒灯”)了。一般只在正月十五“送龙”。“送龙”之前,老祭司仍然像滚龙开始那样举行仪式,一番“法事”过后,人们将龙身扛起盘成一堆在寺庙前或河滩上烧掉,全村男女老少继续聚餐庆贺,一直持续到深夜。

Tips
交通
火车:从广州或深圳乘火车可抵达铜仁,硬卧票价广州260元,深圳330元。铜仁汽车站每天有多班发往寨英的班车,票价20~30元,车程2~3小时。
飞机:目前广州或深圳均有飞往铜仁机场的班机。
观赏时间
除正月十五外,每年的除夕、清明、端午、中秋以及国庆或其他一些重大节日,当地都要组织大规模的滚龙表演。
观赏地点
寨英镇属下的几个村子也自发地举行滚龙表演,更原始,更古朴,如罗家寨村的河边,可一边看滚龙一边看顽皮的孩子戏水,还可以欣赏到滚龙在田间游弋的情景。
特色美食
社饭:顾名思义,即“社”日做、吃的一种饭食,其主要原料是粘米、糯米(比例视米质而定)、蒿菜、野葱、蒜苗、腊肉等。浓香可口,且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强益胆气等功效。
锅巴粉:主要原料为大米和绿豆。食用分凉热二种:凉食取刚出锅之鲜粉,或切成丝条配以蒜酱、葱花等佐料,或直接抹辣酱卷食;热食种类较多,切成丝条,用滚开水烫后可素食,也可配牛肉、羊肉、脆哨、三鲜等佐料成各种风味。
松桃卤鸭:配料比较复杂,一般常用三耐、白扣、草果、桂皮,丁香、肉桂、葵香、干葱、花椒、生姜等三十余种。
住宿
古镇中有一些民居改成的家庭旅馆,房间不大,但很干净,价格也便宜,只是冲凉如厕的时候不是很方便。
古镇外还有几间私人开设的旅馆,有公共冲凉间和免费使用的洗衣机,卫生条件尚可,每人每晚15~25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