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装饰的魅力体现在很多造型艺术之中。或单独呈现,或体现在其他艺术形式之中,或隐藏于其后。但都蕴含着人类本性中对美的理解。本文从装饰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入手,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特别以西方现代绘画为重点,进行分析,来说明装饰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装饰 造型艺术 西方现代绘画
装饰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装饰主要泛指一切装饰行为和装饰现象,而狭义的装饰,主要只装饰行为的结果,即“装饰艺术”之意。装饰作为一种艺术方式或艺术手段存在于绘画之中,便作为“装饰性”而存在。这篇文章便是从绘画中的装饰性入手,独特地选取了《西方现代绘画造型中的装饰性因素》为主题,并从造型中的夸张与变形、色彩中的主观平面化、画面的空间与时间构成三个方面结合一些大师的作品具体的揭示了西方现代绘画中的装饰造型因素。这篇文章会使人无论是对西方现代绘画进程的认识或是装饰手段的了解都会更深一步,也引发了我对装饰艺术和西方现代绘画中装饰造型因素的新认识。当然,西方现代绘画装饰性因素涉及面很广,为行文需要,本文主要从装饰——人类的共性、西方现代绘画中的装饰造型因素、装饰语言的丰富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装饰——人类的共性
人类在劳动中产生了审美意识,反之,审美意识又促使人类美化自己的生活。从巫术意味浓厚的图腾、洞穴壁画到具有明显装饰意志的东方陶器及其装饰图案、古希腊瓶画等。装饰形式与装饰手段通在,并与人类的生活及审美意识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可见,人类的心灵对大自然的感知是形通的,装饰意志是相通的。装饰本身并无东西方之别,而是人类的共性。从工艺中分化出来的绘画由于地理环境、人文精神的不同形成了东西方两大绘画体系,却又着共同的装饰性因素。如:中国画中的尚意、经营、散点、程式等,无不体现着装饰的精神与痕迹。西方中世纪绘画即可以说是一种装饰形式又可以说是一种装饰形式。即使是十四世纪到十九世纪崇尚模仿自然的欧洲传统绘画,特别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那种位置经营的装饰痕迹存在于许多名作之中。只是这种装饰性隐藏的更深。十九世纪以后从印象派开始的反传统绘画极力发挥造型中的诸多因素并对某一方面进行强化。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西方现代绘画便体现了极强的装饰造型因素的特征。
二、西方现代绘画中的装饰造型因素
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导致了西方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反应在绘画领域,在新的哲学思想、艺术观念的影响下,一批画家反对理性的压制与传统的束缚,重视知觉和潜意识,对造型的各种因素进行着执着的探索。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分离派等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对装饰性造型因素进行探索的艺术家主要集中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卢梭的《梦》中极具装饰性的造型与色彩来自于他未经训练的视觉想象,有一种天生的局限性。
维也纳分离派代表人物克利姆特的作品更具有着典型的装饰风格。《生命与死亡》画中以最丰富、最艳丽的图案非常有分量的表现了象征主义。右边是象征人类的一些人物——情侣、母亲和孩子、年轻的姑娘和年老的妇人——这一切都被综合成一块平涂的镶嵌图案,所有的人物都闭着眼睛或低着头,等待着他们的命运。右边是一个比喻死亡的头骷髅,其躯体也是一种纺织品装饰的平涂色块,上面饰以十字形和圆形的东西。
这幅画在揭示新艺术运动绘画中丰富的装饰形式和象征问题的基本文字内容方面是再好不过的作品了。
野兽派代表人物马蒂斯毕生都在孜孜不倦地研究绘画的化,他的作品以大块的平面色彩和单纯性为特点,强调一种剪纸式的简化与装饰性相结合的风格,有者很强的表现力。《舞蹈》的色彩受到了强烈的限制,地面是浓烈的绿色,天空是同样浓烈的蓝色,人物则呈砖红色。天空和地面的色块把人物封闭在前景之中,但是,她们仍然在充满空气感的空间中悠然起舞。这种空间,乃是由色相的对比和并置,以及她们本身的轮廓造型,和势不可当的旋动感所造成的。
其它诸如波纳尔的《屏风》最日本化和最具有装饰性;学院派象征主义者夏凡纳的作品则体现了壁画图案的原则;劳特累克的《女骑手》更具有装饰的特点,等等。他们绘画中的装饰造型因素或体现在造型中的夸张与变形;或体现在色彩中的主观平面化;或体现在画面的空间与时间的构成;或体现在几方面的综合形式。他们绘画中对传统的变革或是由于天生的本能;或是对原始绘画、中世纪绘画的重新理解;或是受到以日本浮世绘版画为代表的东方艺术和非洲艺术的影响。总之,装饰风格是这一时期西方现代绘画的一大特色,也给西方传统绘画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反过来,这些大师们对绘画中装饰性的探索也大大丰富了装饰艺术的语言。
三、装饰语言的丰富
“有容乃大”这句话包含了太多的含义。用它来形容装饰的性格是再贴切不过了。从广义到狭义,装饰似乎包容了人类太多的审美行为。它既可以独立成为一种艺术形式(这里呈现的更多的是形式的东西),也可与其它艺术门类相结合或表现于形式或藏于其后(后者则表现更多的本质的东西)。正所谓“有我即无我,无我即有我”。比如,在西方传统绘画中,映入我们眼帘的画面是对客观的再现,我们几乎感觉不到装饰性因素的存在。事实上,不管是拉斐尔的《圣母子》,还是达维特的《马拉之死》,那种位置经营,审美法则的追求都体现了装饰的基本特征。正是由于装饰的这种性格特征,使得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的创新而不断的丰富着自己的语汇,为人类表达情感提供着自由丰富的语言。
综上所述,装饰艺术不仅在人类心灵的深处影响着各种艺术形式的表现;为某种艺术形式在某个时期(如西方现代绘画)提供了手法的创新。更重要的是隐藏在方法背后唤醒灵魂的力量。而各类艺术形式的发展也为装饰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借鉴多种手法的可能性。新的绘画艺术形式的出现和新的装饰理念的诞生,二者之间是互相影响与促进的。以西方现代绘画为切入点充分理解了装饰的魅力,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理解装饰及其与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在装饰或绘画创作当中,使它们的发展更富有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95.
[2][美]H
[关键词]装饰 造型艺术 西方现代绘画
装饰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装饰主要泛指一切装饰行为和装饰现象,而狭义的装饰,主要只装饰行为的结果,即“装饰艺术”之意。装饰作为一种艺术方式或艺术手段存在于绘画之中,便作为“装饰性”而存在。这篇文章便是从绘画中的装饰性入手,独特地选取了《西方现代绘画造型中的装饰性因素》为主题,并从造型中的夸张与变形、色彩中的主观平面化、画面的空间与时间构成三个方面结合一些大师的作品具体的揭示了西方现代绘画中的装饰造型因素。这篇文章会使人无论是对西方现代绘画进程的认识或是装饰手段的了解都会更深一步,也引发了我对装饰艺术和西方现代绘画中装饰造型因素的新认识。当然,西方现代绘画装饰性因素涉及面很广,为行文需要,本文主要从装饰——人类的共性、西方现代绘画中的装饰造型因素、装饰语言的丰富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装饰——人类的共性
人类在劳动中产生了审美意识,反之,审美意识又促使人类美化自己的生活。从巫术意味浓厚的图腾、洞穴壁画到具有明显装饰意志的东方陶器及其装饰图案、古希腊瓶画等。装饰形式与装饰手段通在,并与人类的生活及审美意识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可见,人类的心灵对大自然的感知是形通的,装饰意志是相通的。装饰本身并无东西方之别,而是人类的共性。从工艺中分化出来的绘画由于地理环境、人文精神的不同形成了东西方两大绘画体系,却又着共同的装饰性因素。如:中国画中的尚意、经营、散点、程式等,无不体现着装饰的精神与痕迹。西方中世纪绘画即可以说是一种装饰形式又可以说是一种装饰形式。即使是十四世纪到十九世纪崇尚模仿自然的欧洲传统绘画,特别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那种位置经营的装饰痕迹存在于许多名作之中。只是这种装饰性隐藏的更深。十九世纪以后从印象派开始的反传统绘画极力发挥造型中的诸多因素并对某一方面进行强化。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西方现代绘画便体现了极强的装饰造型因素的特征。
二、西方现代绘画中的装饰造型因素
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导致了西方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反应在绘画领域,在新的哲学思想、艺术观念的影响下,一批画家反对理性的压制与传统的束缚,重视知觉和潜意识,对造型的各种因素进行着执着的探索。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分离派等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对装饰性造型因素进行探索的艺术家主要集中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卢梭的《梦》中极具装饰性的造型与色彩来自于他未经训练的视觉想象,有一种天生的局限性。
维也纳分离派代表人物克利姆特的作品更具有着典型的装饰风格。《生命与死亡》画中以最丰富、最艳丽的图案非常有分量的表现了象征主义。右边是象征人类的一些人物——情侣、母亲和孩子、年轻的姑娘和年老的妇人——这一切都被综合成一块平涂的镶嵌图案,所有的人物都闭着眼睛或低着头,等待着他们的命运。右边是一个比喻死亡的头骷髅,其躯体也是一种纺织品装饰的平涂色块,上面饰以十字形和圆形的东西。
这幅画在揭示新艺术运动绘画中丰富的装饰形式和象征问题的基本文字内容方面是再好不过的作品了。
野兽派代表人物马蒂斯毕生都在孜孜不倦地研究绘画的化,他的作品以大块的平面色彩和单纯性为特点,强调一种剪纸式的简化与装饰性相结合的风格,有者很强的表现力。《舞蹈》的色彩受到了强烈的限制,地面是浓烈的绿色,天空是同样浓烈的蓝色,人物则呈砖红色。天空和地面的色块把人物封闭在前景之中,但是,她们仍然在充满空气感的空间中悠然起舞。这种空间,乃是由色相的对比和并置,以及她们本身的轮廓造型,和势不可当的旋动感所造成的。
其它诸如波纳尔的《屏风》最日本化和最具有装饰性;学院派象征主义者夏凡纳的作品则体现了壁画图案的原则;劳特累克的《女骑手》更具有装饰的特点,等等。他们绘画中的装饰造型因素或体现在造型中的夸张与变形;或体现在色彩中的主观平面化;或体现在画面的空间与时间的构成;或体现在几方面的综合形式。他们绘画中对传统的变革或是由于天生的本能;或是对原始绘画、中世纪绘画的重新理解;或是受到以日本浮世绘版画为代表的东方艺术和非洲艺术的影响。总之,装饰风格是这一时期西方现代绘画的一大特色,也给西方传统绘画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反过来,这些大师们对绘画中装饰性的探索也大大丰富了装饰艺术的语言。
三、装饰语言的丰富
“有容乃大”这句话包含了太多的含义。用它来形容装饰的性格是再贴切不过了。从广义到狭义,装饰似乎包容了人类太多的审美行为。它既可以独立成为一种艺术形式(这里呈现的更多的是形式的东西),也可与其它艺术门类相结合或表现于形式或藏于其后(后者则表现更多的本质的东西)。正所谓“有我即无我,无我即有我”。比如,在西方传统绘画中,映入我们眼帘的画面是对客观的再现,我们几乎感觉不到装饰性因素的存在。事实上,不管是拉斐尔的《圣母子》,还是达维特的《马拉之死》,那种位置经营,审美法则的追求都体现了装饰的基本特征。正是由于装饰的这种性格特征,使得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的创新而不断的丰富着自己的语汇,为人类表达情感提供着自由丰富的语言。
综上所述,装饰艺术不仅在人类心灵的深处影响着各种艺术形式的表现;为某种艺术形式在某个时期(如西方现代绘画)提供了手法的创新。更重要的是隐藏在方法背后唤醒灵魂的力量。而各类艺术形式的发展也为装饰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借鉴多种手法的可能性。新的绘画艺术形式的出现和新的装饰理念的诞生,二者之间是互相影响与促进的。以西方现代绘画为切入点充分理解了装饰的魅力,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理解装饰及其与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在装饰或绘画创作当中,使它们的发展更富有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95.
[2][美]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