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房地产并非“市场底”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wj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政策出现边际性的利好,但是远非政策的底部更非市场底部,目前的政策还不能完全解决房企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问题,预计新的一年还会有相关政策出台来帮助盘活市场,并实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房地产实现“良性循环”的目标,也就是说2022年才会是“政策底”.根据市场周期趋势来看,预计市场底部会在2023年7月份左右实现.
其他文献
“三道红线”、金融“两道红线”“集中供地”等政策深刻地影响着地产行业的发展,地产行业增速放缓,发展型房企倍感压力,如何在不稳定中谋求新发展是发展型房企必须积极应对的问题.战略落地八步法便是一种以战略智取、实现企业快速升级的突破路径,通过四个层面、八大要素——投资、融资、团队、运营、组织管理、产品、文化与品牌系统性梳理房企发展路径,实现企业战略落地.
某市不动产登记机构员工询问:登记人员对受理时是否要收取主债权合同意见不一,主张不需要收取的观点认为:反担保并不是用来担保主债权的履行,因此无须收取主债权合同.而主张应当收取主债权合同的观点认为:如果不收主债权合同,一旦主债权合同无效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反担保合同也将无效,为无效的反担保合同办理抵押登记可能会使登记机构承担责任.问:在受理反担保的抵押登记申请时,是否要收取主债权合同?
期刊
2021年二手房市场“前热后冷”,政策“维稳”贯穿全年.市场方面,15个代表城市同比增长3.2%,成交量自2021年4月高峰后连续下滑,11月结束连跌态势.政策方面,前三季度中央及地方调控政策频发,围绕“限购、限售、限贷”等方面不断完善升级,多个热点城市建立了二手房成交参考价格机制,对市场降温效果明显.2021年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新规正式实施,同时各大城市也严查首付资金来源,谨防经营贷等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二季度以来信贷环境逐渐收紧.
2021年,高质量发展成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包括龙湖在内的众多城市运营商纷纷参与到杭州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力图打造集城市功能、生态景观、人文理念与在地特色等于一体的“第三空间”.在追求卓越的城市时代进程中,拥有着天然生态与人文优势的龙湖杭州西溪天街,不仅以“城西美学购物中心”的定位快速兑现着区域品质生活期许,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高度焕新城西,更加肩负起赋能城市价值,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使命.
2021年,房地产行业经历集中供地、房企暴雷、房地产税试点、城市更新加速等标志性事件.房地产行业唯有平稳发展才能继续生存.在“房住不炒”主基调的基础上,房企的前期研判能力、产品研发能力、融资能力将成为未来竞争市场上的有力武器.企业只有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待利好政策等机会来临时,才能够牢牢抓住.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早已不是“选答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答题”.头部房企作为中国经济生态的中坚力量之一,纷纷将数字化转型提升到了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加以分析与研究,并全面落实到了企业的日常工作之中.
2021年,物业企业在并购热潮下快速扩张规模,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坚守品质服务为基础的发展根基,树立品牌发展战略,深耕增值服务领域,探索商业运营模式、拓展城市服务赛道,深度融合智慧科技,不断夯实自身竞争力,迈着更殷实的脚步坚定前行,持续推动行业快速成长和发展.并购加速了行业整合,为整个行业带来诸多变数和不确定性,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整个市场的集中度会显著提升.一方面,大企业在庞大的管理面积基础上仍在高速增长,强者恒强趋势更加明显;另一方面,中小型物业企业借力并购、市场拓展、战略合作等多种手段快速提升市
受集中供地新政和市场下行的双重影响,土地市场成交规模较2020年同期有明显下滑.“国企托底”和“流拍撤牌”成为贯穿2021年下半年土地市场的关键词.2022年,房地产市场长效调控机制将继续发挥作用,预计土地市场整体热度会延续2021年末低位运行的趋势.在“因城施策”政策指引下,部分城市会适度放松部分调控,但整体房地产政策面偏紧仍是大势所趋,2022年企业拿地态度将会更加谨慎.
房企营销职能部门公司化的风潮,一方面在于行业竞争加剧,房企开始向内部寻求经营红利,另一方面营销逻辑的改变,掌握渠道才能掌握客户,房企通过公司化这一途径来尝试破局.这是一次积极的尝试,通过市场化、独立经营倒逼组织提效、业务优化,加强房企营销费用管控,有利于企业高质量发展.但是从前景来看,由于与母公司关联性较大,且规模发展受到制约,资本化上市仍然需要时间的考验.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十四五”强调推动社会经济绿色转型,我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品牌房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从理念、技术、产品、运营等方面积极打造绿色品牌,积极践行绿色发展,履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