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可待成追忆

来源 :中国文艺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udi5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誉为中国版《人鬼情未了》的《爱有来生》,自九月公映起,好评如潮,却质疑不断。早前,俞飞鸿应对媒体时,坦然面对质疑:“我听很多作者型导演说,就算拍悲剧都不能让观众哭,好像煽情是件特别没面子的事。我倒不这么看,观众到电影院就是享受,可以看喜剧片笑到肚子痛,也可以看我们这种电影哭到眼睛肿。我知道我很多朋友都看哭了,导演最大的诚意应该是从观众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作为俞飞鸿“十年磨一剑”的处女作,《赤壁》制片张家振说,“《爱有来生》的特别之处是它完全站在观众的角度考虑,一点都没有处女作导演特别多的个人倾向,是遵照艺术规律讲故事的。”可谓给了她专业肯定和认可。
  
  故事梗概
  影片《爱有来生》讲述一段简单却无比动人的爱情故事,更有观众堪比为“人鬼情未了的史诗传奇”。故事讲述前世的阿九和阿明因为两家的仇恨而不能相爱,阿明出家当了和尚,但也没有逃脱最终被杀的结局。阿九和阿明在最后的仇杀中双双死去,死在了一颗千年的银杏树下。阿九临死前跟阿明相约来生再会,来生,她会再到这颗银杏树下来找他,不管大家变成了什么样子,他们都要重新相聚一起,那时,他们便没有了所有仇恨的牵扯,他们要全心全意地重新相爱。
  阿九死后就急着去投了胎,而阿明怕阿九随时会来到这银杏树下找他,便一步也不敢离开,错过了投胎的时机,只能作为一个幽灵徘徊在轮回道间,等待着今生的阿九再次出现。可是,他在这轮回道上也只能停留五十年,五十年过去了,可阿九仍然没有来,阿明的时限也到了……
  就在阿明快要离去的时候,阿九终于出现了。她终于来到了这颗银杏树下,可是,今生的阿九已经不再是前世的阿九,在今生,她是一个名叫小玉的年轻少妇,她不仅已经把前世的记忆全部忘却,而且,她还有着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和一个很爱她也让她深爱的丈夫。
  阿九一句“茶凉了,我再去给你续上吧。”成为影片的不断重复的对白,却应了那句“茶有续杯,爱无来生”。这段前世未完的爱情,今生依然换来一声叹息。
  
  “惊鸿仙子”自编自导自演处女作
  俞飞鸿——观众记忆中那个美丽、智慧的“惊鸿仙子”,以《小李飞刀》一剧名声大震。之后,虽出演一系列影视剧,大都被延续“花瓶般”的角色,似乎渐渐淡出荧幕。直到她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爱有来生》公映,才又一次让观众开始关注这个风华绝代的女子。
  《爱有来生》是俞飞鸿筹划了近十年之久的首部导演作品,它是根据上海女作家须兰在199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银杏银杏》而改编的爱情史诗电影。可以说是耗尽了她最美好的青春,甚至对她来说,投入这么长的时间,花费这么多的精力,是比较奢侈的一部电影。
  在影片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观赏完《爱有来生》,大家会在影片片尾看到这样一句字幕:“谨以此片献给天上的同学潘云晖。”原来,潘云晖是俞飞鸿的高中好友,某年大学暑假的一天,俞飞鸿去车站接来杭州旅游的北京电影学院校友张杨,远远地看见正要过马路的潘云晖,可是隔着街,时间又紧,俞飞鸿就没有叫住老同学。不久之后,俞飞鸿竟得到了潘云晖得白血病去世的消息。
  他是俞飞鸿身边第一个离开人世的人:“我家里的老人都很长寿,像我爷爷就是百岁时才故去的。潘云晖第一次让我对死亡有了真正的接触。”后来,俞飞鸿看到这篇名叫《银杏银杏》的小说,当年失去好友那种生死无常的感受再次浮现,而当她终于把所有的一切都通过电影《爱有来生》表达后,她第一个想到的是献给潘云晖。
  说起《银杏银杏》这篇小说,早在1996年,俞飞鸿还在美国求学期间,一次暑假回国休假,来自于偶然获赠一本须兰的短篇小说集。随后在返回美国的飞机上当作消遣阅读,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她喜爱有加,又唯独《银杏银杏》总是在她脑海里挥之不去,魂牵梦绕。
  也许,是这个在江南长大的女子,透过《银杏银杏》这个人鬼情未了的凄美爱情,契合了骨子里怅惋的情绪。正如歌手老狼所说,“俞飞鸿心中一定是有如此浪漫的情结,我被片中的浪漫情节所震撼。”
  作家须兰也曾说,当时创作《银杏银杏》的初衷就是为了写一篇类似《聊斋》那样的习作。如此情节凝成的情结,从此扎根于俞飞鸿的心里。只可惜,当时尚在求学的俞飞鸿也只是个20出头的学生,远没有那样大的抱负立即想要把一部短篇小说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
  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理解分析事物能力的提升,在表演中不断的琢磨和对专业领域不懈的追求,一切似乎水到渠成,《银杏银杏》逐渐幻化成日渐清晰的电影画面,在她的脑子里生根发芽,并得到了身边很多朋友的支持和鼓励。
  到了2001年,俞飞鸿已经坚定了自己要把《银杏银杏》的故事改编成电影的念头,并在当年找到须兰,拿到了《银杏银杏》的电影改编权。
  在其后的日子里,俞飞鸿在没有间断演员工作的同时,花了将近四年的时间完成了把短篇小说《银杏银杏》改编成电影剧本《爱有来生》的工作。从2005年底开始,在俞飞鸿完成了自己监制和主演的最后一部电视剧《我爱你再见》之后,推掉了所有的片约,开始了电影《爱有来生》的筹备。
  由于影片的年代设立在清末民初,而主人公们的身份又为一个隐居在丛林中的匪帮,需要影片的主场景设立在一个充满着原始森林的偏远的山区,而在原始森林的深处,又有一片开阔的草甸,便于匪帮们跑马和扎寨为营。影片主场景的选择就成了一大难题。在开始筹备之初,俞飞鸿带领着剧组人员跑遍了全国包括浙江、四川、云南和贵州的大部分山区,为影片寻找合适的拍摄景地。 最后在云南的高黎贡山地区找到了为影片搭设场景的合适的景区,所有的外景场地也全部选在云南地区,包括大理、丽江和香格里拉等地区。
  在选定了外景地之后,创作部门开始了紧张的场景的设计和搭建工作。由于故事的特定年代和背景,此片的几乎所有的场景都需要搭建,工作量和困难度极大。因为外景地在一些未开发的原始山区,很多地方不通车,甚至都没有路可以到达,需要工作人员现修路建路,以至设备材料和人员才能到达搭建现场。经过历时一年的紧张筹备,《爱有来生》在2007年正式开机。
  随后的拍摄工作,也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一天当中会碰到晴天,雾天,阴天,暴雨,冰雹等多种不同天气的变化。而雨季的提前到来,使得一连20几天暴雨不断,形成泥石流,冲垮了搭建的场景,冲断了到达景地的公路和山路,使得拍摄中断,剧组无奈停机解散,回北京休整一个半月,等雨季过后,再重新修建场景,回到景地拍摄。全部拍摄过程历时7个月。影片的后期工作又历时将近一年多的时间,在北京,曼谷和洛杉矶等地完成所有的剪辑,配音,混录,音乐制作,特技制作和电脑调色等工作,最后于2009年2月全部制作完成。
  回忆这段不堪回首的创作过程,俞飞鸿感慨,自己曾想过让更有经验的导演来拍摄此片,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是王朔让她产生了自己做导演的想法。影片进行后期制作时,徐克主动向俞飞鸿伸出援助之手。由于本片拍摄素材多,俞飞鸿将两个半小时的版本剪到1小时57分钟时完全陷入瓶颈,一度不知如何下刀。徐克得知后亲自剪了关键几刀,让俞飞鸿豁然开朗。作为多年老友,姜文经常打电话询问拍摄进度,还将自己熟悉的团队推荐给俞飞鸿,可谓幕后军师。这些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应该是剧本打动了他们,因为这个浮躁的世界已不太让人相信有永恒之爱了。
  
  爱有来生
  锦瑟无端五十弦
  李商隐有诗《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用来形容《爱有来生》中那段穿越时空,却擦肩而过,徒留一声叹息的爱情史诗,最合适不过了。
  一棵银杏树下,一壶清茶,一盏柔弱的灯光,一段痛彻心扉的感情纠葛的故事一点点在夜色中沉没。
  原著《银杏银杏》的作者须兰在文中写到,“我是谁,我是谁。是谁的血,一滴滴渗入树根的泥土,是谁的眼睛忧伤地凝视着我,是梦着,是醒着,是前生,是今生?回过头,却见那僧人,微笑地注视我,眼中却隐隐闪着泪光。”
  “灯光下,好暗的灯光啊,院内的银杏树叶仿佛在叹息着,茶已凉了,茶已凉了。 ‘喂,你等我,你等我一下,我们约好的,要等……’我听见自己在大叫,那个黑衣的僧人却缓缓地远去,他忧郁地俯视我,我知道他再也不会来了,再也不会来了。”
  经过俞飞鸿的改编后,成就一段经典台词,来诠释这段“爱无来生”的凄美爱情。这段台词通过阿明的口说出,更增添了几分无奈和悲戚。阿明注视着眼前那个“梦里寻她千百度”的阿九说,“以前我一直在想,总有一天她会来的,不管知不知道,她一定会走到这棵树下来。只要她来了,只要看她一眼,不管她变成什么样,我一定还能认得出她来。我就这样一直等,一直等。可是现在这个故事快讲完了,我才意识到,我从来都没有问过自己,我为什么要等她?我们前世都身不由已,我以为今生碰到她,我们可以从头再来,我可以让她幸福。可是我没有想过的是,也许今生的她正生活得非常得幸福,就像你一样。我想给她的一切,她都已经有了。其实我想要的不就是给她幸福吗?所以只要她是快乐的,这快乐是不是我给的,能不能等到她,都不重要了。”
  无论剧情的设置是否合理,人物的表演是否做作,所有观赏过此片的观众都承认,影片所传达的感情是真挚的,人物形象是生动和立体的。特别是结尾,阿九在银杏树下大声呼唤阿明的那段表演,让无数观者黯然落泪,仿佛积压许久的情绪瞬间爆发。
  试问,人间可有这样的悲欢离合、曲折多变的爱情?或许是有的,只是世间的人未必能够坚守,大多数人在妥协中放弃了等待,做回了普通人,那些痴情以对的人在这条不归路上执着眺望。不过是一种人生选择罢了,有的人选择了知难而退,有的人选择了飞蛾扑火。放弃的人未必错了,执着的人未必对了,幸福没有固定的标准,更没有恒定的法则可依。只是,我们都是游离人间的人,有的人终是收获了结果,有的人只是经历了过程。
  若有来生,我会对你说,“茶凉了,我再去给你续上吧。”当转世投胎为小玉的阿九再次说出这番话时,那个转身离去的背影背后,是阿明的两行无法言说的眼泪。就这样,爱在今生,无法相守,但愿来生,不再错过。
  “今生今世,我们走的路都错了。时间不对,地点也不对。来生我们再会。来生,我会等你。来生,我会等你……”
  “来生,你若不记得我,我就说:你的茶凉了,我再去给你续上。你便知,那人是我……”
  这两句可谓影片的灵魂之笔。当阿九打猎追捕野猪时,被旋律动人的笛声吸引,寻声而去,只见,一个红衣女子回眸,却冷若冰霜,他和阿明就此相遇,却无形之中就被套上仇恨和使命的枷锁,带着枷锁的命运人生大幕徐徐拉起。应了那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其他文献
赵晓霞,中央音乐学院古琴教师,青年古琴演奏家,中国古琴学会理事,香港佛教文化产业——“佛乐大使”。师从著名古琴演奏家、教育家李祥霆教授,被称为连接古典与时尚的“古琴新派天后”。    古琴,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三千年不曾中断,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路。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
期刊
当肖邦走进巴黎金碧辉煌的贵族沙龙的时候,正是世界文学史上难得一遇的黄金时代。在沙龙里可以看到大作家巴尔扎克、雨果、缪塞、海涅、大仲马、司汤达和乔治·桑等人在高谈阔论;可以欣赏大画家安格尔、德拉克罗瓦、鲁索等的旷世杰作,可以聆听大音乐家李斯特、罗西尼、门德尔松、舒曼无与伦比的演奏。他们每个人都是一颗耀眼的明星,而这些明星聚集在一起就像是一个群星灿烂的天空。  肖邦这个异乡人初来乍到,还不为人所知。李
期刊
2009年5月10日,一位神奇的花甲老太太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想挑战吗》节目中,她不仅能歌善舞,下腰劈叉,还有一身绝活——变脸变衣、吃火吐火,手提两桶水踩灯泡、用牙叼起一辆自行车等等,并获得“成功奖”。 老太太为了学习这些技艺,也吃尽了苦头。鼻子被扎得鲜血直流,舌头差点被电风扇削断……   如今,老太太已经是64岁高龄的老人,可她几乎每天都在外演出,表演她自学而来的精湛绝技。肥胖的身姿,花甲的年龄,
期刊
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作品是世界艺术中的瑰宝。下面介绍他的趣闻轶事。    走出伦敦  离斯特拉福德不远有一座贵族宅邸,主人是托马斯·路兴爵士。在一个晴朗的月夜,刚20出头的莎士比亚伙同镇上几名好事之徒,打着火绳枪溜进爵士的花园,开枪打死了一头鹿。结果莎士比亚被当场抓住,在管家的房间里被囚禁了一夜。莎士比亚在这一昼夜间受尽侮辱,释放后便写了一首尖刻的讽刺诗,贴在
期刊
在远古文字出现之前,结绳记事是人类记录和交流的主要方式。绳子这个很不起眼的事物,从古到今却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人说绳子是一个配角,要附属或作用于其他事物才能体现其价值,但是对于李钉来说,只要给她一根绳子,她就能创造出一个绚丽世界。    2005年底,北京市为抢救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率先在西城区230户有民间文化特色的家庭中,评选出12户挂牌“家庭艺术馆”。在西直门内大街南侧的一片住宅小区中,
期刊
二零零九年八月下旬,美国媒体报道的一条消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中国著名女摄影师、旅行作家梁子,在南太平洋进行探险活动时,与外界失去联系。有人推测,她很可能在新西兰某个小岛“失踪”或遭到恐怖分子绑架。然而几天后,喜讯又从天而降:原来她的卫星电话出现了故障,导致通信不畅。一场虚惊过后,全世界千千万万的“梁迷”才松了一口气。梁子是谁?这位传奇女子背后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    中国“兵姐”,走进神秘黑人
期刊
1998年张艺谋首次执导歌剧《图兰朵》,以紫禁城当做天然背景的演出惊艳世界,随后张艺谋的太庙版《图兰朵》在世界各地成功上演。11年后,他和他的奥运会开幕式团队投资1.2亿重金打造的《图兰朵》搬进了鸟巢。    鸟巢版《图兰朵》已华丽落幕,张艺谋得到的现场掌声最为热烈。一年前的奥运开闭幕式他获得了全世界的喝彩,但那种喝彩是通过媒体报道转述出来的,不如现场体验那么真切。10月6日晚,由张艺谋执导的鸟巢
期刊
摘要:中国明清城墙继承了中国6000多年来的筑城技术和以城墙为载体的中国传统城市文明成就。从古代城市规划及工程建设而言.城墙并不是简单的一道墙体,而是城市的核心要素,是城市选址、城市防御、城市风水、城市礼制等级及城市规模、城市交通、城市空间结丰句、城市给排水、城市防洪抗灾等几乎所有重大城市生活事项的主要工程实体和控制系统,是城市文化的核心设施与最鲜明的地标性景观。实物资料证明,明清城墙的规模大小有
期刊
齐白石  原名纯芝, 字渭青,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别号白石,白石老人,别署杏子坞老民,星塘老屋后人,借山吟馆主者、寄萍、齐大、木居士、湘上老农、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   1877年做木匠学徒,次年改学雕花木工,曾习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 。  1888年起,弃凿学画,先后从萧乡陔、文少可、胡沁园、谭溥等人学画,曾从陈作埙读书,从王湘绮攻读诗文,任龙山诗社社长 。   190
期刊
中国电影行业的竞争,有时剑拔弩张,有时一团和气。  《建国大业》VS《风声》,两部同具爱国情怀的商业电影正在电影院里交相辉映。一部出自国内最强的国有电影公司中影,一部出自国内最强的民营电影公司华谊,票房上的各自丰收是好事,而且与国内其他经济领域出现的“国进民退”现象相反,两家电影公司此番的“竞争并合作着”,中国电影行业正走向更有序的市场竞争。  这个10月对华谊很重要,它正面临着两件大事。一个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