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西洋美声与中国民族声乐的融合

来源 :知音励志·社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使多元文化成为了当前文化发展的趋势。在这种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中国民族声乐与西洋美声唱法的融合,不仅使中国民族声乐的表现形式得到了创新,还为中国民族声乐和西洋声乐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世界音乐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民族声乐;西洋美声;创新;融合
  引言: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也呈现出一种多元的融合特征。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与西方的美声声乐艺术,也在这种环境影响的状态下,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而且,当前的民族声乐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多元文化发展的声乐艺术教学要求,因此,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要加强与西洋美声声乐艺术的融合,以便促进民族声乐和西洋美声声乐在我国的发展。
  1 中国民族声乐与西洋美声声乐的演唱特点
  1.1 中国民族声乐演唱的基本概况
  民族声乐是我国各民族音乐艺术的瑰宝,包括民间小调、戏曲和山歌等多种音乐表现形式。另外,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不仅题材丰富,而且不同时代的民族声乐表现形式和情感表达也不相同。以汉族民歌为例,不同地区的民族声乐艺术风格也不同,并因此形成了东部、西部、南部和北部民歌。
  我国民族声乐从狭义角度上来看,主要指建国后,一些声乐表演艺术家和声乐教育家,在传统的民族声乐基础上,结合西方美声唱法形成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声乐教学体系,通常也被称为民族唱法。而狭义的民族声乐作品不仅在演唱风格方面,具有清新质朴的特点,而且还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和科学化的声乐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1.2 西洋美声声乐演唱的基本概述
  西洋美聲声乐起源于16世纪,在18世纪时,美声声乐艺术经过一个世纪的迅速发展,到达了发展的顶峰,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推广,成为人们最喜爱的歌唱艺术之一。西洋美声声乐在历经了漫长时期的发展和完善后,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演唱特点,比如声音上的均匀和统一,嗓音自然,音色华丽,同时,还具有较高难度的演唱技巧。
  狭义的西洋美声声音演唱主要指一些杰出的作曲家如贝里尼、多尼采蒂等人创作的优秀的声乐作品,以及声乐演唱技巧、演唱风格扥形成的声乐演唱艺术。广义的西洋美声声乐则是以意大利歌唱发生技巧为基础的一切歌唱形式,既有清唱剧,也有歌舞剧和音乐剧等。尽管西洋美声声乐演唱有很多种歌唱方式,但它要求演唱发声的音色感染力和穿透力,同时还要求歌唱者的声音圆润、华丽。
  2 中国民族声乐和西洋美声声乐演唱上的差异与相同之处
  2.1 中国民族声乐与西洋美声声乐演唱上的差异
  2.1.1 气息运用方面的差异。
  中国民族声乐在训练气息时,主要采用胸式呼吸的方法,强调气息要自小腹到上口腔形成一个通畅的管道,集中力量进行发声,从而形成洪亮自然的声音。西方美声声乐演唱要求歌唱者吸气到肺部后,要扩张腹部和胸腔,产生短共鸣腔,以追求声音的浑厚和饱满。
  2.1.2 喉头打开方式的不同。
  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唱要求歌唱者的喉头向上,确保喉咙的打开程度小,发出的声音集中,音色柔和而细腻;西方美声声乐演唱要求歌唱者喉咙全部打开,从喉头一直到头腔,形成一个共鸣腔,将声音管道拉长,从而发出浑厚有力的声音。
  2.1.3 共鸣腔使用上的差异。
  中国的民族声乐演唱,在使用共鸣腔时,只用了部分共鸣腔,而西方的美声声乐演唱使用了所有的共鸣腔,实现了演唱的共鸣效果。
  2.1.4 吐字咬字方面的差异。
  民族声乐在吐字和咬字方面,要求字正腔圆,吐字清晰。但由于美声声乐演唱和民族声乐演唱的语言不同,因而两者在咬字和吐字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另外,民族声乐在咬字和吐字上,声音比较靠前,美声声乐歌唱时的吐字咬字发声比较靠后。演唱风格比较内敛。
  3 民族声乐与美声声乐歌唱上的相同点
  3.1 呼吸方式相同。
  中国民族传统声乐和西方美声声乐演唱的呼吸方式都采用了较深位置的呼吸,以发出深沉的声音,获得音质上的完美。民族声乐演唱讲究气沉丹田,美声声乐要求胸腹联合复习,两者在本质上并无差别,目的都是为了更科学的进行发声。
  3.2 追求声音的完美和通畅。
  民族声乐和美声声乐在演唱方面都追求声音的自然,流畅,在歌唱时放松喉头,从而获得良好的共鸣效果。两者在这方面的追求是一致的,因而在歌唱声音方面的要求是相同的。
  3.3 对待歌唱者的心理素质要求是相同的。
  中国民族声乐和西方美声声乐在进行歌唱表演时,都要求歌唱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一种放松的,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声乐演唱。
  4 中国民族声乐与西方美声声乐的融合
  4.1 西洋美声声乐艺术的中国元素
  西洋美声声乐在传入中国之后,一方面保持了自身的演唱技巧和方法,另一方面也吸取了中国民族声乐演唱技巧的经验。例如芭蕾舞歌剧《红色娘子军》就是西洋美声声乐在中国音乐界流行之时,民族声乐与美声声乐相融合的优秀声乐作品代表。伴随着美声声乐在我国的不断发展,民族声乐与美声声乐的融合也越来越深入。并由此形成了美声化唱法和民族化歌唱风格的中国美声声乐演唱法。
  西方美声声乐唱法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借鉴中国民族声乐演唱的技巧。比如对于歌唱润腔的借鉴和歌唱韵味及意境的借鉴等。在歌唱润腔方面,民族声乐演唱要利用转换音高的方法,及采用滑音、颤音和假声等方法,增强声音和情感表达的表现能力。在韵味上,美声声乐借鉴了中国民族声乐宁静、淡然的韵味美,达到了意味深远的歌唱情感表达境界,同时再结合自身的演唱技巧,实现了对民族声乐歌唱技巧的创新。在意境方面,美声声乐也借鉴了民族声乐歌唱含蓄、内敛的忒单,经过与民族声乐的融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演唱特点。
  4.2 民族声乐对美声声乐的借鉴与融合
  美声声乐在理论体系方面比传统的民族声乐更加完整,因而,通过借鉴美声声乐歌唱技巧,形成新型的民族美声唱法。对于民族声乐在表现悲痛情绪上力度不够,表现力较差的问题,还要借鉴美声声乐发声的技巧,并扩大音域。在咬字和吐字方面,民族声乐要借鉴美声唱法元音咬字的统一连贯性,并加强美声唱法的吐字咬字训练,提高演唱咬字技巧的水平。在混声唱法上,要借鉴美声声乐唱法真假音的混音唱法,充分调动共鸣腔,以增强高音部分的声音穿透力。
  5 结束语
  民族声乐和美声声乐作为声乐演唱的形式,既有相同的点,又有差异,两者要实现共同发展,还要相互借鉴和融合,从而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得到传承与发扬,并真正走上世界,成为民族性和世界性的音乐艺术。
  参考文献
  [1]李雪玲.民族声乐与美声声乐的融合[J].戏剧之家,2016(09):69-71.
  [2]徐硕.中国声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之研究[J].大舞台,2010(04):210-211.
  [3]刘会轻.西洋美声与中国京剧比较对照——声乐艺术融合互动研究[J].黄河之声,2016(18):82.
  [4]孙兴友.中国传统民族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J].大舞台,2013(03):57-58.
  [5]杜婷.“走入”与“走出”——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与西方声乐文化的关系[J].音乐创作,2016(06):110-111.
  作者单位
  赤峰学院音乐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024000
其他文献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和体育比赛、训练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学习和掌握好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改变教练员传统教学观念(模式)实现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The deve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逐渐加剧,高等院校毕业学生普遍面临着就业难问题。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中职院校,需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中职语文教学有助于
每当仰望满天的朝霞,就像是你警徽闪耀的光华。每当沐浴着春风和雨露,那是你辛劳的汗珠在抛洒。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设立高效的问题情境是落实主动教学的关键方法,这一方法有利于学生们学习兴趣的提升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因而,就初中数学教师而言,要积极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法,设立问题情境。教师设立问题的时候,要依照高效、主动的基本原则,从而充分开发学生们的数学思维,指引学生们进行知识构建,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  数学课堂上的问题情境,一直是学生们熟
序号 零件号名称 单位 单价车型产地1 443867231C/232C A柱内饰板个 $45 00四缸五缸小红旗配套2443809201G /202G/241F/242FA柱外饰板个 $65 00四缸五缸小红旗配套3 44386723
说起李铁生,沅陵县太常乡朝瓦溪村的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创立了科龙良种牲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办起了沅武生猪养殖基地,成为远近闻 Speaking of Li Tieshe
一、华东地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江西、安徽六省一市,在地理上基本都处于中国的东部地区。近年来,该区域在
截至2006年8月,海南省已有18家高尔夫球场投入使用,另外还有四五家即将开业,未来几年至少还有20个高尔夫球场建成。据新华网报道,海南省政府已经把高尔夫作为“海南岛球”的
目的:通过加热回流的方法提取蓝萼香茶菜中二萜类物质,测定其含量,研究二萜类物质对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郁肾虚证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层分组
冉冉:土家族,生于重庆酉阳。著有诗集《从秋天到冬天》、《空隙之地》等。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首届“艾青诗歌奖 Ran: Tujia, born in Chongqing Youyang. W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