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鄯善三个桥墓葬发掘简报

来源 :文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t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个桥墓地位于鄯善县鲁克沁镇三个桥村南约1.5公里,墓葬分布在绿洲带以南的荒漠戈壁,多集中在2个小台地上。1990年6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吐鲁番地区博物馆、鄯善县文化局的协助下,对本地已被盗的27座墓及6座牲畜坑进行了清理,新疆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生也参加了发掘。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其他文献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邀请,美国波士顿大学捷籍教授、原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官员奥尔德里希·金(Oldrich Kyn)于1983年7月24日来华访问,并予7月26日至28日向我国有关学者,介绍了六十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的价格改革情况和他的改革观点。
秦始皇陵园K0006陪葬坑位于秦始皇陵封土的西南角,西安市临潼区秦陵村岳家沟组东侧台地上。陪葬坑北距秦始皇陵现封土约50米,南距内城南垣120米,西距内城西垣58米(图一)。
1998年9月~1999年5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在郑州市管城区北大街农业队居民住宅楼小区基建工地进行了大规模抢救性发掘,发现商代前期宫殿建筑基址多处,出土遗物十分丰富,在确定夏商分界和建立郑州商城宫殿区的年代学标尺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1990年11月,赤峰市巴林右旗岗根苏木床金沟两座大型辽墓被盗掘,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与公安厅共同组成调查小组由文物处副处长王大方带队会同赤峰市文化局、公安局对被盗辽墓进行了现场调查,巴林右旗博物馆对被盗辽墓也做了妥善的保护工作。次年4月底至9月初,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巴林右旗博物馆对被盗辽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1999年6月,始皇陵考古队在秦始皇陵园的内、外城之间的东南部,试掘了编号为K9901的陪葬坑。在该坑内G3过洞底部出土了一批彩绘陶俑,呈残破倒伏状,可基本归属为11个个体。这些陶俑造型各异,初步确定是一组正在进行娱乐表演的百戏俑。陶俑装扮比较一致,均为赤裸上身和双足,腰部仅系一裙,裙长者60~70厘米,短者仅30厘米。出土时部分陶俑存有彩绘,主要分布在俑的裙摆及裙带处,以及暴露于外的皮肤上。现将彩绘纹饰介绍如下,并作一初步探讨。
奥塔·锡克教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于3月19日-4月8日来华访问,在北京和上海作了七次学术报告,并同中国经济学家进行了讨论。锡克教授1919年生于捷克斯洛伐克普里森市,曾就读于布拉格的一所职业学校,
朝服指封建官员朝觐、朝会等政务场合所穿着的正式服装,相当于通常所说的官服。朝服葬指大殓时穿朝服入棺下葬。东汉之前,朝服葬文献记载阙如,西汉早期的长沙马王堆一号墓、西汉晚期的山西阳高古城堡12和15号墓墓主均为官吏,尸体皆用丝织品包裹,并缚以丝带。汉武帝时的杨王孙叙述当时的丧葬仪式时说:“裹以币帛,鬲以棺椁,支体络束……”西汉仍然保持着上古绞扎尸体的传统,所以东汉之前实行朝服葬的可能性很小旺。隋唐以降,国家明令实行朝服葬,考古发现与之相符。惟东汉、六朝情况不甚明了。法令式的记载仅见于《续汉书·礼仪志下》,其
在各类家具中,案是最古老的家具形式之一,至春秋战国时期,案已是主要的家具品种,且形式和工艺已相当丰富和精致。家具史上,案的演化与生活起居方式密切相关。随着魏晋以来起居生活方式的变化,案的形式和功用,又有相应的变化。大致唐以后,早期低矮的案、几,逐渐演变成为高型大案的形式,就其用途的不同,又有书案、画案及供案之分。其中供案,尤其是寺观供案,因其用于祭祀的特性,在造型及装饰上甚为考究,成为案的最重要的形式。
期刊
中国书法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过多次重要的变化。影响中国书法的演变有着诸多的因素。为了书写或刻制字的方便快捷,从而简化变易书体;因木简、纸等书写材料的变换,改变了书写的平面空间;由于书写工具的发展,丰富了用笔的形态;凭藉书法家的具有典范性质的创意,更新了一代书风。以上这些影响中国书法的因素,已或多或少地有过论述。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写字姿势的改变对中国书法也有着深刻影响。本文试对这一问题作粗浅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