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新理念、新思路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ians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论了如何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探索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在不拘一格的音乐欣赏形式中,面向全体学生,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选择最佳方式,将音乐与舞蹈、戏剧、文学、美术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在多重感知中理解音乐语言所表达的情感,浸润、美化心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关 键 词】欣赏 探索 审美 兴趣 方式 情感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音乐教学的内容是新的,教学理念是新的,思路是新的。初中音乐欣赏是有规律可循的,遗憾的是,有的教师常把音乐欣赏课上成了音乐史、名人轶事、故事会、文学等,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有悖于音乐欣赏的规律和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努力探索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新途径,取得了一些体会。
  
  一、以审美为核心,在听觉感知中理解音乐语言所表达的情感
  
  音乐美是毫无疑问的,但它美在哪里,如何去发现和鉴赏,恐怕就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发现美、理解美进而再去创造美,把美融入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使社会充满美,生活洋溢着美,这是新课程标准追求的目标之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倾听音乐,在听觉感知中理解音乐语言所表达的情感,是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基础。
  1、引导学生理解音乐要素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音乐语言、情感是借助音乐各要素的表现功能综合表达的。倾听音乐时引导学生分析速度、力度对音乐作品的影响,音乐中的强弱变化起到的作用,各部分旋律所创造的不同意境等十分重要。如欣赏民族音乐《喜洋洋》和《江河水》,前者用较快的速度、较强的力度音量表现欢快喜悦的情绪,后者则用缓慢的速度、强弱对比的力度,雄浑苍健,胸中迸发的怒潮如江河横溢,一泻千里。而古曲《春江花月夜》则通过中速抒情、力度适中的音响,使人感受到和谐、细腻、幽远、宁静的东方古典韵味,清新典雅。又如圣桑的《天鹅》,大提琴用慢板速度奏出主题,钢琴用分解和弦加以衬托,让人联想到碧波荡漾的湖水以及圣洁、忧郁、高雅的天鹅。《野蜂飞舞》则用快速的半音阶旋律线条,描绘出时时野蜂上下飞舞、盘旋环绕的生动画面。听一段节奏优美的乐曲会使人舒心愉快,产生美好的遐想,听一段节奏强劲的乐曲会使人具有眼前一片光明、冲破重重困难、奔向光明彼岸的信念。学生通过倾听这些乐曲,感知到音乐语言鲜明的变化,经历了愉快、悲伤、愤怒、激昂、同情等不同的心理体验,深受教育,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审美体验
  初中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具备一定的分析、思考、判断和创新能力,因此,欣赏时可多以讨论、介绍的方式进行,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比如欣赏《伏尔加船夫曲》,可以这样设计问题:贯穿全曲的节奏型“××××O”象征了什么?作品两次出现高潮表达了纤夫们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后还可以进一步引导:谈谈你与纤夫有什么不同?逐步使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又如欣赏组曲《图画展览会》之《牛车》,可以这样启发学生:音乐中表现了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车?什么样的路?然后教师可以控制教学步骤和节奏,抓住时机,循循善诱,逐一去解决。这样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经验,在欣赏音乐的愉悦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交谈各自的感受,教学效果肯定不错。
  
  二、以兴趣为动力,选择音乐欣赏最佳方式
  
  著名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心理动机,教师要考虑从学生体验音乐的过程出发,找出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欣赏的最佳方式。欣赏戏曲音乐,我从歌曲“说唱脸谱”切入,教师演唱“那一天,爷爷领我去把京戏看,我看到舞台上面好多大花脸……”通俗易学,妙趣横生。然后让学生学习一些京剧的表演动作、念白、锣鼓经等,体会唱、念、做、打等表演艺术的美妙。舞剧音乐的欣赏,我利用电视播放传统的、经典的民族舞和现代舞剧的片段,象《宝莲灯》、《丝路花雨》以及《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分析它们从舞台布景、灯光、道具到服装、表演、音乐等的不同,感受民族乐队和现代乐队的不同风格和艺术魅力,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欣赏中国的命运交响曲——《二泉映月》,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了解阿炳的身世及主要作品,对比阿炳与贝多芬的共同之处——失明与失聪,一位是十八世纪的德国作曲家、一位是十九世纪末的中国民间艺人,都活了五十七岁等。课堂上通过欣赏、比较,感受音乐从沉思到悲愤、从愤怒到怒号的感情,并引用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的话说:“具有断肠之感,是应该跪着听的。”加深学生对作曲家及作品的理解,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阿炳及他的作品在中国民族音乐中的地位,以及它的现实意义。在欣赏教学中,从哪里入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尽快地进入音乐,从哪里入手可以体会音乐作品的风格、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教师要用心琢磨,巧妙安排。切入方式和欣赏方法是吸引学生倾听音乐的有力手段,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保证。对于一些篇幅较大的音乐作品,象《梁祝》、《百年沧桑》等,教师要研究哪些需要完整听,哪些需要重点听,哪些需要反复听,哪些是学生自己能把握和理解的,哪些是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的,哪些地方需要提问,这些问题的提出和学生对它的思考是否能够指向音乐本体等。柏拉图说:“节奏和乐调具有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来浸润心灵,心灵也就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样合适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可见,倾听音乐要更多地针对“音乐”的特点来进行,每部音乐作品,教师要根据其内涵,找到相应的切入点,选择进入音乐欣赏的最佳方式。
  
  三、面向全体学生,拓展欣赏空间
  
  在欣赏过程中,把音乐与舞蹈、戏剧、文学、美术等其它姐妹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音乐这种极为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运动觉等联系在一起,发挥诸感官或意象之音质交错、灵活变通,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发展学生艺术思维和审美能力。不局限于教科书里的内容,充分利用电视、媒体等手段,扩大信息量,强调音乐文化,淡化音乐知识和技能,达到通过音乐欣赏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1、音乐与造型艺术
  作曲家发挥音乐表现要素蕴涵的造型功能,运用“绘声绘色”的表现手法,并借助欣赏者的联想,从而塑造出可感的艺术形象,或者作曲家受直观的绘画作品影响,运用音乐来表现画面的视觉形象和意境。如汪立三的钢琴独奏曲《涛声》,是作者观赏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画展后而作。欣赏时,我启发学生再用绘画来表现音乐,由于音乐的多义性、朦胧性,具有广阔的联想、想象、创作的空间,同学们理解音乐后的绘画作品各有特色,有的突出小舟,有的突出大海,有的着重于人的描写。董菲同学画的“作品”深受学生喜爱,课后崔恩泽同学这样写道:“这幅作品的背景是一望无垠的大海,作者寥寥数笔勾画出了大海的轮廓,尽管出现在画面上的只是几卷波涛,但我们可以联想到当时的狂风怒号、波浪冲天的惊心动魂。正当我们被海的浩瀚所慑服时,作品上不同寻常的一点刺痛了我们的眼睛,那是一叶小舟,一叶冲向波峰、驾驭波涛的小舟!……难道我们就只能把鉴真当作先哲那样顶礼膜拜吗?不,我们应该把鉴真升华为一种精神,一种排除万难,奋力前进的精神,并把它作为自己身处逆境时最锐利的思想武器……”
  2、音乐与舞蹈
  管弦乐《蓝色多瑙河》的教学,我录制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演出实况: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奏艺术格调高雅,形式生动活泼,尼可劳斯?哈农库特的指挥狂放洒脱,充满青春活力,维也纳广播公司插入的录像节目展示了多瑙河美丽的风光,把音樂与历史、地理、人文风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令人赏心悦目。
  3、音乐与电影电视
  课前我收集了一些有关影像资料,象中国四大名著主题曲的演唱、影视画面的音乐联奏等,课堂上在适当的时候展示给学生我还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收集自己喜爱的影视音乐并演唱、演奏,通过看、唱、奏、议的方法,组织学生讨论影视音乐的社会价值,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4、音乐与诗歌。我把音、诗、画加以整合,石叔诚演奏的钢琴协奏曲《黄河》、诗歌《黄河吟》以及汹涌澎湃的母亲河——黄河融为一体,做成课件,来欣赏著名的《黄河大合唱》。又如《琵琶行》的欣赏,先让学生朗诵、理解白居易的诗,感受“轻拢慢捻抹复挑”的琵琶演奏技巧,以及“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意境,然后再欣赏张晓峰的琵琶协奏曲。
  总之,音乐欣赏方式是多样的,无论学生从音乐欣赏中获得哪个层次的积极影响,如感官的愉悦、对音乐形式的赞叹、联想翩翩、想象幻想、情感体验、理性思考等,只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都是具有价值的音乐欣赏。
  
  参考文献: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人教版
  (作者单位:222100江苏省赣榆县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历史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历史基础知识以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在历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时刻树立起德育观念,随时利用历史教材,教育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品德修养,下面,就此以高中历史教材为例,谈谈我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对此,一方面,从正面通过对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褒扬郑成功等
期刊
[摘要] 网络教学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网络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网络教学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网络教学把媒体课件从原来作为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网络教学真正落实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使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网络教学先进的教学理念预示着它强大的生命力
期刊
唱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上好小学音乐课,关键在于培养小学生唱歌的兴趣。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低年级学生的唱歌兴趣十足。但随着年龄增长,抽象思维的形成,这种兴趣渐渐地淡化了。所以,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唱歌兴趣的培养,使音乐课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感、促进智力的发展。    一、明确教育目的    教师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音乐课的重
期刊
[摘要] 本文从Visual Foxpro用户的角度对比分析了ACCESS 与Visual Foxpro的差异,并进一步阐述了ACCESS 中的数据库对象及编程方法。  [关键词] ACCESS Visual Foxpro 数据库 对象    现在微软公司有两个流行的桌面数据库开发工具,一个是其自行研制开发的基于WINDOWS 环境的ACCESS,另一个是其兼并FOX 公司而得到的VF (Visu
期刊
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是“民主,开放与科学”。也就是说,课程须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发,由科学内容走向学生经验。教學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探索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认为:没有交往,没有互动,没有实践探索,就不存在甚至不发生教学。并且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新课改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
期刊
“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多少年来人们对教师职责的概括。以前,包括我在内的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困惑:经过精心备课,对教材内容烂熟于胸,讲起课来行云流水,学生也听得懂,可是就是学不会。原因何在呢?伴着新课改的春风,我意识到,这并不是老师不努力,学生不认真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思维活动过分提纯,过度包装,没有充分展示出来,因此,不能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新课改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主动
期刊
教过七年级新编教材,我深知美术教师从此已改变了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实行多种教学模式。  如:“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的模式,“创作辅导”的教学模式;“欣赏名画联想故事”的教学模式。这对改进美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此教学过程中,过于个性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美术教学中对形的强调,这不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对造型和艺术创作教学,也不利于学生在学习写生时,对形的把握。
期刊
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信息技术教学以资源的海量化、形式的多样化、活动的交互性等优势为调动学生主动探究、拓展自主学习空间,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现把自己在教学中的心得介绍如下:    一、创设自主空间,引导学生乐于探究    始终为学生创设自主空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我们鼓励学生们针对自己喜欢的命题,自主建立专题学习网站和班级网站,使学生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期刊
早在学生时代就听老师说过:“英语要学好,单词是法宝。”现在自己身为人师,更深切地体会到这是一个硬道理。如果把英语文学比作是一栋大楼,那么英语单词就是那一块一块的砖。但是,学英语的人都会感觉到英语难记。的确,要记牢单词非得下一番苦功夫不可。为了提高单词记忆效率,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琢磨总结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词根、词缀记忆法    它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单词的构词规律,通过掌握一组单词的共同词
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进入到教育的各个环节。电化教学是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农村教育中,电教设备还不很齐全,作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有限的电教设备进行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特别是那些实验较多,知识比较抽象的科目,电教的作用尤为突出。如:科学、物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