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台湾高山族 两岸牵挂数百年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i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元1661年,郑成功攻打台湾时,有一个台湾高山族少年依那思罗参加了战斗。后来,他随大将黄廷落籍邓州,在黄廷将军的帮助下,他娶了当地一位岑姓姑娘为妻。依那思罗以妻姓谐音改姓陈,名陈年。后来依那思罗和岑氏有了四儿子;1682年,依那思罗借返回家乡之机,将二子元勋、三子元杰留在原籍交予母亲和兄长抚养;他和妻子及长子元珍、四子元珠留到了邓州。从此,两岸陈家,天各一方;数百年的亲情与牵挂由此展开了。
  关键词:邓州台湾;高山族陈姓;依那思罗及后代;两岸牵挂
  中图分类号:B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50-02
  2005年8月24日,邓州市张村镇台湾村摆花结彩,布置一新;全村人都身着民族盛装,伫立在村口,来自迎接海峡对岸的亲人。那么,这些远在祖国宝岛台湾的亲人和邓州市张村镇台湾村村民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走进台湾村慢慢揭开尘封数百年的历史,来回味血浓于水的亲情。
  一、三百五十年的骨肉血脉
  公元1661年,郑成功攻打台湾时,有一个台湾高山族少年依那思罗参加了战斗。收复台湾后的第二年,郑成功因病逝世,郑氏集团发生了内讧。1663年,郑成功手下的一员大将黄廷审时度势,以祖国统一为重,决然率军归附清廷。1667年,康熙下旨令黄廷从卢沟桥向南,沿途疏散屯兵,以备战时征调。1668年,黄廷率5营亲兵落籍邓州,是年,他的马夫依那思罗二十二岁,因来自台湾吐蕃族,既不服水土,又不通风俗民情,心情十分苦闷。善于体恤部下的黄廷将军帮助他娶了一位当地岑姓姑娘为妻。依那思罗以妻姓谐音改姓陈,名陈年。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依那思罗和岑氏有了四儿子,依次为元珍,元勋,元杰,元珠。康熙二十一(1682)年,黄廷将军率闽营兵随施琅收复台湾。依那思罗乘这次出征台湾之机,带上了二子元勋、三子元杰。收复台湾后,依那思罗回到家乡,按照番社礼仪让两个儿子入了番社。临回大陆时,依那思罗应老母亲和兄长要求,将两个儿子留在原籍交予母亲和兄长抚养;族人再三挽留,无奈军有军规,大军很快开拔回到邓州。从此,两岸陈家,天各一方;数百年的亲情与牵挂由此展开了。或许,依那思罗也没有想到这样的分别竟是数百年的伤离。
  康熙五十七(1718)年,依那思罗病危,弥留之际老泪纵横说道:“我想见母亲!我想见元勋、元杰啊!”并再三嘱咐家人,说:“以后回台湾时,一定要把我的骨头带回去,埋到阿里山里!”依那思罗的遗言让人们懂得了骨肉离别的相思之苦。他的一生都被这份儿思乡之情困扰着。从那个时候,台湾和邓州已经种下了亲情的种子,已经建立了割舍不下的手足情。
  二、 三百五十年的寻觅
  自依那思罗将两个儿子安置回台湾以后,由于清廷屯兵政策的限制,加上路途遥远,彼此杳无音信,骨肉失联。直到将近200年之际的1866年,一支捻军从上营村庄边的官道经过,一个士兵突然急匆匆找到陈道平家中。这位士兵操闽南方言,自称是台湾阿里山陈氏族人。并说当年始祖依那思罗将两个儿子送到台湾定居,二子陈元勋改名为思罗邓勋,三子改名为思罗垦杰,来人即是陈元杰的五世孙陈阿让。当时陈氏家族的人们都异常激动,奔走相告,盛情款待。族人的亲切让陈阿让异常感动。他切身体会到了二百年的沧桑没有改变骨肉亲情。可是,由于军情紧迫,陈阿让没有在陈家呆多长时间。临走时,族人争相增送盘缠钱粮,并再三嘱咐有朝一日回到台湾,一定要代他们向族人问好,并邀请他们回来祭祀祖先,实现骨肉团聚。可是,此一去再无音讯。
  时间匆匆,又是150年如同白驹过隙,亲情的血脉却一直在流淌着。2002年,陈堂三在家中发现了陈氏家族的族谱。家谱上端正的隶书字,记载着数百年沧桑和两岸的血肉深情。口耳相传的家史在这本族谱里得到了佐证。据依那思罗十二世孙陈堂三(小学校长)介绍,他家珍藏多年的《邓州台湾土番垦屯陈氏家乘》(注:家乘,即家谱)除了对先祖依那思罗的家事及本人的生平事迹比较详细记载外,还记载依那思罗去世后百余年至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赖文光率捻军从邓州过境,有一士兵陈阿让,来自台湾阿里山土番族,系依那思罗的六世孙,顺便到陈氏家族来寻亲祭祖。据他介绍说,当年始祖的次子陈元勋被送回部落后,改番名为思罗邓勛,其后裔聚落的村庄称“陈井寮”;第三子陈元杰改番名思罗垦杰,其后裔聚落的村庄称“陈厝寮”,他系陈元杰的五世孙。因当时陈阿让急于追随部队,对台湾方面的情况介绍得很少。 所以,家谱只记载当年依那思罗马载二子回台湾,按部落规定入番籍,以及此二子的番名和后世的聚落村庄,未记载以后发展繁衍的历代人物。而对在邓州定居繁衍的伯季二宗,即始祖依那思罗的长子陈元珍、第四子陈元珠及其后代记载的无比详细。共8代36人,其中大门23人,第四门13人,又16人有传记等。与现在“台湾村”的陈氏族人相传的辈辈相符,门门相照。
  魂牵梦绕的亲情是那么具有感染力,感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郑州台商协会副会长吴天玺便是其中的一位。吴玉玺是一位台湾出生的河南姑娘,得知台湾村的故事之后,在好奇心和折不断的高山族亲情促使下,她来到了台湾村,一下车,她便看到了一座具有高山族特色的牌坊,上面镌刻着“台湾村”三个大字。出身在台湾的河南姑娘,站在河南的土地上看着“台湾村”的牌坊,这种看似滑稽而又合理的情景,让吴天玺激动不已。另一方面,当她看着迎面走来的几位台湾村姑娘们的脸庞,吴天玺惊喜不已,她们的皮肤、鼻梁和额骨;虽然经过三百多年的同化,但是这些的人面部上,或多或少还是保留着高山族的一些特点。吴天玺依次拜访了陈、周、林等家族,进一步确定高山族在大陆的事实。吴天玺身受感动,出于思乡念祖的坚守,吴天玺女士决定帮他们寻找台湾的亲人。经过重重艰难,吴天玺女士终于找到了三百年前陈元勋和陈元杰的后人。2005年8月23日,来自台湾台湾阿里山陈氏后裔和台湾村的陈氏家族终于团聚了。台湾村陈氏家族族长陈相富和台湾阿里山族长陈宗仁相互紧紧拥抱着,两位10世兄弟,满是皱纹的脸笑成了一朵朵菊花。就在两位族长紧紧拥抱的那一刻,时间仿佛永恒了,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三百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两支陈氏家族的团聚只是更多分离的人们的一个缩影。
  三、政府支持搭建两岸联系平台
  2012年初,邓州市政府依据高山村特殊的历史渊源以及与台湾的关系,决定由政府立项,建立”“邓州市台湾村风情园”。台湾村风情园的建立,将对两岸的交流合作起到重要的作用。2013年底,经多方努力,河南省财政厅以“村民一事一议”的投资渠道,把台湾村确定为“河南省第一批美丽乡村试点建设项目”。到2015年7月中旬,笔者随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来台湾村考察时,我们欣喜地看到,台湾村风情园里,代表着邓州高山族不同民族(邹族、布农族、阿美族、曹族、泰麽族)风格的民居已经落成,由台湾原国民党主席连战亲笔书写校名的“邓州市高山族小学”已经改造成为具有高山族风格的园林式小学。
  此外,经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设计的具有高山族民族文化元素的台湾村居民的新民居,业已建成48栋,街道绿化,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工程等都在火热施工。整个台湾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我们坚信,有这样的建设速度和发展势头,就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具有台湾高山族民族文化的村庄,将会成为全省各地乃至全国各地人民一致向往的景观地,还会成为海峡两岸高山族同胞相互走亲访友的集结地,成为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贸易的集聚区。
  结语
  我们小分队在台湾村村每一天,无时无刻不感到新奇和振奋。陈氏家族的历史给了我们许多联想。康熙年间,正值中华民族走向兴盛的时期,此后中国的国力逐渐达到了强盛,于是才有了施琅收复台湾,中国基本上实现统一。陈氏四个兄弟中的两个回台湾定居。清朝末年,政府腐败无能。台湾被割让。此后的100多年,由于种种内忧外患,我们的祖国变得支离破碎,陈氏家族之间的联系也被中断,海峡两岸的亲人只能望峡兴叹。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蒸蒸日上,于是才有了两岸的寻亲之旅。由此可见,台湾村高山族与台湾的联系与中断无一不与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台湾的回归,祖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于是,笔者断言:台湾归,祖国盛;而祖国盛则台湾必归;让我们共同努力。
其他文献
摘要:早间新闻是一档在早上播出的介绍一般新闻的节目。它是市场经济和受众需求的双重产物,是媒体组织间竞争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早间新闻在发展较快的同时也面临着节目的多样性和专业性不够等相关问题。本文通过对现存部分早间新闻节目的对比分析研究以及通过对一些现象数据的分析,尝试探究节目现存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期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现状分析;《朝闻天下》;《新
期刊
摘要:随着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晨练已成为学校体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身体练习形式,大学生参加晨练活动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工作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可以提高学生一天的学习效率;同时晨练活动还可以健心,调节心理活动,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关键词:学校体育;晨练;习惯;科学  中图分类号:G8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202-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新的信息数据来源层出不穷,渐渐形成了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巨大数据流,这标志着“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而在民族文化传播发展的今天,基于对于信息数据的分析,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由过去的小范围传播开始向大众化传播过渡,信息传播过程中已呈现出一些传播的特点。而作为景区和社区一体的西双版纳州橄榄坝傣族园具有特殊的民族文化传播特性,因此,本文将从信息数据着手,来讨论橄榄坝傣族园文化
期刊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06-01  法国著名的作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被人们称之为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以舒缓轻松的笔调讲述了一个充满幻想,渴望得到浪漫爱情并最终为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之爱付出生命代价的包法利夫人的故事。  包法利夫人出生于一个生活较为富裕的农民家庭,她天生
期刊
摘要:农家书屋是作为农民阅读生活的重要契机和平台,在价值预期上应有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沭阳县农家书屋的现状,提出处相应的对策并进一步充分发挥它的“衍生效应”,突破发展的瓶颈,使之成为广大农民需要的“营养屋”、“致富屋”和“文明屋”。  关键词:农家书屋;功效;拓展衍生  中图分类号:D42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99-01  农家书屋工程自2007年在
期刊
摘要: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的佛教受印度佛教影响较大。可是中国化的佛教不仅吸收了印度原有的方式,更大程度得是有了自己的特点,佛寺也不例外。  中国佛教兴盛至今,寺院为佛教的传承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兴善寺作为汉传佛教寺院比较有代表性的寺院之一,可以用来对佛寺本身的空间形态、建筑布局、景观配置、园林基址等诸多方面进行整理研究。本文以文献史料和实地考察为基础,梳理汉
期刊
摘要:文学是人类最富创造性的艺术。当代作家的个人写作局限在生活现实和时代共语中,作家中很少把笔触伸向更为遥远的过去,在历史的长河中去探求人类心理和经验形成的奥秘。集体无意识就为之提供了一条捷径。本文以贾平凹的《浮躁》中金狗的人物命运为例,探讨集体无意识在作家创作过程中的作用,为文学研究提供更多的视角。  关键词:集体无意识;原型;贾平凹;《浮躁》  中图分类号:G446
期刊
摘要:电影配乐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剧情,并通过音乐的感染再次重叠印象在记住情节内容的同时深刻感受到其带来的感情,更好的理解电影的主要理念,从而一方面使得人们陶冶情操,获得音乐与剧情的双重享受,一方面对整个电影文化以及音乐文化都同时起到积极作用,对社会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关键词:电影配乐;社会意义;指环王;核心理念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
期刊
摘要:资源县检察院开展庭审观摩集中评议等各项活动,优化远程视频接访、网络举报、法律法规信息库,让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关键词:资源县检察院;公平正义;检察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40-01  庭审观摩集中评议 资源县检察院近日开展“庭审观摩集中评议”活动
期刊
摘要:互联网征信主要是通过采集个人或企业在互联网交易或使用互联网各类服务过程中留下的信息数据,并结合线下渠道采集的信息数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进行信用评估的活动。作为传统征信的有益补充,互联网征信的发展将极大扩展征信体系的数据范畴,带来全新的服务理念和先进的信息处理方式,推动传统信用评分模式的转变,进而对完善中国征信体系乃至社会信用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征信系统;发展  中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