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伤与寄生虫——评一起重要的澳大利亚文学事件

来源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库里骗局是新世纪发生在澳大利亚的一起重要文学事件.诺玛·库里凭借其出色的言说策略、对“后9·11”时代西方社会政治形势和读者心理的准确把握,在《禁忌之爱》中成功建构了文化创伤,获得了广泛好评.但是,由于她违反了言语行为可接受性的三大认可条件,其建构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坍塌.库里骗局就像一只寄生虫,大大削弱了它的宿主——见证文学的影响力,同时严重挤压了澳大利亚文学公共领域,使之日益萎缩:公众由文化批判者转为文化消费者,文学活动的自主性也大大削弱.
其他文献
欧美(尤其法国)现当代思想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10年代中期,在日本风行大约近四十年,其时间跨度之大,影响之巨,不可小觑.这一被俗称为“后现代思潮”的新理论,其本土化的、有着一定批判意识的部分,近年则被称为“现代思想”开始在日本学术制度中固定下来,并在日本学术和知识分子思想史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战后日本知识分子共同的关心,是新日本的再出发,而这一目标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则与战争责任的追究及历史真相的捍卫息息相关.“现代思想”在战争责任和历史认识问题上与日本“战后思想”之间有着怎样的连续和断裂,这一连续
水彩技法自18世纪传入我国以来,已经有了 300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彩艺术已经突破了西方古典水彩技法的诸多限制,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在文化多元发展的时代,研习中国水彩艺术的变迁历程和时代特点,建构中国水彩艺术的文化价值标准和内涵规则体系,对于促进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觉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期刊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与莫拉维亚等作家所记录的意大利国民性格密切相关.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文学表述大致反映出“庸常化”“神化”及“妖魔化”这三种路径.集体记忆存在对缺少法西斯之恶讨论的遗憾,体现出意大利的自我宽恕心态.此外,墨索里尼神话至今仍广为流传,法西斯“善政”亦反复在文学中提及.而在从受害者视角出发的“反法西斯范式”新时代叙事遭遇危机之际,新一代作家力求不受制于政治意识形态偏见,或可实现更合理的反法西斯主义当代重构.
新世纪以来,回忆录文学成为美国文学最重要的文类之一,与美国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互为前提、互为建构和互为阐释的互文关系.美国回忆录文学的繁盛与当代公共领域的主旨和功能的扩大及话语形式的变化密切相关,也与“后9·11”时代美国社会文化的变化息息相关.本文结合回忆录的繁荣与公共领域演变之间的关系,分析“后9·11”回忆录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探讨作为“自我技术”的“后9·11”回忆录文学的重要类别及主要特征.
2020年10月,德国菲舍尔出版社终止了与作家莫妮卡·马龙近四十年的合作,消息公布后在德国媒体上引发了巨大的舆论争议.很多评论认为,马龙是由于与主流政治观点不一致而受到了出版社的言论压制,是“取消文化”的牺牲品.本文认为,莫妮卡·马龙事件是一个极好的窗口,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观察和了解包括新右翼话语在内的德国当代舆论话语纷争,同时也促使人们反思文学在这种纷争中的角色和处境.
“9·11”事件之后,阿拉伯作家们创作了许多相关主题的小说.在直接取材于这一事件的小说《天堂之风》《第二十号恐怖分子》和《星期二男人的传说》中,作家们通过淡化暴力叙事、采用恐怖分子视角的策略,挖掘了引发“9·11”事件的历史根源,考察了普通青年蜕变为恐怖分子的现实动因,并在作品中呼唤理性反思,倡导与时俱进的宗教观,为我们深入了解恐怖主义的复杂成因和全面认识当代阿拉伯社会提供了有益启示.
在蒂姆·温顿的小说中,“有毒的男性气质”表现为家暴、谋杀、性别歧视、厌女等多种形式,具备这类气质的男性不仅给他人带来痛苦,也给自己招致危险甚至死亡,并且给心智不成熟的儿童和少年塑造了错误的性别范式.对此,温顿借助阅读、亲近自然和语言交流等方式为治疗这种性别气质提供了参考.本文借鉴康奈尔的男性气质理论,从“有毒的男性气质”的表现、危害和治疗三个方面,对温顿作品中的男性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从中可见温顿批判父权制、倡导两性平等的亲女权主义立场.
萨尔曼·拉什迪的新作《吉诃德》揭示了在一个异化的世界里,众生如何以爱联结彼此,具有人文主义关怀的文学如何成为唤醒爱的有效方式.本文从该小说中爱的追寻入手,从异化危机、爱的追寻以及文学之用三个方面展开讨论,试图说明拉什迪对面临生存危机的现代人命运的深切关怀.
哥伦比亚作家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的小说《坠物之声》通过展示历史断裂处他异性的存在,对该国的毒品恐怖主义场景和城市暴力史进行了重构.与此同时,作品在深入宏大历史裂隙的发现之旅中,揭示出当代哥伦比亚人在暴力与恐惧之下深陷集体无意识与结构性失忆的困境,并探索个体在与历史的对话中领悟自身命运与国家历史的连结,进而重建身份认同的可能.小说带有新历史主义的色彩,反映了巴斯克斯将文学视为构建历史的能动力量的创作理念,其对历史的讲述包含了未来的维度,寄托了作者对哥伦比亚和平前景的深切期望.
“讲好中国故事”是立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国家重大战略要求和部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以来,这一话题逐渐成为国内学界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基于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软件和文献分析,对2013年以来被CSSCI来源期刊收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和分析,从整体性视角认识“讲好中国故事”研究的成绩与不足.目前,相关研究主要从本质核心、价值意蕴、内容主题、方法策略四个议题展开,通常采用意义-解读、经验-启示、问题-对策研究等三类叙事框架,多采用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