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天”观念探源——文献与考古的双重视野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xian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在诸如郑州西山、襄汾陶寺等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工作,逐步祛除了相关历史文献中的一些存疑之处。作为周代重要的思想文化观念,中国先民对"天"的系统化认识和实践应用大致形成于尧、舜、禹时期。优越而又特殊的地理生存环境、华夏先祖稳定的氏族定居生活,以及早熟的农业生产活动是促成天观念形成的根本因素。
其他文献
2004年和静县财政局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上,坚持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以强化资金管理为中心,把实施县级报账制作为管好、用好农发资金的首要途径,严格实行“五统一”:
杨屾不只是清代著名的农学家,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儒者。《知本提纲》(简缩本《修齐直指》)是他在儒学方面的代表作。立足该文献,目前学界对杨屾研究存在的四个问题,尝试性地做
关于《莲香》的系年,主要有三种观点:1670年,1684年至1691年之间,1682年至1689年之间。各说的提出者在论证过程中各有正误。其实,蒲松龄创作《莲香》的灵感来自于刘敬叔《异
经历两年的高速发展,《通信世界》已经渡过初创期。成长为中国通信业知名的综合性行业媒体。
期刊
2004年8月26日至27日,自治区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会议传达了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部署了我区农村税费改革第二步工作,自治区农村税费改革领
期刊
本文拟分析《聊斋志异·王六郎》与相关本事《迪吉录·松陵溪鬼忍淹泉下而不忍索代帝敕为神》间之叙事异同与情感取向,藉由观察彼此情节增删与书写目的之差异,探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