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lp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理论与实践,将素质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传授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
  一、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点.
  1.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受用.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目标.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主要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是物质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观点的教育.
  数学本身蕴涵着丰富的对立统一、量变质变、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等辩证唯物主义因素.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挖掘这些因素,自觉地用唯物辩证法观点阐述教学内容,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爱国主义教育
  (1)通过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材中有多处涉及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内容,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挖掘,在讲授有关知识的同时,适当介绍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通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编拟既联系实际又有思想性的数学题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等有关内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激发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献身的精神.
  二、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
  数学教学课标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1.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得来.在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建立适当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3.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亲手操作,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三、以方法为核心,强化学生学法
  指导
  1.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老师.调查结果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效率最主要的因素,兴趣牵动着学习的各个环节.因此,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教学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变被动学数学为我要学数学.
  2.学习心理的指导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如何观察、思考、想象、记忆、解决问题,如何端正学习动机,控制学习情绪,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3.学习内容的指导
  帮助学生在不同阶段掌握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技巧.教师应对教科书的内容地行适当拓展、提炼,让学生掌握本节知识所牵涉到的一些知识、技能、技巧、方法.
  4.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工作中,为培养振兴中华的高素质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