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学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ts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专业认同对其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开设家政学专业的三所院校的368 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家政学本科生专业认同偏低,不同学科、年级、志愿和学校的家政本科生在专业认同上存在显著差异;个人因素、专业因素、重要他人因素是家政学本科生专业认同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因素和行业因素对家政学本科生专业认同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家政学;本科生;专业认同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6-0040-04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性的变化,“二胎”政策的开放以及人口老龄化,家政服务供不应求,发展家庭服务业已成为改善民生、调整结构、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家庭服务业发展存在有效供给不足、质量水平不高、专业化程度偏低等问题,根本原因是由于高端专业人才短缺。2012年,教育部为适应家庭服务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首次把家政学作为特设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截止到2017年,全国有5所高校开设家政学本科专业。虽然家政行业市场需求火热,但是院校家政专业却遭冷遇,甚至个别高校因生源不足准备停办,导致这种矛盾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家长和学生对家政学专业认同度不高。专业认同是大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与了解、对专业的喜爱程度、在专业学习上所付出的努力程度等,专业认同会直接影响大学生专业学习、专业能力及未来职业的发展。本文调查家政学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探寻影响专业认同的因素,旨在寻求提高家政学本科生专业认同的策略,以促进家政学专业建设和发展。近十年,专业认同的研究开始受到国内学者们的关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专业认同的理论内涵、认同的研究维度、专业认同的现状、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对本科生专业认同的现状研究,比较有代表性有:鲍秋旭[1]、常佩雯[2]、祖新颖[3],赵丽娜[4]等对教育学和小学教育本科生进行调查,发现该类专业学生认同处于中等稍微偏高水平。 夏颖[5]、米合热依·阿不都卡迪尔[6]等对护理专业本科生的调查显示,该类专业本科生认同处于中等水平,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显著低于低年级学生。刘莹[7]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调查发现,该类专业本科生生专业认同总体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关于本科生专业认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学、护理学、旅游管理以及农学等专业,且这几类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度在中等或中等略偏上的水平。对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张斌[8]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学生的专业认同因素有性别、录取方式、就读原因、是否为学生干部、专业满意度。余益飞[9]则认为影响大学生专业认同的主观因素为性别、年级及学校,而客观因素中包括教学水平与专业认同。孔慧[10]认为影响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因素主要为大学生自身因素;专业前景、社会舆论、家长亲友因素;生源地、志愿、学校等因素。总体来看,关于本科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可分为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客观因素主要包括教学水平、专业前景、社会舆论等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有性别、年级、学校、生源地等。由于我国当前的家政学专业教育起步较晚、规模很小,国内研究者们对家政学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相关问题关注很少,对家政学本科生专业认同的研究就更少。
  二 研究设计与方法
   1 研究工具
   本文参考了《职业认同感量表》《专业兴趣量表》等量表,借鉴刘莹[11]祖新颖[12]等所编本科生专业认同问卷,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修订,编制了《家政学本科生专业认同及影响因素问卷》。其中专业认同部分包括认知(6题)、情感(7 题)、行为(9 题)三个维度,共计 22 题,影响因素部分包括“个人”(6 题)、“专业”(12 题)、“社会”(3 题)、“行业”(5题)以及“重要他人”(3题)五个方面,共计 29 题。问卷采用的是 Likert5 级量表。问卷主要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来进行结构效度檢验,专业认同部分的 KMO值 0.905 ,影响因素部分的 KMO值 0.903 ,同时 Bartlett 球形度检验的相伴概率均为 0.000<0.05,表明问卷两部分的题项具有高度相关性;专业认同现状及三个维度和专业认同影响各因素的 Cronbach α均大0.7,表示内部一致性较好,内在信度很高。(见表1)
   2 样本来源
   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现已开设家政学本科专业的5所高校中随机选取了 3所,分别标记为A、B、C,其中A为湖南女子学院、B为吉林农业大学、C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问卷使用问卷星进行发放与收集,2018年6月1日开始,2018年6月30日结束,历时一个月,共计收集问卷 372份,有效问卷368 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是 98.9%。
   在有效样本中(见表2),从学校分布角度分析,吉林农业大学样本数量最多,共172人,占46.74%;从性别角度分析,男生共有12人,占比为 3.26%,女生共有 356 人,占96.74%,由于家政学专业男生数量相非常少,所以男生样本量很少;从志愿角度分析,高考志愿为自主选择的人数最多,共142, 占38.59%,父母及他人意愿共124,占33.7%,调剂专业的人数最少,共102,占27.72%;从文理科角度分析,文科共有236人,占64.13%,理科132人,占5.87%;从年级角度来看,大三人数最多,共141人,占38.32%,大二次之,共99人,占16.9%,大一94人,占25.54%,大四的学生最少,共34人,占9.24%。
  
   三 家政学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1 专业认同总体分析
   专业认同量表由专业认识、专业情感和专业行为三部分组成,均采用李氏 5 点计分法。每题最低得分 1分,最高得分 5分,均值为3分。得分可划为 4 个区间水平(均分在4~5之间,认同高;均分在3~4之间,认同较高;均分在2~3之间,认同较低;均分小于2,认同低)。将收集到的问卷数据按专业认同总分以及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行为三个维度分别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如表 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家政學本科生整体认同水平均值 M=2.7006,三个维度的均值都略低于中等值(3 分),专业认同各维度均值排序情况为:专业情感>专业行为>专业认知。这说明家政学本科生专业情感不太积极,专业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在三个维度中,专业认知的水平值略低,这说明对所学专业了解程度尚浅,缺乏对专业全面和清晰的认识。
   2 专业认同的差异性分析
   (1)不同性别的家政学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的差异。通过独立样本 T 检验,发现不同性别的家政学本科生在专业认同总体水平和各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见表4)。从均值比较可以看出,男生的专业认同总体水平和专业认知、专业行为维度略高于女生,但不存在显著差异(Sig.>0.05),女生在专业情感维度略高于男生,也不存在显著差异(Sig.>0.05)。
  
   (2) 不同学科上的家政学本科生专业认同感差异。 从表 5可以看出,以高中所学学科(文理科)为自变量,通过独立样本 T 检验,理科生的专业认同总体水平、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感维度高于文科生,存在显著差异(Sig.<0.05),在专业行为维度上,文科生都略高于理科生,不存在显著差异(Sig.>0.05)。
  
   这可能是因为家政学虽是跨文理的学科,但课程内容更偏向于技术性和操作性,更契合理科生的学科基础,所以理科生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感相对比文科生要高一些,获得了更高的认同感。文科生面对学科劣势,以及就业的压力,只有更积极的学习,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和在职场的优势,这可能是文科生专业行为高于理科生的原因。
   (3) 不同年级的家政学本科生专业认同感差异。采用One-Way ANOVA法对来自不同年级家政学本科生专业认同及三维度进行差异分析。由表 6可知,不同年级的家政学本科生在专业认同总分、专业情感和专业行为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均值比较可见,在专业认同总分和专业行为维度上,家政学本科生整体趋势是:大四>大三>大二>大一;整体来看,高年级本科生专业认同度都要高于低年级本科生。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家政专业与行业了解加深,对这个行业越来越有信心,专业认同总体水平逐年提升。
   (4) 不同志愿的家政学本科生专业认同感差异。采用One-Way ANOVA法对不志愿的家政学本科生专业认同及三维度进行差异分析。由表 7 可知,不同年志愿的家政学本科生在专业认同及三个维度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5)。从均值比较可见,在专业认同总分及三个维度均值整体趋势是:调剂专业>父母及他人意愿>自主选择。
   家政学本科生和其他专业本科生在“志愿”变量上的结果差别很大,相关研究结果多是“自主选择专业”的认同度要高“调剂专业”和“父母及他人意愿”。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调剂专业”的学生开始对家政学专业的期望并不大,随着对专业的学习和对行业的了解,对专业的认同度明显提高。通过访谈得知,“自主选择”的学生,开始对专业主观期望度非常高,随着对专业的学习和对行业的了解,和自己的主观期望值有一定距离,产生一种失落感,导致专业认同降低。
   (5)不同学校的家政学本科生专业认同感差异。以学校为自变量,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见表 8),不同学校的家政学本科生在专业认同总分和三维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均值比较可见,在专业认同总分和三个维度均值整体趋势是:A>C>B。
   可见,不同学校对家政学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具有一定影响,所呈现的差异性比较显著,无论是在专业认同上还是在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以及专业行为各维度上,A学院的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都高于其他两所院校,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原因可能是:A学院把家政学专业作为特色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对家政学专业宣传比较多,学生在就业时与其他专业相比有优势,所以对家政学专业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与行为。
  四 家政学本科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1 相关分析
   在本研究中,影响家政学本科生专业认同的因素有个人、专业、社会、行业、重要他人影响五个方面。通过对专业认同以及三个维度的得分与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见表9):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基本处于0.4-0.7 之间,Sig<0.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专业认同总分与影响因素总分的相关系数为 0.734,专业认同总分与影响因素的五因子相关系数在 0.5~0.7之间。专业认同三个因子分与影响因素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5~0.7之间,说明家政学本科生专业认同与影响因素呈显著相关。
   2 逐步回归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家政学本科生专业认同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探寻影响专业认同的主要影响因素,以专业认同为因变量,以五个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专业认同(x)= a *个人因素+b *专业因素+ c *行业因素+d *社会因素+e *重要他人影响因素+ 常数,分析结果如表10 所示:个人因素(t=8.278,P<0.001)、专业因素(t=4.089,P<0.001)和重要他人影响因素(t=4.631,P<0.001)均具有显著意义。说明这三个因素都对专业认同影响较大;而行业因素(t=1.644,P>0.005)和社会因素(t=0.981,P>0.005)系数很小,也不显著,说明这两个因素对专业认同的影响不大。通过模型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x=0.391a+0.215b+0.073c+0.046d+0.196e。对回归系数进行检验,Beta值(标准化回归系数)越大,则表示对因变量影响越大。因此,这五个因素对于家政学本科生专业认同影响最大的是个人因素,其次是专业因素和重要他人影响因素。    个人因素主要包括自身对于专业的兴趣、喜爱程度、能否发挥特长与实现理想等,可见,要提高家政学本科生专业认同首先要提高他们对专业的兴趣。其次,专业因素对于家政学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影响相对较大,专业因素主要包括课程设置的合理程度、师资力量强弱、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条件、专业地位和就业竞争力等内容,说明学生对家政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条件等方面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另外,重要他人影响因素也对家政学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有一定的显著性影响。父母、朋友与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学生的专业认识乃至认同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因素和行业因素对家政学本科生的影响不显著,这个结论与其他专业研究的结论差异很大,如王顶明等(2007)[13]、沈映梅 (2014)[14]的结论:专业前景是决定专业認同的最主要因素,这说明家政学本科生对行业发展充满信心。
  五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家政学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结果分析,主要结论有两个方面:一是家政学本科生专业认同偏低,不同学科、志愿、年级和学校的家政学本科生的认同感存在显著差异,理科生的专业认同感高于文科生;高年级学生专业认同感要高于低年级学生,“调剂专业”的学生专业认同感高于“父母及他人意愿”和“自主选择”的学生,A学院高于C和B大学,不同性别的本科生无明显差异。二是个人、专业、重要他人是家政学本科生专业认同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因素和行业因素对家政学本科生专业认同无显著影响。
   专业认同不仅关系到本科生学习积极性、学业表现和能力发展,而且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与行业发展也有密切关系,家政学本科生专业认同较低,可能会使毕业生放弃家政相关行业的就业机会,影响整个家政行业发展。因此,高校应加深对专业认同内涵与作用的理解,提升家政学专业办学水平,增强师资力量,优化课程设置,改革培养模式,改善教学条件,提高专业地位与就业竞争力。其次,家政学专业作为新兴特色专业,许多大学生对专业认知度不高,社会上很多人认为家政学毕业生就是做“保姆”,导致大学生对家政学专业的兴趣和自信度不高。因此高校应提升家政学专业宣传的有效性,提高家政学专业的知晓度,增加学生的专业自信,从而提高家政学专业的认同度。此外,政府和家政行业还需要推进家政服务业职业化和规范化建设,提升行业整体品质,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
   参考文献:
   [1]鲍秋旭.教育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问题与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2]常佩雯.教育学本科生专业认同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6.
   [3]祖新颖.小学教育本科生专业认同的调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
   [4][12]赵丽娜.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师职业认同的调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5]夏颖. 护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6]米合热依·阿不都卡迪尔.新疆高校护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4.
   [7][11]刘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研究[D] .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6.
   [8]张斌,等.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08-411.
   [9]余益飞,等. 档案学教师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J]. 档案学通讯,2013(3):75-80.
   [10]孔慧,等.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0):171-173.
   [13]王顶明,等.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07(8):18-22.
   [14]沈映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 .
其他文献
[摘 要] 融入地方红色文化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目前学界对于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耦合方式,存在整体性研究少、对受教育者关注不够等不足。本文结合淮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从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两个层面,探讨红色文化如何进课程、进课堂、进头脑、进实践。   [关键词] 红色文化;思政课;淮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广西财经学院的国际贸易专业为例,首先探讨了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的内涵及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意义;其次分析了我校在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优化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路径的建议,以期为中国与东盟区域经贸合作发展打造高质量的人才基础条件。   [关键词] 东盟;创新创业;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做好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是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翼。笔者分析了目前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所在院校的资助育人工作实践,将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有机融合,提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策略,提升资助工作育人的实效性。   [关键词] 脱贫攻坚;高校;资助育人;贫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期刊
[摘 要] 大学外语是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日语是大学外语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大学日语学生数量显著增长,对我国高等院校在师资配置、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应对激增人数和日语能力的不均衡性成为大学日语教学面对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大学日语教学;发展之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
期刊
[摘 要]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解决现存问题的迫切需要。文章总结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践经验,进而从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推进实践教学、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等五个方面探究,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迈上新台阶,全面落实“三全育人”。   [关键词] 三全育人;思政课;改革创新
期刊
[摘 要] 疫情期间,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思政课为例,对云端教学方法及过程进行了思考,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师应该遵循的原则:首先要选择平台,建立联系,对开展教学做到胸有成竹;其次要总体规划、发挥主导,对教学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再次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力求教学效果精彩;最后要有胆量、有智慧、有耐心、有爱心,一切为了学生。   [关键词] 民办高校;云端教学;教学质量;教学
期刊
[摘 要]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了无限可能,在突发的疫情下,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再一次凸显,然而随之的挑战也愈来愈多。聚焦于全程线上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并基于英语写作课程进行线上教学要点的分析,尝试构建SPOC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证调查此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以期为构建线上有效教学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SPOC;PBL;英语写作;现代远程教育;线上教
期刊
[摘 要] 依据国家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着重分析2000年后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五部高校日语写作教材的范文,具体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日语专业写作教材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日语专业写作课程国家规划教材的编写原则和策略,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总目标服务。   [关键词] 高校日语;写作教材;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
期刊
[摘 要] 支持和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是十八以来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重大战略部署。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作为高校必须完善的五大职能之一,也被列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结合当前地方高校普遍开展的社会服务内容和范围,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新需求为抓手,提出地方普通高校转型过程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新举措。   [关键词] 应用型;地方普通高校;社会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高等院校供给的人才之间的不平衡不断加剧,企业难以找到具有合适技能的人才,部分高校毕业生也找不到理想中的工作岗位,“两层皮”现象现实存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