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oneer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依据国家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着重分析2000年后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五部高校日语写作教材的范文,具体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日语专业写作教材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日语专业写作课程国家规划教材的编写原则和策略,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总目标服务。
   [关键词] 高校日语;写作教材;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10-0066-04  
  一 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教材建设是发展高等教育,培养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教材建设也要随着教育总目标的发展变化和学科发展需要而不断调整内容、结构等,以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和学科的发展。
  按照《普通高等院校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以下简称国标)的要求,日语基础写作课程归属于日语专业核心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书面形式的语言输出能力。写作教材编写的思想性与科学性、观点与材料、理论与实际、知识和技能的广度与深度、基础知识与当代科学新成就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质量。
  我国关于教材建设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中小学,外语类写作教材的编写且以英语为主。中国知网上有关日语写作教材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两项,其一是研究新时代日语写作教材的基本特点,提出了“教材编写要注重日语表达的方式及文化差异,注重日语写作教学的层次性和教学过程中的文化交流”的观点[1]。其二,以母文化与跨文化交际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日语写作课程导入课程思政的意义,提出从课程内容到教学模式融入“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的具体策略[2]。上述研究解读了日语写作教材编写的个性问题,为本研究提供了参考。但是,有关现行日语教材的编写现状、落实课程思政教学任务的情况,如何完成“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等内容,尚未涉猎。
  本研究以三个国家级出版社2000年以来出版的5部高校日语专业写作教材为例,按照立德树人教育总目标要求,具体分析现行教材在思想性方面的编写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期为国家规划教材的编写提供参考。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00年以后出版的五部日语写作教材,研究语料是教材中的范文。
  教材1:王秀文,《实用日语写作教程》,外語教学和研究出版社,2004.2;
  教材2:于日平,《日语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教材3:耿铁珍、平川美惠,《日语写作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6;
  教材4:周异夫,《实用日语写作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7.4;
  教材5:凌蓉、山岸爱美,《日语写作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8.6。
  研究对象的选择依据为:上述5部教材皆为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并被广泛应用,经过实践检验,有各自的编写特点,具备了代表近20年来我国日语写作教材的编写现状的特征。
  (二)研究框架
  研究将上述五部教材划为两个阶段,即2000~2012年出版的教材1~3和2012年以后的教材4~5,划分依据是:第一,选择2000年以后的教材是基于“我国日语学科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1999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扩大后经历了跨越式发展”[3]这一原因。第二,选择以2012年为划分节点是基于“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这个思考。检测2017、2018年出版的教材在思想性方面如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哪些不足,以此为鉴,研究日语写作教材在思想性方面的编写原则,是本研究要探索的核心问题。
  作为教学具体内容和知识传播的物质载体的教材,不仅对高校教学的进度和质量有直接影响,还关系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教育总目标的落实。 本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括的12个要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框架,检验日语写作教材编写的思想性特点。
  三 高校日语写作教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的现状
  (一)2000-2012年三部教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编写情况分析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素分布
  通过对2000~2012年出版的三部教材的所有155篇范文的话题内容分析,可知,三部教材中,包含的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要素的内容分布情况。其中,教材1共有11篇范文,分布在富强、和谐、法制、敬业、友善5个核心价值观要素;教材2共有13篇范文,分布在富强、和谐、自由、敬业、友善5个核心价值观要素中;教材3共有17篇范文,分布在文明、自由、爱国、敬业、友善5个要素中(如表1)。而且,三部教材所含有的核心价值观频次均比对应范文篇数多,因此表明存在一篇范文中体现一个以上核心价值观的状况(如表1)。另外,三部教材的内容编写都未体现民主、平等、公正、诚信等要素,各要素的范文篇数分布不均衡。反映出2012年之前出版的教材中,在范文题材选择方面对思想性的思考不够充分。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结构分布
  从具体分析三部教材在国家、社会和公民层面的范文篇数占比,可知,教材1中,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要素占总数的33.33%和8.33%,而公民层面占58.34%。教材2中,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要素占总数的14.29%和21.43%,公民层面占64.28%。教材3中,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要素占总数的5.26%和15.79%,公民层面占78.95%。三部教材有关公民层面的价值观要素占比都超过总要素的半数以上,体现出三部教材都关注到爱国情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友好善良品质的话题。对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要素话题的选择相对较少,体现出范文题材的选择上,在思想性结构内容的编写不够均衡的特点。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素的内涵分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要素都有深刻的内涵。分析三部教材的各要素内涵,可知,尽管有些教材体现了某些要素,但是对要素内涵的体现不够全面深入。
  以国家层面中的富强为例,富强是指人民共同富裕和国家繁荣昌盛的有机统一。针对这一核心价值观,教材1例20日记中描述了大连宽阔的道路,崭新的建筑物及正以磅礴的气势兴起的城市,从区域经济方面展现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教材2第四课范文2中提到从宏观经济来说,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教材3没有相关题材内容。说明教材1、2从宏观或微观角度关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繁荣昌盛,对人民共同富裕的话题内容编写不足。
  以社会层面的法治要素为例,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教材2和教材3都没有涉及这一要素。教材1第九课范文2描述了名誉,隐私和人权的关系,强调了人权的重要性,提出了要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但是没有提及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一观点。
  以公民层面的爱国要素为例,教材1、2都没有编写这个题材的内容。教材3中第八课范文2,作者将来想要做中日文化交流的工作,为中日友好贡献自己的力量。体现了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未来结合在一起而努力。第九课通过对学汉语的日本留学生在学园祭跳下流的舞蹈表示愤慨,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情感。三部教材中都缺少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历史等爱国内涵的范文。
  (二)2012-2019年两部教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编写情况
  1 教材4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分布
  教材4中的范文共有37个话题点涉及自由、敬业、诚信、友善4个要素。与2012年之前出版的教材相比,教材4的范文题材选择更加注重思想性内容的编写(见表2)。
  由于教材4是有关实用日语写作的教程,内容结构包括一般信函和商务信函两部分,教学重点偏重培养学生日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体现了外语教材的工具性。日语的信函属于书面语,有固定的书写格式,在敬语使用等方面的语言表达是教学的难点重点,所以体现友善这一核心价值观中的频次最多,有23处。
  与其他4部教材相比,教材4最显著的特点是选编了有关诚信的范文。如第二课的范文4,询问来应聘店员的为人品行;第八课的范文3,询问即将合作的公司的信用情况;第十二课范文1,抗议合作方公司不守诚信的行为,强调诚信在公司间合作的重要性。
  有關体现友善的范文,主要体现在亲情(第二课请求书例2及第五课安慰鼓励的书信例3),在同学(第四课邀请信例2、第五课安慰鼓励信例1及第十五课例1),同事(如第四课邀请信例3、第六课通知书例3及第七课邀请函例1)、朋友(共15例)之间的友情,没有涉及与物为善的内容。
  从国家、社会、公民层面来看,教材4中没有涉及国家层面的价值观要素的范文(占0%),涉及社会层面的范文占37个话题点的10.81%,涉及公民层面的范文占37个话题点的89.19%,体现出范文题材选择在思想性范畴上的结构不均衡性特点。
  2 教材5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分布
  教材5中一共有35篇范文,其中的23篇范文内容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且有些范文同时兼顾了核心价值观的多项要素,经统计,共有43个话题点涉及富强、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友善10个要素(见表3)。
  具体分析教材5的43个话题内容思想性分布情况可知,涉及国家层面的内容占比27.91%;涉及社会层面的内容占比13.95%;涉及公民层面的内容占比58.14%。尽管有关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要素内容占比相对较少,但总体来看是在有效融合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方面思考最多、题材最丰富的教材。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2012年以来出版的五本高校日语写作教材,都关注到内容的思想性编写,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选编总体呈现递增的趋势(见图1)。但是也存在个别要素缺失(如有关民主的内容)、国家、社会、公民三个维度话题内容的分布不均衡、核心价值观内涵不全面的情况。
  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开展教学的策略
  (一)应用教材开展教学的策略
  1 选择适当的范文,补充教材中缺失的核心价值观要素
  例如,教材2的第11课的教学要求之一是让学生学会写简历。围绕这一内容,教师可扩充公民层面的诚信要素,将“诚实无欺,讲求信用,内诚于心,外信于人”作为个人简历设计的标准之一,提醒学生真实地填写自己的学习、实践经历,从而将诚信教育充实在日语写作课程教学中。
  教材3第1课涉及日本使用的汉字和中国简体字的区别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扩充范文,给学生拓展“日本的汉字来源于中国”等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化的同时,提高民族文化自信。
  在教材1第四章第一课说明文、教材2第三课说明文中,增加我国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日语介绍范文,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情感。也可增添中国四大名绣等工艺文化的介绍,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的情感。
  针对教材3第十课的例文“无论面对什么,都要去挑战”除了鼓励学生面对困难要勇于尝试,还可以在例文最后添加“女排精神”等拓展词汇,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11连胜夺冠的事迹展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敬业精神,具有思想的引领作用。
  2 通过命题作文等作业设计,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教学
  教材1例20的日记,设计了描述我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范文,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写一篇近十年我的家、我所在的城市(村庄)的变化等作文,让学生重新回味祖国的发展、民族的富强和幸福美好的生活。
  在教材2的第4课可以通过增添具有思辨性问题的范文,探讨法治价值观的内涵。如提供“江苏尿毒症患者胡某因无力支撑高昂的医疗费用,自制透析仪器艰苦支撑十几年,而这一行为在法律上却是违法的”这样的范文。让学生们探讨法治与人情的关系,写出具有思辨性质的作文,使写作教学更加言之有物,又同时达到法治教育的目的。   3 教师要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材4的内容涵盖了常用的各类应用文,整体以信函的体裁出现,偏重实用性,有很强的目的性。其中,一般信函主要涉及人际交往之間的问候、道歉、安慰等,商务信函主要涉及公司或同事业务的往来,这有助于满足国标中对学生外语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然而没有涉及国家层面的价值观,也没有涉及爱国这一价值观。因此需要教师提升立德树人的教育意识,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潜移默化地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比如第4课和第7课的邀请函可以邀请朋友来自己的家乡,比如说北京,然后介绍北京经济的发展,展现国家的富强。介绍人民素质的提高,展示国人精神文明的提高。也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祖孙三代的生活改变去了解国人物质、精神文明的提高。
  (二)教材编纂者对现有教材的修订策略
  1 调整国家、民主、公民三个层面话题的选编结构
  教材2中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比例只占14.29%,而公民层面占64.28%。因此应增加国家层面而减少公民层面的范文比例。具体来说要增加民主和文明这两个价值观的范文素材。而公民层面的爱国和诚信都没有涉及,因此也要增添。社会层面所占比例为21.43%,看似基本合理,实则只涉及自由这一个核心价值观,因此也要增加平等,公正,法治的核心价值观内容。
  教材1中应适当减少公民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着重增加目前只占8.33%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比例。和教材2同样需增加民主、文明、平等、公正、爱国、诚信的核心价值观内容,另外需增加自由方面的作文素材。
  教材3中要增加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比例,减少公民层面的比例。具体来说,富强、文明、和谐,平等,公正,法治及诚信方面的内容。
  2 选取具有思想性、时代性、可读性的话题素材
  日语写作教材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提高日语写作能力要依靠日语语言结构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4]。因此可以在每一课的正文最后加入专题或小栏目作为学生的阅读素材。素材可以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四个专题——富强文明,创新活力,共享小康和开放中国或者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的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提高文化自信心的同时,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3 增加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思辨性习题
  教材4的课后习题保持在10个左右,以填空造句和针对本课体裁写作文为主,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可适当增添辩论题,如第一课在讲到贺年卡的时候,可以对比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的异同点,在对比讨论中日文化时,促使学生深度挖掘,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本民族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也能理性认识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进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 结论
  近20年我国高等院校日语写作教材的编写在如何体现思想性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也有很多不足,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日语人才培养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以外语教学为手段,强化课程思政的作用,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教材建设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内涵的规划教材编写,是下一步教材建设的重要任务,现行教材中存在的思想性要素不全面、国家、社会、公民三个维度的内容结构不合理、核心价值观内涵不深入、不全面的问题需要通过教师教学中的必要的内容设计来补充;在修订教材时,内容、题材、作业的设计上可以增加体现核心价值观的话题点,并且话题点的选择还要兼顾语言教学、写作能力教学的要求,本论文以2012为分割点,分两个时期考察教材中融入核心价值观的现状,总结出问题,并从教师和教材编纂者两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语写作教学的路径的积极尝试,期待有更多具有“润物细无声”特点的、具有适合新时期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水平日语写作教材出版。
  参考文献:
  [1]罗春梅,李运博.新时代日语写作教材对网络课程开发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2):149-150+157.
  [2]邓圆.大学日语写作“课程思政”实施策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3):249-250.
  [3]朱桂荣.近十年国内日语教育研究动向和展望[J].高等日本语教育,2018(01).
  [4]王琪. 日语教学理论与策略[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296
  (责任编辑: 姜海晶)
其他文献
[摘 要] 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活动,一直是整个社会都比较关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创业的机会很多,但是就业创业的难度也与日俱增。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背景和问题的探讨,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分析问题,希望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提出解决思路。  [关键词] 就业创业;社会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10-0004-02   
期刊
[摘 要] 目前,教育国际化日益深入,以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为代表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备受关注,其明辨性思维、师生角色互换、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过程评价等课堂教学理念在项目课程中的实践已初显成效,对项目外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启示和借鉴意义。本文以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沟通技巧课程教学为例,探究ISEC项目教学理念在普通本科专业课堂中的实践运用。   [关键词] ISEC
期刊
[摘 要] 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否定之否定规律借助其循环、曲折和螺旋式的发展路径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带来诸多启示。结合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时代境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强化教师诚信引领、回归学生守信本位、坚持科学教育供给、畅通价值传播渠道及把握舆论价值导向的重要性,有效利用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等发展阶段,通过事前话语主体的教育镜像、事中话语对象的暗示画像与事后话语内容的疏
期刊
[摘 要] 融入地方红色文化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目前学界对于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耦合方式,存在整体性研究少、对受教育者关注不够等不足。本文结合淮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从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两个层面,探讨红色文化如何进课程、进课堂、进头脑、进实践。   [关键词] 红色文化;思政课;淮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广西财经学院的国际贸易专业为例,首先探讨了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的内涵及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意义;其次分析了我校在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优化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路径的建议,以期为中国与东盟区域经贸合作发展打造高质量的人才基础条件。   [关键词] 东盟;创新创业;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做好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是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翼。笔者分析了目前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所在院校的资助育人工作实践,将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有机融合,提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策略,提升资助工作育人的实效性。   [关键词] 脱贫攻坚;高校;资助育人;贫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期刊
[摘 要] 大学外语是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日语是大学外语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大学日语学生数量显著增长,对我国高等院校在师资配置、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应对激增人数和日语能力的不均衡性成为大学日语教学面对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大学日语教学;发展之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
期刊
[摘 要]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解决现存问题的迫切需要。文章总结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践经验,进而从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推进实践教学、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等五个方面探究,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迈上新台阶,全面落实“三全育人”。   [关键词] 三全育人;思政课;改革创新
期刊
[摘 要] 疫情期间,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思政课为例,对云端教学方法及过程进行了思考,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师应该遵循的原则:首先要选择平台,建立联系,对开展教学做到胸有成竹;其次要总体规划、发挥主导,对教学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再次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力求教学效果精彩;最后要有胆量、有智慧、有耐心、有爱心,一切为了学生。   [关键词] 民办高校;云端教学;教学质量;教学
期刊
[摘 要]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了无限可能,在突发的疫情下,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再一次凸显,然而随之的挑战也愈来愈多。聚焦于全程线上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并基于英语写作课程进行线上教学要点的分析,尝试构建SPOC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证调查此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以期为构建线上有效教学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SPOC;PBL;英语写作;现代远程教育;线上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