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肝脏胆碱能神经与大鼠肝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关系的研究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bianyidianya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研究去肝脏胆碱能神经(IHCD)大鼠肝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过程中信号蛋白表达的改变,探讨IHCD对胰岛素信号转导的影响机制.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30只, 随机分为手术组、术后给药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手术组建立IHCD大鼠模型,术后给药组每日每只动物予罗格列酮0.08 mg灌胃一次,假手术对照.4周后处死实验大鼠,留取肝组织标本,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手术组大鼠胰岛素受体(IR)、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葡萄糖载体蛋白2(Glut2)等胰岛素信号蛋白及效应蛋白表达的改变,以及药物处理对这些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显示手术组大鼠肝组织内IR、IRS-1、Glut2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给药组使用罗格列酮4周后,IR、IRS-1、Glut2蛋白表达较手术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免疫组化的检查结果基本与之一致.结论 IHCD导致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IR、IRS-1、Glut2等蛋白的表达降低,从而影响葡萄糖代谢过程,罗格列酮可增加它们的表达,肝脏胆碱能神经的完整性对调节和维持葡萄糖代谢的平衡具有一定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重组人源抗HBsAg单链抗体(HBscFv)在HBV转基因小鼠体内的活性作用,探讨HBV转基因小鼠作为HBsAg特异性抗体的结合活性评价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工程菌表达的HBscFv包涵体经固定化金属螯合层析和分子排阻层析两步纯化后,分步透析复性.复性后的HBscFv(0.9g/L)经尾静脉注射HBV转基因小鼠,一定时间后测定鼠血清中HBsAg的浓度,计算抗体注射前后HBsAg浓度下降的百分
目的 验证线粒体DNA点突变与早发性帕金森病(PPD)的相关性,并了解中国人线粒体DNA点突变特点.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斑点杂交、放射显影定性方法对40例PPD患者及48名健康对照组A4336C、G5460A、A10398G、A13780G突变点进行检测,对20例PPD组和20例对照组碱基位点10256~10577 线粒体DNA片段测序.结果 PPD组A10398G、G5460A、A43
目的 比较经瞳孔温热疗法(TTT) 和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 方法对比分析渗出性AMD患者行PDT治疗的35例42只眼、TTT治疗的35例40只眼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视力、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CNV类型均为黄斑中心凹下型或旁中心凹型
目的 以C57BL/6小鼠胚胎期造血组织卵黄囊与胎肝为对象,识别在不同的发育阶段c-kit+与Sca-1+早期造血细胞的变化,以及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的主要特点,了解造血组织在原始造血向永久造血转移阶段造血能力变化的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计数分离到的单个细胞中c-kit+与Sca-1+细胞的比例,以总RNA建立的cDNA文库通过随机测序的方法,识别这些细胞总体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随胚胎发育,卵黄囊和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