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诊断肺占位的技术要领、并发症及预防.方法 112例肺占位患者配合“浅呼吸法”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取得病理组织送检,记录穿刺病理结果、并发症情况,并临床随访.结果 106例经穿刺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6例初次病理未查见恶性病理组织,经再次穿刺4例证实恶性肿瘤,2例仍未查见恶性病理组织,经临床随访该2例患者中1例为恶性肿瘤,1例为良性肿瘤,首次病理诊断准确率
【机 构】
:
276003临沂,山东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276003临沂,山东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肿瘤科,276003临沂,山东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肿瘤科,276003临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诊断肺占位的技术要领、并发症及预防.方法 112例肺占位患者配合“浅呼吸法”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取得病理组织送检,记录穿刺病理结果、并发症情况,并临床随访.结果 106例经穿刺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6例初次病理未查见恶性病理组织,经再次穿刺4例证实恶性肿瘤,2例仍未查见恶性病理组织,经临床随访该2例患者中1例为恶性肿瘤,1例为良性肿瘤,首次病理诊断准确率95.54% (107/112).24例出现气胸,8例咯血或肿瘤出血,1例出现胸膜反应.结论 “浅呼吸法”配合下CT引导肺穿刺活检术具有耐受性好、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需明确适应证,掌握穿刺技术要领,操作娴熟谨慎。
其他文献
出血性膀胱炎(HC)是高剂量放化疗潜在的严重并发症.化疗药物所致的膀胱黏多糖(GAG)层受损及放疗所致的膀胱壁小血管的进行性闭塞是导致HC的重要原因.美司钠、水化、持续性膀胱冲洗是防治HC的常用措施,但效果常不理想.近年来,膀胱GAG层的补充治疗和高压氧治疗获得了一些临床证据支持.但目前尚没有关于处理HC的最佳治疗策略,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放化疗所致的HC仍是目前研究的焦点。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较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具有侵袭性,临床无典型性,病理形态存在异质性,影像表现多样性,依靠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方可确诊.各种以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改善了PCNSL的治疗效果,并成为PCNSL的标准治疗措施,患者的生存率较单用放疗得以显著地提高.早期诊断并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疗是延长PCNSL患者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
食管癌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仍为手术切除,但术后患者的生存率较低,主要失败模式为局部复发和区域淋巴结转移.术后是否应该行辅助治疗及如何选择方案仍无明确的指南.研究显示Ⅲ期、N1的患者行术后辅助放疗可以提高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靶区范围应根据肿瘤所在的位置来确定.术后辅助化疗方案以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为首选,该方案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反应和骨髓抑制;术后辅助放化疗的临床价值仍需更多临床研究来支持。
目的 观察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对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3AO) RASSF1A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卵巢癌细胞株(SKOV3、3AO)经不同浓度(0.5、5、50 μmol/L)的5-Aza-CdR处理,未经处理的作为对照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检测RASSF1A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表达的变
磁共振成像(MRI)形成三维立体定位解剖成像.通过MRI对比肿瘤体积及信号强度变化,MRI在宫颈癌疗效评估方面有重要价值.随着影像学的发展,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波谱(MRS)能提供细胞水平的定性和定量信息,反应肿瘤细胞在治疗中的变化.MRI技术能早期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研究表明,肿瘤相关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异常甲基化是引发肾癌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与肿瘤的分化、侵袭、转移、分期和预后等密切相关.检测相关抑癌基因甲基化有助于肾癌的早期诊断.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可逆转肿瘤细胞的异常甲基化,并可增加其他化疗药物的疗效,在肾癌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瘤的研究中发现,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U)作为过继性免疫治疗的一种,通过输注的淋巴细胞可以直接或间接调节宿主和肿瘤的关系,改变宿主体内环境,从而起到对抗肿瘤的作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大量临床验证。
目的 探讨EphA8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phA8 mRNA和蛋白在1种正常结肠黏膜细胞株和2种结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8例结肠癌组织和12例正常结肠组织中EphA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情况,同时使用CD31染色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情况,并分析EphA8与VEGF和MV
辅助及新辅助治疗是直肠癌最重要的综合治疗手段,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和术后辅助化疗在直肠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新的化疗和靶向药物的出现可以进一步改善直肠癌的治疗效果。
微小RNA(miRNA)与DNA甲基化都属于表观遗传学修饰的重要内容.大量研究已证实,二者可以相互调控并共同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对其机制的研究将为探讨肿瘤的发病机制开辟新的思路,并为肿瘤的早期诊治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