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人生总有缺憾,不必追求完美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cy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十全十美是上天的尺度,而要达到十全十美的这种愿望,则是人类的尺度。——歌德柏拉图说,我们一直寻找的,却是自己原本早已拥有的;我们总是东张西望,唯独漏了自己想要的,这就是我们至今难以如愿以偿的原因。最近一直在读武志红老师的《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这本书。该书是武志红青春成长系列之一,整本书围绕"如何与自己相处的主题",直面问题才会将我们带向成长之路。武老师认为:"生命总有不完美,那是光进来的地方!拥抱你的痛苦,这是成为你自己的必经之路。"武老师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坏情绪的正面意义。在他的帮助下,许许多多的读者开始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通过阅读走出痛苦,走出迷茫,走出寂寞。
其他文献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以“课程”为基础,以“思政”为着力点,强调在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过程中融入价值引领,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范式,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和探讨,以促进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从价值维度上看,课程思政回应了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课题的要求;从理论维度上看,课程思政遵循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从历史维度上看,课程思政传承了我国德育
近年来,高校课程思政已成为研究热点,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通过梳理和分析国内学界关于高校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发现,学者们聚焦于高校课程思政的基础理论、科学内涵、主要特征、问题与挑战、实践路径及相关研究。深入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后,总结出当前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策略,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也为更好地推进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正>6.48亿、7.73亿、8.73亿、9.34亿……这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2018至2021年4年间短视频的用户规模,截至2021年12月,短视频用户已占网民总体90.5%。在真实直观、持续攀升的数据面前,不得不承认,短视频已在主流网络应用中站稳脚步,甚至日益成为主导性媒介,短视频时代已经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短视频记录生活、表达态度、连接彼此的世界。在风起云涌、竞相生长的各短视频门
期刊
<正>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之一,我国已将“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列为国家八大重点任务之一。广东省“十四五规划”将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制造业,提升制造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在产业政策引导下,近年来各金融机构支持广东制造业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金融机构在支持制造业发展中也面临同业竞争、客户基础、风险管控、政策适配、人员素质等问题。为破解上述难题,本文基于广东制造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结合金融支
期刊
企业管理工作对于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管理工作不合理会影响到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降低企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未来持续发展体系的构建有着不利影响。现阶段企业管理流程出现了繁琐、复杂、重叠的问题,浪费了企业资源,难以对企业所拥有的各类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企业效益提升遇到了阻碍。在新的环境下江苏省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要想能够保障企业效益,必须要对现有的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基于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过程存在认识不足、缺乏健全的制度保障、思政元素融入方式生硬、教师育人能力不强、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政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德技兼备高素质时代新人的根本要求、是创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通过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机制体制、合理规划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不断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等路径,加强
基于当今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在创新育人机制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进一步地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职院校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将显性与隐性课程相融合,正确处理“三对关系”,倡导“四度”教育,即“一二三四”思政育人模式,不断提升“课程思政”实效,切实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正>大数据时代,信息呈爆炸式增长,万物瞬息万变。大数据本质上是一种技术手段,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模式。大数据不仅容纳海量信息资源,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数据信息交换,实现数据的整合与分析,有助于创造更大的数据价值。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数据的飞速发展为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大数据背景下,人们的认知思维及思想观念发生较大变化,迫使高
期刊
学位
<正>一天,上学期结案的一个男孩H又重新找到我。说是“结案”,其实上次的结束没有很正式,就是学生不再主动过来心理室了。有些个案一聊完就忘记聊了什么,有些个案会让人记忆深刻。H属于后者,原因是,他是我至今辅导的学生中第一个“自说自话”的人,他完全不按心理辅导的“套路”去思考,只沉浸在自己的压力情绪中。参考他一贯的倾诉风格,我后来创新了心理辅导方式,把通常的“聊”改成“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