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红字》原著和电影版结局的对比和反思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b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纳撒尼尔·霍桑生于1804年,是美国19世纪影响力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家。长篇小说《红字》是他的代表作。本文针对《红字》原著和电影版结局进行了对比和反思。
  关键词:《红字》;原著;电影版结局;对比;反思
  影片导演呈献给观众的是一个好莱坞式结局。代表邪恶一方的齐灵渥斯,在激起与印第安人的冲突之后上吊自杀。而年轻的牧师丁梅斯代尔在真爱的驱使下,当众承认了自己就是与海斯特通奸之人,将她从绞刑架救下。事端平息后,一家三口坐上马车驶向了幸福生活。
  这种典型的好莱坞式结局从理想主义的角度诠释了复杂的社会现实:邪恶势力终将自取灭亡,而正义和善行则是美好生活的秘诀。
  比起电影中皆大欢喜的结局,我认为原著中的故事结局更接近于一种灵魂的救赎。
  霍桑本人对于其家族历史一直有矛盾的情结。他的祖先约翰·霍桑曾作为清教徒审判官参与了臭名昭著的“女巫审判”事件,他因此而怀有负罪感。在霍桑的一篇自传文中,他将祖先描述为“残酷的迫害者”,并认为他们做过的所有好事都无法弥补所犯下的罪孽。
  在对其祖先的荣耀与罪行、教会宣讲与非人道行为之间的矛盾的反思中,霍桑谱写了这部具有反叛精神的爱情悲歌。也是在一种矛盾心态的作用下,霍桑对文中作出忏悔之人最终都笔下留情。
  当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的私情众人皆知的时候,整部小说也画上了句号。丁梅斯代尔终于从齐灵渥斯邪恶的控制和多年来的内心煎熬中获得了永久的解脱。在对所犯下的罪孽做出忏悔之后,他平静地辞世。海斯特也不再是一个人苦守“红字”的秘密了。她最终选择留在波士顿,并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红色的“A”字也被理解成“Able”,成为才干的象征。将向丁梅斯代尔复仇视作人生唯一目的的齐灵渥斯,也在仇敌离世后不久郁郁而死。他将大笔遗产都留给了海斯特的女儿珠儿。
  电影结局中保留了原著结局的绞刑架一幕,这点是非常值得称道的。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的迥异境地在这一幕中昭然若揭。在绞刑架面前,海斯特面临的公众责难和丁梅斯代尔灵魂的煎熬形成了讽刺性的对比。丁梅斯代尔选择与海斯特母女一同站上绞刑架,终于回应了海斯特七年前所受的公开羞辱,直面了他本人在某个深夜里的隐秘忏悔。审判日的绞刑架可以视作赎罪的象征,以及使灵魂接近上帝的一个平台。经过激烈和痛苦的思想斗争,丁梅斯代尔最终站上了这个平台,承认了自己的罪孽。而最后,所有的罪孽和负疚都在绞刑架上得到了宽恕。
  霍桑认为,人类生来都是带着原罪的,清教徒也并不例外。越是隐藏罪孽,与上帝的距离就越远。只有通过忏悔和赎罪才能得到上帝的赦免和接纳。他同时认为,在从天真通往成熟的路上,人们不得不直面邪恶的诱惑,罪恶是实现自我和洞悉人性的过程中必经的环节。而童真的泯灭和快乐的丧失,既是一种惩罚,也是一种实现个人独立、超然于社会文化之上的机遇。因此,由于主角承受了精神摧残和肉体疾痛,最终文中包括齐灵渥斯在内的每个人都获得了宽恕。
  对罪孽的深刻反思使得霍桑原著大放异彩。而电影则弱化了矛盾,将善与恶放在了非黑即白的对立面。这也就削弱了小说主题的深刻内涵,没有成功传达几乎贯穿霍桑每部著作的罪恶观:罪恶存于人心。人心是罪恶的始源。人皆怀有罪恶的秘密。罪恶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标记。
  但是,鉴于电影制作需要兼顾艺术和商业的特殊性,对原著的改动和重新编排也是可以接受的。另一方面,文学名著改编成电影有助于普及原著,吸引更多读者和研究者的兴趣。编剧和导演从视觉艺术的角度出发,需要通过一些改动抓住观众的心,也是无可厚非的。将小说搬上大银幕,制作成直观生动的画面,这本身也是在向原作者致敬的行为。
  同时,改编并不是仅仅是从小说电影的形式转换那么简单,而是涉及电影制作人员和原作者之间的深层次交流,难免要掺杂编剧和导演自身对原著的理解。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影为小说的解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虽然电影中大大削弱了原著中“性本惡”的观念,也未能恰如其分地体现霍桑个人对罪孽和过失的包容之心,但按一般标准来看,该影片已属成功之作。
  总而言之,《红字》作为美国小说家霍桑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与1995年黛米摩尔主演的电影版本相比,同样是《红字》,故事框架似乎差不多,《红字》的电影表现的是比较现代的东西,而由于小说作者本身的时代局限性,和电影有很多不同。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太湖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才能让教学及管理工作得心应手,所以,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教师要学会关心和理解学生,事事处处多为学生着想,学会倾听学生的故事,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面对弱势力群体,要学会包容和同情,真正成为学生的好朋友,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关键词:相处;学生;教师  一、学会关心和理解  其实每个学生都想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理解,特别是那些调皮捣蛋、胡作非为的孩子,他们正是因为得不到老
期刊
美国物理学会宣布将2016年度赫尔曼·费什巴赫理论核物理奖授予上海交通大学鸿文讲席教授季向东,以表彰他在量子色动力学的框架下提出描述核子结构的新方法,以及展示如何通过实验探测核子特性等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这项工作不仅从理论上解释了核子结构的机理,而且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实验核物理的前沿研究。(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是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力量,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和民族的希望,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要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者、大力弘扬者和先锋践行者,增强党性修养和锻炼。  关键词:弘扬;践行;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的接班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在中国共产
期刊
摘 要:牌匾是一个城市的面容,对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牌匾是传播民族文字的重要媒介。但是,延吉市作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其街道牌匾的朝汉翻译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牌匾中的部分朝文让人难以理解,这严重地影响着朝鲜语文字传播。本文通过走访调查记录的方式,归纳出朝汉翻译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加以举例分析。  关键词:牌匾;朝汉翻译;延吉  随着个体经济的发展,大街小巷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商店,牌匾自然就成为
期刊
摘 要:外国文学教学除了发挥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作用外,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也很值得关注。当前,国家安全意识成了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的国家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对此很是重视,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很重要。我们在此以国家安全战略学为理论背景,探究地方综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外国文学的教学,并且着重探究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如何发挥的问题。  
期刊
摘 要: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的普及,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长,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现阶段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还很不完善,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促进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职业指导工作优化改革,帮助大学生养成与时俱进的现代职业意识,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已成为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需要深入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以百色学院职业指导为例,阐述职业指导在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的问题,分析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职业
期刊
摘 要:目前幼儿英语教学受到了各界极大的关注和重视。英语课程作为幼儿双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存在诸多问题,笔者根据对内蒙古西部地区高校的调查,提出了英语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在双语专业中的新发展思路。  关键词:幼儿双语;英语课程;教学模式  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
期刊
摘 要: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对当前南京晓庄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在校学生的专业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了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的现实情况,为其专业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现状调查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变化,中小学校对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研究重点关注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素质,试图通过对其
期刊
摘 要: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当前行业发展的趋势,本文以南宁学院图书馆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为例,对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图书馆服务的方式及过程,数字资源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形式,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创造了新的条件。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
期刊
摘 要:权利论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代表着当代自由主义理论的两极,功利主义承认个人道德权利是因为它能够增加群体的福利,而且为了实现群体幸福,个人权利的牺牲在道德上被认为是正当的,因而遭到了权利论自由主义的批判。笔者认为,在当今社会功利主义原则不可避免,但必须以权利制衡功利,这需要公正的社会条件。  关键词:功利;权利;公正  1.功利对权利的侵犯——功利主义的内在缺陷  功利主义是从人的趋乐避苦的自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