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蕴含着巨大的教学活力,我们的教学活动要使师生的双边活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就必须打破旧的教学观念和模式,从传统的师“教”与生“学”之间的关系中解脱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的舞台上扮演主角,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核心,而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和方向。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领学生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方能促使学生进行高质量、高效益的独立学习,体验学习的感受与乐趣。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加以点拨引导,让学生独立解决学习中的种种认知冲突,体验学习中不同角色的感受,使教学在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中,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以及意识、习惯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课标要求,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新知识和提升能力。
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一节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创设了如下问题情景:
(1)在氯气和金属钠的反应中,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各是什么?
(3)如何依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一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4)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和元素原子在反应中的得失电子有什么关系?
(5)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总数(或电子转移总数)有什么关系?
(6)如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7)如何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该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展开自主学习,先阅读教材,再思考分析,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展开讨论,归纳小结,并汇报结果。最后,教师再设置几道归纳总结型的形成性、巩固性练习,让学生当堂训练、当堂交流,学生之间相互检查,并相互进行评价。这样,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小组合作中既获得了知识,又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尝到了小组合作的甜头,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又如,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节的教学中,笔者采用“提出问题—学生实验—自主探究—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的方式,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过程。首先,教师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干电池产生电流使小灯泡发亮,电能是由什么转化来的?然后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1】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3】用导线把【实验2】中的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4】在导线中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观察实验现象。
同时,设置如下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1)锌与稀硫酸反应为什么会放出氢气?反应中电子如何转移?
(2)铜片接触到锌片时,为什么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电子的转移有什么改变?
(3)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两极各发生了什么反应?
(4)从能量转变的观点分析,原电池是一种什么装置?原电池的正负极是怎么确定的?
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亲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阅读教材,思考分析,自主探究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从而获得原电池的反应原理,认识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机理。这样的课堂设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动手实验、思考探究、得出结论,学生就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活泼、学得有趣,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了实践精神和科学素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学;只有源自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有效地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和谐学习氛围,提供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就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满腔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快快乐乐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西省石城中学)
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一节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创设了如下问题情景:
(1)在氯气和金属钠的反应中,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各是什么?
(3)如何依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一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4)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和元素原子在反应中的得失电子有什么关系?
(5)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总数(或电子转移总数)有什么关系?
(6)如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7)如何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该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展开自主学习,先阅读教材,再思考分析,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展开讨论,归纳小结,并汇报结果。最后,教师再设置几道归纳总结型的形成性、巩固性练习,让学生当堂训练、当堂交流,学生之间相互检查,并相互进行评价。这样,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小组合作中既获得了知识,又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尝到了小组合作的甜头,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又如,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节的教学中,笔者采用“提出问题—学生实验—自主探究—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的方式,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过程。首先,教师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干电池产生电流使小灯泡发亮,电能是由什么转化来的?然后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1】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3】用导线把【实验2】中的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4】在导线中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观察实验现象。
同时,设置如下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1)锌与稀硫酸反应为什么会放出氢气?反应中电子如何转移?
(2)铜片接触到锌片时,为什么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电子的转移有什么改变?
(3)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两极各发生了什么反应?
(4)从能量转变的观点分析,原电池是一种什么装置?原电池的正负极是怎么确定的?
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亲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阅读教材,思考分析,自主探究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从而获得原电池的反应原理,认识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机理。这样的课堂设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动手实验、思考探究、得出结论,学生就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活泼、学得有趣,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了实践精神和科学素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学;只有源自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有效地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和谐学习氛围,提供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就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满腔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快快乐乐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西省石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