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tobacco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我认真阅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一拿到这本书,我就被书名吸引住了。教室,对于我们每个教师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第56号教室是怎样的一个教室?这个教室里又会创造出怎样的教育奇迹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地阅读起来。
  在字里行间流连徘徊,细细品味雷夫老师的那份智慧与爱心,咀嚼雷夫老师那份对教育的激情和投入,我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那间“又小又破的、屋顶漏水”的第56号教室,经过雷夫老师20多年的悉心经营,变成了孩子们自由翱翔、健康成长的乐园。阅读中,我一直在思考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诞生的原因何在?我掩卷沉思,试图找到问题的答案。
  
  一、奇迹的诞生源于坚守
  
  教育是一项事业,需要我们摒弃浮躁沉下心来静心精心做教育。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决心要在教育上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不仅需要用心良苦的创意,更需要百折不挠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践行。
  在这本书中,雷夫老师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教师,我们读者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能看到一些不满但绝对看不到他的抱怨。那一行行文字让读者感受到的是他的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对他所从事的教育的执著追求,对学生们的持之以恒的热情和关心。
  几十年如一日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并不鲜见,教师为了工作而无私奉献的也不在少数,但是一个教师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专注于教育教学,并且将这种“专注”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这位教师已经不是将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而是将其作为自己的事业,雷夫就是这样的一位教师,一位坚守在三尺讲台的可敬的楷模。
  
  二、奇迹的诞生源于爱心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爱。有爱,才有教育;有爱,才会创造奇迹!我们首先要在自己的教室创设爱的“磁力场”。如果一间教室能够像一个充满爱与温馨的家一样,没有戒备,没有威胁,更没有放任自流,取而代之的是信任和关爱,是互相尊重,这样的教室就算没有创造出什么奇迹,但也肯定会让身处其中的学生终生难忘。另外,我们教师还要充满爱心。有爱心的人,才懂得欣赏。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的就是对生命的尊重与赏识,当我们对茁壮的小苗疼爱有加时,才不会伤害那些赢弱小苗。当我们用欣赏的耳朵聆听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朗读、用欣赏的眼睛观看孩子们精彩纷呈的展示时,我们一定会收获只有教师才能享受的那份幸福。
  
  三、奇迹的诞生源自智慧
  
  捧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我觉得雷夫是一位拥有无穷智慧、拥有无穷力最的老师,所以他才能够创造出奇迹,他的第56号教室才会变得无比开阔,变成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乐园。
  我想到我们自己,我们的教室就是我们播种理想、信念和希望的沃土,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去耕耘,在我们的这块“田地”经历教育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我们的教室就是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去培养,让孩子们在这美丽的大花园里争奇斗艳。我们的教育就是一幅正待书写的画卷,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去描绘自己智慧的教育人生。
  愿我们都能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教育奇迹。
  
  作者简介:江苏省溧阳市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如何积极追寻智慧高效的语文对话教学,引领学生放飞想象,感受人生的博大,触摸世间的真情,从而使生命变得丰盈、滋润、灵动起来呢?    一、与文本对话一尊重个性解读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双向的,学生既从文本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又以自身的知识、情感、智慧、灵性,赋予文本新的意
期刊
母语给人的是智慧。杨振宁教授说,看着“智慧”两字,你会明白汉语的神奇魅力。如果我们看看“智慧”两字的组成,你就会发现,世界上没有哪国的文字能同汉字媲美。“智”由“知”“日”组成,即每日之知为“智”;“慧”由“心”“倒山”和两个“丰”组成,即心中的那座山被推倒(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双丰收的过程。智慧的阅读教学,就是通过师生对文本语言形式与内容的研读,展开深层对话,进行思想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推
期刊
有这样一个教学情景,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回味无穷:  师:看老师写一个词。(板书:傻乎乎)  生:(齐读)傻乎乎。  师:“傻乎乎”的意思懂吗?  生:很傻的意思。  师:你这个人真傻!你这个人真是傻乎乎的!意思一样吗?  生:语气不一样。  师:我说你傻,生不生气?我说你傻乎乎的,生不生气?  生:说我“傻”要生气,“傻乎乎”就不太生气。(众笑)  生:“傻乎乎”不是真傻,是傻得有些可爱。  生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关注课堂生成,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随时把握和链接课堂教学中闪动的“即时资源”,并运用教学睿智,采取有效策略,使“链接”与“生成”激情共舞,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与令人
期刊
一、重视积累,让学生“有话”可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使学生“有话”可说,就应当尽量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知识量。词汇积累的主要途径有:  1.研读课本,积累语言材料。高中语文教材选材丰富,有一部分课文非常适合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必修一“向青春举杯”专题“吟诵青春”板块设计了4项“朗诵”活动;必修二“历史的回声”专题“千古江山”板块,安排了“朗诵”古诗词活动;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
期刊
前不久,听了一堂记叙文习作评讲课,感触颇深。此次习作要求学生以“皱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学生往往首先想到自己身边熟悉的人的皱纹,但是按照教者的审题、选材的要求,首先想到的材料一般容易“撞车”,应当独辟蹊径,另外考虑别人不大容易想到而又切合题目要求的材料。结果班级一些习作素质较好的学生纷纷避开了选材“密集区”,即放弃选择写“师长的皱纹”,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另类”的皱纹:有四篇写少年老沉者的皱纹,文章
期刊
作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想使学生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一个学期单凭课本上每单元规定的那六七篇作文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经常进行一些小练笔。这些小练笔以课文为凭借,以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下面是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小练笔的几种形式。    一、观察插图,描一描    在教
期刊
吟诗、作画、写文章,是我教《天净沙·秋思》一文的三步曲。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虽短短二十八个字,但脍炙人口,被称为“秋思之祖”。这首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是情景妙合的杰作。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来评价塞首小令是极为精确的。我安排两节课来学习这首诗。第一节课是训练学生朗读、背诵,并指导学生作画,让学生“绘”出诗中之画。第二节课是赏画、写文章。让学生写出画里画外之意。用这种方法教读此诗
期刊
每每说到“生成”,总有一则故事浮上心头——  有一位企业家朋友要在客厅钉一幅画,请一位邻居来帮忙。画已经在墙上扶好,正准备砸钉子,邻居说:“最好钉两个木块,把画挂在上面。”朋友听从了他的意见,让他去找所需的木块。邻居是个热心人,很快将木块找来了。正要钉的时候,他又说:“木块有点大,锯掉点就好了。”于是他又回去找锯子。锯子找来了,没锯几下,他便停了下来:“哎,这锯子太钝了,得锉一锉。”他将锯子扔在一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明确提出,学生“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作为此学科的教师在其课堂上的用语,更应做到“正确、熟练、有效”据笔者观察,许多语文课的教学用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下面,笔者对语文课堂的“导入语”“提问语”和“评价语”以及其他用语存在的问题作一揭示,并根据笔者的思考研究提出改进策略。    一、导入语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