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才情齐飞 思辨共文采彰显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ian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阶段是学生理性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在教学中培养高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十分重要。近年来,高考作文题也开始注重考查理性思维,考查思辨能力。倡导“思辨性作文”,不仅是为了顺应高考作文的改革趋势,更是为了从“立人”的高度倡导建构公民所必需的理性素养,让学生开始学会独立思考。
  但同时,作文是写给别人看的,就必须展现才华和富有魅力的语言。再说凸显思辨与彰显文采二者并不矛盾。因此,高考议论文写作须思辨与文采兼得,既要注重思辨,也要讲究文采。
  一、议论文写作要凸显思辨能力
  理性思辨代表思维的最佳视角,从理性上去思考,从哲理上去剖析,理性思辨能力的高低决定为人境界的高低。有了理性思维,成功来得比想象中的更快。
  少一点跟风,多一点思辨。先哲早就说过:“大凡辨事,必以理推,必以迹验,而然后议其当否,反是虽有神明如蓍龟,将如之何!”所谓“大凡辨事,必以理推”,就是要通过理性思辨,改造、完善感性认识,形成正确的概念、判断和推理。即由此及彼想开去,透过表面看实质。也就是要全面地看问题,避免片面地看问题;要联系地看问题,避免孤立地看问题;要发展地看问题,避免静止地看问题。这就要求学生不仅需要考生多读有含金量的书,而且还要多关注身边的时事,多独立思考问题。那种死守“标准答案”而放弃“独立思想”的高考时代,早就一去和复返了。
  二、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做法
  1.督促学生关注现实热点,阅读时评文章。文章既然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要求有针对性和时代感,那么作文就不能不涉及这些热点。教师务必督促学生多关注新闻事件和时评,让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时事,参考时评,形成自己的思考。当教师将学生目光引导向鲜活的现实世界后,势必会激发他们更多的言说热情。其实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持之以恒,思辨也就成了他们思维习惯了。
  2.教会学生运用对比方式,辩证地分析问题。思辨类材料作文命题的材料大都有丰富的内涵,能引发写作者多角度的联想,开放的程度比较高,写作的自由度也比较大,并能通过思考辨出正误,析出优劣,进而做出理性的选择。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双方放在一起,形成对照比较,这样不仅可以突出事物或人物的鲜明特征,而且便于鲜明地表达命题者的思想感情和思想倾向。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一些学生感觉培养自己的理性思辨能力不好下手,教师在训练方面也是莫衷一是,认为思维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长期的积淀与反复的训练。其实,注重培养议论文的逻辑思维能力,关注思维方式,即“论证角度和方法”,是简单易行又富有成效的。最常用的有因果分析、假设分析、背景分析、比较分析等等。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阅读借鉴思辨性佳作,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教师要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收集一些体现理性思辨能力、文质兼美的议论文。学生阅读这些思辨性佳作之后,通过模仿,反复强化训练,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的能力,然后灵活自如地运用到自己的议论文写作中去。
  5.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思辨来。教学中要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反复训练,强化其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对病例进行修改,也可以把学生修改到位的优秀文章或片段向其他学生展示,以期实现大家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思辨性议论文的基本框架
  思辨性议论文基本框架是引、议、联、结。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首先开头部分,要开宗明义,简明扼要地回扣材料。一般说来,材料不同,引述方式各异:文字多的叙述性材料应概述,精辟的名言警句要复述,寓意深刻内蕴丰富的文字要阐述,漫画型材料要对画面作扼要阐述。总之三言两语,击中要害,恰当而迅速地引出中心论点。
  其次围绕材料,透析根源。缘其事,析其理,条分缕析,探源本质。从根本上说,议论文的主体就是在回答一个“为什么”的问题。当我们在论证某个论点时,应该开动思维,多追问几个“为什么”。从一点切入,由小至大,由远至近,由浅到深,由轻到重,逐层展开,直至揭示问题的本质。
  然后联系现实,广泛涉猎,以小见大,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联系当前现实情况或自己的实际情况,论证中心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与时代感。
  最后须首尾呼应,凸显中心。
  四、關键处“刻叶雕花”,彰显才情文采
  思辨性文章的写作不仅要注意论证方法,哲理思辨,也要展示才情文采。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大凡好的文章,都离不开恰到好处的文采。尤其在关键处“雕花刻叶”,片言居要,一目传神,画龙点睛。
  1.文章标题的设计须彰显才情文采。常言说:“题好一半文”。标题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分。
  2.文章的开头须彰显才情文采。当然首先立意要新,言人所未言。其次点题要清晰明了。第三要显示出语言功底。
  3.彰显才情文采文章的主体部分也不例外,但是不要过分做作。
  4.才情文采的彰显一两处即可,大可不必遍地开花。极富才情文采的思辨是用我的才情来思考,辨析我们身边的现象、事件,是在才情基础上的思辨,也是在思辨过程中产生才情。思辨性文章的才情,体现在铿锵有力的语言文字上,进而为文章的思想增强感人的力量。
  5.文章要秀出文采,必须注意善用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注意句式变化,引用化用名句。
  总之,思辨性文章应该是既充满才情,又富于理性的文章。充满才情文采的议论文既从事实出发,进行理性分析、理论阐释。这样一来,你的文章理性与才情兼得,思辨共文采彰显,定能获得阅卷教师的垂青。
  ★作者通联:四川江油市太白中学。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考试大纲中对语言表达的要求是“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近几年的高考对“语言得体”这个考点的考查频率非常高,因此对语言得体能力的培养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全国各省市的命题情况来看,课标区考卷对“得体”的考查一般都会单独设题考查,主要题型有语言修改和语境补写两种,另外,把它放在一个综合的语言情景中与其他考点,如连贯、生动等一起考查。有时,成语题考查中也会涉及到在特定语境中对含
陈永平教授强调,智慧课堂是通过基础型和拓展型课程的教学对学生潜能进行基础性开发。要求课堂教学重点抓住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余文森教授在他的《有效教学十讲》中指出,有效的课堂,智慧的课堂就是让“教”和“学”达到最优化的配置。特别是在新课改的当下,有效、智慧显得尤为重要。  一、智慧语文课堂呼唤教师美丽转身——闲中指导  智慧语文课堂必须将课堂的主体让给学生,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一
语文教学,如拾阶登山,在山脚、山腰、山顶所见,皆不同。如果能在这三个节点,欣赏到同一片风景,此种滋味,妙不可言。其实,教学一篇文章,由于所站高度不同、抑或阅读体悟的深浅,也会产生别样的感受。尤其是立于教学之山顶,拨去风尘云雾,豁然开朗,此乃教学之一大乐事。  笔者教学数十载,有幸多次执教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也经历了教学《项脊轩志》的三重奏。在默默地探索中,教学《项脊轩志》的三次改动,尤
高三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写作的好坏对语文高考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而高三的现状却是:练习多,考试多,作文课大多是讲评课,考什么作文,讲什么作文;每次讲评缺乏重点,一般都是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开头结尾统统讲。作文复习没有找到有效的突破口。笔者认为,考试作文的规范和出彩需要高三的精心打磨。因此,从下面两个方面加以突破,可以为高三作文教学找到一条有效的路径。  一、强化文体意识,规范文体
假期里终于有大块时间可以读书了,特别是在夏日的午后,手捧一本好書,桌边一杯下午茶。任时光流淌,心灵也在书中自由翱翔。一直对犹太人有着莫名的膜拜,总觉得犹太民族在最艰苦的环境下活出了异样的光辉人生,原因何在?我又能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呢?于是,我怀着好奇心打开了这本书——《信仰的力量》。  犹太民族的历史太坎坷,他们常年在漂泊流浪中,经常处于大迁徙中,苦难和艰辛、饥饿和折磨、杀戮和欺侮……一切的不幸是
一、山水游记景之美  景色之美是山水游记的最基本的要素,是引发其它之美的前提条件。唐代高僧慧褒和尚云游至此,见山中泉水涌出,潺潺不断,四周山峰苍翠矗立,宛若青翠的屏障围绕,遂被吸引,结庐于此,这便是褒禅山景之美的明证了。褒禅山的景色之美可分为外在的山林和洞内奇观两部分。山林之中,古树林立树色苍翠,绿树翠竹光照下翠绿欲滴。山峰层峦叠嶂,错落有致,形成环抱之状。褒禅山幽胜,烟雨山林别有一番滋味。山中高
听过一堂公开课。一位老师讲解弗洛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在讲解完课文内容之后,老师布置了一项活动。关闭门窗,关闭灯光,配着音乐,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一篇歌颂父母之爱的散文。在倾听老师朗读的过程中,确有一些学生感动得热泪盈眶。读完后,老师请学生说说“你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几个同学说完、老师简评之后,老师又播放了一首歌颂母爱的歌曲,在歌声中结束了教学……从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的效果来看,应该很明
一、语言文字能力是最基本的语文核心素养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工夫不可。”由于不肯下苦工夫,因此,虽然都是中国人,讲的也都是中国话,反映在书面写作上,水平却相差很大。可以讲,语言文字“功夫”真能过關的人并不多。  20年前,笔者有感于《光明日报》上一篇报道,写了《“警钟”为谁而鸣?》一文刊发在《教师报》上,呼吁语文教学要从最基础的字、词入手,切实减少学生错别字
在集体备课越来越被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认可的今天,我们除了做一些常规的定式的工作——统一教学进度、布置集体任务、安排讲义编写落实、交流各班学情等以外,我们如何赋予集体备课新的功能?它是不是还应该成为教师之间智慧碰撞,思想交融的平台?借助集体备课中的交流沟通,是不是进一步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更好地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我认为,集体备课在常规工作之外,应该有一个内在的灵魂,那就是明
随着教育改革的积极推行,《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所以,语文教师应当结合语文课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会学习,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从而实现新课标教学要求下的语文教学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启发引导,激发语文热情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单一,讲课形式枯燥,教师在课堂占据着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