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成本分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aozhucewo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交谈,了解了云南昆明某理工高校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个人成本的调查现状,并对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成本分析,发现个人成本中的直接成本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家庭条件、学校所在地、所学专业等因素有密切的联系,最后得出自己的研究启示,希望社会能够在个人成本分担这块引起重视。
  【关键词】:个人成本;高等教育;成本分担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到“大众化”的发展戰略和现实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收费也由免费到部分收费再到全面收费发展。高等教育的个人成本问题也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一、高等教育个人成本的理论基础
  高等教育个人成本作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一部分。它具有高等教育成本的共性又有其本身的特点。谈到高等教育的个人成本,我们就不得不提及其理论基础。通过研究发现,涉及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主要有: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公共产品理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这三个理论基础之间又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就像学者所说:”人力资本理论是高等教育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基础,公共成本理论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则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提供了依据和方法。”[1]根据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我们也就可以为高等教育的个人成本找到理论依据。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D.约翰斯通提出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认为,高等教育成本无论在什么社会、体制和国家中,都必须由来自政府、家长、学生、纳税人和高等学院几方面的资源来分担。[2]
  (从中可以看出高等教育个人成本是作为高等教育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则为高等教育个人成本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个人成本的调查现状
  (一)研究设计
  1、研究预期
  本文通过研究云南某理工高校大学生教育成本的现状,并对现状加以分析,以期引导个人作出理性的高等教育投资选择,并呼吁社会关注云南高校的健康发展,为切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打下坚持的基础。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匿名问卷调查法,本人采用此种调查方法是因为问卷调查的范围广;问卷可以选取大量样本、效率较高;问卷调查的结果较少受主试、被试交互作用的影响;问卷调查的结果较易量化。基于问卷调查法的这些优点,最终决定采用了问卷调查法。
  3、研究样本
  此次研究的是云南省某理工大学,由于这所高校在市区也有教学点,在大学城也有教学点。为了使选取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在市区发放问卷50份,在大学城发放问卷50份。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0份,问卷回收率为90%。此次发放问卷是采取随机发放的办法。通过统计分析,在调查的90人中,有男生46人,女生44人。男女比例相差不大。经过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发现在随机发放的对象中,有8个大一的,19个大二的,43个大三的,20个大四的。此次调查的对象中汉族的学生居多。在90个样本中,少數民族的有16个,汉族的有74个。
  (二)数据分析
  1、大多数学生所缴纳的学费较高。
  通过表1,我们可以知道,有64.4%的学生所缴纳的学费在4000-5000元这个区间,其次在3000-4000元这个区间占18.9%,再次缴纳学费大于6000的占总人数的13.3%。在5000-6000元这个区间的仅有3.3%。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学费在4000-5000元的人数是最多的,学费在5000-6000元之间的为最少。从这个图表中我们不难发现,学费少的(3000-4000元)和学费高的(大于6000元)的所占的比例相差不大。从整体来看,这个学费的收取结构不是很合理。
  2、大多数学生的住宿费都比较高。
  通过表2,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住宿费1200元一年的占总人数的73.3%,住宿费600元一年的占总人数的13.3%,住宿费为800元一年的占人数的12.2%。住宿费1000元一年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1.1%。
  3、在课外培训这块花费少于1000元的占百分之八十以上,教材费和文具费在100-500元区间的居多,花在电子产品这块的费用少于500元的占半数以上。如下图表3所示:
  在表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各个费用所占的比例,教材费在300-500元之间的占45.6%;文具费在100-300元之间的占总数的47.8%;课外培训费用少于1000元的占总人数的83.3%;电子产品费在500元以下的占总人数的52.2%。通过教材费的支出和电子产品费用的支出还有课外培训费用的支出,我们可以看出,对传统的教材支出的费用还是比较的高,对现代电子产品的支出比较的少,在发展个人技能这块的费用也比较的少。这或许只是个推断,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挖掘其中的原因。
  4、购买电脑所花费用在2000-4000元的占总人数的48.9%;大学期间所得兼职在500元以下的总人数的44.4%,可见大学生受高等教育的费用还主要的是由家庭承担;在大学期间所受助学金的人数和没有得到助学金的人刚好相等,可见学校助学金的普及率还是比较的高;通过表4,我们还知道,86.7%的学生没有得到社会的资助,从这里透漏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还主要的分摊在个人和家庭上。
  表4、电脑所耗费用、兼职所得、所获助学金等情况
  三、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成本分析
  教育个人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3]。直接成本主要的是指:学生为了就学由个人或家庭直接支付的各种费用。但如果受教育者在学习期间获得奖学金以及任何形式的助学金,那么高等教育个人投资成本必须扣除这部分收益,因为它代表一种转移支付。[4]所以我们在算个人直接成本的时候需要把所得助学金等扣除,扣除之后的费用才是个人接受高等教育所支付的费用。教育的间接成本是不以货币形式支付的成本,它包括折旧和机会成本。   直接通过上面4个图表,我们可以进一步的总结下,这4个图表所涉及的学费、住宿费、教材费、文具费、课外培训费用、购买电子产品和电脑所花费用等都是个人直接成本的体现。通过上面4个表我们所能直观看到的就是在哪一部分所耗的货币是多少,通过这种调查我们逐渐发现这种调查方法的缺点,那就是不能进一步深入挖掘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变化是影响个人直接成本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收費也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免费向市场经济时代的全面收费转变。云南高校学费的收取也是依据国家政策和方针来的,在《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 》中,我们可以看到“学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学费。”[5]影响云南某理工高校学费收取的因素主要是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一方面是国家大政方针和制度的变化,另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和发展。
  2、受教育者的家庭条件和高等教育个人直接成本有着直接的联系。通过上面4个表,我们可以间接的挖掘其背后的原因。最明显的就是课外培训费少于1000元以下的占83.3%,在电子产品这块所花费的也很少。相比东部发达地区高校学生来说,这是极少的花费。为了进一步弄清其中的原因,和大部分大学生做了一次面对面的交谈。通过交谈发现,很多的大学生谈到,家境并不好,大部分是来自偏远的农村,能交上学费就已经不错,课外培训能少点则少点,大部分的社会性考试都是通过自己努力看书,而不是花钱接收一些课外培训。这也是他们课外兼职比较少的原因之一。通过表1和表2我们可以知道有64.4%的学生学费在4000-5000元一学年,有73.3%的学生的住宿费是1200元一学年,这种较高的学费收取反过来也造成了家庭(个人)负担过重。就像所统计的“近几年我国公立高校本科生平均学杂费4000-5000元/学年,已占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150.5%,远超过农村居民的承受能力”[6]
  3、学校性质、 学校所在地和所学专业等各种因素也和高等教育个人成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某理工高校是国家公立学校,学校有明确的收费标准。该学校地处昆明市和大学城区,因为该校所处的地段相比其他地州上的学校来说要好点,所以相应的该学校的相关收费和那些地州上的学校相比要高点。通过调查发现不同的专业的学费标准不一样,教育类等的专业收费要低点,采矿、临床医学、材料、测绘等的专业收费要高点,总体而言该校的理工类专业要比文科类专业的学费要高。
  四、研究启示
  1、通过研究云南昆明某理工高校学生的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成本,进而深入到影响高等教育成本的因素分析中去。通过研究发现,影响高等教育成本的不仅有国家层面的教育体制、国家的打针方针等,还有小到个人层面的个人支付能力。研究影响高等教育成本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影响高等教育成本。甘国华则从“通货膨胀;教育供给与需求状况;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教育技术应用;制度、管理水平和效率;办学规模”这六个因素来分析研究影响高等教育的成本。[7]胡炼则从“宏觀的高等教育体制、高等教育结构、市场竞争和微观的高等学校办学规模、高等学校内部管理、教育质量”[8]出发,研究影响高等教育成本的因素。虽然学者研究的各有侧重,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研究视角有助于继续深入挖掘影响高等教育成本的因素。挖掘影响高等教育成本的因素是为了更好的制定合理的高等教育收费标准,也为云南高等教育收费提供参考,从而促进云南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2、通过问卷调查,让我不仅知道了云南某理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成本分担现状,更促使我探究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想提出优化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策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该校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承担货币费用的基本上是家庭(个人),社会力量分担几乎很少。通过表4我们知道所获社会资助的仅有13.3%,在这里透露出,该校的学生负担较重。而在发达国家,社会捐赠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主要渠道,并成为一项制度性的安排。进一步的探索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和发达国家之所以存在差距,那是因为中国的市场机制和成本核算制度不够完善;还有就是我国的高等教育成本缺乏合理的分担机制。为了更好的减轻该高校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我们呼吁需要不断的完善中国的市场机制和成本核算制度;同时有效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仅仅这些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广泛的吸引社会资金,合理分担高等教育成本。
  3、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的交谈发现大部分的学生是来自农村,在高等教育个人成本分担这块负担比较的重,也让农村滋生一种“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这就需要国家政府要引导民众树立高等教育的理性消费观,要继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控制个人的成本分担比例,要进一步的完善助学贷款制度。
  参考文献:
  [1]李雪琴、孙根琴.论教育公平视野下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兼谈高校专业学费收费问题 [J].价格月刊, 2013(10):83-86.
  [2]高等教育成本分担[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980071.htm
  [3]靳希斌.教育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257.
  [4]席卫华,石光雨.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人成本收益分析[J].财会通讯,2010(23):6-7.
  [5]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8d9ab581a300a6c30d229f95.html
  [6]唐源、冯文全.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及其优化策略[J].价格理论与实践 , 2010(10):35-36.
  [7]甘国华.高等教育成本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08(4):18-25.
  [8]胡炼.高等教育成本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 2008(6):108-109.
其他文献
【摘要】:叔本华认为概念知识根植于直观知识,并且直观知识在实践活动中较概念知识具有优先性,默会知识论学者关于强的默会知识与明言知识关系的论述与叔本华直观知识和概念知识的论述可以相互阐发。  【关键词】:直观知识;强的默会知识;概念知识  叔本华通过对康德的批判继承,试图用非理性的直观认识代替理性主义认识,在此过程中叔本华的认识论显示出从理性主义到非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转向。叔本华非理性的直观认识中
期刊
【摘要】:鉴于当前初中古诗文教学方式死板、课堂沉闷、效果低下,我试图把音乐和古诗文的教学联系起来,充分利用民乐的教化作用、渲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不断的探索,积极完善,使之切实可行。现在所做的,其实都是为了抛砖引玉,给同行提供一种可以参考借鉴的模式。相信每个人都去尝试、都去探索,我们的语言课堂必将充满活力,我们的古诗文教学必然前途无量。  【关键词】:音乐;古诗文;可行性;具体做法  一、
期刊
【摘要】:《活着》讲述了福贵老人对一生苦难的追忆。他由一个嗜赌成性的地主少爷变成了农民,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他没有一直过着既富且贵的日子,而是过着既贫且苦的生活,正是这样的生活,让他悟到了“活着”的意义。从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的角度剖析福贵的多面人生,品味他对苦难的坚忍,对生命的豁达。  【关键词】:福贵;活着;研究方法  一《活着》写作背景及内容简介  余华偶然听到一首美国民歌《老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创新是国家进步的源泉,更是我国素质教育的灵魂所在。当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究其原因是人才与人才之间的竞争,决定人才的因素则是创新性教育。因此,高等数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必须全面重视起来,从多角度着手,采取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笔者基于当前高等数学教学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问题、需遵循的原则及创新发展的策略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期对高等数学的可持续
期刊
【摘要】:在我国,民间科学的出现与发展离不开全社会“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风气,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一方面公众对科学的热情日益升温,另一方面,人们对科学活动又缺乏基本的了解。民间科学可以细分为民间科学爱好者和业余科学爱好者,对于民间科学的评价,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这已经不仅仅是科学问题,而是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问题。本文将着重从民间科学爱好者这一群体出发,探讨民间科学与科学划界和科学普及的问题,从民
期刊
【摘要】: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更是各时代文人笔下经久不衰的题材,在中国长达千年的文化长河中,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从未停止。爱情之于女性,如雨露之于旱土,暖阳之于寒流,自古女性对爱情充斥着美好的幻想,在心里构划着理想的爱情蓝图,但爱情就像罂粟,有着诱人的魅力,也同时让人迷醉,女性的敏感多情,使得爱情更具几分苦涩,对情郎的思念,对爱情的执着,对婚姻的背叛,以及对封建包办婚姻的无奈,都在女性爱情的土
期刊
【摘要】:俄罗斯高等教育主要是以许可、评估、委认系统进行质量的监控,中国的高等教育主要以院校评估、专业评估、专业委認为主体进行质量的监控和管理。通过对俄中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比较研究,分析其不同的原因及其优缺点,从而对建立和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方面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高等教育;外部保障  一、前言  进入 21 世纪,我国高
期刊
【摘要】:张后觉北方王门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主张“现成良知说”,对王阳明心学中“良知”说有了进一步发展。在学问方面主张“学问易简”,强调易简才是学问之根源。事事物物单讲一个“良”字,无论是学问还是其他,只需从内心处下功夫即皆有成。  【关键词】:张后觉;良知;学问易简;正感正念  张后觉(1503—1589),字志仁,号弘山,山东茌平人。早岁,先后受业于颜中溪、徐波石,学习阳明良知之学,身体力践,学
期刊
【摘要】:佤族是我国西南沿边地区和缅甸北部地区共有的重要跨境民族,2015年缅北冲突以来,我国佤族同胞在特殊情况下的民族认同感与国家认同感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基于实地调研,对当前形势下的佤族同胞的民族、国家认同感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沿边地区;国家;民族认同  一、缅北冲突及调研背景  缅北地区的冲突主要是由历史和民族问题造成的。自古以来該地区一直是多民族共生状态,19世纪英国人占领缅
期刊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发展科学技术文化,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单一的强调某方面能力。同时,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出现了同质化现象,只重视理论学习,忽略了实践能力培养,只重视专业课堂讲授,忽视了学生第二课堂及课外素质拓展。  (二) 创新实践学分  创新实践学分是指学生在校期
期刊